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的艺术魅力探析
2022-06-29陈荣富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陈荣富工作室
陈荣富 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陈荣富工作室
一、引言
根据一份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报道,于2017年1月发布的对我国红木市场深度调研报告显示:由于红木原材料进口受限,红木价格普涨:大红酸枝涨幅达40%、缅甸花梨涨幅达65%、非洲花梨涨幅达10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红木市场需求量巨大,相关产品供不应求。特别是近些年来红木家具的走红,很大程度上助力了红木价格的暴涨,为什么人们会偏爱红木家具?在我看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当代人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更加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的回归。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达,人们物质水平提高,精神追求也相应日益提升,人们反而变得怀旧,红木家具巧妙的榫卯工艺、精密的雕刻工艺和熟练的材质应用,同古建筑一样,都体现了中国的特色传统文化。试想,如果红木家具只是普通的家具,那么为何它经过几百年,还依然能受到人们的追捧?
二、红木文化艺术的思想内涵
(一)传统红木文化的自然观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和谐,认为应顺应自然,主张师法自然,天人合一,这在古代典籍多有论述。许多古代典籍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普遍和谐”的理念,包括崇尚天时地利人和,以及顺应自然,“天之有常,顺之以活则吉”,例如《易传乾卦》中就有云:"夫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大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的红木家具和红木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用材上经常得到体现。
1.在装饰题材上广泛运用各种动植物纹样。这在明清家具中得到集中体现。如:人们经常会在家具上运用的植物题材有卷叶纹、云纹、梅、兰、竹、菊等。动物造型有麒麟、龙、狮子、草龙等。通过雕刻自然植物,描绘田园自然景观,将中国山水画以镶嵌、雕刻、彩绘的手法搬上家具来表达这一思想。在用材上大量使用石材、螺钿、贝壳、竹材、棕藤等自然材料,尽可能的让人能够接近大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亲切交流和与自然产生心灵相通的感觉。
2.在造型设计上强调人与自然互动与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交流被古人看的很重,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家具的造型设计,在古代进行家具设计时,会想尽一切办法使家具不会显得封闭和沉闷,会尽可能让家具看起来开放和自然。例如较为封闭的床,通过打一些孔,既不会降低结构强度,还会更加美观和自然。再如罗汉床、架子床以及较厚重的书案之类与人关系密切的家具,用透雕手法或将短木料拼接成格状连接起来应用,都可增加其空透效果,使它与周围环境产生空间关联。这一点在传统红木室内装饰构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传统的红木隔扇门、红木屏风。
(二)红木文化与传统宗教、学术思想
自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汉代十分重视教育,于是各家学派竞相发展,于是基本形成了儒、佛、道三大文化格局,于是当时的宗教和学术思想流派就有了共识,以儒家的文化准则来处事,以佛家的思想来修心,以道家的思想来修炼自身。汉代社会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长时间的和谐与稳定,都要归功于这三家对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培养,与此同时,从传统家具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来看,这三家的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家具。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就是:提倡顺应自然、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保持本心的处世原则和质朴诚信的价值取向,这种学术思想也影响到了红木家具。
(三)红木文化趋吉避凶的审美思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的本心就是趋吉避凶,就如现在的人对一些数字的避讳相同,见《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趋吉避凶者为君子。”。所谓“吉”,就是那些对人们的前途命运或身心健康有益的事,它能使我们变得幸运;所谓“凶”,就是那些让我们变得倒霉或不幸的人或事。当然,一个人不可能一直遇到好事而不遇见坏事,因此要想做到“趋吉避凶”,就要求人们能够自己创造有利条件,如果事不可为,就要尽量争取最好的结果并避免最差的结果。中国的红木文化同样遵守这一原则,人们把他们美好的生活理想和追求通过雕刻,绘画,镶嵌等手段寄托到红木上,从而让自己的精神得到释放。
(四)红木文化唯变所适的辨证思维
《周易·系辞传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即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应变哲学的基本原则,中国的红木文化同样遵循这一原则。我们的先人创造出不同风格的红木家具和红木艺术品。风格不同,实际上就是文化不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所产出的风格不同,相应的文化也不同。所以我们的红木文化宝库里出现了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做法上根据地域文化的不同又有了苏式、广式、宁式、京式等地方特色的红木家具。红木文化的“唯变所适”的原则还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性上,吸取一些不同于我们的优秀的文化,运用到家具设计上。例如晚清广式家具的制作,其一方面继承了晚清时期优秀红木家具的传统,同时也大量吸收外来文化艺术和家具造型的手法,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风格是朴素、单纯的造型,但结合外来文化和手法后,风格逐渐变的多变,直线与曲线的结合,使家具的曲线造型更加活泼;同时十分注重各种材料之间的融合,艺术的表现手法也是惟妙惟肖,于是,一种独具风貌的家具风格诞生了。
三、红木家具中的材质应用特色
“独木不成林”,好的东西往往不是单一而是多元素融合的,红木文化要想再发展,与其它材料的融合也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的先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材料融合实验,通过各种不同风格的设计,最终被世人广为接受的有石材、竹材、玉、陶瓷与红木的融合。各种材料的颜色、手感、舒适度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和风格,通过对其进行恰到好处的融合,无论是对红木文化的发展还是对红木家具的设计都有莫大的好处。
(一)红木与竹材
中国人历来把竹子和木材视为同类材料,在很多场合它们都会同时出现,许多领域它们的作用相似,甚至可以相互替代。它们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短期可再生资源,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红木文化中,红木与竹材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制作红木家具,还是为了炫技制作红木小件,其实都存在把红木做成竹材质感的做法,这些做法形式一般被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红木家具或小件的主要构件做成类似于竹子阶梯的效果,形成竹材特有的纹路,离远看就像是竹材制成的家具。可能有人会不理解这种做法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中了红木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第二种是藤竹做法,方法同第一种方法类似,做成类似藤竹质感。以上说了那么多,但其实两种做法在红木家具和红木小件中却并不多见,因其制作成本较高,且稀有,艺术价值也往往较高。这种方式制造出来的家具造型独特,且各部件之间连接巧妙,几乎很难看出是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点儿也看不出故意的卖弄之作。在制作过程中往往用竹子做椅腿、桌腿一些线条状部件或者使用竹材做花牙,整件家具显得修长挺立。而主要板面如坐面、靠背、桌面等则用红木做成,以加强对人体的承载能力。整体来看两种材质色彩完全不同,形成极富视觉冲击力的颜色对比。整体造型简洁而不单调,透露出一股精致感。我们的先人独特的设计构思不能不让我们惊叹。
(二)红木与其它木材
红木作为木材中的贵族,价格昂贵,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它的生长周期十分之长,其中酸枝木生长周期达300年之久,其它的也都是100年到500年不等,显然是不能满足人类的使用的;第二,红木与其他木材相比,色彩深度较深,不利于明快气氛的建立。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古人是崇尚开放、活泼的居住氛围的,而这种色彩不仅不会使室内环境活泼明亮,还会加重沉闷的气氛,为此,我们的先人们费尽脑汁去克服红木的这一缺陷,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完成的作品上加上颜料,但问题也很快暴露,味道太大令人无法忍受;于是选择镶嵌一些色彩相对较浅的材质,目的是起到提亮和装饰的作用,同时也使用了色彩较浅的木材,但为了不降低家具的整体质感,一般仅作为局部零件使用,通过这些方法,来减缓红木的使用,以及通过对红木色彩的点缀,使得整件红木家具无论是在色彩上还是在装饰上都有很大的改善。
(三)红木与玉
玉石的使用在中国有着十分古老的历史。红木制品出现后,玉石同样成为重要的装饰材料。在红木制品的装饰上,特别在清式红木家具、红木小件中应用比较多。玉石对整件红木家具的影响是巨大的,可能一件红木家具看上去毫无亮点和特色,但只要在一些位置加上几块玉石,其效果可能会完全不同,使整个红木家具焕然一新,由此可见,玉石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红木制品的观赏价值,而且对提高其经济价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红木与瓷
陶瓷是我国四大瑰宝之一,于是先人们尝试将陶瓷融入到红木家具中,这样可以极大提升家具的档次。中国是生产瓷器的大国和古国,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瓷器上的图案丰富多样,可以增加整件红木家具的观赏价值。因此在红木制品中,瓷片就成了很好的装饰材料。瓷质镶嵌十分讲究,使用的瓷片材质多样,明代的红木家具中一般以有纷彩为高贵。
四、红木家具中的主要装饰手法
(一)红木制品的雕刻艺术
明代各种红木大量输入我国,为红木雕刻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红木与雕刻,两者可谓不打不相识,在红木上雕刻,简直就是巧夺天工。红木雕主要体现在家具方面,故而家具的明式和清式,也就是红木雕的基本样式特征。还有体型较小的红木雕摆件,目的是为了炫技,体现当时高超的雕刻工艺,这在明代已显示出非凡的艺术魅力,如明代紫檀木雕“玉兰花笔筒”,构思机巧,笔筒的主体为一朵含苞待放的玉兰,环绕四周是苍劲的枝干和初发的叶芽,因势布局,融会一体,浑朴中见灵巧。同样,各种小件红木雕的价值也十分昂贵比同年代工艺相仿的其它木雕要贵得多。
(二)红木制品中的镶嵌艺术
1.大理石嵌。大理石嵌,顾名思义,就是类似于应用在大理石上面的镶嵌工艺,它的镶嵌面积较大,主要应用在清代的红木家具中。
2.螺钿嵌。前文提到过,清代红木家具在继承传统的家具风格的同时汲取外来文化和技术,形成了多变和精致的家具风格,这种家具风格促进了螺钿嵌刻艺术的发展,并使之并成为红木家具的一个重要的镶嵌手法。一般步骤是首先在木材上雕凿出较深的窝,然后镶嵌贝壳,同时蘸漆或窝中事先点漆后嵌贝,以防贝壳脱落后还有残漆尚在。螺钿的色彩有白色和五色之分,再加上贝壳不同截面的不同颜色,愈加显得色彩斑驳绮丽。片厚的螺甸称硬螺甸,多用于硬木家具上。片薄的螺甸称软螺甸,多用于漆木家具上。
3.百宝嵌。百宝嵌,在明代的《饰录》中已经有了记载:是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螺钿、象牙等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嵌于木材之上,大则屏风、桌椅、书架,小则茶具、砚匣等,玉色陆离,难以形容。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百宝嵌即是集中各种镶嵌材料于一体的综合性镶嵌手法。这种镶嵌手法虽然起始于明代,但在清式家具中才真正得到发展。
4.骨嵌。骨嵌很早就被用在器皿上,但一直没有运用到家具上,到了清代才首次运用到家具上。一般情况下用牛骨,还要保持有比较多的缝隙,多嵌于红木等贵重木材,使红木更显得古老和淳朴。
五、红木家具中榫卯结构艺术
传统红木家具除了它独特优美的材质纹理,别具匠心的艺术造型,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外,它巧夺天工的内部结构才真正让它成为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的最高成就的代表。榫卯结构的发明,使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家具成为世界领先,并因为此项独一无二的技术,使中国家具独立于世界家具之林。榫卯结构虽然在中国远古时期就已经发明并且使用,但是到了明清时期才到达巅峰,这种结构的运用,使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巨大提升,特别是被国外家具和建筑艺术家们所知晓的时候,他们由衷的赞叹这种结构的伟大,所以它是传统红木文化艺术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一)红木制品榫卯结构的用处
榫卯结构主要用在红木制品各种部件的平板拼合、板材拼合、横竖材结合、直材交叉结合、弧形材结合、攒板边角结合等等。
(二)榫卯结构的独特优势
1.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
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同时红木也很坚硬,使红木家具更加坚固,而铁钉连接很容易滑钉,导致家具容易松弛,很难做到榫卯结构连接的家具的稳定性。
2.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得益于其拆卸方便、组装更方便的优点,在进行榫卯结构的家具运输时,可以选择拆成零件运输,到目的地后再进行组装,既省了空间又避免了对家具结构的潜在破坏,这些都是铁钉连接的家具所不能比拟的。
3.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相比于传统的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榫卯结构的家具更便于维修。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在家具的某一个零件坏了需要更换后,可以直接拆卸更换,不会对其它零件产生破坏,而用铁钉连接的家具,不对家具进行大卸八块是不可能修好的,拆开后,想要组装就很困难,更何况拆的时候已经破坏了家具零件。相比之下,榫卯结构的家具可以实现既坚固又便于拆卸的双重优点。
六、结语
通过对红木家具艺术的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红木家具文化艺术内涵丰富,它集丰富多彩的材质应用艺术、手法绝妙的装饰艺术、严密的结构技术于一体。它们共同构成红木家具文化艺术的精髓,也是值得现代红木家具设计、现代室内设计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