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研究
2022-06-26赖汉清赖启升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52
文/赖汉清、赖启升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52
引言:
现代社会飞快进步,大量科技手段涌现和应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相较于传统建筑物,智能建筑是一种现代建筑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诞生的产物,可以人们日益增长的建筑人性化需求,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在智能建筑物中,一项核心内容则是智能建筑管理系统,而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如何充分发挥应有效应,则需要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到实处,推动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功能优化改进,丰富建筑物功能的同时,促进智能建筑竞争优势有效提升。但实际上,目前国内真正符合智能建筑标准的建筑少之又少,智能化管理水平偏低,因此如何更加深入融合运用互联网技术,成为目前智能建筑发展首要待解决的问题。
1、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概述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建立,其本质上是为了辅助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业务管理集成化,在提升建筑物管理水平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1.1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特点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核心是管理内容,注重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各环节全方位管控,在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减少建筑物总体能耗,为人们创设更加优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1]。就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特点来看,包括以下几点:(1)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建筑信息流、人流全方位管理,注重信息共建共享,提升管理有效性。(2)系统是不断更新完善的,结合不同建筑需求和功能,确定最佳的目标来优化配置资源。(3)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信息采集、传递和判断,并付诸决策,发出指令来控制各个子系统,促使建筑管理高效化。
1.2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构建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中涵盖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等诸多先进技术,系统技术含量较高。就系统内部结构来看,主要是依托于互联网来实现建筑管理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互联互通,通过开放化的网络接口实现远程监督和管理,并授权、发布指令[2]。因此,系统大致可以分为管理层、信息层和应用层。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功能,是采集数据、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处理,为管理者提供有效数据依据,由于运营方案,实现建筑便捷、高效管理。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整理与利用,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并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来动态调整改进运营计划[3]。
2、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2.1 工程概况
以某工程为例,总用地面积90551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8419.9 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359759.13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08664.15 平方米。项目分一二期,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其中一期用地面积78445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6255.77 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313753.57 平方米,由5 栋研发办公楼及裙房、2 栋酒店及裙房、活动中心组成;地下建筑面积182502.2 平方米。二期用地12106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2164.14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6005.56平方米,由1 栋研发办公楼及裙房组成,地下建筑面积26161.95 平方米。
表1 工程概况
2.2 安全门禁系统
在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中,安全门禁系统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创设安全、舒适环境的基础保障。门禁系统可以智能化识别本建筑用户信息,阻拦外来闲杂人员随意进入建筑内部,保障内部人员生命财产安全[4]。通常是在建筑大门上使用ZigBee 技术,通过涵盖个人身份信息的身份卡来记录下进出人员信息,并且联合指纹技术来增强门禁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安全系数。集合目前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中的门禁系统来看,其中包括门禁控制器、读卡器、控制计算机、系统软件、通信网络、电锁、警报器、门禁电源和出门按钮等,其中门禁系统的核心内容是门禁控制器,前期选择时要综合考量建筑功能、布线复杂度和门区间距离等因素,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门禁系统[5]。
2.3 物业信息系统管理
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中应用,可以丰富系统功能,目前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主要工具之一[6]。基于互联网技术辅助物业信息系统管理,应与时俱进来更新系统内容和功能,加快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程。物业信息系统管理主要是对基本物业信息数据处理,实现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和分析,并将最终的信息分析结果按照统一格式传输,辅助物业管理者工作开展,切实提升物业管理效率和质量。通常情况下,物业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系统规划。通过前期充分调查和分析,了解系统设计目标和功能要求,在此基础上编制合理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中,通过系统集成技术以及物业管理应用软件,构建一个开放的开发模式[7]。增强系统互操作一致性,有助于为系统集成提供基础保障,实现不同软件和硬件同系统连接互通。(2)系统设计。在该阶段,结合物业管理系统规划设计要求,确定总体目标,基于数据类型聚合法、职能结构法以及经验法合理划分系统功能模块,增强各模块之间的联系性,以此来提升系统设计效率。(3)系统实现和应用。基于物业管理软件和一体化管理模式,编制合理的系统实施规划,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依据系统可以通过并行、直接等方式转换不同系统,并做好后期系统操作和维护工作,维护系信息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更好的满足物业管理多元化需要。
2.4 停车管理系统
当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车辆保有量不断增加,因此设计和建立停车管理系统十分必要。通过智能化停车场,在先进技术支持下可以有效改善随意停车带来的混乱,保障车辆安全[8]。停车场中应用智能管理系统,基于远距离识别技术、高清视频图像技术,对于停车场进出车辆智能化识别,保证车辆收费及时,车辆停放安全,满足车辆全方位管理需要。同时,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通过调整系统各项参数,通过采集数据、统计和分析,实现远距离卡统一管理,及时挂失丢失的卡片,对相关信息收集和分析[9]。管理系统具有网络拓扑功能,工作站和服务器之间选择RS-485 总线型连接,并提供各出入口,实现数据统一采集堵卡为总线制分布,其中一级网络是RS-485,太网星形联接LAN 是二级网络。该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彼此通讯数据信息传输和存储,QL 服务器可以实现数据查询、处置,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各工作站可以快速共享和传输信息。另外,网络数据是基于网络集线器进行联络传输,控制中心服务器统一发卡和管理,具有车辆识别、安全监控、统计查询、计费和查询等功能。
2.5 多媒体会议室系统
建立多媒体会议室系统,基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等技术,并借助声学音响技术实现会议环境集中控制,是一种更具现代化的会议模式。基于多媒体会议室系统,可以实现会议签到、表决、数字发言、大屏显示、自动跟踪摄像、语言翻译、集中控制和会议场景统一管理功能,实现信息高效交互,提升管理信息化和信息化水平。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多数会议室系统属于全数字会议系统范畴,通过多通道数字音频传输技术实现。会议系统集成化设计,可以将设备有机整合联接在一起,并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10]。
2.6 安防监控系统
建立安全防监控系统,基于机械设备智能化判断建筑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后及时预警。作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重要构成,安全监控系统相较于传统的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图像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是相较于完善的操作系统。构建可靠、完整的智能安防系统,包括监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以及出入口控制系统等部分。出入口系统即常见的门禁系统,监视系统是基于视频技术探测、监视区域实时显示以及现场图像电子系统等;防盗报警系统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非法入侵和盗窃等异常行为,第一时间发出警报。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创新应用,通过优化设计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实现数据信息传输、感知和应用,如跟踪定位和无线移动等安全防护技术,建立更加立体、可靠的防护体系[11]。同时,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高效率传输的同时,维护安防系统稳定运行,增强监控实时性和有效性。
3、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实现方式
(1)OPC 技术系统集成。基于此项技术,可以实现应用软件控制过程之间数据信息传输和读取,调整数据格式为标准形式进行传输。基于信息管理应用软件的OPC,可以实现数据控制和传输功能需要,同时控制设备访问数据,以此来解决控制设备标准和应用软件的矛盾冲突问题。基于图形应用系统软件、报警系统和分析系统,在OPC 设备上联网集中统一控制。OPC 条件相同基础上,所有应用程序均可以读取设备的现场数据,精简专用接口程序,满足现场设备不用应用的可靠连接。就OPC 的功能作用来看,设备软件标准化可以实现不同网络系统连接,即便通信协议存在差异的各类产品,仍然可以实现设备联网操作互通。另外,积极推广和宣传OPC 技术,可以增强建筑系统智能化水平,为建筑智能化监控和信息管理提供良好条件。
(2)ODBC 技术实现系统集成。ODBC 技术实现系统集成,本质上是建立数据库访问库,包含数据库驱动程序、驱动程序管理器、应用程序以及数据源。此项技术优势鲜明,可以实现规避不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个性特点,提炼各系统共性,有效解决各个数据库标准不同所产生的冲突问题,借助计算机语言来修改和查询数据信息。充分发挥此项技术优势,有助于增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数据访问功能,实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集成化管控。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智能化发展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通过积极整合互联网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改善传统建筑管理不足,推动智能建筑市场高水平发展。伴随着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和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度融合,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远程控制,并依托于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和完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此种方式有助于进一步保障建筑安全性,赋予智能建筑高水平发展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