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态弥勒,千载文化
——论女性木雕家的自我升华

2022-06-27于杨青陈熟

消费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弥勒佛弥勒百态

于杨青 陈熟

杨青艺术

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创作题材最为丰富,雕刻技法多样,往往不仅需要题材先行,技巧随后,还要耐住性子,心无旁骛,专心雕刻,且经过历史的长久沉淀,传统木雕的题材库已然较为完备,特别是弥勒佛木雕的雕塑。天下兴亡,不仅关乎匹夫,更是我们巾帼们的责任与义务,走一条传承传统文化之路,也是明悟自身,树立理想,提升自我价值的升华之路。

一、弥勒木雕文化的起源

谈到弥勒木雕文化,就不得不说一说弥勒佛的来源。弥勒佛(即 弥勒菩萨,也叫 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弥勒佛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更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弥勒佛庞大的宽容,欢乐,吉祥的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最终传到中原大地,又与本土文化交融,形成符合中国大乘佛教的认同,并在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下,逐渐被众人熟知。如今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常能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的弥勒佛。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更是历史上“宰相肚里能撑船”典例的来源,流传下来,为人们知晓。

据季羡林先生考证,“弥勒”是从吐火罗文音译过来的简称。据史料记载及佛经推断,弥勒佛是与释迦摩尼同时期的人,更是与如来佛祖释迦摩尼有很深的渊源。更据传是弥勒佛将释迦摩尼引入佛位,因而理念也更加相近,但弥勒佛笑口常开,更加慈祥,心怀包容之心,从不生气,常常带给人们欢乐与幸福,更是始终都在践行众生平等的理念,更是教导信徒们平等地看待世间万物。弥勒佛在民间普遍受到信奉。早期的弥勒佛是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绘制、雕塑的。形象有菩萨和佛两大类。但如今弥勒佛的含义与形象不再拘泥一格,而是讲究神似大于形似。百态弥勒就此而来,但弥勒佛木雕的地位在木雕界、收藏界的地位不降反升,更加受到众人的喜爱。弥勒佛木雕上手简单,极易雕刻出一个形似的作品,但若想要将弥勒佛的神韵勾勒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为求掌握这丝神韵,笔者前往世界各地的木雕博物馆观摩学习,晚上便在旅馆动手操作,每到兴起之时,常常忘记吃饭与睡觉。木雕工作十分辛苦,手掌出现茧子是常有的事,若是稍不小心,手上便会挂彩,因此纤纤玉手早已在笔者决心踏入木雕界的时候便已经打算舍去,只为心中那一束光。

弥勒菩萨在对待世间万物时就宛如一枚开心果与一尊吉祥物,在让自己感到开心的同时,也能为别人带去吉祥与快乐。在弥勒佛的世界里,只有他的乐观与豁达,更是包容一切,善待一切,从而教化世间万物,使他们都能敞开心扉,达到真正的理解与信任。而这也同样是笔者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笔者始终保持着笑口常开的人生态度,包容一切能包容的事物,给予他人尊重与理解;对待自己更是保持着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的精神,从不过分的追名逐利,贪图荣华富贵,而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也许正是这种精神上的共鸣,笔者从弥勒佛那里学到了很多,在雕刻弥勒木雕时,往往能把握住它的那份神韵,在不同的时刻雕出千姿百态的弥勒佛木雕,向人们展示弥勒佛的宽容大度与吉祥如意。

名称:百态弥勒之…材质:海南沉香木

名称:童趣材质:海南沉香木

观世间百态,体世间真情,雕百态弥勒,传千载文化。现实中木雕家雕刻出的弥勒佛木雕都是独一无二的,尽显世间百态。笔者在勾勒弥勒佛的微笑的时候观察了许多人的微笑,并对着镜子反复模仿弥勒佛微笑的深意。最终笔者发现小孩子发自内心的微笑与弥勒佛的微笑更为相似,因此笔者便前往幼儿园,小学等地方观察小孩子的微笑,并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只为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在找寻“弥勒佛微笑”的路上,笔者渐渐放下执着,全心全意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沉下心体悟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找寻真正的自我。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渐渐变得有耐心,更加纯粹,更加包容,最终明悟了独属自己的弥勒佛微笑。每一次的雕刻都是对心灵的洗涤,每一次的弥勒木雕作品都因时间地点心情而呈现不同的姿态,这也是弥勒木雕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因而我们更有责任与义务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与弥勒佛木雕结识之路

笔者在接触木雕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将泯然于众,毫无优点,甚至做好了普普通通地在人世间走一遭,平平淡淡的来,平平淡淡的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初入木雕界的笔者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对一切都跃跃欲试,想要表现自己。可是天不遂人愿,笔者遭到了很多同行的轻视。在笔者陷入彷徨之际,弥勒佛雕塑如同一缕曙光出现在笔者的面前,在其笑口常开的姿态,知足常乐的精神的熏陶下,笔者慢慢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乐观向上,笑口常开,永不言弃。弥勒木雕使笔者的人生中有了一个大的转折,在笔者平静的生活中激起了波纹,最终愈演愈烈,改写了笔者的一生,让笔者的人生得到升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绽放自己的成功之花。

16岁从事传统雕刻技艺学习,2008年师从高公博、冯文土等大师。在许多人看来,雕刻尤其是木雕一般都是男人们干的活,纷纷劝诫笔者放弃,转投教师之类的职业。可是笔者却偏偏爱上木雕,坚信巾帼不让须眉,放眼世界,纵观古今,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有杨家女将在战场上的英姿飒爽,建功立业;今有屠呦呦让青蒿素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救死扶伤。世间众人,谁人敢轻言女子不如男!2006年从老家江西抚州来到海南省,一头扎进父亲创办的木雕厂。由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鲜有女性,没人相信笔者会愿意从事这行。执拗和不服输的性格让笔者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师傅师兄们有一天对笔者刮目相看,苦心人天不负,如今笔者已可以在木雕界独当一面,可以自豪地面对曾经的亲朋好友,骄傲的对所有同行述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名称:百态弥勒之一、乐在其中材质:乌木

名称:百态弥勒之一、欢勒材质:海南黄花梨

名称:弥勒材质:海南坡垒木

笔者不是诗人,不能用高雅的诗句赞扬笔者的职业;笔者不是学者,不能用优美的文章赞颂笔者的价值;笔者不是歌手,更加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笔者的作品。作为一名普通的女性木雕人,笔者深知木雕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不需要前往战场进行生死厮杀,不需要在职业厂进行争名夺利,只要全心全意做好本分工作,全身心体悟木雕的神韵,顺应其道路纹理,展现其魅力。用自己的青春、自信和汗水展示自己,谱写自信的成功篇章。为了雕刻好弥勒,笔者下了许多苦功夫。不仅每天都在观察各种各样的表情,尤其爱观察微胖体型的小孩子,还不远万里前往各大博物馆,收藏家里对各大著名弥勒木雕进行观摩。“胖小孩”与弥勒形态神韵相似,木雕艺术来源于生活,作为工匠尤其成为生活有心人。一块平淡无奇的木头,变成如此充满生机、惟妙惟肖的弥勒佛。所以说巾帼何须让须眉,在木雕界,女性也能绽放自己的成功之花,

在雕刻的世界里,笔者更加喜欢弥勒佛的木雕,其主要原因就是笔者与它精神上的共鸣。“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说的就是弥勒佛流传千年的精神,与笔者知足常乐,宽容体贴的精神相呼应,这也是笔者为何被身边的人称为“弥勒青”的原因了。弥勒佛木雕艺术因其简答易上手,但精通比较难而备受世界各地的木雕家和收藏爱好者青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弥勒佛木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流派众多而又一脉相承,简单易学却又极难雕刻出彩。雕出精彩的作品,不仅需要全身心投入,还需要长时间雕刻产生的手感,长时间体悟世间百态而拥有的独特感悟与理解,从而达到物我相忘,天人合一。

经年累月的雕刻是很枯燥乏味的,没有真正喜欢木雕的人很容易半途而废,留下无尽的遗憾,唯有真正热爱木雕,真正有把木雕当成自己不可分割一部分,彻底将其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在木雕领域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梦,绽放自己的芬芳,真正发自内心去热爱,去为之努力,才能坐得住,才能真正磨炼自己的技术,享受雕刻的过程,感悟每一块木头背后的故事,体悟世间万物流转的规律,每一刀刻下去皆是欢喜,每一刀刻下去皆是奇迹,每一刀都是对自身的升华,功成则又有一番别样的经历。

三、明悟自身,升华自己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机遇与挑战,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责任。[在进行弥勒木雕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和参考物一样,而是要更注重原创,更加注重自己创作的弥勒木雕的生命。凭借我们自己的理解铸就百态弥勒,如欢乐弥勒,吉祥弥勒,宽容弥勒等,向世人传递那份正能量,指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人生成功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变了笔者的一生,木雕给予笔者一个绽放自己的舞台,让笔者走过一个无悔的青春。在笔者的弥勒木雕的人生历程中,笔者秉承着一丝不苟的精神,塑形追魂的信念,一点一滴的从人世间找寻弥勒精神。在笔者雕刻的所有弥勒佛雕塑里,尽管他们都各有不同,但它们都传递着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教导人们要笑口常开,知足常乐。如今,笔者不再仅仅局限在自己个人的得失,更希望能在传承中华文化的伟大中国梦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弥勒佛木雕的雕刻过程中,笔者逐渐体会到弥勒佛的那种不拘于尘世洒脱,那种众生平等的包容,让笔者不再纠结自己女性的身份,更加全心全意的投入木雕工作中。笔者从此更加坚信男女平等,坚信巾帼不让须眉,重新敢于直面生活中的挫折与他人的打击,在磨砺中散发自己的幽香。在功成名就之后,笔者更加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木雕文化。虽然现在许多机器都可以雕刻出弥勒佛,但笔者却总对那些千篇一律的弥勒佛木雕提不起兴趣,总感觉失去了许多韵味,少了弥勒佛的百态,少了中华传统木雕文化的精髓。因此笔者将以一名普通的女性木雕爱好者的身份去帮助人们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木雕文化,让百态的弥勒木雕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在进行弥勒木雕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更要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将弥勒木雕的雕刻过程看作是自己内心的打磨历程。笔者的一言一行也许对当今世界大势并无影响,却可以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帮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中流传。笔者将尽己所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木雕文化,便致力于家乡抚州的木雕艺术事业,力求将其发扬光大。2019年年底,笔者联合一些福利机构共同组织了个人木雕艺术作品的公益拍卖会,将此次拍卖所得的10余万善款用于福利事业,如购买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过冬衣物,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等,并给那些有困难的人免费发放一些小木雕,以此来鼓励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给木雕加上温度,让其更好的融入社会去,不再束之高楼,更加温暖人们的内心,让传统木雕文化更加贴近生活,不在如梦似幻,更加凝聚民族团聚力。

真金不怕火炼,患难才能显真情。2020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上下都心惊胆战,笔者虽不是医务人员,无法前往疫情一线进行救助工作,但笔者在家乡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主动前往疫情防控部门进行支援,并无偿捐款捐物,只为给疫情防控一线人员送去关怀和温暖,告诉他们,在他们的身后有无数中华儿女做他们的后盾。自2月2日起笔者就全心全意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中,积极为疫情防控宣传献言献策,为慰问那些生活困难的同胞,为灾区捐献许多生活必需品和口罩。在面对新冠这个择人而噬的恶魔,笔者并不会因为害怕而退缩,而是凭着自身不服输的冲劲和干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与千万中华同胞共同抗击疫情,书写出新时代中华新青年的青春之歌,谱写巾帼不让须眉的自信文章。

巾帼何须让须眉,尽管笔者只是一个普通的女性木雕家,还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千古流传的壮举,但是,笔者愿凭借自己的努力追寻真正的弥勒精神,雕刻千姿百态的弥勒木雕,传递弥勒木雕真正的神韵,让那个笑口常开,知足常乐,宽容体贴的弥勒精神在中国长青。在笔者的人生历程中,笔者看过了人生的百态,更加明白了弥勒的精神,告诫我们要宽宏大量,知足常乐。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在伟大的共产党的指引下,笔者愿接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在雕刻百态弥勒的同时雕刻自己的内心,明悟真正的弥勒精神,成为名副其实的“弥勒青”,向世人展现不同时刻,不同情态下弥勒的风采。

名称:和合材质:古沉木

四、总结语

百态弥勒,千载文化;文化无形,承载万物;文化流传,指引前路;明悟自己,升华价值。从学徒到如今的木雕大师,笔者经历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更践行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真理。作为一个纯粹的木雕创作者,弥勒木雕爱好者,自己放弃了许多名利,只是默默做着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情,雕刻着许多优秀的传统弥勒木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给人们欢乐与温暖。在进行弥勒木雕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和参考物一样,而是要更注重原创,在木雕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与精神。“技艺为本,心性为上”,这一观念通过自己的弥勒木雕作品亦能感知一二。无论是传统弥勒木雕,还是现代创新型弥勒木雕,当你沉下心去欣赏他们的时候,都能看到一份适宜与温暖,不浓厚、不强烈,却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心田,吸引着观者的目光,这份基于深厚技艺积淀的表达,基于生活中对人世间百态的体悟,更能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弥勒佛弥勒百态
游雪窦山
地铁百态
弥勒佛瓷雕
百态树纹
托忒文《般若弥勒经》木刻时间考释
打包
大足石刻弥勒信仰下的两处“启门图”
黑城本《弥勒上生经讲经文》为词曲作品说
云南省弥勒市投入1200万元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
图说事相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