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及效果分析

2022-06-26孙蕊刘欣侯玉磊天津医院门急诊手术室天津300299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4期
关键词:下肢手术室骨折

孙蕊,刘欣,侯玉磊(天津医院门急诊手术室,天津 300299)

四肢骨折是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下肢骨折,下肢骨折的发生对患者身心健康会带来很大的伤害,下肢骨折现阶段推荐采取手术治疗,能有效帮助患者改善骨折情况,术后恢复效果也比较好,但手术治疗是有创治疗,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刺激与影响。尤其老年群体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退化,容易造成下肢骨折,在下肢骨折患者中,老年患者占大多数[1]。老年下肢骨折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受到手术治疗的影响,产生手术应激反应,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需要在患者手术治疗中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保障[2]。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试验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61~84(72.03±5.63)岁。对照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63~85(72.42±5.32)岁。两组年龄和性别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术中配合手术及麻醉医生使手术顺利开展,术后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保障,保障手术顺利开展[3]。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优化护理干预,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手术及麻醉相关宣教,术中观察患者心理变化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术后询问及调查患者满意度,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1)术前护理。术前进行术前访视,患者均存在由于疾病和手术治疗导致的恐惧、焦虑情绪,不能保障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反而会引发患者应激反应加重病情,因此在术前访视时,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为患者讲解手术及麻醉相关知识及如何配合实施手术与麻醉,了解患者心理状况让患者放松心情,提升对手术治疗的信心[4]。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患者家属更多地给予患者心理激励支持,能有效优化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5]。(2)术中护理保障。在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前,为患者提供加温毯、使用静脉输入温液仪,护理人员需调节手术室的温度,帮助患者处于适合的手术体位,术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体征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在开展手术治疗时,如手术时长超过2 h,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适当调节手术床角度,帮助患者改善局部受压情况,还要在开展手术治疗之前,做好受压部位加垫特殊的护理垫防止压疮,尽量缩短手术时长,在复位时,手术切口长时间地暴露,也会加大切口感染,不利于术后康复,为了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在术前准备及术中传递手术仪器时,一定要准确快速,全部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手术结束后配合医生尽快关闭切口[6]。同时关注术中患者心理变化,主动给予关心,与患者多交流提高患者心里舒适度及手术配合度。(3)术后护理保障。护理人员在术后访视时,要及时对术后伤口和引流管进行护理干预,对引流管行固定处理,以免出现脱漏,对患者及陪护人员宣教管路维护方法,与病房护士对患者术后病情恢复情况进行沟通,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饮食方案干预[7]。

1.3 临床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手术治疗临床指标、手术舒适度评分,其中手术治疗时长越短护理干预实施效果越好,舒适度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干预效果越好;(2)比较两组心理症状,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两个量表满分均为80分,分数越高焦虑和抑郁情绪越严重;(3)比较两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重;(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例(百分率),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治疗临床指标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手术治疗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治疗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治疗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 P n 55 55手术治疗时长(min)32.62±2.36 41.26±3.12 9.76 0.00舒适度评分(分)92.63±5.62 85.62±6.53 6.03 0.00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s,分)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 P n 55 55 SAS评分护理前54.12±4.26 53.95±4.12 0.21 0.83护理后26.63±6.23 38.46±5.13 10.87 0.00 SDS评分护理前52.12±7.16 52.62±6.53 0.38 0.70护理后26.62±6.23 35.23±7.01 6.80 0.00

2.3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状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状况(±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状况(±s,分)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 P n 55 55 VAS评分护理前6.53±1.65 6.65±1.71 0.37 0.70护理后2.15±1.02 4.12±1.21 9.23 0.00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护理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在临床中,下肢骨折老年群体占较高的比例,主要是由于老年群体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退化,骨质疏松症状加剧等原因造成,临床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在骨折后,机体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从而影响康复效果[8]。为了确保患者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促进快速康复,实施手术室优化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在患者围手术期的全程给予护理干预,术前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详细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医院采取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护理干预效果比较好,让患者放松心情,让患者家属更多地给予患者心理激励支持。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中,提前调节手术室的温度,帮助患者处于适合的手术体位,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注重患者术中心理护理,同时给予术后护理保障,对辅料和引流管进行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术后病情及心里恢复情况进行监护。手术室优化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手术治疗为中心开展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的护理干预措施更加满足患者手术治疗中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缓解不良心理问题,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使患者对手术治疗、护理依从性更高。[12]。老年人出现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措施应贯穿于手术治疗的各个阶段,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保障措施,下肢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的疾病,是一种因为外力或疾病导致的功能性障碍疾病,尤其是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时,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具体身体状况进行选择,配合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保障手术顺利开展。

护理后,试验组手术治疗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患者在骨折后,需通过手术治疗来帮助骨折复位,虽然采取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疾病治疗比较快速有效,但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也会对患者心理与生理产生影响,导致患者发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特别是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患者心理与生理上的出现相关问题,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手术室优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在术前、术中、术后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保障,更加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将老年患者放在护理的中心位置,一切护理干预措施都是围绕为患者提供服务,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得到了显著的优化,为患者提供的护理质量更高,并且在患者治疗中能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由于手术治疗及疾病造成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手术室优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升手术指标,缓解患者手术治疗心理压力,提升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下肢手术室骨折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