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里寻它千百度 珍奇报纸香满屋

2022-06-28曹俊卿

科学导报 2022年37期
关键词:香港回归报纸交流

曹俊卿

一幅幅圖片定格历史,一张张报纸见证辉煌。2021年7月9日,孝义市人民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图片展隆重开展,一拨又一拨群众专程前来驻足观看,赞叹声不绝于耳。细心的观众发现,展览中有近100幅竟是老报纸图片,这些老报纸大家以前很少见,有的甚至从未见过。人们不禁要问,这些让人大开眼界的老报纸是从哪来的呢?

“这都是我收藏的老报纸中的一部分,为市委工作服务,算是一次特殊形式的报展。展览了半个多月,用老报纸讲党史,效果非常好。”今年“七一”前夕,孝义市芦北村王茂斌家庭藏报馆里,说起事隔近一年的图片展,集报人王茂斌仍兴奋不已,“报纸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收藏报纸就是留住历史。老报纸增强了图片展的宣传效果,受到群众普遍赞誉。”

近四十年痴迷报海,历千万次苦心寻觅,王茂斌收藏了4万多种报纸,其中珍稀奇特报纸达到1.2万种余种,琳琅满目的老报纸墨香扑鼻,沁人心脾。那次展览中近100种老报纸,就是王茂斌从浩瀚藏品中精心选出,再将原件一一扫描制成图片。他说,集报就是要用报,充分发挥报纸的历史教科书作用,以史明鉴。

芦北村居孝义市郊,是大孝堡乡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村落。1968年4月,王茂斌在这里出生。之后,上学、工作、成家,二十多年未曾离开。后来因工作调动,他在孝义市里安了家,但人依然常往村里跑。老宅,不仅是他人生的根,也是他集报的根。“你肯定想不到,我第一次办报展就是在这儿的老宅里呢。”王茂斌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时间回溯到1991年4月。一场婚礼后的这处老宅,热闹散去,喜气依旧。大门上耀眼的双“囍”眉开眼笑,昭示着这户人家的幸福美满。新婚蜜月,是人生最难遗忘的黄金时段,但新郎王茂斌婚后三天就开始上班,既没有时间蜜月旅行,更没有条件花前月下。怎样能让新婚妻子高兴高兴呢?

“当时农村生活很单调。除了电视没别的娱乐,电视也只能到晚上看个中央台、山西台。我就想,看看报纸也算一种文化娱乐吧。”于是,新婚后第一个星期日上午,王茂斌对妻子说:“给你看样特别的东西。”让妻子先到院子里等着,他把自己收藏的报纸一股脑儿搬出来,一阵忙碌后,760多种报纸露出报头,一种挨一种,一列排一列,把婚房地上铺得满满当当,就连床上、桌子上也都给铺满了。他出院拉起妻子的手跨步进门,满屋子一列列报纸跃入眼帘,像接受检阅的部队,妻子顿时惊叹不已。望着妻子的神情,王茂斌幸福感满满。

通过报展这种独特方式,王茂斌向妻子表达了深深的爱。妻子喜不自胜,婚前最让她动心的就是王茂斌爱看书读报,新婚蜜月专为她一人举办的报展,更是她珍藏一生的甜蜜记忆。

说起看书读报,王茂斌打小就情有独钟。“那时候农村没什么读物,能见到的烟标、糖纸和邮票,上面图案好看,有文化味,我就经常积攒这些东西。上初中后,父亲给我订了一些报纸,这一下,我像是得了宝贝。”

1981年9月,王茂斌升入村里初中就读,当过教师的父亲给他订阅了1982年《中国少年报》和新创刊的《语文报》。到了初二,王茂斌就拿出自己攒下的压岁钱,订阅了新创刊的《中学生学习报》和《作文周刊》。“初中三年中,每期报纸一到,我就迫不及待捧在手里,如饥似渴地阅读。读完的报纸舍不得扔,像积攒烟标、糖纸一样,一期期攒了起来。”王茂斌对报纸的喜爱与日俱增,以至于学校教室窗户为挡风糊上的《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他都要看个不停。

1986年,王茂斌参加工作,在乡邮电支局当投递员,接触到许多之前不曾见过的报刊,这让他大开眼界,也使他对报纸珍爱有加。特别是1987年元旦那天的报纸,大多数套红印刷,版面较平常活跃,王茂斌爱不释手,情不自禁地开始收集“元旦报”和其他没见过的报纸。他一有空就挨个找订户搜集旧报纸,自己负责投递的订户找遍了,就跑遍县城各单位找,几年功夫下来收集了七百多种报纸。王茂斌把它们视若宝贝,珍藏在家中的老式皮箱里,这也就有了新婚蜜月办报展的轶事。

在自己家办报展,妻子惊喜,家人称赞,这让王茂斌对集报更加痴迷,可七百多种报纸满足不了他的“野心”。“当时集报非常困难,本地读者订阅的报纸太少了,仅仅有限的几十种。我们邮局有每年编印的《全国报刊收订目录》,对照目录梳理,很多报纸我都没有,就天天琢磨,怎么才能把这些报纸都收集到呢?”很快,他找到了实现愿望的机会。

太原市邮政局1992年1月创办的《邮政知识报》,先后刊发不少集报文章。王茂斌一期不落地阅读这份报纸,学到许多集报知识,还发现全国竟有不少集报爱好者。尤其是《集报破万种 依靠众人帮》这篇文章,读后令他心潮澎湃。“这篇稿件对我启发很大,我要想收集全国所有报纸,找各地集报人交流就可以了。”

《邮政知识报》经常刊登一些集报人通讯地址,王茂斌按这些地址开始与他们进行交流,报友遍及山西、北京、四川等地,集报品种迅速上升。“和外界报友交流,就加快了集报速度。本地有什么报纸,外地有什么报纸,通过书信方式,我要什么报纸就和人家交流。到1993年,这种交流达到高峰,有时候我一天能收到上百种报纸,最多一次交流了300多种。”为便于交流,1995年秋,王茂斌整理编写出全省第一份《山西报友通讯录》,收录二十多个集报爱好者信息。他专程到乡政府找打字员,请人家帮忙将通讯录打印成册,赠给省内外报友,从而加强了山西集报人之间的交流。

不仅通过书信方式交流报纸,从1995年5月起,王茂斌还利用节假日时间,行程数千公里,到新绛、离石、汾阳、绛县等地拜访报友。每到一地,他都背着五六百种报纸作为礼物,回程仍是交流的数百种报纸随行。同时,王茂斌还出省专程到河南许昌、河北石家庄、辽宁沈阳、黑龙江哈尔滨等地,结识知名报友,寻觅心仪报纸。

“为了一份报纸,走南闯北寻找是常有的事儿。每当得知人家手里有自己喜欢的报纸,就按捺不住喜悦、急切的心情,总想尽快收集回来。”王茂斌说,有一次他跑去哈尔滨找一份《吉林工农报》,结果人家顾不上整理,找不出报纸,一推推了8年。8年期间,隔段时间他就和对方联系一次,精诚所至,最终他得到了自己想要收藏的这份报。

通过联系报友交流、走南闯北寻觅,王茂斌集报的种类和数量迅速上升,到1996年底达到1万多种。突破“万种”大关,这在当时集报界已位居佼佼者行列。次年初,新绛报友孙春旺、蒲县报友曹保珠一同走访王茂斌,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如故。他们谈集报、说未来,决定筹备成立全省性集报组织,创办集报民刊。1997年5月1日,王茂斌三人共同出资创办的《三晋集报》试刊号问世,9月12日正式创刊,由此拉开了山西有组织集报活动的序幕。

1997年,对于王茂斌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这一年,他不仅与两位报友共同揭开山西有组织集报序幕,更重要的是,他的集报方向发生转变。“一开始集报,是按品种收藏,只要是自己没有的,就想方设法、天南地北地寻找。收藏到香港回归报后,我不再贪图收藏种类多,而是看内容,把重大事件作为集报主题来考虑。”说着,王茂斌起身走到藏报柜,从里面搬出“香港回归专题”报册,放到桌子上翻开给我们看。

“香港回归举世瞩目,是重大事件,事先我就觉得媒体一定会浓墨重彩报道。所以,收藏这个主题报纸,我下了很大功夫。”当年之举,王茂斌历历在目。为收藏香港回归报,他将当时《全国报刊收订目录》中所列200余种党报、晚报,全部订阅了7月份整月报纸,耗费了自己三个月工资。之后,虽仨月捉襟见肘,可一看到厚厚一摞香港回归报,十足的成就感就立刻涌上他心头。坐下来仔细欣赏,一家家报纸,报道主题相同,版面风格迥异,但都浓墨重彩,极具收藏价值。于是,他产生了专题集报想法:“集报看内容,比追求种类更有意义。围绕一个重大主题集报,更能体现报纸的历史价值。”从此,王茂斌走上专题集报之路,而且越走路越宽。

继香港回归之后,澳门回归、世纪之交、北京申奥、加入WTO、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等,接二连三报道重大历史事件的报纸,都成了王茂斌专题集报的重头戏。到2006年底,他的集报已有10余个专题,种类达到2万多种。10年专题集报,让王茂斌的集报眼界与见识更加开阔,集报修为与内涵日益丰富。他自我剖析说:“我的专题有点杂,主要分党报、晚报、中国字头报、重大事件报,以及清末、民国早期报等,总体上看还属于全集型,‘专’而不‘精’。”他所说的“精”,是指从内容上考量的珍稀报纸,“有精品内容才是精品报纸,精品内容是能见证历史、启迪后人的内容。集报,就是要让报纸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奋斗激情。”

遵循这样的集报思想,从2007年开始,王茂斌着力打造精品工程,集报重点放在了清代、民国报和解放区报、早期军报等专题上。集报难度显然加大,但他通过不懈努力,一份份墨香浓郁的珍奇报纸,还是悄然走进他的家庭藏报馆。

为集藏珍奇报纸,王茂斌再次踏遍全国多地,千方百计寻觅,不惜重金揽回。到今年6月,他共收藏报纸4万多种,其中清末报50余种、解放区报400多种、全国各级党报4000多种、香港回归报1000多种、澳门回归报1000多种、航天系列报300多种、号外报1100多种、试刊创刊报3000多种,等等。蔚为壮观的珍稀奇特报纸,已成为王茂斌家庭藏报馆的特色藏品,如光绪年间《京报》、辛亥革命时期《光复报》、抗战初期《救亡日报》《晋豫日报》、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军大》《西北军大》《胜利报》《战斗报》等,300多种1000多期红色党报、军报,已然成为他的镇馆之宝。

在王茂斌眼里,每一份报纸都是一件艺术品,是见证历史、承载文化的艺术品。所以,他坚持用匠心精神集报、藏报、研报。“老报纸不可再生,有的堪称文物。收藏研究报纸,必须讲究细心、耐心和精心,才能更好发挥报纸作用,服务社会需求。”

王茂斌集报,追求报纸品端貌美、赏心悦目。他说:“任何收藏都讲究藏品品相。集报也说品相,虽不像其他藏品那样要求高,但相比之下,品相好的报纸更有收藏价值。”因此,每当收集时,王茂斌首先要求报纸无残污破损、无严重折皱、无版面缺失。若收集到品相差但有价值的报纸,他就耐心地仔细“修复”:残破处一点点补齐,灰污地儿轻轻擦去,折皱痕用熨斗整平,力求尽善尽美。

“收藏收藏,收集珍藏。辛辛苦苦收集到的报纸,如果保管不当,也会影响品相。所以,不光要千方百计‘收’,如何‘藏’也很重要,必须掌握一些收藏知識。”说起藏报,王茂斌头头是道。他介绍说,藏报首先要注意“五防”,即防潮湿、防光照、防灰尘、防虫蛀、防鼠咬,还要避免报纸霉变、发黄、污损;其次,报纸存放方式也有讲究,都应在分类的基础上平直存放,避免竖放而增加氧化几率;最后一点是,要有意识避免报纸折叠处反复磨损、破裂。

集一份报纸,藏一段历史。近40年来,王茂斌痴迷集报,珍藏了一段段重要历史;他精心藏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藏报分类法;他潜心研报,致力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当年新婚蜜月搞报展的老宅,如今已建成家庭藏报馆,王茂斌经常接待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各学校学生和社会人士前来参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不仅如此,王茂斌还走出家门办报展。近年来,在当地有关部门帮助下,他先后举办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大型主题报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引导全社会进行党史学习、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说:“集报是个人爱好,但集藏的报纸不能孤芳自赏,服务于社会才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香港回归报纸交流
藏品见证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25周年
如此交流,太暖!
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
确实不容易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非常魔典
旧报纸·巧存放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