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沙画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刍议
2022-06-28袁晓芳何素丹HaoXiaofangHeSudan
袁晓芳 何素丹 Hao Xiaofang He Sudan
1. 沙画艺术作品《跨越时空的回信》
2.西蒙诺娃,《疯狂的沙子》(Crazy Sand),沙画作品
一直以来,艺术领域并不缺乏新角度、新材料的探索,在数字媒介与传播技术的蓬勃发展下,2003年首尔国际动画艺术节上,匈牙利导演、画家弗兰克·库科(Ferenc Cako)第一次将沙动画以表演的形式呈现给观众。随后几年,沙画因其特殊的材料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区别于西藏坛城沙画、瓦努阿图沙画、北美印第安沙画等传统用沙作画的形式,现代沙画艺术加入了声、光、电、数字技术,将沙画与表演相结合,经过录制,在大屏幕或是媒体平台上进行数字化传播。绘画与表演的结合并不罕见,但揉入画面的流动性和主题的随适性使得现代沙画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与文学、绘画、摄影、音乐、表演、舞台、影视、光影等多元、多变量因素构成了动态系统。因此,现代沙画艺术的视野、造型手段、传播方式和刺激作用便不断得到强化和拓展。此外,随着影视业、娱乐业、演艺业等各热门行业的快速发展,从新闻联播到婚礼现场,从中央电视台春晚到地方栏目,从飞机到地铁,各类媒体和平台都有了沙画的身影,而市场的空缺,也促使从业人数大为增加,越来越多的沙画作品应运而生。
一、现代沙画艺术发展概况
现代沙画艺术主要包括沙画表演和沙画影片两大类。沙画表演是在现场进行的完整的演绎,用于晚会、发布会等现场;沙画影片则在沙画表演的基础上进行剪辑,偶尔加以辅助包装,缩短时长增强画面效果以便于更好地传播,且多用于广告宣传、MV、电视栏目包装、电影片头片尾等,不受观看场地和时间的局限。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结合音乐音效,利用手的舞蹈、沙的语言表达一些特定的主题,观众跟随沙画师的手起沙落,感受时空转换,虚实互映间,穿梭古今。而且,二者在手法、转换方式、画面构成上也非常一致。
从目前沙画艺术作品的质量来看,首先,由于现代沙画艺术发展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从事沙画的人员大多从其他领域转型而来,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主要靠模仿、自学及实践经验积累来提升创作能力。他们所积累掌握的创作方式、思路和手法也仅仅限于师生内部的交流和传授。其次,我国开设沙画课程的高等院校数量较少。目前在全国重点艺术院校中开设沙画课程的仅有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两所,沙画课程及评测体系的建立及艺术体系的完善尚处于摸索和积累阶段。再次,笔者在沙画创作和教学一线十余年,近几年在国际沙画赛事担任评委,参与了大量相关的沙画学术活动,参与全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沙画测评的师资标准及海南省艺术职称评定(沙画类)标准制定。在多项赛事的评委过程中,发现评分表往往以画面、礼仪、服饰等方面作为综合标准,对于作品本身并没有细化和系统的评判形式(图4)。很多赛事甚至没有评分标准,仅靠评委主观给分。笔者在交流中发现,很多从事沙画艺术五年以上且参加过数百场演出的沙画师,对于沙画表演艺术的风格,包括视觉效果的优劣,都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对画面转换的技巧更是缺乏客观的品评。最后,综合大型平台发布的沙画作品,以及对沙画师、普通群众、画家等职业人群进行访谈调研,得出沙画的优劣和平台的高低并无直接关系。好的平台及推广力度强的沙画,在艺术水平上未必符合其高度。沙画从业人员、导演和甲方对沙画艺术不清晰的评价,也导致了很多并不合格的作品在高水平、高宣传力度的平台走入观众的视野,让观众先入为主地认为这就是好的沙画,此类种种现象均严重影响了沙画行业的良性发展。
作为迅猛发展的新锐艺术形式,沙画表演由于其形式新颖、传播力强,关系到整个沙画艺术在人们认知中的评价,迫切需要依托行业经验与现有规范梳理形成一套相对系统的适应行业需求的标准。
二、现代沙画艺术作品评价标准
3.弗兰克·库科,《创世纪》,沙画作品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和其他观念的目的。艺术方面的博学所需要的不仅是渊博的历史知识,而且是很专门的知识。”对沙画艺术的考察也应如此。现代沙画艺术作品的评价有叙事清晰、转换巧妙、画面形象、音画呼应和手法流畅五大标准。这些标准的角度各有不同,叙事清晰是沙画作品的灵魂,是从作品的整体进行评判;转换巧妙是作品的骨架,从动态美的角度进行品评;画面形象好比作品的面貌,是从视觉静态美、沙粒材质美等角度进行评价;音画呼应是从视觉听觉相结合的角度,在其他感官上作出的补充;手法流畅则以沙画的手的舞蹈来展现,这是沙画区别与其他艺术的重要方面。这几项标准相互关联,结合运用彰显沙画艺术的美感,其梗概分述如下:
(一)叙事标准
“叙事是指在整个文本中某人向另一个人讲述发生的事,是故事与话语的结合。”沙画的叙事是沙画师概念解读、思维想象、图形表现等综合能力的结果。每个作品都有特定的主题,用何种方式讲好故事,是沙画创作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叙事清晰与否是评价现代沙画艺术作品的首要标准。沙画作品通过塑造一个个流动的元素,运用写实、象征、隐喻等手法表现故事的情节走向和人物内心的变化,以一条线索带观众走入一片领域,用其特有的柔软的、艺术的方式,通过与受众建立一种情感上的联系进行信息传递。叙事的标准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情节完整,节奏把控到位。沙画艺术作品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尤其是沙画表演作品通常控制在5-8分钟,沙画影视作品更是要求精简,一个画面的形成时间不超过30秒。沙画作品对于话题的阐述与把控能力非常重要,清晰的叙事可以让观众更好地进入作者营造的心理世界。在创作前期,沙画师需要对作品进行充分的梳理,以某种逻辑将无形的信息转化成有序的画面,再融入画面元素,准确地传达出作品的意图。这些思路的形成,一方面需要立足于对作品思想和理念的把握和理解,另一方面立足于对沙画画面设计转换内涵的把控,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记忆,以及对生活的观察等,将信息进行筛选和重新建构,用合理的方式使其简洁传达,将抽象感性的理念具象化,同时具有辨识度,便于观众形成深刻的记忆。故事在画面的分配上,需要有一定的节奏。在2009年《乌克兰达人》选秀节目中,乌克兰沙画艺术家西蒙诺娃(Kseniya Simonova)的沙画作品《疯狂的沙子》()用变幻莫测的沙画,讲述了三个故事,分别是马戏、战争和父母双亲。在静谧的音乐伴奏下,西蒙诺娃画出一对正在欣赏星空的夫妇,不过这甜蜜的气氛随即在德军战机出现后完全变调,幸福的画面被抹杀,取而代之的是女人流泪的脸……西蒙诺娃在一抹、一画间,二战的人伦悲剧在沙盘上栩栩如生地展开,时间匆匆流逝,女人的脸上增添了皱纹,在孤寂的夜里,她望着窗外,仿佛看到爱人在向自己和孩子招手,于是她在玻璃上写下一行字——你永远在我身边。表演张弛有度,引人入胜。
第二,叙事结构清晰。为了避免拉长观众的反应弧,沙画艺术作品的叙事脉络很少运用交叉或是并置的方式,多以单线形式进行,表现人物、环境等的某种状态,描述事件的发生、经过,单线形式的时间轴拓展了信息传达空间,以便清晰地展现不同的信息层面和内容。2015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沙画MV《丝路》,沙画表演中采用单线叙事,跟随时间的流动,从秦、汉、唐、宋、元、明、清走到现代,其中每个代表性的事件都穿梭其中,用清晰的结构化繁为简,短短的4分钟内在沙画中看时空流转,唤醒人们的感受。除了单线叙事的方式外,序列叙事的形式也较为常见。通过序列性的结构方式,以一个事件的时间轴为线,按照一定的节奏、速度和逻辑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过程。沙画作品的叙事开头与结尾是既定的,而叙述的时序却可以是灵活的,由沙画创作者来设定是顺序讲述还是倒叙,或是从故事中间开始讲述,再倒推到开头,进而推至结尾,亦可信息闪回,让观者自行思考,并根据信息的呈现去寻找、捕捉线索。
沙画的叙事方式,既要兼顾作品内涵的深度又要兼顾普及的广度,既有艺术创新又符合大众视听的辨识度强的叙事语言,沙画师需要艺术、人文等方面的思考,处理并归纳相关信息,在更高的层面进行交流传播。
(二)转换标准
和国画、油画等空间艺术不同,沙画艺术是流动的,沙画的魅力和价值就在于其巧妙的变化,和动画、电影等时间艺术不同,沙画故事推进的过程不是通过推拉摇移等镜头语言来实现的,沙画画面的镜头变化来源于似动现象、视觉暂留原理和心理补偿机制,沙画的故事在观众主动的心理参与下,在观众的脑海中完成。处于画面的连续变化是基于人类的视觉生理基础,沙画创作者们需要在转换过程中将那些明显具有共同特性(如形状、运动、方向、颜色等)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来实现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精彩切换。这些视觉语言用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可以解释,因人眼的视觉会偏向连续的形式,使观察过程上更具有连贯性,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形成一种视觉延续的感受。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并不是在一开始就能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在沙画表演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沙画师用一定的手法迅速成形,当元素不完整或不存在的时候,依旧可以被人们识别。因为人们会根据过去以往的经验和视知觉的整体意愿驱使,习惯性地将图形作为一个整体去观看。沙画作品的转换标准包括画面切换手法有创意、镜头变化丰富不单一两个标准。
首先,画面切换手法的创意性。沙画表演过程的转换,更多是利用沙画师的手法进行切换的,比如从相似的画面进行下一个镜头的联想切换,或是根据已有的形态作为承接下个画面的锚点进行绘制,让观众进行想象的补充。巧妙的转换也是弗兰克·库科代表作《创世纪》演出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在表演的现场,仅仅9分10秒的时长内,弗兰克·库科表演了20个画面,画面凝练概括,如魔法般的转换手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面开始于远古的地球上,古老的河流诞生了生命,由我们无法想象的古怪的鱼类,进化到面目可怖的爬行类动物。随后,哺乳动物出现在生命进化的链条中,它们雄赳赳气昂昂地从我们的视线中走过。继而陆地上也出现了大象、长颈鹿等,它们一同奔跑,头顶飞鸟盘旋,一切都那样的安静平和,万物皆通。只用了一个简单的“擦”的动作,画中的海蛇就变成了恐龙,从猴子到狮子的转换尤为精彩,利用猴子本身的眼睛部位在十秒内进行了切换。每个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转换让人既觉得惊喜,又理所当然,流沙的游离不定把人带入历史的纵深,流动的畅快指向了世界的丰富和历史的丰富。沙画的转换在时间和空间多重维度上来回灵活变化,达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其次,景别变化丰富。和沙画表演相比,沙动画的转换还可以通过一些后期的特效来进行,比如交叉叠化、翻转、渐变等转场手法,在加入了后期特效后,沙画丰富的景别变化在塑造氛围中尤为重要。远景、全景、中景、近景与特写的穿插,不同的景别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如2016年新华社发布的母亲节沙画《妈妈的爱》,以第一个标题画面到第二个画面的过度、以及最后的镜头中用了交叉叠化的手法完成母亲的形象从中年到老年的转换,使整个影片给人温馨和谐的感觉。
(三)画面标准
沙画的画面是否形象,直接关系到整个作品的质量,也是衡量一部沙画作品是否值得反复观看的一项重要指标。沙画是时间艺术,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讲述一个故事,或描绘一段情节,每一个画面停留的时间都非常短。在短短的几秒钟,如果不能准确地体现画面元素的造型特征,就会直接导致观众看不懂整个作品,更遑论被作品所吸引了。这就要求沙画师在创作时应该做到抓住画面元素的主要特征、保留它生动的形象,除此之外,沙画的画面需控制在作画区内,构图主次分明,色彩和谐,画面干净,沙粒厚薄有致。如果是沙书,则要结构稳妥有表现力。
其一,造型准确、形神兼备。随着物质化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电影、互联网等屏幕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绘画这一形式从图像的创作者变为诸多图像创作的方式之一,随之而来的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多样性选择。由于软件的应用,沙画师的造型能力与20世纪的沙画导演相比较为薄弱,沙画画面形象的精准背后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探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多画面的把握依靠日积月累的训练和对材质的把握,比如对沙量的控制以及对画面节奏的掌控,这些都是隐藏在画面背后的能力。如彩色沙画影片《红楼梦》,生动还原87版《红楼梦》,宝黛共读、晴雯撕扇、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组沙画选取了电视剧中的15个经典画面,影片中每一个形象都准确精湛。我们在品评沙画作品时,一定不要忽略与技艺相关的其他因素,能看到画面的表象,也能欣赏其气韵、节奏。如画面的意象之趣,沙子的流动和中国画的笔墨相似,讲究气韵。又如,卡洛琳·丽芙(Caroline Leaf)的沙动画作品《娶了鹅的猫头鹰》,在透明玻璃表面利用细沙的厚薄所带来的半透明效果来塑造朦胧的画面效果,将沙子的灰暗和流动特性发挥到极致,流露出微妙而细腻的情感,画面构成拙朴有趣,呈现出爱斯基摩人的文化风格和意境。使画面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整个作品画面新奇,意境幽深,灵活多变,在形式和内涵上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
4.首届“中国梦 沙绘梦”青少年沙画大赛评分表
5.第五届中国沙画锦标赛决赛评分表
6.沙画艺术作品《英雄花开》
其二,沙肌理美的体现。沙画作品的画面形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在于对沙材料的把握和处理,周代《考工记》记载“材美工巧”是中国古人造物的原则和审美标准,对材质美的追求是美术创作的标准之一。沙画之所以吸引人,沙材质美的发掘与显现是重要因素,也是沙画艺术的重要特征,能体现作品的审美思想和构思意识,在沙画画面把握中,好的沙画作品善于运用沙子的肌理,用沙材料的厚薄塑造相应的氛围,或是空灵或是沉重,很多优秀的作品会充分利用偶得的沙材质肌理,进行想象力的补充,从而形成精彩的画面。如江西卫视《跨越时空的回信》沙画中,第一幕云朵的通透感和人物的细致感都用沙子的厚薄来呈现和控制,第四幕的远景山峦起伏和第五幕国旗的肌理都用薄薄的沙子平撒来塑造,为了体现和时空对话的年代感,整部影片只用了单色的原沙,但意境、空间和形象都丝丝入扣。
沙画的画面形象是对沙画师作画能力的考核,最能体现沙画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既能体现作画者的造型能力,对材质的把控和对画面的调度,也能看出沙画师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剧本的理解程度。出色的画面可以兼顾视觉冲击力和个人风格。同时画面的精美是永无止境的,每一画面都经得起长久的推敲是沙画师的追求。
(四)音画结合标准
沙画声音与图像、手部的动作的默契配合,使观众获得多感官复合型的视觉审美体验。现代沙画艺术从出现伊始就是以音画结合的方式进行的,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沙画作品是卡洛琳·丽芙在1969年创作的沙实验动画《沙或彼得与狼》(),借由彼得与狼的传说为原型,画面结合低沉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压抑感,准确地表达出了一个男孩对黑暗、树林和狼的恐惧。沙画的轻、重、缓、急,背景音乐的承、启、高、低,使得画面的“破”与“立”相辅相成,音画相得益彰,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忽视声音的存在,仅将画面作为唯一的元素,沙画作品必将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优秀的沙画作品少不了音乐的润色,运用合适的音乐为沙画情节注入生命和情感,在展示情节变化和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美国作曲家赫尔曼所说:音乐实际上为观众提供了一系列无意识的支持。它不总是显露的,而且你也没必要知道它,但是它却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第一,音画同步、音效相符。沙画的声音主要分为三类:音乐、音效和人声,音乐是基础,从演出的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背景音乐的烘托,音效对沙画进行中的某个特定情节进行强化,或对即将要进行的精彩画面起到提示作用。在沙画作品中,很多时长较短的沙画影片如沙画广告通常只有音乐和音效,某些特定主题会将特定的音乐和音效配合在沙画中,比如2021年人民日报海外媒体面向全球发布的沙画《中国年的传说》,为了配合浓郁的中国风主题,沙画音乐运用了唢呐等民乐跟着画面层层推进、采用爆竹声等音效来烘托大年的氛围。这些合适的音乐音效在烘托气氛、渲染情节、抒发感情、突出主题、加强戏剧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解说合理。在所需传达的信息量较大的情况下,单独用音乐和音效不能全面地传达信息,此时需要运用人声解说或朗诵来解释说明,方便观众理解,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增加趣味性和作品的易读性,使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加饱满,更能调动氛围,增强受众的视听体验。近几年很多晚会上使用诗歌朗诵和沙画进行结合,沙画在朗诵的内容上,给予文字视觉的空间,画面和解说词的配合非常重要。朗诵艺术也在声音上给予沙画听觉的指引,如本人创作的音诗画作品《英雄花开》用沙画结合四百人的朗诵,加上悠远绵长的动人旋律细细铺开,沙画高潮部分气势恢宏的管弦乐奔泻出优美壮观的旋律,由远及近地席卷而来,引导着气氛迅速走向高潮,展现了新中国开拓者们的气势,让人产生深沉的联想。
(五)手法运用标准
沙画的美一方面来源于画面,一方面源自于手的舞蹈,借助外在手的动态,来营造“意”的表达环境,手与沙两者配合使整个作品流利顺畅。首先,需要手法流畅。所谓手法流畅,一是手的动作也就是沙画的手法干净利落、肯定概括,画面的推进行云流水不犹豫,作画动作肯定不含糊,变化丰富不重复,二是指沙画作品中所出现的手的姿态能符合主题的需求,与画面风格相契合。沙画的手法结合组成了沙画表演的主要形式。八类手法“撒、漏、擦、划、推、点、抛、黏”对沙子做加法和减法来塑造所需形象,如“撒、漏、推、抛、黏”是做加法,“擦、划、点”是做减法,或粗或细地展现生动的形象。 手法的表现充分调动手的各部位来实现,不同部位产生不同视觉效果,手指指尖、指甲、指腹、手掌、掌根、手背都可以参与到创作过程中。在沙画的八大手法中,撒沙中的快撒有着非常开阔的气势,慢撒的时候沙子细细密密地洒下来像一片幕帘,透过沙子欣赏画面有种独特的朦胧美感;擦沙的感觉干脆利落,大开大合;捻沙精致细腻;划沙的手型可以将食指和中指聚拢,其余三指打开,手的姿态俏丽,配合画面或急或缓的节奏展现所需的风格;漏沙配合眼神的流动时间似乎瞬间停止,有着很强的代入感;抛沙如疾风骤雨般能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表演张力;推沙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点沙轻巧玲珑,充分展现十指的轮廓。如沙画表演《清明雨上》中多用到捻沙和划沙,充分体现手指的灵动,沙画影片作品《中国军人》中,多用擦沙和撒沙、抛沙,展现自豪、挺拔的感觉。
其次,手势传神达意。沙画的影片中手的表演常因为可以被剪辑清除而被沙画师忽略,但在现场表演过程中,沙画师手起沙落,手形在沙画表演当中提升作品美感,某些沙画艺术家在开场有自己的特定手势,寓意整场节目的风格,根据画面需要,利用手势的剪影为画面提供意象,如太阳马戏团的沙画师们在表演结束时就常常用一组手势模仿流动的谢幕的形态。手势还具备某种特定的寓意,通过手部的模拟在作品中产生某种象征性,比如在表现海洋主题的场景中,开场的手势表示有海鸟飞过。手势作为身体语言的一种微观语言表现形式,赋予画面不同的意象。
除了上述这些可视或可直观感受的标准,好的沙画艺术作品还应该有气韵、意境,以及在艺术前沿的创新。现代沙画加入了各种创新的交互体验形式,比如在2019年全国“五个一百正能量作品展”中沙画作品《改革开放40周年——引领时代的中国力量》将各种数据信息整合,形成互动,通过观众一层一层点击,获得丰富的信息,在创作内容上也做到与时俱进,将设计过程置于动态的社会脉络中进行研究,使作品打动人心。
7.沙画影片《红楼梦》
三、现代沙画艺术评价标准的应用
现代沙画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是一个极有意义,值得沙画从业人员深入探讨的话题。综合以上标准和评分表的利弊分析,我们组织中国沙画锦标赛组委会,联合山西、山东、安徽、湖南、海南各省沙画组委会制定了评分细则。采用了叙事清晰、转换巧妙、画面形象、音画同步、表现力强五个部分(图5),在视觉、听觉、舞台表演等方面完整、科学并充分等进行评价。通过新标准的应用,对评委评分的过程进行了有效地监控,对选手的作品优劣有了清晰的诊断,提高了评审的水平,得到了行业同仁的认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8位评委的访谈调查,所有评委表示此表的评价标准相对于其他的评价标准更为科学、全面、具体,七成以上的评委表示因为各部分分值相同,在短暂的给分过程中提高了评分效率,表示会继续沿用。
当然,上述评价标准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之处,比如趋于客观的品评会影响创作者的激情。本文结合现有的评判标准及部分代表作品,试图对现代沙画艺术的评判标准加以整理和归纳,并对一些专业技艺进行分析,希望对沙画艺术体系的建设起到一定推动作用,能使从业者对沙画艺术的评判标准有系统的认识,对培养和增强沙画师的创作能力方面也有帮助。建立沙画评判标准的目的是提供方向和目标,尤其对非专业人士的欣赏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而并非禁锢创作者的思路,沙画创作者们应该在具有精品意识的同时具有开拓精神,不断创作出优秀之作。
注释:
[1][俄]阿利奥娜·瓦依诺娃:《沙画艺术入门》,译者:孙超、杨婷婷,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第1页。
[2][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译者:陈永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2页。
[3][乌]克谢尼娅·西蒙诺娃:《另一个沙画故事》,译者:王玲,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年。
[4]蓝庆伟:《“新绘画”的三条历史线索》,《当代美术家》,2021年第4期,第38-41页。
[5]李敏敏:《设计研究的社会学视野与路径探讨》,《当代美术家》,2021年第2期,第60-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