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行动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体系 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06-28叶盛基
叶盛基
一、《指导意见》的出台恰逢其时 意义重大
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产业化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逐步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销量双双突破350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行业预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产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产业市场化快速成长期档口,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出台《指导意见》,恰逢其时,对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水平提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意见》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管理提出全方位的系统要求
《指导意见》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增强企业在安全管理,以及产品质量、运行监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处置、网络安全等各方面,为生产企业全面开展产品安全系统保障工作,科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
(一)着力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指导意见》明确强化提升汽车企业的组织保障力,统筹推进安全体系建设,要求健全产品安全责任制,逐级压实、责任到人。同时,要求进一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强调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要求的重要性。
(二)全面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指导意见》从产品设计安全、供应链安全、生产过程安全和动力电池安全等四方面提出全面管控要求,以确保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得到监管、监控和系统保障。
一是规范产品安全性设计。要求企业制定产品安全性设计指导文件,并根据已销售车辆暴露的安全问题持续更新完善,内容包括整车级、系统级和零部件级。从产品开发源头、系统部件研发等方面消除设计缺陷,确保整车产品安全。
二是强化供应商管理。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整车企业作为安全责任主体,供应商安全管理是其基本支撑。为此,《指导意见》要求企业应对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供应商提出明确的产品安全指标要求,并强化跟踪落实。
三是严格生产质量管控。产品实现系统,全过程管控是支撑。企业务必从生产各个环节保证车辆安全,通过建立完备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合理设置安全质量监控节点,提升在线检测能力,进而实现全过程监视、监控。
四是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水平。动力电池安全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至关重要,加强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交流,以确保整车和电池匹配验证有效性。为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车企业应积极与动力电池供应商开展设计协同,持续优化整车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匹配以及热管理策略,整车、系统、部件协调匹配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基础支撑,务必重视、再重视。
(三)有效提高监测平台效能
平台监测是产品设计和生产环节安全措施的延续,《指导意见》要求企业落实安全监测主体责任,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平台,对已销售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上传监测数据。为提高监测平台效能,保障产品运行安全,企业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切实强化数据安全分析。发现规律性、普遍性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持续优化产品安全性能,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预警能力。
二是落实隐患车辆排查机制。要求企业及时跟踪和确认车辆安全状态,妥善处理大面积聚集停放、频繁报警等存在安全隐患车辆。
《指导意见》就企业监测平台建设明确了指南要求,从平台性能、平台功能以及平台运行管理等方面规定具体要求,包括车辆上传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计算,平台全年宕机时间,以及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以及安全预警功能等,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四)不断优化和提升售后服务能力
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与维护有别于传统燃油车,其售后服务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为保障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安全,《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强化新能源汽车服务网点建设,优化维护保养服务,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车辆。
关于加强服务网点建设,要求企业合理布局售后服务网点和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同时确保各服务网点应具有应急处理能力。
关于维护保养服务,鼓励企业细化产品维护保养项目,并结合车辆使用状况,开展安全隐患抽样检测,及时发现产品安全隐患并有效处理。
同时,积极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车辆。通过驾乘操作规范手册、视频等多形式,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的用车习惯,告知消费者安全注意事项,指导消费者熟悉电动汽车使用安全各个事项,以确保使用体验新能源汽车的安全。
(五)深化和落实事故应急响应处置
关于完善响应服务,要求企业建立完善不同车型及不同使用场景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方法和预案,明确告知消费者应急报警方式,及时、准确接收用户报警信息,并进行记录和妥善处理,降低事故损失。
进一步强化事故调查分析和问題改进。就车辆安全事故,积极开展调查分析,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促进产品安全性不断改进。
《指导意见》还特别提出,针对缺陷产品,加强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缺陷线索的搜集和调查分析,切实履行法定召回义务。
(六)依法健全网络安全保障要求
伴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国家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防护高度重视,陆续发布了《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个人隐私保护法》《汽车数据安全若干管理规定(试行)》等。《指导意见》从上述相关方面明确实施要求,生产企业务必依法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设施和系统安全分级保护、汽车产品安全漏洞管理等要求,采取有效防范网络安全管理规定。数据安全非同小可,关乎国家、产业安全,也涉及你我个人隐私等各方面,不可小觑。
三、切实做好行业自律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指导意见》提出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技术支撑作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作为行业代表组织,将积极推进行业自律工作,联合行业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建立新能源汽车安全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企业强化安全管理。同时,切实加强《指南意见》贯彻落实,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健全完善企业安全体系,不断提高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总之,《指导意见》发布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安全管理政策法规体系,有效强化了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和有效运行要求。我们坚信,在主管部门的号召下,產业链上下游企业一定能积极行动起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升级,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
产品安全是产业发展的前提,企业安全系统是产品安全的基础保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按照《指导意见》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职行业服务之责,积极配合有关政府部门推动行业企业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促进企业全面做好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行检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网络安全、安全教育培训等各项工作,同时做好新能源汽车安全使用宣传,引导消费者正确、科学、愉快体验和安全使用产品,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对《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分析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新问题的出现,使新能源汽车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变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压实新能源汽车企业主体责任,加快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安全体系,切实提升产品安全水平。
这次五部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指导意见从产品设计、供应商管理、生产质量管控、动力电池安全等全方位提出意见,包括八个部分22条。其中的安全性设计指导文件,可细分为整车级、系统级、零部件级,涵盖较多内容:包括整车功能安全、动力电池安全、使用操控安全、充换电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
五部门将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部门、地方之间的协同和衔接,强化信息共享和事中事后监管,对产品存在一致性及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坚决曝光,营造产业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动力电池是关键环节,整车企业作为安全责任主体,一方面要从整车设计需求出发,向动力电池企业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包括在设计阶段、在车辆匹配方面、热管理策略方面、异常状态的监测以及测试与验证等方面要开展深入合作。另一方面,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要共同严格把控产品一致性,确保批量化产品达到安全设计目标。
监测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关键系统运行参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安全风险预警模型,筛查目前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