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谁

2022-06-28李子悦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治病救人华佗神医

我,是谁?

你们中有人叫我华佗,更多的人稱我是神医,抑或是外科圣手,甚至外科鼻祖。但这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是一名医者,一名一心一意救死扶伤的医者。

我,生活在汉朝。但我始终感觉这个朝代快要结束了,毕竟“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处处都是断壁颓垣,百姓流离失所,又碰上疫病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可那些封建豪强却根本不关心百姓的死活,他们只关心一场仗有没有打赢,哪一座城池值得去攻占。我鄙夷他们,痛恨他们,因为他们让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可,我是谁呢?我只是一个医者,我无法阻止战争的发生。

不过,我可以阻止疫病蔓延,阻止越来越多的人在病痛中死去。

我开始四处奔波,打算用自己的一身医术为众生解脱疾苦。这一路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我看到无家可归的贫苦人满身疱疹,化脓生疮,躺在街头等死,已经倒地不起的,连一卷破席裹身也做不到。我看到富人只着了点风寒,吃油腻积了食,便大动干戈,请来一众名医会诊。就连疫病也识贵贱。豪门大户,哪怕是管家丫头,也泡汤沐浴,饮药预防,很少染疫。而流离失所的人,朝不保夕,日与猫狗争食,夜与粪土同眠,染病是早晚的事,且一人染疫,不多久就新增一片疫区。我本只想呆在医馆里治病救人,像张仲景一样做个坐堂医生。可这一路所见,改变了我。我在路口号脉,在街头散药,无论在哪里,只要我能救,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我也要救。

为了救更多的人,我还创造了一些东西。一个是五禽戏。不费金银,就可以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在许昌时,我在空旷处指导老百姓锻炼,看他们一戏练罢,汗湿衣服,身体轻快,腹饥欲食,顿感欣慰无比。毕竟治未病,才是我真正希望的。

另一个是麻沸散,可以让病人做手术时感受不到痛苦。其实,起麻醉作用的药物,早便有了,不过,它或被用于战争,或被用于暗杀,真正被用于动手术治病的却完全没有,而我开创了先例。你问我为什么想到这样做?不过是因为我是一名医者,有着医者仁心罢了。

对于我的死因,你们有着诸多猜测,可我只想告诉你们,不必纠结,不必猜测。毕竟我不是三皇五帝,不是孔丘李耳。我的死不必关心。我是谁?不过是一个医者,一个没有官衔在身的医者而已。唯一的遗憾是,临死前,我想留下那本集合了我毕生所学的《青囊经》,可惜未能如愿。还好五禽戏和麻沸散,留下了。是谁创造了它们,不必记得,你们只需记得一直用,认认真真用在防病治病上就好。

下次再有人问起“我是谁”,告诉他,我是东汉末期一个云游四方、治病救人的医者,史官的笔写不来我的名字,稗官野史的神医故事亦与我无关。

师生圆桌会

经典人物素材

如何巧妙运用

李子悦:同学们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历史上的经典人物,也想把他们写到作文中,落笔时却往往开起了“表彰会”或“批斗会”。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他们,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像写本文中的华佗,同学们一般会写他是神医,是外科鼻祖,但我不打算给他冠以这样的名号。我仅仅写他是一个一心治病救人的医者,写他不在乎世人的评价。这样构思,在看待人物的角度上,就已经与他人不同了。

还有,也可以换一个人称来写。通常写历史人物,以第三人称来写,开启上帝视角。那么,可不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呢?这样,作者就能代入人物本身,把所分析的人物心理写出来。于是,我就写“我”是华佗,“我”不需要世人称“我”为神医,也不需要世人记住“我”的名号,只要医术能留下,能被使用就好。这样写,从叙述视角上就与众不同了。

提醒同学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关于经典的历史人物,不需要记忆太多,一两个就够了,但他们的主要事迹一定要记清,而且要从中得出自己的独特看法。这样写文章时,才能做得到转换角度,让笔下的人物与众不同。

李安生老师:写经典的历史人物,最忌人云亦云。由于他们的功过往往已有定论,事迹也家喻户晓,作为素材写进文章,怎么运用得与众不同,很考验写作功力。

李子悦同学写华佗,不拾人牙慧,定位在写华佗行医济世的医者仁心,跳出了侧重展现高明医术的“神医传”的窠臼。又独辟蹊径,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以华佗的自白串联人物事迹。独特的立意,巧妙的构思,使得本文中的华佗展现出独特的人情味。

写经典的历史人物,当然要写出个性化的见解。但是,要避免借人物之口,直接发作者之议论。如何做到这一点,这篇习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本来以第一人称写作,很容易大发感慨,但作者以华佗的眼睛,写华佗的见闻,通过描写自然而然让读者与华佗共情。从概括地写长期战乱下百姓之苦,到具体写行医途中贫贱者与富贵者悬殊的医疗待遇,让读者跟随华佗慢慢坚定了济世活人的念头。从施药开方到教五禽戏到发明麻沸散再到慨叹医书失传,重点放在华佗活人之心而非医道高明之上,引导读者慢慢对华佗的高尚医德生出敬意。因而,本文不置褒贬,而作者态度立见。

写经典的历史人物,动笔前,需要查阅人物的相关资料,做到胸有成竹;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后,则要对人物资料进行取舍,以支撑自己的看法。像本文写华佗之事,既有史书明确记载的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的事情,也有根据东汉末年百姓离乱的历史背景合理推断出的行医路上所见所闻。虚虚实实之间,华佗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上海市华二初级中学

‖指导教师:李安生64664C59-4AF8-4FF2-AC9B-3941AF94C4C0

猜你喜欢

治病救人华佗神医
有魔法的手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内在逻辑与创新发展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审查调查全过程
华佗学医
天下第一
华佗治病
小华佗拜师
五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