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江永县千家峒泥石流发育特征及防灾启示

2022-06-27李立成湘伟陈全明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斜坡泥石流防灾

*李立 成湘伟 陈全明

(1.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南地质勘查院 湖南 410007 2.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 湖南 410118)

地质灾害受到地质环境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共同影响[1],尤其是在汛期,地质灾害频发,其中斜坡类地质灾害最为严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有一些其它的因素也能带来灾难,比如人们盲目的在泥石流沟口平坦位置建房,在特大暴雨时,酿成新的灾难。

当前,国内对地质灾害避险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2-3]。四川木里项脚乡利用“人防﹢技防”强化群测群防监测工作,成功避险一起泥石流灾害[4-5];庄茂国等[6]认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群测群防体系、应急培训和演练是四川丹巴东谷乡泥石流应急避险取得成功的关键点。郭富赟[7]结合甘肃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提出了突发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构想,并建议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土风险管控体系,加强源头管控。胡瑞林等[8]大胆地倡导“坡长制”全新防灾模式,认为地质灾害预防重点应该放在成灾环境的评价和对其变化监测上。

本文以江永县千家峒泥石流为例,首先介绍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以及灾害发育特征,然后对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梳理,总结避险成功经验。

1.工程概况

(1)地质环境

研究区属中山地貌,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山地最高标高1066m,南部小古源河,最低标高324m,相对高差742m,斜坡坡度一般20°~50°。区内植被发育,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区内沟谷发育,房屋多分布于小古源河畔支沟沟谷前缘地带。出露地层由上而下为:第四系泥石流堆积层(Q4sef)、第四系冲积层(Q4al)、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上奥陶统天马山组下段(O3t1)浅变质砂岩夹砂质板岩。区内新构造断裂活动不明显,目前尚未发现第四纪生成的新断裂,也无老断裂近期活动特征。

(2)灾害发育特征

2020年5月20日14时21分,湖南省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小古源村爆发一起泥石流灾害,损毁房屋12间(图1)、路基11处,1辆汽车被埋(图2),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

图1 泥石流冲毁房屋

图2 泥石流掩埋车辆

泥石流沟谷位于小古源河左岸,由2条支沟组成,标记为L1、L2,流域面积分别为0.19km2、0.30km2,总流域面积为0.49km2,流域最大高差720m(图3)。根据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灾害发生前2h内降雨量超过80mm,3h降雨量达100.4mm,降雨等级为大暴雨级,极端强降雨为泥石流爆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条件。

图3 泥石流流域遥感图

2.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

(1)过程分析

①发布预警信息。由于湘南近期有持续强降雨过程,湖南省预警中心于2020年5月20日13时06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江永县未来12h降雨量达50mm以上;于13时53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江永县未来6h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值班室向降雨区各隐患点监测员发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示信息,要求加强隐患点和风险区巡查排查力度,发现灾情和险情及时上报。

②组织人员撤离。2020年5月20日14时,千家峒瑶族乡小古源村地质灾害监测员巡查时听到上方山谷中传来强烈轰鸣声,根据地质灾害常识并结合当前的大暴雨判断为泥石流即将来临的前兆。按事先设定的预警信号,监测员立即采取敲铜锣方式进行预警,并迅速联合村组党员干部、广大青壮年挨家挨户上门通知,依照应急预案有序组织受威胁村民撤离。14时21分,刚刚疏散完群众,大规模的泥石流沿沟谷倾泻而下。

③启动应急响应。当天14时36分,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赶赴灾区指挥应急救灾工作。现场根据应急预案,做好灾民生活保障工作,20时16分安置工作完成。

④展开应急调查。5月20-25日,县自然资源局技术单位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初步查明泥石流发育特征及物源情况。

(2)防灾经验

本次泥石流灾害的成功避让得益于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部门的精准区域风险预警,并建立了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地方政府应急处置得力,提前撤离了人员,从而实现了人员零伤亡。从本次防灾过程取得的主要经验如下:

①从源头上管控可以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新农村规划选址要从地形因素、岩土体因素、地质构造、植被条件、人为不合理工程活动等条件综合考虑。建房选址尽量避开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带;在江、河、湖、沟等岸边地带时,应选在最高洪水位或泥痕迹印以上一定高度,尤其不要建在泥石流沟谷行洪道和沟口正对处,以防泥石流直冲而遭受毁灭性的伤害。

②未雨绸缪、加强群测群防是成功避让的基础。多年来的防汛抗灾实践表明,防汛的关键在于防御,防御的关键在于基层。作为地质灾害易发省份,我省群测群防工作网络健全,建立了省、市、县、镇、村五级分层管理、上下互动、共同防御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并落实村民小组监测员制度。

③加强领导,巩固队伍,全面构建防治指挥作战体系是防灾减灾的关键。充分发挥全省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协调作用,将防治责任层层压实到位,切实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调度能力,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自然资源、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互联互通的指挥联动机制。按照“一市一队、一县(市区)一队”的要求,全省每个市县均配置了专业技术支撑单位,全程参与汛期值班值守,一旦发灾可以确保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根据救援工作需要提供技术支撑。行政管理与专业队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④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是成功避让的保障。近年来,始终把加强宣传教育和应急培训,作为提高群众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每年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基本常识和防御措施为重点,通过集中培训、应急演练、专家下乡、实地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家喻户晓,全面提高了群众抗灾自救、互助救援能力。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增强了基层群众应急防范意识,防灾抗灾才能取得主动权。

3.斜坡类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体系

(1)实施基础

斜坡类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常规调查对地质灾害孕灾地质条件、诱发因素和发育规律认识不足,极端条件下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评价研究不够深入,与新形势下防灾减灾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我省开展的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以人口居住和活动区域为重点调查区,逐个斜坡或沟谷开展调查;以孕灾主控地质条件为主要调查内容,深化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发育规律认识,总结成灾模式,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可以从源头上防控地质灾害。

(2)基本内涵

斜坡类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体系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以斜坡单元为监管对象,政府部门为责任主体,村组负责日常监测(图4)。

图4 斜坡类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运行流程

①分级管控。通过对人居环境的斜坡单元进行孕灾条件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每个斜坡的风险级别。按风险类别分级实施管控,低风险的斜坡管控形式以群测群防为主,中-高风险的斜坡实行人防+技防。把防治工作的重心放在中-高风险的地区,可以大大减少工作压力。

②责任划分。1:1万风险调查主要成果形成了县域斜坡风险区划图,建议实际应用时对斜坡按乡村行政区分解,每个斜坡参照常规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工作方式管控。指挥层面,县级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主体,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实施层面,每个乡镇行政负责人是辖区内所有斜坡的防治第一责任人,而下面的每个村村主任组织全村所有斜坡的日常监测部署工作,其他的村干部、组长和临坡住户落实单个斜坡的具体监测任务。今后每年汛期的巡排查重点,除了常规地质隐患点外,就是这些斜坡。如此,巡排查工作也向精准化推进,这样可以避免以往巡排查的全区域的、无有效目标的、费时费力、成效较差等不足。

③村级防治工作规范化。村组是防灾的第一线,建议对村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模式化建设。如建设地质灾害隐患台账,具体内容包括隐患点或斜坡名称、灾害类型、详细地理位置,受威胁居民户主姓名、人口数、房屋结构,防治对策建议等。日常的监测记录也可以模式化,提高其可操作性,记录表上标明隐患点或斜坡名称、类型、监测日期、天气、每日变形情况、监测人、审核人(均要求当日手写签名)以及必要的填表说明(不同的灾害类型主要监测要点、注意事项等)。

④构建群专结合监测预警体系。因地质灾害具有复杂性、随机性、难以预见性等特点,因此需结合当地气象、地质条件、隐患点特征及经验,加强对其监测预警模型、预警阈值进行科学分析与优化设置。除了降雨,地下水和人类工程活动都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为了弥补群测群防监测数据缺乏管理和专业分析等不足,逐步配备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普适型监测设备,优先布置在高风险区域,实现自动化监测,并对各类诱发因素进行聚合分析,提高监测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

(3)风险管控措施

为了有效控制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灾害的损失程度,将风险管控细化为三个阶段:日常预防、灾中应急响应与灾后重建。

①日常预防阶段。日常预防阶段是指灾害发生之前,从长期宏观的角度对地质灾害所采取的事前预防策略。各级政府要成立防治领导小组,负责指挥本行政区内各项防灾减灾工作,工作重点包括年度防治方案、应急预案编制、防灾减灾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建设群测群防监测系统、救灾物质的储备、救援队伍的培养等。

②灾中应急响应阶段。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主要任务是整合救灾资源与人力,提供紧急救灾的设备、场所、物资,尽快地降低灾害的危害并避免二次伤害。

③灾后重建阶段。应急救灾完成后,为恢复当地生活生产秩序,还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具体措施有临时安置点以及恢复重建安置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不适宜居住的地段实施移民避险搬迁工程,对于危害严重、无法避开的灾害点采取工程治理等等。

4.结论

通过典型成功避险案例的剖析,总结防灾经验,阐述了斜坡类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相关构想,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陡峭,沟谷发育,岩土体结构松散,物源丰富,在极端强降雨作用下,易爆发泥石流。(2)群测群防仍是最成熟最直接的防灾手段。群测群防以当地居民为监测员,熟知当地环境,出现险情能及时发出和传递预警信息;监测以现场观测为主,覆盖面广、资金投入少。(3)提高群众识灾防灾意识,扎牢群测群防安全防护网,是关系到能否打赢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的决定性因素。(4)实践证明通过采取分级管控后,能达到地方政府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因而斜坡类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模式具备实施的条件。(5)斜坡类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体系以斜坡风险评估为基础,着重孕灾背景和成灾模式的研究,加强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的监测,从源头上防御地质灾害。具体的防控措施细分为日常预防、灾中应急响应与灾后重建三个阶段。

猜你喜欢

斜坡泥石流防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信仰的“斜坡”
泥石流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机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