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综合医院设计初探
2022-06-26徐涛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40
文/徐涛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40
1、医院的分类
综合医院主要由医疗部分(含门诊、医技、住院)、医疗后勤部分、行政办公部分和生活服务部分组成。其中医疗部分是医院的主体,后勤部分起支持保证作用,行政办公则是医院具体的管理部门。
我国对于综合医院的划分分为三级:
一级医院是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服务的基层医院。住院床位总数20 至99 张。二级医院是包含若干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住院床位总数100 张至499 张。三级医院是面向省市及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是具有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技术中心。住院床位总数500 张以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变化,综合医院的功能体系也在逐步发生着可持续更新,它由一个简单的疾病诊疗的场所转化成一个全天候的运营运转的、有生命的、有发展的有机功能综合体。因此,综合医院的设计需要从多维度考量。
2、目前医疗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医院建设与医疗实际使用需求存在差异
综合医院的设计与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实际使用需求及其相关条件的不断演变,医疗建筑的固有形式难以发生根本变化,就上升为医疗建筑设计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1)医疗需求量的增长与医疗规划的容量的矛盾;(2)病谱改变带来医院科室结构、空间分配的变动;(3)医疗技术装备的发展更新对医院提出新的要求;(4)医学模式、医院管理模式的变化在建筑空间上要有所变更与反应。
2.2 医疗体系中流程体系设计匹配精准度不高
对于医疗建筑这类复杂的类型来说,势必会带来环境人流混杂、功能复杂,管理难度增加、医疗资源不易调配等问题。选择一个合适的布局模式至关重要。按照床位数等关键指标来说,建设规模在400 床左右的医院,其医技的利用率和患者就医环境及方便程度相对令人满意。于是我们把医院中的医技部分放在院区的核心位置给全院形成共享。但对于较大规模的医院,我们可以采用王字形框架体系、组团式框架体系以及以疾病系统为中心的医疗中心模式。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分类选择合适的模式。
2.3 医院建筑及环境生硬、僵化,缺乏人文关怀
以往的医院建筑和环境设计通常比较生硬和僵化,内容单一,缺乏人文关怀。为了达到空间上的治愈力,我们在设计中不仅要综合考虑患者康复的诊疗空间需求,也应兼顾患者的心理需求,医院建筑设计工作中不仅要合理进行空间作用、医疗设施的使用效率优化等因素,还应考虑患者在医院建筑环境中的心情变化,通过色彩与环境科学设计为患者营造舒适、健康的医疗环境,帮助患者平复因病魔困扰而焦虑的心情。
2.4 与城市连接共享程度不高
医院由于自身建筑类型的特殊性,在以往的医疗建筑设计中,通常作为一个自我独立的建筑单元。往往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并且与城市不能产生良好的互动性。但随着医院功能的增加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医院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场所,它逐渐变为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在设计中要考虑的人群已不仅是医护人员和患者,也包括许多健康人群。因此,我们不仅要解决好大型医院建筑相对复杂的功能与流线关系,同时也要与所在城市生活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衔接。
3、现代综合性医院应以“以人为本”的角度思考,作为我们设计的方向与启示
3.1 确立符合项目规模的医疗流程体系
在医疗流程设计上,应该运用“系统思想”从实证依据上考虑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而不是仅仅依靠设计者个体以往的经验而设计。所以我们要引用“询证医学”的科学理念。 “循”的意思是遵循和依照,“证”的意思是实证和数据。就是通过可靠的科学方法和统计数据作为设计依据。并通过各方,包括设计师、医院、使用者等多方面的互动。寻找优化建筑性能的途径。我们设计目标如下:通过环境设计的手段保证患者的安全。通过环境设计手段提高患者康复效果。通过环境设计手段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我们通过严谨的科学证据做出正确的抉择。循证设计逐渐成为实现营造一个良好医院设计的重要理论之一。
3.2 增强公共服务属性,融入城市共享生活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设计者必须将医院定义为新的公共空间类型。并且要有机的融入到城市共享生活中,医院中的患者、医生、健康人群、后勤人员的各种活动其实就是对城市生活的延伸。要应对更多的服务对象,并且其公共建筑属性不断增强。当前,城市与医院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联系不断增强,从功能配套的资源共享,到地方文化的体现与发扬,再到城市与景观空间的相互渗透,都体现着相互之间的有机融合。因此要处理好与所在地域以及城市空间、城市文脉的关系,这些方面正是形成一个有特色、有内涵医院的关键因素。
3.3 与时俱进的发展智慧医院,适应社会的进步,给大众带来便利
准确来说,智慧医院就是把互联网技术、智能物流技术,包括现在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都用在医疗服务的领域。主要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的“智慧管理”。提供高度融合的智慧医院构架,实现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按照医院的工作流程和业务发展,自上而下整体规划,自下而上分部实施,结合IT+IB 的融合方式进行设计和施工。医院智能化五大平台包括基础设施平台、综合安防平台、医院业务智能平台、设备管理平台、医院信息平台。
3.4 营造以人为本、具有空间治愈力的医疗环境
医院作为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的转化平台。不再是白色且单一的场所。而成为人们生命的治愈地。并将具备多种功能兼备的场所,是一个舒适的、艺术化、生活化且充满人情味和充满生机的宜人环境。是促进医患身心与社会、环境同步发展的场所,以健康为第一基础、构建出技术、人文与自然和谐有机的体系。在设计中需要将空间与环境艺术化的再现出来,在这其中,包含体现了生命意识、环境意识、人文意识。我们需要促进与之总体环境共生。体现与时代共发展的特性。让每一所医疗建筑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和个性。
4、以人为本的医疗实践案例
结合作者近几年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创作,立足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从患者及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将理念融入于设计过程中。为患者及各类人群提供好用,宜居的高品质医疗疗愈环境。
4.1 绍兴二院兰亭院区(康复医院)设计项目
绍兴第二医院兰亭院区(康复医院)采用“大综合+强康养”的方式,打造区域内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准的示范性三级综合医院模式。总床位数1200 床。地块位于兰亭旅游区重要位置,是城市之边、森林之边。是区域内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设计构思中,考虑到康养建筑的特性。充分打造环境优美的内环境。强调空间环境的治愈力。同时考虑综合医院的公众性与便捷性,充分利用场地现状,结合场地周边条件,将医院主入口设置在场地北侧,并在场地内设置开放的公共自然景观花园,营造一个内外呼应的、为兰亭板块注入新活力的重要城市节点,是兰亭中的一座“绿庭”。同时增强地块的复合公共属性,利用丰富的自然景观康养结合,打造大健康、强康养的概念。整体建筑体现山形水意的设计哲学,是健康的生命之舟。
图1 绍兴二院兰亭院区(康复医院)日景鸟瞰图
图2 绍兴二院兰亭院区(康复医院)内庭院效果图
4.2 天津市福聿国际医疗健康中心
本项目基地位于天津市解放南路地块,为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地理区位良好。项目总用地面积约7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 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 万平方米,总床位数1000 床。项目设计的切入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地块区位,增强地块复合公共属性,打造大健康概念。(2)打造24 小时的,提供医疗及社会公益服务的、“去医院化”属于城市的医院。(3)营造高效集约化程度高的环形医疗街。(4)确立符合项目定位的分级医疗体系,通过对医疗流程的研究与优化,选择“大综合+ 强专科”医疗体系作为本项目的医疗骨架。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策略,从而完善实现具备现代化、亲切宜人的现代化医疗综合体。
图3 天津市福聿国际医疗健康中心主入口鸟瞰图
图4 天津市福聿国际医疗健康中心内庭院效果图
4.3 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医疗中心项目
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医疗中心项目位于奇姆肯特规划新城地块,项目用地面积约35 公顷其中,一期项目奇姆肯特医疗中心床位共计为1000 床,主要包含外科中心、内科中心、儿科中心、妇产科中心、诊断中心及医技中心等等;另设置感染门诊楼、能源中心(后勤楼)等配套设施。
(1)打造区域标志性的医疗中心:在总体布局上,结合新城规划中轴线布置医疗中心,形成强化城市轴线的建筑节点;同时,结合场地高差现状划分一期、二期及远期预留用地,考虑未来医疗发展轴线。在单体形象上取意“草原雄鹰、丝路明珠”,造型上采用四个舒展的多层次退台弧线主体造型,呼应哈萨克斯坦地区自由的草原雄鹰形象。
(2)创造功能有机性的医疗中心:项目采用单元式、模块化的集中式专科综合中心的医疗功能模式及适用于MDT的诊疗模式,凸显“大综合、强专科”的医疗特征。
(3)营造生态可持续的医疗中心:结合生态绿色理念和高新技术措施,形体上结合景观广场、多层次退台绿化、地景化裙房、局部架空屋顶绿化,和具有高度识别性的中庭“生命之树”造型,营造具有“生态绿谷”概念的全景化、立体化的公园医院。
图5 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医疗中心项目整体鸟瞰图
图6 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医疗中心项目室内效果图
结语:
回归“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作为新时代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持续改善病患、医护人员的就医、生活品质。为今后综合医院的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