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农业渐成农业发展新趋势
2022-06-28策划本刊编辑部樊洁
策划/本刊编辑部 文/本刊记者 樊洁
健康和养老,是生命的一个永恒主题。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农村的生活,轻松、惬意、健康、生态,这些关键词是城里人极其向往的,也是能从农村找到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城里人,特别是城里的老年人,开始回归农村,寻找一处僻静之地,避避暑、体验生活,安享晚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养老、健身、休闲、养生等功能为核心的康养农业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兴产业。
什么是康养农业
康养农业是指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以健康农产品、农业风光为基础和元素,或者是具有康养属性、为康养产业提供生产原材料的林、牧、渔业等融合业态。康养农业让养老、健康和农业紧密相连,要求生产安全、环境绿色、产品优质、身心健康,是安全生态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的延伸与提升。
康养农业是传统农业的升级版,是将传统农业第一产业构建的生态环境及生产的绿色产品,第二产业加工的农产品,直接充分地满足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养生养老、观光旅游、休闲文化等第三产业的需求,即以健康为宗旨,以“三农”为载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手段,以科学养生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新业态。
如今,人们对养生和健康的需求已不再只是治疗,而是表现为预防、治疗、康复、疗养“四结合”。正因为康养是新生活方式,康养农业正在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之一。因此,在“农业+养生+康养”模式产业发展下,康养农业将引领大部分人的健康。
康养农业正迎来巨大风口
如果说休闲度假是一种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那么康养农业无疑是对生命质量的重视与提升。当前,康养农业正迎来巨大风口。
康养农业的主要服务对象为退休老人和有休养需求的中青年人。从全国范围看,目前康养农业的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未来市场需求庞大。环球时代2019 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60 岁以上公民占比17.3%,约为2.41 亿。低生育率叠加预期寿命增加,预计到2050 年这个比例将达到35%,约为4.87亿。银发经济宛若一片蓝海。
此外,我国有着庞大的亚健康人群,人们对养生和健康的需求已不是单纯的治病,而是表现为以康养为理念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两大群体将会滋生庞大的养生市场。
人从自然中来,多功能性是农业的天然禀赋,再加上中国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积淀了深厚的农耕文化,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是围绕农业生产展开的,工业化在中国不过几十年的光景。对于乐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潜心耕读的人来说,康养农业似乎再合适不过,可以满足自身健康、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城市繁忙生活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老龄化社会现象突出,城市人口“养老、养生、养心”的需求,对乡村来说也是一个完美的寄托。因此乡村田园环境,是康养产业发展的最佳地。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发展与康体养生结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也将是康体养生、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康养农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发展康养农业,对我国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乡村振兴赋能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发展现代农业。而康养农业以构建绿色生态环境和绿色农产品供给为第一产业要素,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标准化生产连接一、二产业,以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的康养供给构建一、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发展方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和试验模式。
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健康中国,是2017 年10 月18 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而康养农业不但为人们提供了康养的生态环境、康养的农事体验、康养的休闲活动、康养的营养食品、康养的加工产品、康养的身心服务等,还提供了康养的休闲文化、康养的生活理念、康养的精神食粮等,为广袤的城乡大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探索了新方向。
为新时期发展特色农业开辟新途径
发展特色农业是指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以科技为先导,以农村产业链为主,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包括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等,也是“老少边穷”和三区三州等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而康养农业恰是特色农业的延伸与提升,也是特色农业的优化集成组装,更是部分落后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好办法、新路子和新途径。
康养农业发展模式多样
康养农业的种类较多,如以观光休闲为主的四川省绵阳市“国际香草庄园”农业观光园、以观光采摘为主的四川省南充市“花果人间”都市农业园、以农事体验为主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鲁家村美丽乡村示范园、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北京市顺义区北京意大利农场、以康疗服务为主的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农业产业园、以药膳养生为主的广东省韶关市“禅农谷”岭南药膳文化庄园、以科普体验为主的重庆市渝北区重庆七彩大庄园、以休闲文化为主的北京市朝阳区“蓝调国际庄园”休闲农业园区,还有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武隆仙女山、永川茶山竹海、巴南彩色森林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老龄化社会现象突出,城市人口“养老、养生、养心”的需求,对乡村来说也是一个完美的寄托。因此乡村田园环境是康养产业发展的最佳地。在具备条件的乡村,发展与健康养生养老结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将是康养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康养农业一般有以下发展类型:
凭借乡村特色中草药资源
有很多地区都是中草药的道地产区,有些已获地理标志认证、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等。可以借势弘扬中医养生文化。
依托景观资源以静养生
置身于唯美、静谧的农田景观中,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纷扰,寄情于田园山水、鸟鸣蛙叫,心灵回归到简单的本真,身心可以无限释放,尽情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在。
利用农事劳作以动养生
适宜的运动有助于减压,有利于血液循环和排毒等等。已经成为一种比较科学的养生方式,现代农业正从种养为主发展为种养与观光、体验、休闲等方式共存。
依托农耕文化以文养生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也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农耕习俗。现代农业更像是工业化的标准生产,通过加入当地农民具有特色的农事劳作,并从中提炼出农事礼仪,可以借此打造出乡村传承传统文化的一大亮点。
只为健康天然,不追求土地产量,不受困于劳动时间,农业、农村与康养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实际上,农业文明尊重自然,讲求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健康安全食材、清新空气、轻松规律的日常作息、半耕半读的田园生活,这些都是康养农业一部分特质。康养产业在农村的发展,为农村产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点、创造了新的契机。
典型案例
阳光米易 康养胜地
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隶属素有“四川小三亚”的攀枝花市。因其良好的气候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阳光资源,成为康养度假旅游胜地。在米易康养度假田园综合体的整体开发中,开发出了“康养+度假”“康养+文化”“康养+运动”“康养+农业”“康养+亲子娱乐”五种康养度假模式。
“康养+度假”模式
米易县康养社区配有大面积绿地、广场、花园、种植园区,为入住者提供优美的居住环境,从个人居所到服务场所、公共空间全部为无障碍设计。同时,社区还提供餐厅、超市、洗衣、银行、邮局、美容美发及各种娱乐活动场所,为入住者提供专业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舒适周到的居家生活服务、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服务、精致全面的文化教育服务。
“康养+文化”模式
攀枝花有两大傈僳族聚居乡,傈僳族自称“追赶太阳的民族”,有着“顺着太阳落山的方向走”逐日而居的民族共性,其独特的花鸟历法、澡堂会、创世神话歌谣《赶太阳》《洗太阳》《造日月》以及对神树神鸟的崇拜无不浸润着浓厚的对太阳文化自然崇拜的气息,是攀枝花太阳文化最为突出的代表。在“康养+文化”模式中,通过对傈僳族民族文化、太阳文化的提炼与挖掘,设计一系列文化主题的景观环境,同时在目的地开展一系列讲学、灵修、冥想等养心体验课程,满足游客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
“康养+运动”模式
米易县充分利用山地景观视野,挖掘谷地利用价值,开发“康养+运动”模式,如策划的空中长廊,作为人行天桥,桥身酷似上下起伏的波浪,动感十足,宛如嵌入绿色大地的一条纽带,跨过道路,穿过农田,带领着游人慢下脚步,用别样的视角领略美丽太阳谷。
“康养+农业”模式
“康养+农业”模式依托米易县的花山、果海、村落资源,以“花山果海”为特色,融入娱乐性、文化性多重体验元素,发展农业休闲、民宿经济,打造精品休闲农业项目。
“康养+亲子娱乐”模式
米易县规划的自然课堂户外营地,以家庭游客群体为主要目标客群,打造集科普教育、亲近自然于一体的亲子游乐空间。通过自然观察、自然记录、自然创作,引导孩子们在自然中嬉戏,收获认知、感悟、动手创作的能力。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