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写作指导及例文评析
2022-06-28王艳
有些人喜欢流连于一个地方,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能将晨昏寒暑的不同细节悉数道来;有些人马不停蹄地走过很多山川城市,内心却永远珍藏着一个特殊的地方,配合着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心情、特殊的启悟。请以《有一个地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做到情景交融,情理结合。
看到这个题目,几乎每个人都能想起一个地方,或令人流连忘返,或令人魂牵梦萦。因而,这个题目很容易唤起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但要想把心中的这个地方写好,还需要在立意、选材、写作手法等方面仔细斟酌。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写作主体是“地方”,一定不能偏离这一重心。
一方面,我们要选好一个地方。可以参考题目中的提示:
一是熟悉的地方,例如朱自清先生日日走过的荷塘。常见的风景熟悉又亲切,不难写出它的特别之处。
二是曾经去过的令人难忘的地方。对于这些地方,我们或因其与日常生活的环境不同而印象深刻,或因其异域风情而念念不忘。
另一方面,我们要写好这个地方。
首先,我們要确立“地方”的主体地位。有的同学写着写着,就将重心放在了写这个地方的人,或者写自己在这个地方的感受,导致作文偏题。
接下来,就要思考可以写这个地方的哪些方面,以及如何具体展开。我们可以写这个地方特有的自然景观,例如黄山云海;我们可以写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例如胡同、吊脚楼;我们还可以写有特色的餐馆、食物;等等。此外,“人”往往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代表着它的精神气质,如果有“人”的加入,则更能彰显这个地方的特色。只要能够表现这个地方的特色,无论是地理风貌,还是风俗人情,皆可入文。是自然奇观,还是人间烟火?是古城遗迹,还是高楼大厦?是儿时胡同,还是老家田埂?总之,写出具有特色的景观或者风情,方能凸显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当然,写作一定要有点有面,既要有具体可感的场景,又要有对整体氛围和特色的概写。
最后,还要写出这个地方对于“我”的特别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与思考。“我”拥有这个地方,它让“我”回味、留恋、难忘。这些情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也许是一段特殊的经历,也许是美好的亲情、人情,也许是深厚的人文底蕴,或者是强烈的震撼,等等。无论如何,写这个地方时,一定要写出一个“我”来。
有一个地方———海淀黄庄
人大附中高一王小龙
作为附中学子,我们每天上学时必定经过一个地方———海淀黄庄。人大附中的别名“黄庄一中”也源自海淀黄庄。还有一句高考口号,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黄庄向北,无问西东。”海淀黄庄对附中学子的影响可见一斑。(开宗明义,用一句特别的高考口号凸显这个地方的特色。)
海淀黄庄北邻中关村,自改革开放以来,这里便是中国IT行业的热土,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满怀激情与梦想的年轻创业者,周边大型商贸中心雄伟挺立,繁华喧闹。此外,海淀黄庄附近高等学府林立,方圆几公里以内还有许多研究院所,可谓人才济济、群英荟萃。
海淀黄庄苏醒得很早。夜色尚未完全散去,路灯的微光依稀可见,路上来往的车辆却已川流不息。上班族裹着风衣在路边等车,母亲牵着孩子的手飞速狂奔,人们从地铁站口鱼贯而出,早餐店永远人满为患……这里的清晨永远快节奏,永远涌动着朝气。白天,海淀黄庄更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每个人都脚步匆匆,追赶着时间:学子们在教室里奋笔疾书,白领们在写字楼中飞快地敲击键盘……在这里,人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龄,但他们的表情同样认真专注。
海淀黄庄睡得特别晚。夜幕虽然降临,灯光却将大地照得如同白昼。汽车仍然排着长队,喇叭声此起彼伏。商场中,顾客熙熙攘攘;小区里,有人在房间埋头自习;写字楼内,有人留在公司加班赶工。街道上,仍有悠闲的市民在散步,巨大的显示屏上投放着新公司的产品广告,批改完作业的教师刚刚踏上最后一班地铁……
(用昼夜变换的时间线穿起海淀黄庄的一天,设计巧妙;以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和不同身份的人的生活状态表现海淀黄庄的朝气蓬勃,彰显了这个地方紧张繁忙的特色。)
海淀黄庄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我最爱它不分昼夜的蓬勃朝气与青春昂扬的奋斗精神。无论何时,我总能被它的活力所感染,总能在它的激励下全身心投入学习,向着心中的梦想前进。
海淀黄庄的附中学子不会迷失方向,因为我们在这里目睹了美好的时代、体会了奋斗的价值。让我们在海淀黄庄的陪伴下挥洒青春汗水,拼搏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有一个地方———凤凰古城
人大附中高一郭泓竹
有一个地方干净得仿佛不属于人间,有一个地方清静得好像远离炊烟,它一直飘荡在我的记忆中,像一首朦胧诗,让人记不清也忘不掉……它有一个香气醉人的名字———凤凰古城。
走进凤凰古城的那天,下着微微细雨。我撑着一把淡绿色的伞,雨珠从伞顶滑落,从伞边溅到鼻尖,清清凉凉的。石板路是青黑色的,雨水将上面的尘土冲刷净尽,像刷了层透亮的漆,又像鲸光滑的背。石级坑坑洼洼,雨水落到上面,“叮咚”一响,还要在小水洼中打个旋儿。雨珠从石级边缘滚落,像是水墨画上未干的墨滴。走在上面,“嗒嗒”的脚步声与“叮咚”的雨声杂糅成凤凰的呢喃。就这样,一步一顿,我走入了画里。(写古城的雨,拟声词运用生动,富有画面感和代入感。)
犹记那一路酒香。我曾以为酒的香气一定是浓烈的、热情似火的,可从路边的酒家飘来的,却是如茶一般的清香。米酒那淡淡的香甜和温柔,如同外婆呼唤我的乳名;猕猴桃酒那扑面而来的清新的果香,如盛夏般浓郁……这样的酒香与雨水的湿润气息融合在一起,不但不醉人,反倒让人觉得格外清爽。我们离酒家越来越远,酒香便轻飘飘地淡了,却又挥之不去。(写古城的酒,特有的清香给人特别的体验。)
我们的住处在靠近山脚的地方。夜深了,我躺在床上,眼睛却望向窗外。星星忽闪忽闪,一会儿又被云挡住了。窗没有关,一阵遥远的歌声传来,那么轻,那么细,却又那么真真切切地传进了我的耳中。我听不清歌词是什么,不过也不需要听清,又或许它根本就没有歌词,只是苗族小姑娘随口哼唱的山歌罢了。歌声时而听得见,时而听不见,我甚至怀疑是星星在唱歌。于是,那天夜里,我和睡梦中的翠翠一样,“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
第二天清晨,小屋门口摆上了老婆婆做的鸡毛毽子。一个小姑娘跑过来,用稚嫩的童声问道:“一个毽子多少钱啊?”老婆婆操着方言慈爱地回答:“这个最俊的送你好啦!”于是,小姑娘羞涩地拿过毽子,腼腆地笑了。我想,翠翠大概就住在这般地方,长成这般模样吧。
(写夜里的歌声和小姑娘、老婆婆的对话,突出古城淳朴的民风。)
世上没有比凤凰古城更干净的地方了。
有一个地方———故乡黄冈
人大附中高一谢卓函
我的故乡黄冈,是武汉旁边一座没有名气的小城。
或许是被省会城市的光芒掩盖了,它显得太小、太旧、太不起眼儿了。这里没有林立的高楼和飞驰的豪车,让苏轼豪情万丈的赤壁也只是一处不起眼儿的山崖,令游客们大失所望。但这座与武汉一江之隔的小城,承载着我对春节的许多回忆,它在逐年沉淀的记忆里被镀上一层金色,愈显迷人。(指出黄冈虽然是一座小城,但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过去的十五载岁月中,我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正月是在黄冈度过的。春节快到了,坐在飞驰的高铁列车上,我的心也跟着飞起来。从前的交通远不如现在便捷,北京没有直达黄冈的列车,父亲便先带我坐车到武汉,然后乘出租车辗转到黄冈的奶奶家。
人人都知道武汉的热干面,其实黄冈也有热干面,只是没那么出名。最好吃的热干面一定藏在街边最不起眼儿的小店里。早餐时分,装在纸盒里的热干面冒着热气,将一次性筷子斜插上去,用小塑料袋一兜,便可以在店里找个凳子坐下,或者干脆拎回家里慢慢品尝。热乎乎的面和着酱一拌,再滴上两滴辣椒油,冬天的早晨便瞬间暖和起来。(以特色小吃和生活化的场景凸显故乡的亲切宁静,文笔生动,具有地域特色。)
过年那几天,烟花爆竹必不可少,那是在北京体会不到的乐趣。夜幕降临,我和表姐便提着烟花爆竹和大人们下楼。我还记得一种细长的、冒着火星的烟花,下端握在手里,便能在空中画出各种奇怪又美丽的图案。冲天的烟花一般由大人燃放,我们只需站在旁边,有些胆怯又忍不住好奇地觀看。炮筒拖着闪光的尾巴冲上天空,一声炸响,绚烂的光映在人们的眼里,像是一场盛大的梦。捆成一排的红鞭炮大多被用在特殊的场合:新人婚礼、老人寿宴、婴儿满月……每每听到惊天动地、热闹喜庆的鞭炮声,便知晓又是哪家有了喜事。
我小时候,黄冈城中的私家车不多,人们大多乘公交车或步行,路上遇到熟人,便停下脚步唠上两句,闲适又亲切。城中的路沿着江边的大坝修建,坝顶很高,像城墙一样把江与城分隔开,一侧是滔滔江水,另一侧是城中的宁静天地。
时间一年年地过去,黄冈也在一年年地发展。北京到湖北的高铁有了黄冈站;路上的私家车多了起来;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为了保护环境,鞭炮不再被燃放,“噼噼啪啪”的声音从此消失在耳畔……“东坡旧居”的名号越来越响,这座城市渐渐被更多人了解。上次回到黄冈时,旧房已经上了锁,爷爷奶奶也搬进了带电梯的商品房。(今昔对比中彰显变化。)
不过,街边的热干面小店仍飘着香味,公交车里仍挤满乘客,路旁的大坝被翻修了几次,仍尽职尽责地守护着这座小城。直到今天,我依然眷恋着我的故乡黄冈,我看着它日新月异地发展,它看着我一年年地长大,我们都毫不停歇地向前奔走。
无论多么普通的地方,带上“故乡”二字就有了别样的魔力。在外的游子就算远隔千里,想到这个地方,漂泊的心就有了归宿。(呼应开篇,再次点出故乡对于“我”的特殊意义。)
教师点评
这几篇文章,有的写自己日日走过或奋斗过的地方,有的写一处特别的旅游目的地,有的写自己每年春节都会回归的故乡。虽选材不同,却都写出了各自的风景和独特的风貌;虽写作手法不同,但都有具体的场面描写和总体的氛围营造,从而凸显地方特色;虽主旨不同,或朝气勃发、青春飞扬,或凝神驻足、回眸流连,但表达生动鲜明、富有意蕴,写出了此地对于“我”的特别意义,可谓各出机杼、各具特色。(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