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篇

2022-06-28董国财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管仲中山改革

董国财

阅读训练一

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①厚葬,布帛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③。桓公患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⑤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⑥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⑦其尸,罪夫当丧者⑧。”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內储说上》

注释

①好:喜好。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椁:外棺。④患:担心。⑤无以:没什么可以用的了。⑥休:停止。⑦戮:羞辱,侮辱。⑧罪夫当丧者:处罚那些主持丧事的人。罪,惩处,判罪。当丧者,指主持丧事的人。当,主管。

译文

齐国人喜好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 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百姓举办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仲回答说:“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奢华,就侮辱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主持丧事的人治罪。”羞辱尸体,没有了名声可捞;处罚那些主持丧事的人,没有了利益可图。人们为什么还要做那种事呢?没过多久,葬礼豪华的风气就停息了。

【模拟演练】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桓公患之(      )

而人厚葬之不休(      )

棺椁过度者戮其尸(      )

罪当丧者无利(      )

(2)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

布 帛 尽 则 无 以 为 蔽 材 木 尽 则 无 以 为 守 备 而 人 厚 葬 之 不 休 禁 之 奈 何

(3)齐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殡葬改革(原句作答)?此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1)担心;停止;羞辱,侮辱,惩处,判罪(2)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3)“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不要为了追名逐利而把时间和物资浪费在子虚乌有的事情上。

阅读训练二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①,至房子②,遂至代,北至无穷③,西至河④,登黄华⑤之上。与肥义⑥谋胡服⑦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⑧焉。虽驱世⑨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⑩。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hào)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选自《资治通鉴》卷三(有删节)

注释

①北略中山之地:向北攻占中山国的土地。中山,古代国名。略,抢,掠夺。②房子:古地名,下文的“代”同类,代郡。③无穷:自代郡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称无穷。④河:黄河。⑤黄华:山名,在黄河边上。⑥肥义:赵国的国相。⑦胡服:指古代西方和北方各族人的服装,后泛称外族的服装。⑧察:明辨,了解。⑨驱世:举世。⑩边:国家或地区交界处。

译文

赵武灵王向北进攻中山国,军队经房子,抵达代地,再向北直至数千里的大漠,向西攻到黄河,登上黄华山顶,与国相肥义商议让百姓穿短衣胡服,学骑马与射箭。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但聪明的人会明白的。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一定要做,一定要把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都夺过来!”于是改穿胡服。

国人都不愿穿胡服,其中,公子成称有病,不来上朝。赵王便亲自登门解释说:“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是楼烦,与秦、韩两国接壤。如今没有骑马射箭的训练,凭什么能守得住呢?所以我决心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面的灾难,报中山国之仇。而叔父您一味依循中原旧俗,厌恶改变服装,忘记了鄗城的奇耻大辱,我对您深感失望啊!”公子成幡然醒悟,欣然从命,赵武灵王亲自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戴入朝。于是,赵武灵王正式下达改穿胡服的法令,提倡学习骑马射箭。

【模拟演练】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    )

贤者察焉(    )

虽驱世以笑我(     )

西有楼烦、秦、韩之边(    )

(2)短文中赵武灵王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参考答案】(1)抢,掠夺;明辨,了解;举世;边界(2)赵武灵王勇于变革、坚持变革的精神,善于变革的智慧。

【妙笔点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句诗是林则徐写的,他可不是随口说说,而是澎湃一生伴热血。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这颗赤子心管仲和赵武灵王最懂,因为改革者的热血是同样的温度。

齐人好厚葬,大量钱物用到死人身上,轻点说危害民生,重点说危及国防。管仲改革殡葬,把准脉搏,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赵武灵王倡导胡服骑射,亲自登门把面子给足,语重心长把道理说透,叔父焉能不为所动?管仲和赵武灵王都抓住关键,人们心服口服,改革顺理成章。

古往今来,多少锐意改革的人都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佳话,千古流芳。所谓“改革”,说简单一点,就是用新奇设想和大胆做法让人们换一种活法。

当这个人是秦始皇,那么“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一份历史答卷傲视古今。当这个人是彼得大帝,抄起剪子直奔大臣,剃胡须、剪长服,革除陈规陋习,缔造了帝国伟业,让俄罗斯人至今乐以“彼得大帝”命名航母。当这个人是蔡元培,到校第一天就郑重脱帽向门口的校工们回礼,在北京大学掀起平等、民主的劲风,让北大变成大师的摇篮。一脉相承,后来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心甘情愿为学生看行李,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当这个人是中国共产党人,改革的春风浩浩荡荡吹遍神州大地,让多少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就有曹德旺,扔掉贫苦的帽子,成为“玻璃大王”睥睨天下。

改革则强,不改革则亡,这是一条贯穿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铁律。改革,小到改变一个工具、一个行业,大到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小人物有小贡献,大人物有大手笔,给百姓带来福祉,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向前。094D2CA1-CE00-445C-9E4D-ABA1DD60F9C6

猜你喜欢

管仲中山改革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中山君有感于礼
管鲍之交
管仲:我给你们唱个曲儿
历史上的“中山人”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鲍叔牙与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