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工艺的艺术魅力
——以石雕为例

2022-06-29崔小军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

消费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青田石石雕雕刻

崔小军 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

一、石雕艺术的发展变革和历程

看似平平无奇的石头却是从古至今一直伴随我们的东西,远古先民以石自卫、以石取食、以石作乐,小小的石头是人类最初的朋友,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当中,石头见证了朝代更迭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同时人们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当中充分认识到了石头的可贵之处,对其加以改造和利用不仅是智慧的体现更是乐趣的所在。石雕,是利用一些技术和工具对石头进行雕、刻的艺术。石雕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远古时期的粗制工具开始,到如今厨房案台常见的蒜白、喂养牲畜所用的石槽以及摆放在特定位置的石雕艺术品等等,无处不见石雕的影子。

艺术之时,雕塑为先。远古先民还在野外洞穴居住之时,就已经用简单打制加工的石器谋生,随后有了生活的居室之后,才逐渐在石器上施以雕刻加工,从新石器时代就可以看出,打磨石器取代了早先粗糙的打制石器,并且开始有了最简单的美观性,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以磨和钻孔为主,注重造型的整齐对称,在石材的选取上,偏重选择颜色艳丽、有光泽且半透明的矿物,诸如石英、玛瑙、玉石、黑烁石等;初具专业性的加工和整齐对称的形式以及美观的色泽等特性为石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和价值。原始社会,先民们就已经具备了一定雕塑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表现能力,能够熟练的驾驭各种材料,掌握了圆雕、浮雕、透雕等基本的雕刻手段,相比与石头,泥土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较强的可塑性和易于掌握的技术以及唾手可得的特性使得更多的陶塑出现。这个时期人们常常利用夸张强调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对象,加上一定的创作规律和技巧,使得淳朴无华成为这个时代美的代名词。

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原始时代淳朴无华的艺术特性也被浑厚而有狞厉的美所取代,雕塑逐渐以青铜雕塑所取代。这时的雕塑器物不仅作为日常生活的用具而且还广泛作为祭祀所用的礼器性质而存在,这种礼器逐渐被鬼神化并且被赋予了特定的伦理意义。青铜礼器的出现即是对鬼神的恐惧和敬仰,也让封建统治变得合理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青铜雕塑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石雕产业也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大量的生活用品、佩饰物以及观赏性用途的各种常见材料的工艺品涌现。早在封建时期的商代就已经出现了人物和动物的石雕形象,从出土的文物来看,这个时期多用大理石作为材料雕刻,跪坐人像、石鸟、抱起人坐像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在形象与抽象、鬼神与世俗之间存在。

经历了战争洗礼和朝代更迭,在秦朝一统中原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征服和开拓带来的信心和动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雕塑技术也因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而进入了鼎盛时期,浮雕和圆雕是这一时期的石雕代表。从秦朝开始丧葬之风就一直长盛不衰,画像石、画像砖、陶俑、石雕等等是封建社会的墓葬之风的最大特色,秦始皇墓壮观的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当中大型的石兽雕刻群等等,逼真形象的体态和细节、简洁拙朴但又形神兼备的艺术风格是古代人民开拓进取的精神写照。秦末之后,佛教传入中国并且迅速盛行起来,宗教性质的雕刻当然也与时俱进,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是我国石雕雕塑史上又一个重要发展的阶段,佛教素材的引进无疑为石雕艺术增添了一个表现技巧和题材体系。古代的工匠们依照当时大众的审美偏好,大量吸收和借鉴印度佛教雕塑艺术的经验和手法,取其精华,融会贯通,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佛教系雕塑形象。现存的佛教雕塑以石窟寺雕塑为代表,分布在新疆、甘肃、山西、广西、云南等百余处,其中以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享誉世界,至今仍有源源不断的游客慕名而来。这些石窟不仅展示了佛教雕塑的辉煌,也让后代们看到了许多精湛的技艺和艺术,在细节处理和手法运用上都独具匠心、美观精湛,石窟本就是纪念性雕塑,保护好它是文化传承的需要。

随着佛教文化的本土化,隋唐时代开凿石窟的风气更加盛行,虽然隋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是隋的石雕造型却大大留存下来,在一些庞大的石窟当中仍能看见隋朝石雕的身影。经过了隋朝的过渡,石雕在唐代又迎来了一个辉煌时期,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也是石雕艺术发展的高潮阶段,社会和谐、经济文化发达,精神上昂扬自信,造就了石雕艺术全面而又健康成熟的美。宋代的雕塑风格反而不像唐代那般奔放雄健,转而在世俗化的方向愈走愈深。宋代除了官方专门的雕塑机构之外,在民间也有大量的民间艺人,形式变化不大的官风和丰富多样的民风造就了宋代雕塑的艺术成就。中国的佛教雕塑在清朝就已经基本停止了。顺治皇帝统治时期所建造的陵墓无论从整体气势还是细节装饰上都没有前朝的优秀,自康熙和乾隆之后,陵墓装饰雕刻愈发繁琐和轻巧,民间工艺作品精致小巧而又充满别样的趣味。

《亮剑》

《前赴后继》

中国的宗教雕塑以古代佛教雕塑为甚,中国的石雕艺术以民间雕塑的发展最为壮大。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和沉淀,民间石雕艺术造诣形成了不同地域风格的艺术特色,按照用途划分有宗教雕塑、陵墓雕塑、建筑石雕以及陈设石雕等等。按照原料的差异划分,包含曲阳石雕、青田石雕、寿山石雕、徽州石雕、惠安石雕等等,这些有名的石雕派别背靠物产丰富的地域、经受着手艺的雕琢和打磨,别样的地域风格造就了别样的艺术特色。

如今的人们逐渐从乏味的快餐生活当中脱离出来,追求一日的清闲和精神的不足,相比不断更迭的潮流,传统的艺术更让人们向往。在如今非遗政策的保护下,手工艺的发展越来越乐观,产量、销量以及销售和推广模式有了极大的改观,传统手工艺潮流指日可待。

二、石雕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精湛多样的表现手法

无论是木雕、牙雕、骨雕还是石雕,圆雕、浮雕和镂空雕一直都是三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圆雕将平面三维化,栩栩如生、四面无死角的人物雕刻是它主要的成就。浮雕,是雕塑和绘画的产物,按照雕刻的深浅,又可以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不同于圆雕,它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一般来说在建筑、配饰、家具等当中应用频繁,由于它将作品所占空间压缩,体积相对圆雕很小,因此可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如今在城市美化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体积的减小也并没有将内容、形式以及材质压缩,木质、石材、骨质依然是它可以展示的平台。浮雕又不同于绘画,构图充盈,遵循近大远小的原则,使多个对象层次分明,美观而又舒适。镂空雕,是一种介于圆雕和浮雕的一种表现形式,直白来讲,就是将二维平面贯通,因此它能够供两面观看,相比浮雕视觉上更加通透,在一些复古屏风一些优雅的配饰以及门窗栏杆上应用十分常见。除了以上三种表现形式之外还有线雕、阴雕等等其他技法。

除了这些精巧的雕刻手法之外,石雕也注重对原料的利用,因才施艺、化瑕为瑜是创作灵活变通的体现,石雕不似一般的绘画雕塑,不仅要处理好位置和刻画对象之间的联系,以及主题的题材的选择,还应当注重石材的选择,色泽、纹理以及大小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依照灵感选择石材或者依据石材来联想内容,丰富的想象力和洞察力是创作者能够协调题材与石材关系的重要品质。

(二)莹润美观的天然石材

无论是青田石雕、惠安石雕还是寿山石雕等等,精美的石材永远都是石雕的亮点之一。就拿青田石雕来说,青田石的种类就达数百种,有以石色命名,以肌理命名,还有的以花纹命名。青田石以温润如玉的质地、精美的纹样以及丰富多样的色泽闻名,一些质地细密的则会形成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犹如冻肉状的块体,因此也被称为冻石,青田石的色彩高达数百种,它虽温润如玉,却比玉的色彩丰富,毫不夸张地讲,青田石几乎包揽了自然界所有的色彩,红、蓝、白、绿等等多种多样,常称石有数种,但以灯光冻石为最。温润如玉的青田石还保留着自然的印记,想象力丰富的会发现青田石里还囊括了一副淳朴的生活和虚无缥缈的仙境;山川、河流、云彩、鱼兽,这样的活力让青田石的魅力更甚。各种天然的色彩和纹理赋予了青田石极大的艺术空间,青色可雕翠竹白菜,紫色可雕葡萄藤蔓,白色雕琢可入飞流的瀑布。

《游牧时光》

《匠心》

(三)大胆挺括的造型特征和丰富多样的创作题材

石雕的创作风格受到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的影响,传统石雕不像西方写实性创作风格,正如传统中国水墨画一样,石雕的创作也具有写意特点,具象和意象兼具。石雕在大型建筑和小巧物件上均有涉猎,花卉、山水、人物、动物创作上异彩纷呈,特色繁多。石雕的创作思路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来,据以启发的是生活的感悟和趣味,灵动的花鸟、逼真的稻谷、辣椒、扁豆、白菜、茄子等等,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石头在细细雕琢之下有了生命和活力。石雕还不乏山水之作,整体布局讲究造型和章法,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样的山水好像“东拼西凑”一般,但却又不失美观和动态,看起来身临其境一般,生机、整体和细节的美观都包揽其中。

人物创作历来是雕刻创作的难点和重点,但是中国石雕创作者们并没有因此止步,敢于探索和创新,在单一人物和人物群像的创作当中游刃有余,历史人物、红色题材、时代人物一直都是人物雕刻所积极探索的方向,圆雕打造的立体感、浮雕衬托的神态和衣着细节、镂空雕对于动作的刻画都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精湛的手工艺是批量生产所无法取代的。石雕历史上有关于动物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纳吉避灾、生活乐趣。矗立在门口的石狮子、墓葬之中大量的陪葬品以及一些画像砖等等、生活之中用于把玩的雕刻小物件等等,从古至今,石雕的应用从来没有远离人们的生活,不论是统治者们和贵族对于世俗和权力的追求还是劳动人民职场的生活和精神需要,石雕一直承担着重要角色。

《共和国缔造者》

(四)雕刻艺术之间的创作融合

传统工艺之间总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就拿木雕和石雕的结合来说,这两者都属于雕刻,对木材和石材施以减法。石雕与木雕在某些方面有共通之处,一些传统的雕刻题材、造型特征等等都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在古时人们充分吸取了佛教文化,并将其融入到石雕的创作当中,因此而出现了新的艺术方向;如今信息交流迅速的情境之下,世界各地的艺术风格都可以一览无余,这为艺术上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石雕艺术的发展还有许多的可能。

(五)石雕艺术血液中不老的哲学意味

“一花一世界”,小小的石头蕴含着无限的奥妙,作为石雕创作者,应当尊重自然,一处斑驳、一道裂痕都有可能是石雕作品的点睛之笔,是舍还是加以利用全在创作者自己,相由心生,写意在于精细的雕琢。

石雕常常讲究一气呵成,有了失误和人为瑕疵,一件上好的石料就有可能付之一炬,因此拥有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阅览是成为一个成功创作者的必备条件。

所有的传统都源于一次次实践所得来的创新。艺术在于差异,而不是一味的复刻,但也不应完全摒弃过去的传统。真正的艺术包含着创作者的气息、传统的工艺,包含着不言而喻的“意”。在创作过程中,即使是一些传统的题材也应当雕刻出自己的痕迹,为作品赋予独特的内涵。

三、数字化时代下石雕的艺术地位和创作价值

(一)审美潮流

传统题材和图案在如今的审美潮流下并不大受欢迎,人们愈发喜欢简洁大方的装饰;对于精神的需求,人们更加渴望简朴悠然的农闲和清新飘渺的仙境,人们早已不再对迷信有着执着的看法,更加能够引起大众反响的,是红色精神、积极的品质以及逆行的白衣舍我的奉献精神,对于艺术品的青睐,当然也有此趋势。新时代的石雕就应当有新时代的气息,和历代的石雕一样,这个时代的石雕包含着新的人文和新的血液。

(二)国潮突起

国潮突起,反映着国家的日益昌盛。在国外潮流的过度充盈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工艺,短视频的出现又进一步促使国潮的兴起,精致美观的绒花、剪纸,繁复严谨的陶器烧制工艺,秉持环保却又不失细节的回收瓶罐的传统头饰等等一时间在庞大的手机用户当中传播而来,老手艺护肤品、古法炮制的美食等等一再成为人们热衷的对象。石雕历史悠久,工艺严谨并且派系繁多,其中的门道引来众多的人了解,但石雕不能总是靠着老手艺,传统是为了创新,不断创新才能稳固传统,未来的路还很长,手工艺的创新还在路上。

(三)石雕的叙事刻画的实用性

石雕是一种保存时间最长的艺术形式,古人以石叙事,在大型的墓葬当中就常常出现一些记载主人生平的石雕,古人为了纪念祖先和伟人也常常利用石雕来将其以一种长流的形式保存下来,以供后世敬仰纪念。在如今城市建筑装饰当中也不乏有石雕的身影出现,展示企业历史、建校历史等等,石雕相比信息化的展览更加便捷、更加具有历史的味道,笔者相信在未来的潮流当中石雕这种叙事价值极高的形式仍然是城市装饰不会抛弃的一种。

结语:以石雕为例,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一直是热议话题。如今国家日益昌盛,国家硬实力不断提升,软实力也在政策的保护和有意者的支持下不断充实。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石雕以及其他传统手工艺都应当紧抓风口,不断向前发展,以传统应对潮流更迭,以传统滋养新的生命。

猜你喜欢

青田石石雕雕刻
立足文化根脉 青田石“雕”出大千世界
齐白石刻青田石王泽宽自用对章赏
Simply Stunning
On art
青田石雕中的“红船精神”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雕刻时光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