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易门万宝厂铜钴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预测

2022-06-28刘代福郭祖江3

现代矿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板岩白云岩落雪

刘代福 余 璨 杨 金 郭祖江3

(1.玉溪矿业有限公司狮子山矿;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易门铜矿带是滇中地区著名的金属成矿区之一,地处扬子地块西南缘,中元古界前震旦系昆阳群地层发育齐全,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构造发育,且伴随着显著的变质作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1-4]。万宝厂矿床发育于易门铜矿带东侧,具有沉积—改造热液矿床的典型特征[5]。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该成矿带以来,前人在区内开展了大量调查与研究,但找矿勘查成果多集中于西矿带的大型矿床[6-10],对于东矿带矿床的研究涉及较少。本研究在系统厘定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剖析矿床内不铜矿化类型的控矿因素,结合矿床成因圈定找矿靶区,为下一步勘查工作奠定基础。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易门铜矿带总体位于昆阳裂谷褶皱系、昆阳中元古陆裂谷褶皱带,地处武定—元江裂陷槽褶皱带中心的易门盆地西侧,地层以中元古界前震旦系昆阳群为主,为一套巨厚的复理石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11-13],总体出露于冒地槽中,是陆棚浅海—滨海潮坪环境的产物。安宁河—元谋—绿汁江断裂、小江断裂两条区域性断裂将昆阳裂谷系挟持其中,由SN 向、EW 2 组断裂组成格子状构造格局,派生的二级同生断裂是万宝厂铜钴矿的重要控矿构造。断裂不仅为岩浆热液和成矿流体提供运输通道,还将区域构造格局划分为武定、东川、易门、笔架山、元江等5个铁铜多金属成矿带。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 层

万宝厂矿区主要出露二叠系地层,包括大龙口组(Pt2d)、美党组(Pt2m)、因民组(Pt2y)、落雪组(Pt2l)及鹅头厂组(Pt2e)地层(图1)。其中,鹅头厂组—因民组为一套正长叠置的复理石建造,下部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构成了矿床的主要赋矿岩性。大龙口组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石灰岩出露于矿区东北角喜硐一带,厚度超过500 m。矿区北东及南东侧主要出露美党组(Pt2d),自上而下发育薄层状绢云母板岩、灰岩夹绢云母板岩、碳质板岩。因民组(Pt2y)与下伏美党组呈断层结束,自上而下发育4 个岩性段:因民组四段(Pt2y4)为紫灰色长石石英砂岩互层,具有条带韵律层理;因民组三段、二段(Pt2y2-3)的大理岩化灰岩、绢云母板岩中多发育脉状铜矿;因民组一段(Pt2y1)由中酸性钠质火山碎屑岩组成的一套海相沉积,上部的火山碎屑物和下部的含砂屑沉积凝灰岩共同构成一个喷发—沉积旋回,其中,下部的沉积岩层发育强烈的硅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和泥化等热液蚀变,伴随着黄铁矿化的发育,可见黄铁矿、黄铜矿、辉砷镍矿等金属硫化物,是万宝厂矿床重要的含矿段。落雪组(Pt2l)整体为一套厚层状、纹层状白云岩、砂质白云岩夹少量紫色板岩,上部叠层石发育,下部发育铜矿化。

2.2 构 造

矿床位于绿汁江东侧NE 向复式褶皱带万宝厂—老厂向斜北段,万宝厂向斜在矿区内延展长度超过15 km,向SW 向延展经小马鹿、老赵村至老厂以西,核部宽缓,两翼倾角为20°,严格控制着矿床含矿地层及矿(化)体的产出。

矿区继承了区域复杂的构造格局,发育NE 向和NW 向2组地层。NE向纵断层组分布于向斜两翼,发育压性及张性2组断层结构面,其中张性结构面多沿倾向错移压性地层,破碎带中间围岩挤压透镜体,热液蚀变作用较为强烈,伴随着Cu、Co 矿化的发育;NW 向横断层发育于向斜南东翼,由8 条张扭性陡倾(大于65°)断层组成,切错NE 向纵断层,并在交汇部位富化为矿体,是矿床重要的容矿构造。

2.3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以变辉绿岩的侵入为主,多在美党组绢云母板岩中见岩脉状变辉绿岩,斜长石多被高岭土化,使得原变晶结构的岩石变为鳞片变晶结构岩石,总体为晋宁中后期或晚期的产物。因民组凝灰岩是海底火山喷发—沉积作用的有利佐证,岩石成分以火山碎裂物为主,混有一套岩屑和砂屑,岩屑占25%、晶屑占50%,分布于因民组下部,发育强烈的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和重晶石化。

矿床内铜钴矿化主要赋存于富钠质的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中,部分产于正常沉积岩的接触面附近,矿体展布与火山岩一致[14-15]。矿区内断裂构造与火山岩共同导致后期与热液相关蚀变岩的形成,铜钴矿化即是构造热液期形成的脉状矿化。

2.4 围岩蚀变

矿区内围岩蚀变以钠长石化、硅化、碳酸盐化及重晶石化为主。石英钠长石化具体表现为热液“交代”钠长石,由具有层状结构的凝灰岩热液交代作用所致,可见到颗粒粗大的石英钠长石呈不等粒的镶嵌边晶状,局部地段还可见到热液蚀变残留体。矿区内花岗岩、变晶状石英岩多为岩石中砂屑发生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偶见白云石晶粒间充填硅质,裂隙中则充填析出的石英脉。重晶石化多与金属硫化物相伴出现于铜钴矿化岩石中。黄铜矿多发育于石英白云石脉和铜钴矿化岩石中,多呈自形—半自形浸染状展布。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赋矿层位

矿床内共圈定大矿体7条,矿(化)体严格受层位及断裂构造双重控制,以层位的控制作用最为显著:①号矿体赋存于因民组一段(Pt2y1)底部和美党组顶部的接触带,含矿岩性为沉凝灰岩;②、③号矿体赋存于因民组一段(Pt2y1)上部的凝灰质白云岩和硅化灰岩中;④、⑤号矿体赋存于因民组(Pt2y)火山岩上盘蚀变的板岩及大理岩化石灰岩夹白云岩中;⑥号矿体赋存于因民组五段(Pt2y5)紫灰色砂质白云岩与紫色板岩互层中;⑦号矿体发育于落雪组底部与因民组顶部的接触带。

3.2 矿体地质特征

①~⑤号叠层状矿体群沿断层呈链环状展布,长轴延展约400 m、短轴宽200 m,自NW(65°)向SE 侧伏,侧伏角为60°,矿体出露标高为2170~2 360 m,各矿体厚度多为2~5 m,倾角较缓(5°~20°)。⑥、⑦号矿体呈长条透镜状展布于因民组五段上部及落雪组下部,走向NW—SE,长轴延伸480 m、短轴延伸100~150 m,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倾角变化较大(0~40°)。⑦号矿体分布于⑥号矿体上盘,二者垂向上相距30 cm,沿长轴方向连续且厚度较稳定,在向斜两翼矿体出露地表(表1、图2)。

表1 万宝厂矿区矿体地质特征

3.3 矿石组构特征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伴生组合分布特征,矿床内矿石可划分为铜矿石、铜钴矿石、铅锌矿石。铜矿石产于落雪组及因民组上部白云岩中,多见散点状、浸染状及细脉状黄铜矿,表生氧化矿多见赤铁矿、蓝铜矿、砖红铜矿、孔雀石等矿物形成氧化残余结构,部分为风化呈土状氧化矿,铜转变为结合氧化铜及碳酸铜。铜钴矿矿石产于因民组下部,金属矿物成分为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辉砷镍矿、镍辉钴矿、晶质铀矿、方铅矿。铅锌矿石呈脉状与铜钴矿石共生,亦或产于铜钴矿石边缘,共生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及重晶石。

总体上,矿床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结构、环状嵌边结构、粒状镶嵌结构、交织连生结构、乳滴状结构及聚片双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主要为散点状构造、块状构造、脉(细脉)状构造、带状构造等。

4 控矿因素

4.1 沉积型矿化控矿因素

矿床为易门铜矿带上的典型沉积改造型矿床,矿(化)体发育特征继承了“铜厂式”矿床的地质特征,受地层、岩性控制作用显著[15-16]。矿(化)体在落雪组、鹅头厂组及因民组等地层中有不同程度的发育,以落雪组、因民组地层中最为富集,总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与地层呈显著的整合接触关系。矿(化)体与围岩之间未见清晰界线,多呈过渡或渐变关系,二者表现出显著的同生性。

此外,“铜厂式”矿化体还严格受岩性控制。落雪组地层在整个易门铜矿带上都有着显著的相似性,含矿岩性均以白云岩为主。在万宝厂矿区中,落雪组地层也可划分为3 个岩性组:上部(Pt2l3)为青灰色—深灰色微晶—细晶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夹深灰色薄层页岩;中部(Pt2l2)为灰白色—白色微晶—细晶白云岩及硅质白云岩;下部(Pt2l1)为紫灰色—杂色泥晶白云岩、泥质或泥质条带白云岩夹黄棕色薄层页岩。其中,中上部的白云岩颜色偏深且成分极为相似,下部的白云岩硅质含量较高而钙、镁含量较低,陆源物质(泥质)的比重高,总体属杂质含量高的白云岩类。

一般来说,“铜厂式”沉积成岩式矿体在浅色硅质白云岩中具有集聚优势。

4.2 脉状矿化控矿因素

矿床内脉状矿(化)体与岩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脉状矿(化)体仍集中发育于昆阳群地层中,矿化在各地层中的发育程度与产出形式有所不同:鹅头厂组以深灰色—灰黑色薄层状碳质板岩、钙质—砂质板岩为主,偶夹透镜状白云岩、灰岩;落雪组地层岩性以中厚层状白云岩为主,脉幅较宽且连续性较好的石英—方解石脉、黄铜矿多赋存于中厚层白云岩中,以因民组紫色白云岩最为发育;因民组为次要赋矿层位,主要为砂质板岩、紫灰色中酸性钠质火山岩碎屑岩、长砂屑白云岩、石英砂(砾)岩,脉状铜钴矿及热液蚀变作用在碎屑岩中发育较为集中;美党组地层主要为黑色—深灰色薄层状绢云板岩,偶夹薄层状灰岩。根据岩性可划分为碳酸盐岩(落雪组为主)、细粒碎屑岩(美党组、鹅头厂组)及碎屑岩为主夹厚碳酸盐岩(因民组)。

总体上,脉状矿化特征与白云岩物理化学性质关系密切[16-17]。白云岩在矿区地层岩性中发育最为厚大,由于性质较脆,极易诱发贯通性、连续性较好的脆性断裂或裂隙带,在为热液运移提供通道的同时,也为矿质的留存富集提供存储空间,是集中成矿的有利地带。此外,相较于碎屑岩,白云岩性质更为活泼,易在热液运移过程中发生物质交换,这对成矿物质卸载也极为有利。

岩性层的组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脉状矿化的顺层分布。矿区地层岩性垂向上具有“隔—储”岩性组合:上覆鹅头厂组板岩、钙质—砂质板岩的裂隙不发育,渗透性较差,成为热液的天然隔挡层;下伏落雪组白云岩、因民组碎屑岩的裂隙、溶隙相对发育,渗透性好,有利于热液运移与聚集,是热液脉状矿化的有利储聚层。

5 矿床成因

矿床赋存于落雪组下部白云岩和因民组砂(角)砾岩、中酸性钠质沉凝灰岩、板岩夹白云岩和蚀变灰岩中,地层层位和张性断裂(NNW 向)共同控制着矿(化)体的产出,矿体多呈叠层状、长轴状成群出现。矿床内金属硫化物以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其次为镍辉钴矿、辉砷镍矿及方铅矿,碎裂结构发育普遍。总体上,矿床成矿可划分为早、晚2期:早期的高温阶段主要发育镍铀硫化物,晚期的低温阶段以铜钴硫化物为主。脉石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0°~190°和280°~350°,均指代矿床为热液成因的产物。综上分析,本研究认为万宝厂铜钴矿床为沉积—改造(火山热液叠加)成因的铜钴矿床。

6 结 论

(1)矿区出露二叠系因民组到鹅头厂组地层,整体为一套复理石建造,下伏火山喷发—沉积旋回,褶皱、断裂构造为岩浆热液和含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富集空间,矿床成因属典型的沉积—改造型铜钴矿床。

(2)矿体含矿岩性以落雪组下部白云岩及因民组角砾岩板岩夹白云岩、灰岩为主,总体产于万宝厂向斜核部偏南东翼,受地层层位及NWW 向断裂构造双重控制。

(3)矿区西侧地表出露昆阳群落雪组、因民组地层,由NW 向断层F1、F4及NE 向F2、F3所围限,成矿条件良好。结合地球物理探测,该区内有明显的激电异常,视极化率具有明显梯度(5.5%~7.0%),Cu 异常(200~800×10-6)在鹅头厂组、落雪组及因民地层有明显的浓度中心,找矿潜力良好。

猜你喜欢

板岩白云岩落雪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四段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雪季
埋藏白云岩成因类型与规模储层发育规律
——基于元素面扫和激光U-Pb定年的认识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上公山隧洞4+439部位TMB卡机地质条件及后护盾顶部塑性变形分析
落雪的夜
落雪的晚上
人与雪的影子
横观各向同性板岩层理角度与抗压强度及断裂韧度的相关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