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植玉米,保证优质高产
2022-06-29
去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的行情,这也激发了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有农户认为,玉米的种植过程是非常简单的,只要挖个坑,把玉米种子扔进去,盖上土,就可以了。事实上,随着耕播和育种技术的进步,要想达到优质高产,玉米的种植还是要讲究科学的。
玉米啥时候播种出苗率最高?播种深度多少为最好,怎么才算科学?怎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好种子?玉米种子包衣有什么注意事项?春播玉米与青贮玉米有什么栽培特点……今天,编辑就准备了这样一组稿件,希望从事玉米生产的农户借鉴参考。
玉米啥时候播出苗率最高
玉米的适宜播种期,因各地的气候不同,时间也不完全相同,通常以土壤表层5-10厘米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时为播种适宜期。
有些农民认为玉米播种越早越好,其实玉米种子一般在6℃-7℃时即可发芽,但发芽极为缓慢。另外,播种过早,玉米种子发芽时间较长,就容易受到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侵染而霉烂,引起烂种缺苗,这种情况在发芽势较弱的种子上表现尤为突出。影响播种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温度
低温不利玉米出苗,有时还会造成冻害,而秋霜冻往往使果穗不能正常成熟,影响产量和品质。在其他条件适宜时,玉米发芽、出苗主要决定于环境温度的高低。水分和氧气适宜时,温度越高,发芽和出苗越快。
推迟播种有利于出苗,但在生长期较短的地区,晚播易遭受秋季低温与霜冻害,籽粒不能正常成熟。所以生产上常把耕作层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的时间,作为玉米开始播种指标。
2.水分
玉米发芽和生长要求适宜的水分。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常因春旱影响玉米适时播种;山东、河北等省夏玉米苗期恰逢雨季来临,很易出现“芽涝”。
3.日照
玉米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对生育期有一定影响。南种北移生育期延长,北种南移则生育期缩短。
我国北方生长季节短,南方品种移至北方种植,一般均不宜晚播。由于南方生长季节长,北方品种移至南方种植时,一般可以进行春播、夏播,有的还可以秋播。
4.地势和土壤
在同一纬度,随着海拔的增高,生育期延長,玉米的播种期应作相应的调整。盐碱地由于地势低洼,土壤含水量较多,春季地温上升慢,应适当迟播,以耕作层地温在13℃-14℃为宜。但雨后播种使表土层盐碱下降,又会随毛细管水升到地表,反而增加了盐碱浓度。
5.品种熟期
晚熟品种生育期长,增产潜力大,适于春播。但在生长季节比较短的地区,必须强调早播,否则就不能及时成熟。早、中熟品种因生长期较短,一般可以夏播和秋播。在晚播情况下,晚熟品种不能正常成熟,产量反而不如早熟或中熟品种。
玉米播种有“春争日,夏争时”“夏播争早,越早越好”之说。春播在4月中下旬,套种玉米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夏播适期在6月中下旬,越早越好。在选择了优良的品种和种子之后,适期播种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和效益。
此外,还可调整播期,使玉米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抽雄前15天至抽雄后的15天内避开季节性的干旱。中早熟品种适播期较长,可根据气候、土壤以及综合生产形势选择播种期。(来源:肥料圈)
玉米播种,到底多深为好
关于玉米播种的深度,有农民说,想播多深就播多深,只要不露籽就行,照样出苗长庄稼。但事实证明,玉米播种深度不注意,必然会影响出苗和后期生长,甚至会影响到最终的产量。
玉米的播种深浅,首先要结合土壤的墒情,还要结合土壤的性状。研究表明:当耕层的土壤湿度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这个时候播种,种子出苗就很顺利;持水量大于70%时,说明土壤湿度过大,这样的土壤透气性就降低,进而会使得地温提升速度慢,地温偏低就会延长种子的出苗时间。而当持水量小于50%时,则说明此时的土壤较为干旱,干旱土会导致种子吸收水分困难,水分不足肯定会影响种子出苗,甚至会造成出苗后回苗、干枯死亡。
按照上述理论来说,如果土壤黏度大、湿度过大,就要适当浅播;墒情适中就按照正常深度播种;如果土壤保水性差、湿度小,就要适当深播。墒情良好的情况下,玉米播种的深度以3-5厘米为宜。黏湿土壤播种深度控制在3-4厘米为宜,而沙性土壤的播种深度以4-5厘米为宜。
各地的土壤条件也不一样,对于平地或背阴地,播种深度要浅些,而对于坡地或向阳地块,则要适当深播。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平地和背阴地播种深度以5-6厘米为宜,而坡地和向阳地要在6-7厘米为宜,玉米播种的深度最深不要超过10厘米。
此外,玉米播种也要讲究适时精播,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播种质量。(农助)
春播玉米与青贮玉米的栽培要点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春播玉米和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为提高春播玉米和青贮玉米产量,现将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品种选择
淮河以北地区选择如郑单958、隆平206、浚单20、蠡玉16等优良品种。
沿淮和淮河以南地区选用耐涝渍、耐密型的隆平206,或选用抗锈病、大穗型的中科4号、鲁单981等优良品种。
青贮玉米品种有:雅玉青贮8号、郑青贮1号、沪青1号等品种或普通玉米农大108等。
适期播种
玉米发芽的最适温度是28℃-35℃,最低发芽温度为8℃-10℃,但一般以地表5-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在10℃-12℃时播种比较适宜。大部分地区以3月底至4月中旬播种为宜。地温低墒情差,应适当深播,覆土在5-6厘米;反之则要适当浅播,覆土3-4厘米。沙土地要深些,黏土地则要浅一些。
播种后,应及时镇压,尤其是墒情较差、土坷垃较多的地块和沙性土壤,播后镇压更为重要。
青贮玉米最迟可在7月底播种。
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因品种和土壤肥力水平而异,掌握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肥地宜密、瘦地宜稀的原则。一般每亩种植4000-4500株。行距60厘米,株距随密度而定。
青贮玉米多数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常有分蘖,但主要是收获营养体,因此,要获得高产需注意密植。平展型矮秆杂交种每亩种植4000株左右,紧凑型杂交种5500株左右。
播种质量应确保玉米苗在田间分布均匀,无缺苗断垄。
科学施肥
施足基肥和种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000-2000公斤,复合肥35-45公斤,磷钾肥全部用作基肥,氮肥总量的50%用于基肥。拔节后施肥,用量占总氮量的50%,促壮秆大穗。(王东)
春播玉米如何防治地下虫害
地下害虫种类
1.金针虫。幼虫喜潮湿的土壤,一般在地表10厘米左右土温在7℃-13℃时为害严重,主要蛀食玉米内茎和地下根部,可咬断没出土的幼苗,也可钻入较大的玉米苗根茎部取食,致使玉米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现象,严重时可使全田毁种。
2.地老虎。在地温高于5℃就能存活,其中若虫源越冬基数大,翌年发生就会相对严重,主要为害特点是从地面咬断玉米幼苗的颈部,使整株玉米死亡。
3.蛴螬。土温达10℃时上升到耕层进行为害,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土质黏重的黑土地、低洼地发生重,幼虫终生栖居在土中,咬断幼苗根茎部,使植株枯黄而死。
4.耕葵粉蚧。以卵在卵囊中于根茬和田间秸秆中越冬,在6月为害达到高峰期,该虫以若虫和成虫群集在近地表的叶鞘内、茎基部和根部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呈条带状枯黄,往往被诊断为缺素症,而错过防治,造成玉米产量损失。
关于地下害虫的防治,建议根据往年发生程度进行预防,避免发生后再进行防治,因为此时为害已经发生。
主要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翻耕土壤,减少土壤中幼虫存活数量。
2.土壤处理:采用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拌入化肥中随播种施入地下。
3.药剂处理:将喷雾器喷头去掉使药液成水柱状,在玉米刚种植或刚出苗时,对玉米进行灌根处理。
4.种子包衣:在耕葵粉蚧不发生或发生较轻区域采用路明卫包衣的种子,可有效减少蛴螬、地老虎的为害。 (杨先莲)
买玉米种子,要避开6大误区
市场上的玉米种子品种繁多,推销形式多样,选种时,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呢?
误区一是随大流。不少农民在选购玉米种子时,喜欢随大流,人家种啥咱种啥,不顾自己的土壤、水肥、管理等因素,结果不增产反而减产的例子比比皆是。优先从当地的主流品种中选择适合自己种植的品种,更为保险。
误区二是认为产量高的品种就是好品种。现在都是用单粒播种机播种,亩播量都定在4000粒以上,如果把稀植品种按密植品种播种,密度过大,容易倒伏,势必减产。
误区三是认为高价位品种就是好品种。其实,种子高产与否,同价格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一般来讲,制种产量低的品种、新审定(认定)的品种价格高些,但这些品种并不一定适宜自己种植。
误区四是购买单一品种。玉米生产与当年的气候变化、病虫害发生等关系密切,购买单一品种,一旦遇到不良的气候,导致病虫害发生,就会大幅度减产。
误区五是盲目追新。每年,各科研育种单位都会培育或审定(认定)很多玉米新品种,但真正适合大面积种植的并不多,在大量种植之前一定要先试种。
误区六是认为种植的玉米植株越密,产量越高。种植过密,玉米植株之间相互遮阴,就会争夺空间中二氧化碳等光合作用的原料,易导致玉米缺行、缺粒、秃尖、半边脸,产量甚至会降低。(来源:公益植保)
玉米为什么会发生“红苗”
在生产中,还会遇到玉米苗期红叶、黄叶、白叶、僵叶、紫叶、黄绿叶及矮花叶病、粗缩病、全蚀病、纹枯病等。玉米在3-4叶期出现植株紫红色,有的到玉米7-8叶时仍不变绿。有的只是叶片部分红紫,严重时整个叶鞘和茎部均为紫红色。这种玉米红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病因分析
1.植株缺磷。土壤中缺磷,满足不了玉米苗期的生長需要,根系生长发育受阻,幼苗生长缓慢。由于幼苗体内磷的含量逐渐降低,故叶片由暗绿变红或紫色。
2.田间积水。田间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影响了根系的呼吸、代谢作用,根系的生长受阻,导致植株营养不良而发红、紫。
3.地下害虫为害。幼苗根系被地下害虫咬伤(比如金针虫),吸水、吸肥能力变弱,导致幼苗变弱,形成红苗。
4.低温。在东北地区或黄淮海地区春播玉米,玉米播期较早,如果遇到“倒春寒”,会造成玉米苗全株发红。此种情况,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苗现象会逐渐缓解,后期消失。
5.药害、虫害。药害、虫害等引起玉米苗体内糖代谢受阻、产生大量的花青素苷,形成紫红色苗。若大面积发生,须及时向当地农业部门的专家咨询,查明原因后,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
6.其他原因。土壤过于黏重,播种过深或浅,以及施肥不当引起“烧苗”、药剂处理不当引起幼苗中毒等都会导致“红苗”。
防治措施
1.早施磷肥,要以速效磷肥为主,每亩可施过磷酸钙10-15公斤,还可结合防虫喷施1%的过磷酸钙浸出液。
2.整平土地,开挖排水沟,做到雨停水干,田不积水。
3.搞好地下害虫的防治,使用包衣种子。
4.对于播种过浅或早苗,要适时浇水,中耕松土保墒,以促壮苗。
5.如果田间已经出现了红苗,可叶面喷施300-5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2-3次,每隔3天喷1次。(来源:公益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