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刘禹锡学化错

2022-06-28华应龙

中国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刘禹锡差错东东

《辅导孩子的第一目标》发表之后,我收到不少肯定评价。我的公众号“华应龙化错化人”甫一推出这篇小文,阅读量很快“破万”(我不是网红教师)。我当时想,下一篇随笔的题目有了,就接着往后写—《第一目标的达成》。何以达成“第一目标”呢?我以为,唯有化错。

我参加2015年首届全国全人教育奖评选时的评委、心平公益基金会的伍松先生,看了我的这篇小文后,说:“极佳的数学辅导案例,读完,更理解你的‘化错’了!”

什么是化错?化错,不是纠错,不是“揪”着差错中的错不放,而是把差错“倒”过来,发现和欣赏差错中的正确,赋予孩子正能量,有滋有味地引导孩子自己好奇地走向正确。化错是善解人意,化错是雪中送炭,化错是长善救失,化错是春风化雨……这正符合“化”字之“颠倒”的本意。您看《辅导孩子的第一目标》中,我记述的辅导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就是不断地肯定学生差错中的正确吗?所以我回复伍松先生:“谢谢知音!”

化错教育是从1992年我做乡村教师时,读了一本小书《科学家与错误》起,一直坚持到现在的研究课题—让学生从差错中学习。从1992年的“容错”到2002年的“融错”,再到2012年的“化错”,再到2022年的“化一”,一路走来一路歌,我做了一系列有关化错的实践探索,也写了一系列有关化错的文章。

2015年,我在《人民教育》发过一篇文章《像袁隆平、屠呦呦那样“化错”》。今天,我不想重复“昨天的故事”,迫不及待地想“向刘禹锡学化错”。

我的微信名一直是“有龙则灵”。新朋友见面,“扫一扫”过后,常常自言自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刘禹锡从《世说新语》“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反弹琵琶而出。“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这脍炙人口的四句名言,大凡“中国人”都能脱口而出。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有关《陋室铭》的故事—

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一贬再贬,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刺史。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先安排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写下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写在门上的对联是:“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哪知道刘禹锡悠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我对刘禹锡敬佩得五体投地。有道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落毛凤凰不如鸡。但刘禹锡始终能不坠青云之志,笑对人生,乐观自信,永不言弃,永不言败,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换一个角度看,刘禹锡也是一个人生命运的“化错高人”。“问君何能尔?”刘禹锡是如何在窘迫中看见希望?如何在困顿中发现高光?如何在愁苦中得道开悟?在报纸上节遇“化错高人”,我如果不继续好好学习,岂不可惜?于是,我先后购买、阅读了《刘禹锡诗全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唱著君王自作词》等。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人生不失意,焉能慕己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细品诗句,我兴奋雀跃。只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最喜欢他的《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悲秋感伤。刘禹锡数度被贬,在巴山楚水间一待就是23年。人生能有多少个23年?而且还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便身处窘境,刘禹锡总能看到阳光。所以,他发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热情诗句。

真的是“秋日胜春朝”吗?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云淡风轻,仙鹤排云而上确是秋天的美景。其实,那只仙鹤就是作者自己。“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境由心生。诗人要表达的诗情,就是要抒发人生的希望和对勇敢奋斗精神的赞美。

刘禹锡的这首诗,是“诗豪”的绝好注脚,讲透了化错的精髓和人生的真谛,把逆境看成人生的转折和历练,抒发了一种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这首诗告诉我们,人生的关键就在于不忘初心,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获得人生的意义。即使是在肃杀的秋天,也一定不要忘了诗和远方。

朋友,养育孩子的初心是什么?辅导孩子的第一目标是什么?孩子学习的第一目标又是什么?差错是添堵还是成全?孩子一做就对,一定是好事吗?辅导一点就通,一定是好事吗?家长都能一说就明,那还要教师干什么?教师的专业性何以体现?我们是要“育分”还是要“育人”?怎样才能既“育分”又“育人”?为什么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为什么孔子认为“不贰过”就是好學?为什么佛家说“烦恼即菩提”?为什么马克思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为什么恩格斯说“最好的学习是从错误中学习”?为什么怀特黑德说“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我说,“坏的差错”会提出好的问题,您相信吗?那我们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躲避问题?是堵还是疏?是不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孩子百折不挠的品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22年5月7日,“光明社教育家”公众号推出《魏书生:教育就是发现优点,守住优点,让生命开花结果》,我拍手叫好!魏书生先生是当代教育改革家。他说:“人生的每一个困难、每一个压力都是增长能力的机遇。当你这么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时,你就是一个乐观进取的人。我教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班,这两个班的同学和我关系都挺好,我的教法就是无论你成绩有多差,先找优点。”

人生自古谁无“错”,错若化开,成长自来。化错,不仅是方法,更是思想,是情怀,是“以人化人”。2015年1月,《光明日报》用两个整版,以《有“化错”,才有真正的学习》《错误往往是创造的开始》为题报道化错教育。2019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记者张烁采写的报道《错不起的学生,对不了》。

手拿铁锤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人们习惯纠错,总是去挑错找碴。在一张A4白纸上,用签字笔点一个黑点。然后,把这张纸拿到一个人眼前,问他看到什么。那人十有八九会说:“看到一个黑点。”

提倡化错的人,不仅能看到一张白纸,而且还看到借助黑点可以画出一幅别致的画。“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看到“病树前头万木春”,正像《辅导孩子的第一目标》文中记录的那样,那份试卷,东东和爸爸都不满意,我却满心欢喜。

差错中的正确,是明明白白的,就像“晴空一鹤排云上”一样,毋庸置疑,确是美景。当东东明白自己算错的计算题确实是看错数了,他就会释怀:原来我的计算能力已经像计算器一样强大。带着这份自信,东东“便引诗情到碧霄”,看算式会多看一眼,注意提高观察能力,他的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

“对了,我要告诉你一个很简单的秘密,就是用心才能看见真实。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这是《小王子》一书中的名言,也是化错教育的秘密—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就能看到差错中真实的正确。那是因为您在心里,已经把差错“倒”过来了,我们就会体悟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美妙。

只要我们用心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就能听到花开的声音。还是回到《辅导孩子的第一目标》中来—

可能东东的脑筋动得有些累了,我提示说:“题目中说,小红将减数3.8错看成38,被减数有没有看错?”东东回答我:“被减数没有看错。”我看着他,眨眨眼睛,意思是“请继续”。东东心领神会,说:“错误的被减数就是正确的被减数,因此,正确的结果就是108加38的和,再减去3.8,等于142.2。”

我冲着东东,竖起并且摇摆着大拇指。我想,如果是在课堂上,我会组织全班同学鼓掌6秒钟。东东就像被打了鸡血,兴奋地问我:“华校长,还有思路吗?”

当孩子发现“数学就是和自己想象力玩耍的游戏”之后,学数学就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那时,我们教师和家长同样会感受到—这差错“何错之有”,感受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真实和美好。

朋友,发现的快乐是有魔力的,那是一种乐此不疲的魔力,因此,我的学生常常不肯下课。我写过一篇小文章《下课啦》,您可以抽空看看。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泰戈尔的诗句—

当乌云被阳光亲吻时,

它们就变成了天空的花朵。

2010年,《人民教育》刊发我的《当阳光亲吻乌云……—融错教學以“解决(连乘)问题”为例》一文,标题就是化用的泰戈尔这句诗。

化错是门大学问,今天就聊到这里。回应本文标题,我借用刘禹锡《秋词(其一)》来收笔。这,是狗尾续貂,不过是衬托,更是致敬,也是一种标识。

自古逢错悲寂寥,我言差错胜对号。

阳光亲吻乌云亮,便引探究到创造。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刘禹锡差错东东
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丁是丁,卯是卯
张东东作品
读《比尾巴》,学仿写
赏牡丹
我多想……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刘禹锡与《陋室铭》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