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育实验在天津
2022-06-28和学新
和学新
郭华教授约我就主体教育实验写一篇叙事性的小文,聊聊当年天津的情况。没有犹豫就答应了。接受下任务,就开始思考写什么、怎么写。毕竟20多年过去了,参与了很多,有的记忆已经不是很清晰了。经过回忆,有些人、事、经历逐渐被唤醒,借助于查阅文献,思考和写作的线索也明晰了起来。
一、主体教育实验的社会与思想背景
主体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应该说是我国教育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具有我国的理论特色。发轫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主导主体论是其中的代表性话语①。该理论提出后在教学实践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许多中小学教师的日常话语乃至他们发表的文章中常常被提及,被视为指导他们实践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命题在21世纪以“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表述写进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术界对此虽有不同认识和理解,甚至出现了争鸣,但主导主体论仍是占主导地位的理论观点,这在以《教育学》《教学论》等为名称的相关教育学科教材中都有具体体现。
这个理论的产生不只是教育学内部的学科发展逻辑所致,也不只是教育实践内部的自发产生,而是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从学科内部而言,教育学是研究人的培养的学科,但如何看待人、如何看待研究对象,却是长期没有被深入研究的话题,教育学甚至被称为“无人的教育学”。从社会发展而言,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人是其中能动的要素,焕发和弘扬人的主体能动性就成了时代的呼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哲学领域关于人的主体性的讨论,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响应,主体教育思想的提出就是其中的具体表现。
1992年春节期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谈话,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这个谈话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就是具有主体意识和能力的人。巧合的是,这时,关于主体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探讨也开始由理论研究进入学校教育实践。1992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裴娣娜教授牵头,与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成立联合课题组,开始了“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该课题被批准为原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经过几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和实践效果 [2]。
二、天津开展主体教育实验的过程与经验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实验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各地以教育实验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天津不少中小学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和影响,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的大课程实验就是其中的代表[3]。取得成绩后,该校主管课程实验和科研的副校长宋连生被调到天津第二师范附属小学(今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二师附小”)担任校长。1992年7月,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到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教科院”)工作。根据当时院里的规定,应届毕业生第一年应该先到中小学见习一段时间,熟悉和了解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实践基础。这样我就到了上海道小学,主要参与该校大课程实验中活动课程方面的大纲制定和活动开展工作。主管的学校领导就是宋校长,所以,与他接触是比较多的。宋校长在科研方面很有魄力,具有开拓能力,勇于做事、敢于做事。他到了二师附小后,积极主动寻找开拓学校的发展方向。通过教科院副院长张武升的引荐,二师附小1995年加入了裴娣娜教授的课题,并以“小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实验”为题开展实践研究。
张武升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位教学论专业博士,他在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主体教育理论等方面都有很丰富的研究成果。1988年到天津市教科院工作后,除了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他还深入中小学开展科研指导。他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和天津市重点等以创造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课题,取得的成果被称为“创造教育的天津模式”[4]。他是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的会长,在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主体教育理论与创造教育理论在很多方面有相同的理念,主体教育实验把创造性作为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来培养,创造教育实验则直接以学生创造性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在这方面两个主题的实验是相通的。在他的引荐、指导和参与下,二师附小的主体教育实验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开展。
二师附小的课题实践起步阶段在研究方案设计、教师观念转变等方面得到了王策三、裴娣娜、张武升、田慧生等众多知名专家的指导和培训,学校也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到安阳、北京等地开展主体教育实验的学校进行学习和考察,提高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5]。在实验过程中,“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诚心诚意地把小学生当作主人”作为主体教育实验的两条基本原则被反复强调和实践,在参与实验的教师头脑中产生了深刻印象,也切实体现在了效果中。有一次,我作为结题专家参加该校承担的一项天津市教科规划课题结题仪式,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以为这就是学校和教师在主体教育思想引领下产生的效果。会议过程中,每一个发言者发言结束后,服务人员(学校的一位教学主任)便会更换发言席的水杯。校长作为课题负责人、教师作为参与人作汇报后,学生代表也作了发言。学生代表发言时,水杯也及时进行了更换。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表明了学校对学生是一视同仁的,代表了对学生的平等对待和尊重。主体教育实验不在于学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考上什么样的好学校,而在于对人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学校安排学生发言,作為服务人员的教学主任的一个普通举动,看似平常,但在这样的场合中,真的是反映了主体教育实验的效果。在参与的相关活动中,我多次听到王策三、裴娣娜两位老师说主体教育实验主要是思想实验,我以为这个例子就体现了两位主体教育思想倡导者的理想。之后的很多场合,我会不时将此事作为例子谈起。
二师附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发表在《教育改革》1997年第1期上,并在全国各种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扩大了学校的影响。2000年,二师附小还专门召开会议,对承担的实验课题进行了总结汇报和结题。结题会以课题结题报告、出版的专著《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汇报为主。《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索》由时任校长丁安廉和我主编。其中的理论探讨部分10余万字,由我主笔撰写。我1995年开始在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跟随张敷荣先生攻读教学论专业博士,博士论文选题是主体性教学研究,做论文期间参与了二师附小的一些实验活动,对他们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提炼,在论文中有所反映。1998年博士毕业后,比较深入地参与了学校的实验活动,尤其是教学策略方面。裴娣娜老师主持的总课题组在教学层面主要提出了“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差异、体验成功”四个策略[6]。我在参与过程中,结合听课、与教师交流等,深感对于小学生而言,师生的日常生活应该成为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教师的教学和一些经验总结中,也不时出现联系生活的词语,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于是,在裴老师总课题四个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我提出了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也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讨,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认可,并在一些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这方面的探索最后成为二师附小参与主体教育实验课题的一个特色,得到了课题鉴定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二师附小的实验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除了紧密依靠裴娣娜、张武升等专家学者的引领指导外,还特别重视以市、区有影响的教育实践专家和部分行政部门领导为主的实践专家的指导。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河西区三位退休副局长李文洁、任树纲、赵玉章。这三位担任过行政领导的老人,人老思想不老,不断学习,总是能跟上政策和教育理念更新变化的步伐。他们本身就是从普通教师走到领导岗位的,退休后由于他们思想不落伍,熟悉实践和政策,很受学校的欢迎,被聘请为学校的科研顾问。为了任教教师在相关活动中做公开课展示,他们总是与教师们一起磨课,反复研讨教学设计和试讲。特别是李文洁,他不仅参与教师备课、听课,还为学校的科研发展和课题设计出谋划策。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仍定期到学校参与活动,指导课题研究。那段时间,我也经常参与他们的活动,非常钦佩他们。我也一直在思考这种现象,2019年曾以“走向专家深度参与的学校变革探讨”为题在杭州师范大学主办的“首届高效能学校改进国际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谈到了这种现象,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共鸣。我认为主要是他们能在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教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由于特有的经历和经验,他们能把理论工作者的思想以恰当的方式转化为一线教师容易接受的东西,或许是案例,或许是操作措施,或许是教师容易理解的话语,或许就是现在有学者倡导的教育实践性知识,等等。无形之中降低了理论的难度而又不走形。这种脚手架的作用在教育理论工作者主导的实践性研究课题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观察过很多类似的学校的课题研究活动,有这样的机制,一般效果都很好。
三、天津主体教育实验的一些成效和影响
天津的主体教育研究在张武升院长的引领下,得到了不断发展和进步。1996年12月初,在天津大学四十二斋招待所召开了由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教育实验研究会联合主办,天津市教科院承办的首届全国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六省(市)的有关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小学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了80年代以来哲学界、教育界关于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对一系列理论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结合来自安阳人民大道小学、天津二师附小等几所学校教师提供的三节研讨课,对开展主体教育实验的几个地区学校的具体操作和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7]。这次会议决定,参加主体教育理论研究与实验的各高校科研机构及实验学校按地域结成南北协作组,通过课题研究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验的顺利开展。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天津市教科院张武升院长为北片的主要牵头人和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任南片的牵头人和负责人。随后几年,陆续在沙市、安阳、北京、深圳、成都、荆门、杭州等地召开了系列研讨会。天津的校长、教师和研究者都积极参加了研讨和教学展示。随着裴老师课题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先后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主体教育与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2001)、“主体教育视野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2005)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2006)。天津参与的学校和人员也不断扩展,三十一中学(今崇化中学)、南开中学、南开区教育局教科室等不少学校和单位深度参与进来,很好地推动了天津的教育科研和学校发展。
主体教育实验的理论和精神与我国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课程改革的精神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是理念先行的,变革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促进了天津基础教育的发展。天津市河西区的教育发展受益良多。二师附小参与实验的副校长、主任以及骨干教师如张家琪、范伟敏、周静、张红葵、刘琳、贾月萍、杨茹、张薇、周瑞等10余人后来大都成为该区不同学校和单位的主要领导和负责人,有的被评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有的成为全国先进,获得国家表彰;有的甚至成为学区片的牵头校长和书记,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他们受益于主体教育实验,在实验中得到了成长,在不同的岗位上将主体教育实验的思想和理论发扬和传播开来,主体教育的思想已经深深浸润在他们的日常教育工作和生活中。二师附小已经俨然成为河西区小学校长的后备学校。
参考文献
[1] 李向前.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思想精髓是什么[N].人民日报,2001-7-2(6).
[2] 武思敏.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验——访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J].教育研究,2000(5):50-54.
[3] 任树纲,张同善.大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天津市上海道小学的课程结构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 张武升.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学术研讨会纪要[J].教育改革,1994(1):7-8.
[5] 天津二师附小“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实验课题组.学生主体性发展与素质教育——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实验的初步总结与思考[J].教育改革,1997(1):38-43.
[6] 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7] 郭华,张熙.全国主体教育理论与實践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1):41-43.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基于新发展理念的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研究”(BAA21002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