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2022-06-25梁君文
梁君文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需求。教师可以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案例的辅助下加深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教学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复杂多样的知识情境,能够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自己、认识集体、认识社会,形成相应的道德意识和法治精神。考虑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知识内容较多,教师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引入相应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案例展开交流与探究,立足真实发生的事件展开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最终将知识内化于心,逐步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案例教学法是指一种以案例为资料的教学方法,没有设置特定的解决方法与思路,而是依靠学生积极交流与讨论探索案例中的问题,实现课程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教育价值。
1. 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告诉学生如何做,但往往是纸上谈兵,而且教学过程枯燥,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会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求学生自己观看案例、思考案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讨论案例中的现象。这一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 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学习了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知识,并不等同于获取某种核心能力与素养。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在参与案例探究活动过程中的行为,重视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活动所产生的能力。这就促使教师在设计案例教学活动时,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案例交流环节,从而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 以案例为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法融入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关联紧密的案例。其次,设置与案例内容有关的问题或者布置小组合作交流的任务,保证问题和任务具有递进性,促使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剖析案例内容,发现实际问题,通过交流与讨论归纳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知识。
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上册“发现自己”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自我形象,对自我进行探索,察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之间的异同,掌握科学的自我评价方法,也能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认识自己很重要;(2)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3)理性面对他人的评价;(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从案例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刚刚进入初中学习阶段时,对童话、寓言故事依然抱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让学生阅读《两只桶》的寓言故事,并合理设计问题:(1)两只桶真正认识自己了吗?为什么?(2)两只桶分别是如何产生对自己的认知的呢?(3)若你是一只桶,会如何看待自己?还有哪些方法?至此,教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利用案例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
2. 以案例为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以案例作为课堂导入,通过展示案例呈现本节课知识点中的问题和现象,学生则通过阅读案例发现这些问题和现象,然后由教师正式提出相关的教学问题、课堂知识,拉开本节课的学习序幕。用案例导入所学内容,能以生动的资料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面地理解知识点。
例如,教材七年级上册“守护生命”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形成守护生命的意识,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思想,教师可以引入以下两则案例。
案例1:水库边设置了“禁止游泳”的警示牌,但仍然有人不顾提醒下水游泳,发生了危险。
案例2:2021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江梦南,经历了“失聪—刻苦学习—吉林大学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的成长之路,展现了生命的艰辛与精彩。
根据不同的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哪些行为是不爱惜生命的表现?哪些行为体现了高尚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经过互动与交流,学生可以领悟到不同的道理:我们要珍爱生命、守护生命,同时树立高于生命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通过这种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守护生命”这节课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对接下来的知识学习更感兴趣。
3. 以案例为核心,组织课堂交流
在设计案例教学的流程时,教师还可以将案例作为整节课课堂学习活动的核心,将案例资料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课前学习环节、课堂交流环节、课后拓展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逐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讲授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法更具有针对性,以案例故事的发展为线索串联知识,不仅使各个案例教学环节更具连贯性,还能让学生在课前学习案例资料、在课堂交流案例内容、在课后自主实践主题。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憧憬美好集体”時,教师结合案例与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认识集体的力量。教师以“狼的故事”贯穿整节课,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人类眼中,狼是凶残的动物,但在动物界,狼是集体意识极强的动物。狼会一直哺育自己的幼崽直到其具备独立生活能力为止;在猎食时,狼总是成群结队地出现。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纪录片,让学生看见生命背后的集体意识。狼群一同猎食、进食、抚育后代,个体在集体中成长,集体又在个体的支撑下进化。教师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实施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然后,教师继续为学生设置课后拓展练习,提出课堂探究任务,围绕着“狼的故事”展开互动。姜戎在动物小说《狼图腾》中描绘了草原狼与游牧民族之间的故事。小说中,狼与人类虽然物种不同、思想不同,但是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是极为强大的。当个体融入集体,巨大的力量将从集体中迸发出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本阅读活动,将文本素材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案例启发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其认识到个体与集体是紧密相连的。通过这种方法,将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而且贯穿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课前学习、课堂交流、课后探索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在今后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案例作为课程设计资源、课堂导入资料、课堂交流核心,也可以将案例作为学生佐证理论知识的资料,作为学生探索问题的辅助资源。通过不同的案例融入方法,将案例灵活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从而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和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谏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探讨[J]. 情感读本,2018(33).
[2]杨晓东. 让案例教学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亮丽的风景[J]. 中外交流,2020,27(7).
[3]吴胜科. 浅谈我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案例分析[J].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