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建高职院校实训室的“1+N+1”模式与实践
2022-06-25陈良金李云雷
陈良金 李云雷
摘要: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进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虽然带来建设程序上的便捷,但是这不仅造成实训室建设档次不高、利用率低下,而且不利于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因此,基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目标导向将单一的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模式改变成多元共建的“1+N+1”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该文结合笔者自身岗位将多元共建实训室的“1+N+1”建设模式付诸实践,并在多年实践基础进行理论思考与总结,实践证明:这模式可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模式职业教育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7(a)-0000-00
The "1+N+1" Mode and Practice of Multi-college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A Goal Orientation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daptation
CHEN LiangjinLI YunLei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Meizhouw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Putian, Fujian Province 351254 China)
Absolute:Th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a training room by an independent college ensures procedural convenience, it leads to low-quality construction, low utilization rate, and is inimical to the enhance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daptation. As for the goal orientation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dapt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ut in place the “1+N+1” mode of multiple-college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which replaces the singular mode of vocational college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uthor’s job position, this paper practices the “1+N+1” mode of multiple-college training room construction, alongside theoretical reflections and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years of practices. The practices show that the mode contributes to the enhance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daptation and ensures a universal value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room, mode, vocational education adaptation
實训室是职业院校重要的教学场所,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1]。大多数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实训室建设并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进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作为实训室建设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实训室建设的便捷性,但是,这种模式不仅造成实训室建设档次不高、利用率低下,而且也与学生将来真实工作环境脱节较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由此可见,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问题,能否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成败的关键,是办好职业教育的目标导向[3]。但仅仅依靠学校自身单一力量进行实训室建设,是不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因此,按照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要求对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模式进行重构是很有必要的。基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目标导向将单一的实训室建设模式改变成多元共建的“1+N+1”模式,这将是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的长期趋势。笔者作为高职院校二级学院负责人,是二级学院实训室建设主要责任人,结合实训室的实际建设项目,将基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多元共建高职院校实训室的“1+N+1”思路付诸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多元共建实训室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高职院校现存实训室的弊端及其多元共建实训室的必要性
实训室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办学质量高低,必须高度重视实训室建设。顾寻之认为: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重点培养的技能,实训课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实训室的统一规划、有序使用、科学管理是保障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前提[4]。郁建华认为: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5]。实训室建设水平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必须从规划、使用、管理等流程上都要服从人才培养方案。
1.1当前实训室建设的流程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是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来实施的。其建设流程通常如下:(1)二级学院提出实训室建设方案,具体为二级学院依据学校发展规划与二级学院发展规划提出实训室建设方案,经二级学院全体教师论证后上报给教务处。(2)学校教务处负责建设方案把关与审核,具体为依据采购金额进行分类,金额较大的上党委会研究。(3)学校后勤部门依据二级学院的建设详案进行采购,具体为依据采购金额进行分类,需要公开招投标的按规定进行招投标。(4)学校组织相关部门验收并交付给二级学院师生使用并由二级学院进行管理。
1.2仅依靠学校自身进行实训室建设的弊端
从上述流程来看,依据系统理论来看,系统内似乎挺完整的,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也被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采用。但是上述流程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忽略系统内与系统外联系问题,即学校系统与学校外系统联系不紧问题,而且目标导向不明,存在弊端。其主要弊端具体如下。
1.2.1与生产实际脱节
教师作为实训室建设方案提出者,容易与生产实际情况脱节,因为教师长期在教学一线,对生产实际情况并不熟悉,其提出的实训室建设方案往往是与生产实际脱节的,是滞后的,甚至是淘汰的。
1.2.2建设资金单一
学校的建设资金大多来自财政拨款,因此高端上档次的实训室建设通常受财政预算的制约而无法落地。
1.2.3实训室利用率不高
实训室建设方案及其投入资金来源均由学校单方面主导的现状必然导致实训室的使用者仅限于学校师生。寒暑假期间,实训室利用率不高。
1.2.4 目标导向不明
教师作为实训室建设方案提出者,其建设依据往往是从教师个体自身教学便利出发,以开展课程教学作为实训室建设的主要依据,而弱化了职业教育适应性问题,站位较低,不利于学生将来的适应社会需要与职业发展。
2多元共建实训室的“1+N+1”模式的必要性
通过以上分析,高职院校关门搞实训室建设是存在较大弊端的,因此必须依靠多方力量,推行开门搞实训室建设,实现多元共建。“1+N+1”模式即克服仅依靠学校自身进行实训室建设的弊端,改变学校单打独斗建设实训室的模式,改成:学校(即公式中的第一个1)+政行企等其他单位(公式中的N)+围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目标导向(即公式中的第二个1)来进行实训室建设。
2.1“1+N+1”模式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时,曾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6]。习总书记提出的职业教育但求适应社会需要,这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思想源头,也是国内关于职业教育适应性最权威的论述,为职业教育指明目标方向,也是衡量职业教育成败的标尺。[7]采用“1+N+1”模式,形成多元共建实训室,这样可以弥补高职院校教师生产实践不足,可以实现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生产同步,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状态,有力地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2.2 解决实训室建设资金来源单一问题
实行多元共建实训室,可以调动社会办学力量充实学校实训室建设资金。企业可以帮助学校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以直接参与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室,依据工厂生产实际帮助高职院校完善实训室建设方案,直接注资帮助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提档提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是点对点合作共建实训室模式,而依靠行业协会可以发动各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室,实现点对面的合作。地方政府可以组织行业协会与各企业协助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室。此外,也可以在校外政行企或其他组织建设实训室,也可以与其他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室,而通过多元共建实训室的模式可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行业、地方等输送更多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2.3解决实训室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多元共建实训室后,可以将利用较低时段的实训室,比如寒暑假或周末,允许企业人员、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人员或其他人员来校一起使用实训室,或者让企业利用实训室举行内部员工培训会,或者承担社会服务,一则可以保证实训室有较高的开出率,二则在开展技术服务的同时,可以锻炼师生对接生产实践的能力,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3基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多元共建实训室的“1+N+1”模式的實践
政校行企合作共建实训室从理论上讲并不难,但因四方均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四方办事流程也不尽相同,实际操作却存在一定难度,笔者结合工作岗位,将基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多元共建高职院校实训室的思路付诸实践,经过多年实践探索,现在已建成的合作共建的实训室有:(1)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与莆田市应急管理局合作共建应急管理学院、共建地震体验馆。(2)与企业合作共建:与广联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室,与安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室,与健康力共建产业学院,建设健康力实训基地。(3)与行业协会合作共建:与莆田市建筑业行业协会合作共建八大员考试中心。通过这些实打实的实训室建设合作共建项目,为全院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训项目,缩短了校企差距、实现产教高度融合,大大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4)与其他单位合作共建:包括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工地、也可以与其他院校共建,比如将企业赠送给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塔吊,考虑到学校面积有限不便容纳此塔吊,而将塔吊的地址设在另一个中职校。
3.1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
莆田市应急管理局是2018年12月在莆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基础上成立,因应急人才短缺,主动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联系并合作共建福建省第一家莆田市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挂靠在建筑工程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方式运行,运行后建设的第一个项目是共建实训室,即建设莆田市防灾减灾科普馆(见图3)。其建设模式具体为:(1)学校与莆田市应急管理局一同提实训室建设方案;一同论证。(2)建设资金由莆田市应急管理局全额出资,建设场地设在建筑学院一层,即一方投资(包含招投标)购买设备与装修、一方无偿提供场地以及运行时水电费用。(3)双方一同验收,一同制定使用与管理细则。(4)日常由建筑学院师生使用与管理,寒暑假期间由莆田市应急管理局使用与管理。
3.2与行业协会合作共建
高职院校要实现产教高度融合,必须立足地方,主动对接本地产业,而对接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即开展行校合作。与行业协会共同组建莆田市建筑行业“八大员”考试中心。其建设模式具体为:(1)学校将现有机房花极少费用加装建筑行业“八大员”考试软件,便能满足培训考试要求。(2)日常由建筑学院师生使用与管理,寒暑假期间由莆田市建筑业协会使用与管理,但在这期间建筑学院师生免交“八大员”培训费用。
3.3与企业合作共建
校企合作共建是政校行企四方共建的主要模式。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VR实训室。其建设模式具体为:(1)学校与企业一同提实训室建设方案;一同论证。(2)建设资金主要由企业出资,建设场地设在学校,即一方投资(包含招投标)购买设备与装修、一方无偿提供场地以及运行时水电费用。(3)双方一同验收,一同制定使用与管理细则。(4)日常由学校师生使用与管理,寒暑假期间由企业使用与管理。
3.4与其他单位合作共建
包括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工地、也可以与其他院校共建,比如将企业赠送给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塔吊,考虑到学校面积有限不便容纳此塔吊,而将塔吊的地址设在另一个中职校。其建设模式具体为:(1)学校与企业、中职校三方一同提实训室建设方案;一同论证。(2)建设资金主要由企业出资,建设场地设在中职校。(3)日常由中职校师生使用与管理,高职院校如果要安排学生认知实习,需提前与中职校联系,合理安排时间,寒暑假期间由企业使用与管理。
实践证明:多元共建实训室,不仅能够充分整合各方资源,解决了高职院校实训室投入不足、利用率低下问题,而且建成的实训室更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4多元共建实训室的“1+N+1”模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原有仅仅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实训室建设有其合理的成分,也有一些弊端,需要改进,多元共建实训室的“1+N+1”模式刚好可以改进这些弊端,通过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发现多元共建实训室的“1+N+1”模式不仅可以在个案的成功,而且符合价值工程,也有推广的价值(见表1)。
5结语
多元共建实训室“1+N+1”模式,能够充分整合各方资源,解决了高职院校实训室投入不足、利用率不高问题,而且建成的实训室更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从实践方面来看也具有可操作性,符合价值工程原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幸荔芸,袁德梽,林克松.跨界融合与精准扶助: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1+N”农民培训模式的行动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3):31-3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1-09-10].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3] 李峻,夏梦瑶.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立论基础、现实困境与路徑选择[J].职教发展研究,2020(4):1-9.
[4] 顾寻之,周侃.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2):85-86.
[5] 郁建华,岳新坡.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式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11):71-75.
[6] 闽江学院牢记总书记嘱托,全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N].中国教育报,2021-04-14(3).
[7] 陈正江,胡烨丹.以职教创新高低建设为抓手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1):28-33.
[8] 佘渝娟,陈明燕.工程经济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行校合作”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升级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B2019025 )成果;莆田市职业教育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莆教职成201926-1)。
作者简介:陈良金(1975—),男,硕士在读,副研究员,一级建造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工程管理。
李云雷(1990—),男,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