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恰巧”“偏巧”“不巧”对比研究

2022-06-28焱,杨

关键词:消极预期事情

刘 焱,杨 红

(1.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433;2.上海市杨浦区政立路小学,上海 200434)

“恰巧”“偏巧”“不巧”(后简称“-巧”类词) 共同语素“巧”赋予了三者共同的[+ 巧合]语义特征,很多时候可以替换使用。例如:

(1) 我去找他,恰巧他不在。

(2) 我去找他,偏巧他不在。

(3) 我去找他,不巧他不在。

但很多时候是不能替换的,或者虽可替换使用,但句子的语义、评价色彩等会发生变化。例如:

(4) 周末,我打算去李刚家写作业,恰巧他在家。(自拟)

——* 周末,我打算去李刚家写作业,不巧/偏巧他在家。

(5) 王明走在路上,不巧摔了一跤。(自拟)

——*王明走在路上,恰巧/偏巧摔了一跤。

(6) 我做事情没条理,喜欢一趟趟空跑,若是不巧中间打岔开始说话,手里的活就彻底停了。(六六《仙蒂瑞拉的主妇生涯》)

——……若是恰巧中间打岔开始说话,手里的活就彻底停了。

例(4) —例(5) 不能替换,例(6) 替换虽然句法、语义上没有明显错误,但说话人的主观评价色彩发生了变化。

学界注意到了上述“-巧”类词之间的差异。词典在对“恰巧”与“偏巧”的释义的时候,基本采用互训释义法和添加义项来进行[1-4]。如:偏巧:①恰巧,②偏偏[1]997。研究论文把该类词语称作巧合类[5]或恰好类[6]或契合类[7-9]或语气副词[10-11]进行类研究①。

三者之间的对比研究多集中在“恰巧”与“偏巧”[5-9]、“偏巧”与“不巧”[12]之间进行,探讨了它们在词性[5-11]、句法功能[5-11]和其他语义特征如[+巧合][5-10]、 [+主观倾向性][5-10]、 [+意外][11]等方面的共同之处,也发现了它们在[+预期有无][5][7][+损益][5][+主观/客观][8][12]等方面的区别。杨红[13]比较了三者在句法功能、语义及语法化方面的异同。本文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解释。综合现有研究及大量语料,“-巧”类词辨别应考虑如下几种要素:第一、“巧合”的语义辖域。第二、预期的有无。说话人对事件结果有无预期。如果有,结果与预期的方向如何。第三,事件的性质。事件本身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第四,言者的态度。事件主体或言者是否希望该事件发生。

一、修饰对象不同

由于共同语素“巧”的存在,“恰巧”“ 不巧”“偏巧”拥有共同的语义背景,“巧”主要是时间的巧合性:即事件A 和事件B 同时发生或者存在,产生结果C。其完整表达式为:事情A+事情B+结果C,“-巧”类词一般出现在B 事情所在的句子中。例如:

(7) [A]本来,张奶奶的护垫,应该是我买。[B]但我恰巧不在,断了顿了, [C]霍小玉在旁边看见了,替老太买了护垫。(六六《心术》)

(8) [A]值勤中我最怕遇见领导,怕碰见熟人, [B]偏巧领导每日均要坐车经过此地去陕报,[B]也偏巧此地距省作家协会不过咫尺之遥,[C]几次见到熟人我都藏在水泥电杆之后。(叶广芩《歪打正着的收获》)

(9) 我如果好心替你省钱,凭直觉判断, [A]而少做一样检查,[B]万一不巧恰恰就是省下的那部分出了麻烦,[C]责任肯定是我的。 (六六《心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巧类”表达式都以上述形式出现,有时C 可以出现在前面,有时A 和B事情也可以出现在同一句子中。以“恰巧”为例:

(10) [C]“我会像亲人一样对待你的父亲。”这句话是我们这两天见到二师兄的招呼用语。 [A]那天他对姑娘说这话的时候不巧[B]被路过的护士听见。(六六《心术》)

虽然语义背景相同,但三者有不同的修饰对象。“恰巧”比“偏巧”“不巧”有着更大的语义适用范围,除了可以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巧合之外,可以用于说明性质、状态、特点、数字(包括时间、数量、价格) 等的“适宜”,所谓“适宜”可理解为符合社会的常规预期或者个人的预期②。这从“恰”的造字方式也可以看出“恰”为会意字,从“心”从“合”,可理解为“与心中想的相合”。例如:

(11) 那边有几只小白山羊,叫的声儿恰巧使欣喜不至过度,因为有些悲意。(老舍《微神》)

(12) 和一个人成为密友的方式,就是在他热恋期间分担他所有的痛苦或忧伤。热恋的人要是不倾诉,会山洪或者火山暴发,摧毁力极大。而我恰巧是那个不幸的人的原因是,他热恋的对象的妈未来会落到我手上。(六六《心术》)

(13) 8 月11 日上午时刚过,告别舞台多年,已65 岁高龄,今年又恰巧从艺60 周年的郭兰英,带领30 多名文艺工作者从太原出发,踏上赴太旧高速公路慰问演出的征程。(1994 年《报刊精选》)

(14) 每一步跨出去,都准确得像老裁缝替小姑娘量衣服一样,一寸不多,一寸不少,恰巧是一尺二寸。(古龙《天涯明月刀》)

(15) 比如,今年2 月在深圳龙都娱乐城某集团一餐“豪门宴”共五席每席费用恰巧为188-888港币。(《读者》)

上面例句都说明“恰巧”的适宜性:例(11)“羊儿的叫声”“欣喜不至过度”符合说话人的个人预期;例(12)“恰巧”符合“我”的预期——和一个人成为密友的方式,就是在他热恋期间分担他所有的痛苦或忧伤。例(13) —例(15)“恰巧”则符合社会的常规预期:汉族人们对数量有“趋整”(例13—14) 和“趋吉”(例15)心理。“偏巧”和“不巧”都没有表示“数量适宜”的用法。

二、预期的有无及类型

从言谈事件参与者的预期的角度,话语中语言成分所传达的信息可以分为“预期信息”“反预期(counter-expectation) 信息”和“中性(neutral)信息”三类。[14]223“-巧”类词也包含着事件参与者的预期信息,它们之间语义差异之二是预期的有无以及预期的类型不同。

(一) 恰巧——无预期限制

“恰巧”不受预期的限制,说话人主要着眼于客观事实,说明两件事情同时发生只是偶然的巧合。例如:

(16) 记者在骨科医生办公室,恰巧碰到一个叫辛亚丽的患者家属和医生张玉彬正在签医患协议书。(1996 年《人民日报》)

(17) 1995 年8 月2 日晚,原告刘方坤、孟凡青夫妇之母怀抱女婴从博山灯泡厂宿舍22 号楼下经过时,楼房住户于某恰巧打开卫生间窗户,窗玻璃脱落坠下,将女婴砸成重伤,经淄博市第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996 年《人民日报》)

“偶然性”可以通过“恰巧”所修饰的动词验证。“恰巧”后面经常接“遇”“碰”“路过”“来”“赶”等动词。这些说明两个事件的同时发生具有巧合性和偶然性,属于无预期信息。再如:

(18) 玉梅跑到旗杆院后院奶奶家里去找菊英,恰巧碰上有翼也来找菊英,就把支委的意见向他们传达了一下。(赵树理《三里湾》)

(19) 一次他在饭店进餐时,恰巧遇上了好友加姐夫的温秉忠。(陈廷一《宋氏家族全传》)

(20) 上周末,我恰巧路过那家公司,只见写字楼围满了人。(百度网络搜索)

正因为“恰巧”对预期没有特殊的要求,故各类词典在解释其词义时均未提及“预期”二字,且多使用“凑巧”对“恰巧”进行释义,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大辞典》等。

“恰巧”可以修饰无预期信息,也可以修饰预期信息:即动作主体对结果有预期,且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例如:

(21) 老张本想给龙树古写封信,告诉他关于选举的计划。继而一想,选举而外,还有和龙树古面谈的事。……龙树古恰巧在家,把老张让到上屋去。(老舍《老张的哲学》)

“恰巧”也可以修饰反预期信息:即动作主体对结果有预期,但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反。例如:

(22) 有一次在花市门市部,一位台湾学者要买一本专业书,恰巧门市部已无存货,营业员骑车10 多公里为这位学者取回了书。(1996 年《人民日报》)

反预期有两种,一种是自反预期,一种是他反预期。自反预期即说话者认为事实与自己对事物的预先知识或设想(通常说的“预期”就是指自预期) 不符或相反。他反预期,即说话者认为事实与其他参与会话活动的人(一般是听话者) 的预先知识或设想不符或相反[15]。自反预期如例(22),“门市部已无存货”是与主语(台湾学者) 的预期相反的。他反预期“恰巧”句在形式上有体现,实际结果和他人预期经常以矛盾(A 肯定则B 否定,反之亦然) 的形式出现,或者有“与……相反”或“不是……而是……”等词语共现。例如:

(23) 吴先生接着说:“我恰巧和你相反,我老婆总是喜欢穿长裙,我想知道她的腿究竟长得怎么样,于是就向她求婚了。”(《读者》)

(24) 有些朋友把偶然出现的事物,归之于某些书本的引诱,如有人去峨嵋山求仙,有人去少林家学武等等,其实这不是读书太多,恰巧是读书太少的结果。(百度网络语料)

(二) 偏巧——无预期、反预期

“偏巧”主要用于无预期和反预期句子中,基本不用于预期信息句中③。其中,无预期情况居多。例如:

(25) 在山坡上割草记不清多少次撞见狐狸,有一次他猛然甩出手里的草镰,偏巧挂住了狐狸的后腿。(陈忠实《白鹿原》)

(26) 黄新仁是八面玲珑,哪头也不愿意落不是的滑溜人物。女婿混伪事,黄新仁也就是伪人员家属了;再加上他又是个伪大乡长,魏强才找到他的门上来。偏巧今天没进城,也偏巧魏强他们找上了门。(冯志《敌后武工队》)

这与语素“偏”有关:据《现代汉语词典》,副词“偏”的意思同“偏偏”,有两个义项:①表示故意跟客观要求或现实情况相反,②表示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该释义也说明了“偏巧”具有反预期性质[1]991。用于反预期句中时,形式上常有“但是”“ 却”“ 可”等转折连词同现。例如:

(27) 田亮想过要急起直追,但是,他几次约会白莲,偏巧白莲都有约会。(岑凯伦《合家欢》)

(28) 关羽还勇力过人,战功卓著。当然如仅有勇力而无韬略,又会沦为张飞之类的莽汉,可关羽偏巧还喜欢读《春秋》,言行自然就合乎经义。(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CCL 语料库共检索出“偏巧”的有效例句112例,其中,无预期的例句共102 个,反预期例句共10 个,说明“偏巧”更倾向于无预期。

(三) 不巧——反预期和无预期

“不巧”为反预期标记,多修饰反预期信息。例如:

(29) 相传,有一次他去看朋友,不巧主人不在家,他就在茶几上写了几个字。(1996 年《人民日报》)

(30) 第三天早晨,将车子推到一个镇店地方,把带补好,这才在上午十时左右赶到了姚家庄;不巧长腿姚刚刚出门,到十五里以外赶集去了。(魏巍《东方》)

例(29) 中王羲之去看朋友,可以推断出他的预期是朋友在家,不然也不会去。“不巧”给出的新信息则是“朋友不在家”,因此是反预期的。反预期在形式上也有体现,上下文一般会有表示反预期的副词同现,或者有转折连词出现,或者用词汇形式表现。例如:

(31) 她哭着,越哭越厉害,最后竟伏到了我的肩膀上。由于当时丝毫没有准备及其他,我没有来得及马上把肩膀挪开,就那样让她倚了大约有三四秒钟。可就在这可恶的几秒钟里,不巧偏偏就被马光撞到了!(张炜《你在高原》)

(32) 亚平开始有意识的注意丽娟的举动,并打算花一段时间用一点力气慢慢纠正,未来的日子还长着。他有按照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那种方式把丽娟改造成一个大家闺秀,可以带上台面的那种。尽管亚平本人并不是什么VIP,但万一,但不巧,但机遇真的到来的时候,亚平要尽显家长风范。(六六《双面胶》)

(33) 昨日聊事偷闲,拟宴东风君品尝“橡面坊丸子”,不巧材料售罄,事与愿违,实属憾甚。(夏目漱石《我是猫》)

与“不巧”连用共现的副词和连词多数是转折类的,这也印证了“不巧”的反预期特点。同样,“不巧”也可以用在无预期句子。形式上表现为:句中谓语多为“碰到”“遇”“路过”等含有偶然性特征的动词,或者是无预期的副词,如“突然”等。例如:

(34) 第三天就到德宏了,不巧路上碰到交通事故堵车,我们赶到芒市时已是傍晚7 点左右。(1994 年《报刊精选》)

(35) 不巧,天公不作美,十六日,天色突变,乌云密布,纷纷扬扬飘下漫天的鹅毛大雪。(李文澄《努尔哈赤》)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恰巧”“不巧”“偏巧”都可以用在无预期的句子中,即都可以表示“巧合的偶然性”,当事人对事件B 预先没有期待。此外,“恰巧”还可以表达反预期和预期信息。“偏巧”主要表达反预期信息,极少表达预期信息。“不巧”多表达反预期信息。图示如下:

表1 三者预期的有无及预期类型比较

三、事件的性质

事件有积极、消极还是中性之分。这里所说的积极事件、消极事件的区分标准是听说双方在内的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巧”类词语义差异还受到相关事件性质的影响。

(一) 恰巧——中性事件居多

“恰巧”对事件的性质无特别要求,可以是积极事件,也可以消极或中性事件。例如:

(36) 如果恰巧在年前寄回个什么立功受奖的牌子,这时会一个传一个看稀罕,夸赞这孩子在外面挣脸有出息。(1998 年《人民日报》)

(37)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鲁迅《朝花夕拾》)

(38) 海伦一脸兴奋的轻轻拍打我的手,然后紧接着拼写出了这个词。恰巧在此时,保姆抱着她的小妹妹来到水房。我把海伦的手放在了小妹妹的身上,同时拼写了“baby” (宝宝) 这个词。(海伦·凯勒《教学报告》)

根据北大语料库CCL 语料统计,在1089 个“恰巧”用例中,用于积极事件、消极事件和中性事件的比例分别说6.43% 、8.63% 和84.94% 。可见,“恰巧”多用于中性事件中,对积极和消极性质没有明显的偏好。

(二) 偏巧——偏好消极事件

“偏巧”主要用于消极事件中。例如:

(38) 偏巧马拉多纳不合时宜地跌了一跤,余重火了:女人怎么这么得寸进尺、无理取闹、给脸上鼻梁?(姜丰《爱情错觉》)

(39) 中国男队目前在世界排坛实力对比中处于中游,在二流水平各队中亦无优势。偏巧此次出征前后,5 名队员训练时受伤,主攻手张翔脚踝扭伤,副攻郑亮打裂了手掌,给争取好成绩增加了难度。(1995 年《人民日报》)

“偏巧”也可以用在有利事件中,但总体用例较少。例如:

(40) 天真的小雪,偏巧获得人生一大转机,下乡一年以后她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得以潜入学识的海洋。(1994 年报刊精选)

(41) 偏巧死神好像是度假旅行去了,我们元帅可是逍遥自在地活着呢!(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

根据北大语料库CCL 语料统计,“偏巧”用于修饰消极、不利事件的约占87.29% ;用于积极、有利事件中的用例约占12.71%。可见,“偏巧”主要用在消极、不利的事件。

(三) 不巧——消极事件

“不巧”主要用于消极事件中,这是“不巧”一词中的否定性语素“不”决定的。具体情况分为三种:

1) 该事件本身是消极的

就事件本身而言,不管是从客观事理而言还是从说话人角度而言,该事件都是消极的、不利的事情。例如:

(43) 有一次,矿上急着要与他们的上级——新疆有色金属总公司联系,不巧,通信线路因下大雪突然发生故障。(1994 年《人民日报》)

(44) 一天黎明,运输大队正要通过五峰南河上的一座独木桥,不巧,开场骡子失蹄把前腿扭伤。(1994 年《报刊精选》)

“通信线路发生故障”“骡子失蹄把前腿扭伤”,这些都是消极事件。

2) 该事件是中性的,但说话人认为是不利的

该事件本身无所谓积极、消极,但说话人认为该事件相对于当时场景来说对自己或当事人是不利的。例如:

(45) 不巧,山上烟雨迷蒙,天山一色。他前挂一部相机,侧挎一部相机,手捧一部相机,走向雨中的黄山。同伴们纷纷劝阻,他执意不从。(1994 年《报刊精选》)

(46) “真对不起,我虽是琴师,却难能操奏。不巧,小女韩燕又不在家。咳,艳丽,你怎么不把若男带来呢?”(1995 年《人民日报》)

这两个例子中新发生的事情就其本身而言无所谓积极、消极,但说话人认为该事件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 事件本身是积极的,但对与事件相关的某一方是消极的、不利的

事件本身是积极的,但说话人采用当事人视角认为该事件是不利的。例如:

(47) 不巧,他们在抢劫前将计划掉在了飞机上,被警察拿到了。(1996 年《人民日报》)

(48) 在这时候,窃贼企图潜入她的家里,不巧被一位新闻记者发觉,窃贼跳上屋顶逃走。(克莉丝汀·汤普森《世界电影史》)

例(47) 警察拿到抢劫犯的抢劫计划其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劫匪来说却是不利事件;例(48)“发觉窃贼”从道义上来讲是一件积极事情,但对于窃贼来说则是不利事件。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恰巧”“不巧”“偏巧”对事件性质有倾向性选择:“恰巧”可以多用于中性事件,对积极和消极事件无特别偏好;“偏巧”主要用于消极事件,较少用于积极事情。“不巧”主要用于消极事件,用于积极事件时有一定的要求:该积极事件对当事人而言仍是消极的。

表2 “-巧”类词修饰事件的性质比较

四、言者的态度

两件事情同时发生,虽然对说话人来说是无法阻挡的,但其内心还是有希望发生和不希望发生这种主观想法的。而说话人希望和不希望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直接影响着对“-巧”类词的选择。

(一) 恰巧——多希望发生

“恰巧”多用在说话人希望发生的事件中,也可以用于不希望发生或无所谓希望不希望的事件中。例如:

(49) 恰巧赶上大蝎请客,有我;他既是重要人物之一,请的客人自然一定有政治家了,这是我的好机会。(老舍《猫城记》)

(50) 他恰巧和燕南飞相反,能够走路的时候,他决不坐车!(古龙《天涯明月刀》)

(51) 傅红雪却仿佛还在遥望着远方,远方恰巧有一朵乌云掩住了太阳。(古龙《天涯明月刀》)

(二) 偏巧——多不希望发生

“偏巧”多用在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如例(52);少数用于希望发生事情中,如例(53)。

(52) 金面佛道:“不错。他听说我有个外号叫做‘打遍天下无敌手’,心中不服,找上门来比武。偏巧我不在家,他和我兄弟三言两语,动起手来,竟下杀手,将我两个兄弟、一个妹子,全用重手震死。”(金庸《雪山飞狐》)

(53) 偏巧中国台北队教练也通日语,日本记者便群起炒那女翻译的鱿鱼,鼓动两教练自译。(1994 年《人民日报》)

根据语料统计,“偏巧”用在说话人希望发生事情中有39 例,占33.05% ;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有77 例,占66.95%。可见“偏巧”主要用在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中,其次是希望发生的。

(三) 不巧——不希望发生

绝大多数“不巧”用于表达说话人不希望同时发生的事情,少量用于希望发生的。例如:

(54) 不巧李敬在鞍马上意外失手,给他带来了很大心理压力。(1994 年报刊精选)

(55) 我长大以后,因为常常听外祖父讲话,所以也学了几句洋鬼子说的话。学不对时,倒也没发生什么特别的现象;不巧学对了时,我的眼睛就会一闪一闪冒出鬼花,头顶上轰一下爆出一道青光,可有鬼样。(三毛《西风不识相》)

用于不希望发生的例句共254 例,占98.45%;存疑的只有4 例。可见“不巧”主要用在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中。

表3 说话人的态度比较

可以看出,“恰巧”倾向于希望发生的事情,“不巧”主要用于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偏巧”用于两种事情中的比例比较相似。

五、“-巧”类词的表义差别与影响

综上,“恰巧”“偏巧”和“不巧”的意义各有侧重:“恰巧”更侧重于强调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的巧合性,客观性较强;“偏巧”说明了新信息发生的反预期性,主观性较强;“不巧”则更突出了说话人对新事件的消极评判——同时发生的两件事情对事件主体来说是不利的,因此主观性最强。

“-巧”类词所反应事件主体或言者的主观评价也有不同:“恰巧”既可用于正面的主观评价,也可用于负面的主观评价,还可用于中性事件。“偏巧”多用于负面评价,较少用于正面和中性评价。“不巧”的否定性搭配决定了它则只能表达负面、消极的评价。三者的异同见表4。

表4 三者评价类型

三者表义重点的不同,使得它们可以共现。共现的规律如下:“恰巧”和“不巧”可以共现,因为二者是从不同角度对事件的描述:“恰巧”重在描述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的“巧合”,而“不巧”重在主观评价;“偏巧”和“不巧”可以共现,“偏巧”重在描述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的“无预期性”,而“不巧”仍是主观评价。但“恰巧”与“偏巧”不可以共现。原因很简单:“恰巧”对“预期”的无特殊要求与“偏巧”的反预期特征相冲突;“恰巧”对事件的性质无要求也与“偏巧”的“偏消极性”相抵牾。例如:

(56) 如果我不想解释埋在心底的话恰巧不巧的被那个误会我的人知道该多好。(百度搜索)

(57) 而待他有了原始积累,有了自己的公司,体验,也就幻化作高速路上的竞奔。如果你不巧,如果你恰巧置身其中,定然可以饱览竞争的惊心动魄:一瞥超前,转瞬拉后,交睫胜出,眨眼落败,得失须臾互置,顺逆顷刻易位。(1995 年《人民日报》)

(58) 许敛宁不甚习惯地闭了闭眼,只觉有人向自己撞来,她只能闪避,却还是被人在腰间一撞,偏巧不巧刚好撞在穴道附近。(苏寞《临春风》)

例(56) 中,“恰巧”显示了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的巧合性,而“不巧”是言者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所做的主观负面评价。例(57) 也是如此,只是与例(56) 顺序相反:主观评价先于描述巧合出现。例(58)“偏巧”说明事件主体对两件事情同时发生没有预期,“不巧”是对事件“撞在穴道附近”的主观负面评价。

“不巧”的负面评价功能进一步增强后就衍生出话语标记的用法。例如:

(59) 不巧的是,此时正逢值中班的医生、护士和上深夜班的护士、医生交接班。(栈桥《招魂》)

(60) 另外60 亩土地,种下了他从荆州农科所引进的优良稻种。不巧的是,水稻扬花时遇上风灾,减产40%,但亩产仍达400 多公斤,比常规稻高出近百公斤。(1995 年《人民日报》)

(61) 不幸的是,在这种事上日行做不了主,必须由日本大藏省点头。可是,大藏省此时偏偏也遇到麻烦,一些日本银行也在闹饥荒,而且可能要影响到政府的稳定,它自然不愿意管别人的闲事。更不巧的是,大藏省本来对衍生证券就不感冒,多方加以限制,绝不可能帮巴林的忙。(1995 年《人民日报》)

六、结语

“恰巧”“不巧”“偏巧”有相同之处,都含有[+巧合]这一语义特征,在表示A、B 两件事同时发生时可以替换使用。但“恰巧”修饰范围更广,可以表示两物“性质相反”和性质、数量等符合各种预期,“偏巧”和“不巧”则没有这些用法。

更重要的是,三者还存在预期有无及预期类型区别、事件性质、动作主体/言者的态度等方面的区别。三者不同之处具体表现为:

“恰巧”对预期没有强制性要求,可以表达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和中性信息;倾向于修饰积极、希望发生的事件。“偏巧”倾向于修饰反预期、消极、不希望发生的事件,较少修饰积极事件。“不巧”主要用于表达反预期信息和无预期、消极、不希望发生的事件。相对于“恰巧”而言,“不巧”的主观性更强,更能体现说话人对事件的主观评价:说话人认为该事件对当事人来说是不利的。

其实,这些差异与人们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做一件事件前,都会对结果有所预期,且是好的预期;都希望积极的事情发生,不希望消极事件发生,这是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使然。当不同性质的事件发生时,必然会给事件主体或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波动:积极的、期待发生的事件会带来正面评价;而消极的、不希望的事件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带来只能是负面评价。总之,“恰巧”“偏巧”“不巧”的相同点是客观的,而不同点则是主观的。

注释:

①非对比研究也有一些,郭方冠、孙佳、汪娇等硕士论文都有介绍,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列举。

②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关于“恰巧”的解释是:同“恰好”,侧重指时间、机会、条件等十分凑巧。而对“恰好”的释义是:正好在那一点上(指时间、空间、数量等;有不早不晚、不前不后、不得不说、不……不……的意思。“凑巧”为同训释义,“不……不……”为举例释义,我们认为用“适宜”更为合适。

③北大语料库中发现这么一个例子,关于其反应的预期类型尚存在争议。例句如下:(1) 韦长庚老公母俩都六十的人啦,盼孙子盼得简直睡不好觉。事随人愿,前年冬天,他们老二家,偏巧添了个七斤半沉的胖小子。(冯志《敌后武工队》)从上下文看,这里的“偏巧”似乎显示的是预期信息。为此特地征求了若干人的语感,多半认为该例的“偏巧”是无预期的,少数认为是有预期的。按《现代汉语八百词》,“偏巧”有两个意思:其中之一是“恰巧(多指偶然巧合)”。故最终本文认定该例的“偏巧”是偶然的巧合,也是无预期的。

猜你喜欢

消极预期事情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把事情写具体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析师一致预期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