APP下载

鄂州城区观音垅滑坡变形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2022-06-29张云卫丁代坡孟宪才尹业梦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斜坡降雨滑坡

张云卫, 丁代坡, 孟宪才, 管 琪, 周 迎, 尹业梦

(湖北省地质局 第五地质大队,湖北 鄂州 43600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工程建设“向山要地”的矛盾愈发凸显,在建房、修路等工程建设活动中,往往产生高陡临空面,在降雨条件下易发生变形并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1]。滑坡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的结果,其主要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降雨、荷载、人类工程活动等[2-4]。防范化解滑坡威胁一直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极为关注的工作要点之一,其基础性工作是查明滑坡的形成机理及稳定性[5]。针对城市滑坡的成因机理、稳定性评价及生态修复治理,不少学者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徐风光等[6]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揭示了12个典型路堑边坡模型的开挖卸荷应力变化特点及演化过程;周艳松等[7]分析了襄阳市城区边坡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文继涛等[8]提出了汉源县城区复杂环境地质条件下的高边坡加固治理方法;杨淞月等[9]总结了鹤峰县城区地质灾害孕灾规律并进行了滑坡风险评价。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主要发育地面塌陷、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10]。调查表明,鄂州城区滑坡规模一般不大,但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加之城区人口密集、基础设施众多,滑坡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前人在区内主要开展了面上的调查评价工作,大致查明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数量、规模、分布规律及易发性等[10-13],但是对点上地质灾害的研究不多。观音垅滑坡(图1)位于鄂州市鄂城区七里界村,规模为小型,其北侧10 m即为吴楚大道,南部为民房,对居民区、交通线等构成较大威胁。该滑坡在鄂州城区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在分析该滑坡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其变形模式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滑坡治理,旨在为鄂州城区类似滑坡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借鉴。

图1 滑坡区工程地质平面图Fig.1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 of landslide area

1 滑坡区特征

1.1 地形地貌

滑坡区属丘陵地貌,地势西低东高,海拔22~34 m。滑坡区长轴为NWW向,长约100 m;剖面上呈陡坡状(图2),上陡(坡度约75°)下缓(坡度约35°),坡高6.5~10 m。坡面发育乔木、灌木等植被,坡顶边缘处建有多处房屋,坡脚为吴楚大道。

图2 1-1′工程地质剖面图Fig.2 1-1′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file

1.2 地层岩性

滑坡区地层相对简单,覆盖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黏土(Qel+dl)及滑坡堆积碎石土(Qdel),下伏基岩为强风化的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下统王龙滩组(T3J1w)。

残坡积粉质黏土厚约6 m,呈黄褐色,硬塑,稍湿,干强度高,韧性较强,切面稍有光泽。滑坡堆积碎石土主要分布于两处滑塌变形体下部,厚1~2 m,呈黄褐色,可塑,稍湿,强度一般,土石比6∶4,土体为粉质黏土,碎石成分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粒径多<1 cm。另外,坡体顶部建房局部存在半挖半填现象,回填物厚1~2 m,以黏性土为主,含少量碎砖、碎石、生活垃圾等,呈杂色,松散,稍湿。王龙滩组泥质粉砂岩呈红褐色,具微晶结构、层状构造,层理产状102°∠60°。受风化作用影响,基岩整体为强风化—中风化,钻孔揭露强风化层厚度约5 m。

1.3 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无地表水出露,地下水类型以松散层孔隙水和碎屑岩裂隙水为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主要补给来源为降雨。人工填土层厚0.5~4.0 m,多为耕种层,相对下部的残坡积层孔隙率更大,在降雨条件下易于达到饱和—半饱和状态。碎屑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王龙滩组泥质粉砂岩中,区内未见该层位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滑坡区岩土体结构由上到下为人工填土层—残坡积层—基岩,渗透性为极大—较大—一般。由于区内滑坡变形以表部松散层为主,因此认为基岩裂隙水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由于变形范围内无任何有效的排水措施,降雨沿着坡面漫流,局部形成地下水溢出带,并且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现象。

2 滑坡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

2.1 滑坡变形特征

滑坡变形以局部滑塌为主,形成两处滑塌体(照片1、照片2)。

照片1 1#滑塌体全貌Photo 1 No.1 landslide overall

照片2 2#滑塌体全貌Photo 2 No.2 landslide overall

1#滑塌体(HT1)平面形态呈扇形,剖面形态呈折线形,主滑方向为10°(图1)。前缘宽12 m,后缘宽3.5 m,前后缘高差约8 m,纵向长约10 m,厚0.5~2 m,坡度30°~45°(上陡下缓),总方量约100 m3。滑塌体物质主要为碎石土,土石比约6∶4,碎石成分为泥质粉砂岩,粒径一般为5~30 cm,最大者达100 cm。在滑塌体后缘平台可见多处张性裂缝,裂缝长0.5~3 m,宽0.2 cm,深1~10 cm。滑塌体损毁少量农田,对前缘变电箱及输电线路构成威胁。

2#滑塌体(HT2)平面形态呈圈椅状,剖面形态呈台阶状,主滑方向为10°(图1)。前缘宽25 m,后缘宽22 m,前后缘高差约8 m,纵向长约10 m,厚0.5~2 m,总方量约300 m3。滑坡体物质主要为碎石土,土石比约6∶4,碎石成分为泥质粉砂岩,粒径一般为5~20 cm,最大者达50 cm。在滑塌体后缘平台上可见多处张性裂缝,裂缝长0.3~2.5 m,宽0.3 cm,深1~8 cm。滑坡体对滑坡后缘3栋废弃房屋构成直接威胁。

2.2 变形影响因素

坡体失稳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4-15],内部因素包括地形条件、地质条件等,外部因素包括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

(1) 地形条件。工程建设造成斜坡形成高陡临空面,临空面高6.5~10 m,边坡上部较陡,为不稳定斜坡变形提供地形条件。

(2) 地质条件。该斜坡为岩土混合质边坡,表层为粉质黏土,结构松散,稍湿,工程地质性质相对较差,为不稳定斜坡变形提供了地质条件。

(3) 降雨。降雨是滑坡的最主要诱发因素之一[16-17]。地表水集中入渗及坡顶排水不畅增加了岩土体自重,使岩土体短时间内迅速达到饱和状态,自身抗剪强度(尤其是层间抗剪强度)迅速降低,并产生较大的渗透压力,促发了不稳定斜坡的变形。

(4) 人类工程活动。主要包括坡顶建房及修路切坡,坡顶房屋自重对斜坡有加载作用,修路切坡改变了原始坡体应力平衡状态,两者均对斜坡稳定性不利。

3 变形模式分析

原始斜坡为一自南往北倾的缓坡地形,坡度相对平缓,为顺向坡结构。坡体覆盖层为含碎石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泥质粉砂岩,受卸荷、风化及降雨作用影响,岩体裂化明显,边坡岩体多为全风化—中风化。根据斜坡变形特征、物质结构、地质条件等因素,将其变形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图3)。

图3 滑坡变形模式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landslide deformation mode

(1) 变形阶段a。由于修建吴楚大道时开挖坡脚,形成高差6.5~10 m的临空面,坡度由平缓变为上陡下缓,局部甚至近垂直。切坡修路改变了原始坡体的应力平衡状态,在应力重新分布过程中局部鼓胀,破坏了覆盖层结构。此外,由于居民在边坡顶部开荒种菜,增大了表部覆盖层的孔隙率,改变了岩土体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 变形阶段b。2020年7月鄂州地区发生极端降雨天气,降雨集中且降雨量远超往年同期水平。由于缺少有效的排水措施,大量降雨沿表部松散岩土体入渗,降低了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能的同时增加了坡体自重。斜坡后部开始出现断续分布、未贯通的张性裂缝。

(3) 变形阶段c。随着降雨持续入渗,地下水的湿润峰不断前移,最终达到坡体的基覆面。降雨不断下渗,地下水水头差加大,动水压力增大。由于下伏基岩为泥质粉砂岩,其入渗率低,降雨汇水不断软化下伏基岩使得泥质成分堆积于基覆面。由于基覆面相对较陡,下滑力分量增加值大于抗滑力,导致后部裂缝规模增加且形成暂未贯通的滑移面。

(4) 变形阶段d。该阶段变形进入累计性破坏阶段,滑移面完全贯通,变形体开始明显转动,陡倾的阶状裂隙面成为应力集中带,斜坡陡、缓转角处的嵌合体逐个被剪碎、压碎,并伴有扩容,最终形成变形体,垮塌物堆积于坡脚,形成现状地形。

4 滑坡稳定性分析

在现场调(勘)查基础上,利用GeoStudio软件的Slope模块,采用Morgenstem-Price法对降雨状况下的滑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18]。选用有代表性的1-1′剖面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节点数为1 860个,单元类型为四边形单元及三角形单元,共计1 769个。前文分析表明降雨是主要诱因,因此选择天然及暴雨工况两种条件计算滑坡稳定性。天然工况的荷载组合为自重+地下水,暴雨工况的荷载组合为自重+50年一遇降雨。通过室内试验并与相似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类比,获得了该滑坡滑体和滑床的物理力学参数,具体见表1。

表1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Table 1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landslide rock mass

计算结果表明,天然工况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系数为1.105,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工况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系数下降至1.013,进入欠稳定状态[19]。

5 滑坡防治措施及效果

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滑坡变形迹象及稳定性评价结果,尽可能满足社会效益和生态修复的需求,提高与周围环境的融合程度[20]。工程治理措施由受损房屋拆除、削坡、格构锚杆、挡墙、截排水和生态绿化组成。完成工程治理后,经历1个雨季的检验,滑坡周边未出现拉裂,坡头未出现边坡,既有工程稳定,证明采用的工程治理措施切实可行。经过生态绿化治理,1个月后先锋植被覆盖坡面,4个月后小灌木初步成型,植被覆盖率超过90%,道路外侧花坛修复效果良好,与周围景观相匹配(照片3)。

照片3 滑坡治理后绿化效果Photo 3 Greening effect map after landslide treatment

6 结论

(1) 观音垅滑坡是典型的城市滑坡,在鄂州城区具有代表性,其形成的主要内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包括顺向坡理结构、松散物质成分;主要诱因为降雨、不合理的修路切坡等。

(2) 采用GeoStudio软件Slope模块开展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工况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系数为1.105,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工况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系数下降至1.013,进入欠稳定状态。

(3) 通过滑坡生态修复治理,滑坡区植被覆盖率超过90%,与周围景观相匹配;经历1个雨季的检验,治理工程运行稳定,证明工程治理措施切实可行。

猜你喜欢

斜坡降雨滑坡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降雨型滑坡经验性降雨型阈值研究(以乐清市为例)
信仰的“斜坡”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泥石流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监管滑坡”比“渣土山”滑坡更可怕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
怪轮DIY,轻松爬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