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实现路径

2022-06-26梁卫娜刘智凝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法治大学生

梁卫娜 刘智凝

摘要:法治意识影响法治建设,法治建设离不开法治意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及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本文首先明确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意义,其次指出当前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困境,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实现路径,希望通过此文能够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法治意识

大学生是推进新时代法治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是推进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意义

(一)有利于国家、社会及校园的和谐稳定

据随机调查,近来塔里木大学大学生群体中时有遇到电信诈骗的情况,其中部分被骗者不完全懂法导致自身法定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手无足措不知如何维权,严重影响了国家、社会与校园的长治久安。分析其原因说明被骗者存在反诈骗意识不警戒、权利意识淡薄、法治素养偏低等主客观原因,怎么避免被诈骗,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不可避免。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不强,就难以弘扬法治精神,就不利于全民族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依法治国就难有内驱力,更对国家社会及校园的长治久安构成威胁。[1]

(二)有利于家庭良好风尚建设及个人全面发展

孕育自然人的摇篮是家庭,家风的优良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增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之,大学生属于家庭成员之一其良好的法治意识具有双重功能,即对于本人成长有益加影响家庭其他成员,从而有益于构筑良好的家庭风尚。自古至今家规对于人的约束功能一直是显而易见的,故家风建设甚为必要。个人与家庭成员之间是互动的,大学生个人法治意识的增强会引领其他成员对于法律的态度,对其良好家庭风尚的构筑可以产生正面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法治建设的推进时期,大学生群体的成长,伴随着法治国家的建设和推行,其法治意识较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利于个人的全面成长,又有利于群体社会责任的承担和践行。

二、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困境

(一)社会实践法治活动方面

法治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要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我們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探索中不断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用法能力,从学者相关调查中可以发现,目前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仍处于相关部门或教师利用新媒体进行分散式宣传层面,在利用疫情防控进行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体系构建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盲点。[2]高校组织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即使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学生多数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导致法治教育效果欠佳。[3]

(二)法治意识培养形式方面

当下很多高校的法治意识培养是传统培养模式,授业传业者占绝对控制地位,学生抓取法治知识只能在固定点,形成的是被动吸收消化信息。无法能动掌控是非好坏对错使本该趋于生动形象的课程内容变得呆滞且无灵性,单向的培养形式直接打击了大学生形成法治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法治意识的培养仅依托于传统培养模式是存在弊端的,法律内容知识的广泛性致使授业传业者总体上只能讲授重难点不能全覆盖讲授,这是及其不利于学生的深层次理解与运用的。所以,此传统培养模式没有很好的结合当下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大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主观能动性及主体意识。

综上,结合当下,取其精华,很有必要将课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内容拓宽到到课程外,采取N种培养模式引领学生学习、体悟法的精神。

(三)法治教育方式方面

大学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本身参差不齐在接受法治教育时应因材施教,现学校设置的法律相关课程有限且学时较短,致使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位大学生进行培育法治意识有流于形式的趋向。虽然居多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法治知识在一定程度有了了解,作为在读生未走入社会其判断能力还不算成熟,深层次将法治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还需要相关主体在这方面的引导,仅靠学校单一方面的责任和力量是有限且不够的。除了学校,家庭也是影响孩子法治意识强弱的主体之一,通过与塔里木大学随机50个学生的访谈得知,仅不到20%的家庭在这方面的培育意识较强,分析原因有与之生活成员的本身法治意识缺乏、父母对学校教育的过分依赖,忽视家庭引导本身的益于性、家长的不正之风等。故当下还未形成高效的家校联合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风尚体系,高校和家庭法治意识教育急需完善、强化。

三、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路径

(一)善用疫情活教材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

新冠肺炎疫情带给中华民族的是至关重要的考验,越是在困难关头,越要利用好良法善治的制度优势,精准防控好疫情所带来的各项挑战。中国在抗疫实践的答卷中迅速形成中国方案、构建中国经验。推动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形成,展示了法治中国的优胜之处,正是我们培养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当代青年大学生既是这本教材的阅读者,同样也是编写者。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开展疫情相关的法律制度教育普及工作。只有了解相关法律制度,才能更好的遵守抗疫的规定,而后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的法治意识。当然,抗疫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青年大学生须要以不断前进的姿态迅速成长,才能经得住疫情大时代的考验。

法治教育要将学校的小教学和社会的大课堂相结合。法律的存在不是纯粹思考的成果,而是一次一次在实践中得来的制度和规则。在社会活动中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活动是依据法律和其他实践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过程。[4]所以大学生的法制课堂一定要结合社会现实,在疫情期间有许多问题都值得大家深思。比如:对于不可抗力引起的合同不能实现、暴力伤害防疫医护人员、利用疫情囤积疫情物资等等现实存在的问题都是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生动案例。最高法发布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的典型案例,比如不做核酸、对核酸结果进行篡改、明知自己可能患有新冠肺炎却还是故意流窜,拒不隔离的行为都是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大学生首先做到遵纪守法,自觉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如有需要配合好居家隔离或者是集中隔离。这是现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基础,这些守法行为对个人来说非常容易,但正是这些小小的举动对疫情防控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二)结合时代背景运用“微传播”培养法治意识

传统媒介与不断飞跃的新媒体已经逐渐融合成了“微传播”时代,人们更加的倾向用抖音、微博、快手等碎片化的信息来代替传统的知识来源渠道。而当代大学生正是网络微传播的主力军。他们在其中扮演着各色各样的角色,有的大学生做博主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新媒体完成创业,甚于各高校也利用起各个网络平台拍摄短视频来宣导教育。在时代的洪流不可逆转的向我们奔袭而来时,我们能做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时代浪潮的节奏,顺着时代浪潮的方向不断前进。拿抖音平台举例来说:短视频的时间长度大多在15秒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传播信息,就注定要裁剪去冗长的赘述和渲染,将最关键的信息最直白、最高效、最快捷的传播出去。即微传播的特点具有便捷型、即时性、信息量大、交流性强、大众化、去中心化的特点。[5]随着“微传播”漫天入地的融进大学生的生活,法制教育工作也逐渐开创了新局面,利用“微传播”,紧跟“微时代”,形成“微局面”是提升现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绝好路径。

如何运用“微传播”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就是要将法治思想潜移默化的融进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利用各大平台的短视频、微信公众号、鼓励大学生自己拍摄法治宣传的微电影。在普法方面促进大学生主动查询法律知识,在宣传方面也在不同高校中形成良好的比赛模式。脱离了传统教学的死板模式。更多的是让大学生主体自己去学法律、了解经典案例、懂得如何运用正确的法律知识维护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法律问题。当信息交互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大学生作为家中最有代表的青年份子,提升法律思维、法治意识对一个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防治校园贷、诈骗等等会侵犯合法权益的違法行为。在“微传播”的时代里,传统媒体不应该被完全摒弃,应做到与新媒体两两交互,形成良好的互助模式、取长补短。真正让法治思想融入“微传播”的方式,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形成家校结合教育方式增强法治意识

对于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不能完全依赖于学校的系统化管理。如果说国家的最小组成单位是一个一个的自然人,那么良好友爱法治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便是家庭。人作为群居动物,家庭就作为自己出生的起点,教会自己如何在这个庞大的社会体系中与他人交往,最终走上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法治意识的培养不必拘泥于学校的教育,家庭氛围的熏陶也至关重要。家国同构,对家规的认同和遵循同样会对社会规则与规范的认同与遵循。[6]

在一个家庭中,并不是家长单方面的指导孩子,在许许多多的方面,孩子的意识和行为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家长的意识观念。所以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如果得到普遍提高,那么大学生也会做积极传播者的一份子,更加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形成。从家庭培养来说: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关注法制节目,观看法制新闻。了解国家的实事,培养孩子关注法律相关知识的敏感性和主动性。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注重教育的方式,潜移默化的灌输知识。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景便是家庭与学校。如果家庭、学校形成良好的联动,大学生的知法、守法、用法的思维会大幅度提升。现当代大学生须做到不仅思想上守法,而且也要在日常生活的行动中学会用法。总之,在正确的法制培养教育方式下,形成高效的家校联合体系,才能更加长远、更加全面的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铸建法治信仰。

四、结语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征程上准确把握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困境,科学应对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有针对性地实施应对策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加快法治社会建设步伐,向着全面建成法治中国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龚慕霞.依法治国视野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02):148.

[2]卢翠荣,代俊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7(01):153-154.

[3]吴亚君.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研究[J].法制博览,2021,(21):187-188.

[4]徐瑞鸿.善用疫情防控“活教材”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J].文化软实力,2021,6(04):79.

[5]黄亚娟.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提升路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44.

[6]苗蕊,杜春秋.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1,(01):155.

基金项目:1、本文系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项目名称:新疆南疆地区公民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TDSKYB1818.

2、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新疆多民族地区公民法治意识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18XJJC820001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法治大学生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