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R 2.1G 频率重耕策略及其工程应用*

2022-06-24卢善勇许景渊

广东通信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分流频段容量

[卢善勇 许景渊]

1 引言

正如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频率则是网络的生命线,频谱资源是通信运营商最核心的战略资源之一,也是开展移动通信业务的根本前提[1],因此,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业务结构及产业链发展来开展5G 频率重耕工作进一步发挥中低频的广覆盖优势[2],从而,部署更具竞争力和性价比的5G 覆盖打底网。结合5G 工程实际,本文分析和探讨了5G 频率重耕的驱动力、策略原则、业务策略及干扰协调方法,并以网络仿真、DT 测试手段予以评估验证,为5G 高低频协同组网提供有益参考。

2 策略原则

2.1 驱动力分析

5G 频率重耕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其优势在于低频覆盖更广、网络部署更快、投资成本更低,同时,面临挑战在于容量压力更大、干扰协调更复杂、终端影响更突出[3]。5G 频率重耕利大于弊,势在必行,其主要驱动力来源于频率特性、网络演进、成本压力以及竞争博弈等因素。因此,在5G 网络部署中,应充分发挥高低频协同组网的优势[4],满足不同场景用户的移动宽带差异化接入需求。

(1)频率特性:低频优势在于覆盖,高频优势则在于容量[5],在相同的无线传播环境中,低频的覆盖优势的明显的,例如,NR 700 M 覆盖能力是NR 2.6 G 的3~5 倍,达到以一抵三的覆盖效果,节省的建设成本也是可观的[6]。同时,在容量需求大、重耕难度高的场景,可发挥高频的容量优势,使用C-Band、毫米波等中高频段解决容量覆盖问题。

(2)网络演进:建网初期,5G 代表网络演进方向,4G 仍是主力业务承载网和主要收入来源,因此,4/5G 网络将会长期共存、协同发展。在5G 网络部署时,一要做好战略预判,把握业务发展方向,推动资源向5G 倾斜,进一步挤压现有频谱资源开展5G 频率重耕;二要做好网络精简、业务分流、终端评估及干扰协调,确保频率重耕后现有4G 业务可正常承载且新增5G 业务可良好接入。

(3)成本压力:5G 网络部署受限于覆盖、容量、质量和成本的基本约束,建设成本和投资收益是影响项目决策的关键指标,使用低频段建网可快速形成覆盖能力、降低建设成本和缓解投资压力[7]。可根据不同的覆盖场景制定差异化的、低成本的5G 网络解决方案,例如,开展频率重耕后,相比NR 3.5G 设备(S111/64TR),低负荷城区场景的单站NR 2.1G 设备(S111/4TR)可节省建设成本约10 万元/站。

(4)竞争博弈:竞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推进高低频协同组网,进一步挖掘现有资源和开展频率重耕,可快速对齐竞争对手覆盖水平,从而,快速抢占5G市场份额和满足用户接入需求。

2.2 演进路线

频率演进将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4/5G 网络将长期共存与协同发展,2/3G 网络将会逐步精简腾退与业务迁移[8],因而,可结合目标网络的用户、业务和终端发展进一步评估和制定频率演进路线[9],对国内运营商的5G发展目标及频率定位分析,如表1 所示。

表1 5G 目标网频率演进路线

2.3 重耕策略

相比中低频,使用C-Band 频段开展城区、郊区及农村的5G 网络广覆盖意味着更密的站址布局和更高的建设成本,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综合评估现网业务承载、终端支持、频谱特性、竞对优势以及部署可行性等因素开展1.8G/2.1G 频率重耕工作[10]。以NR 2.1G 频率重耕为例,在5G 建网初期,共享双方可推动4G 中频全量共享和业务分流,优先腾出2×20 M 带宽用于5G 打底网建设,后期跟随4G 业务分流和用户迁转节奏逐步腾出连续的2×40 M 带宽来补厚5G 打底网,如图1 所示。

图1 NR 2.1G 频率重耕策略

3 工程应用

以某地NR 2.1G 频率重耕为例,充分评估共享双方的2/3/4G 网络现状、业务结构、频率使用及其发展策略,进一步确定4G 业务分流策略、容量评估模型及其频率重耕方法,使得现有4G 业务有保障、新增5G 业务可接入。

3.1 工程概况

拟在某地城区开展5G NR 3.5G+2.1G 协同组网,NR 3.5G 定位为核心容量层,聚焦4G 业务高负荷区域和不可重耕区域;NR 2.1G 定位为基础覆盖层,形成一张薄覆盖的5G 打底网。根据容量评估模型及规划原则,对不可重耕区、同频隔离带及重耕区域开展5G 站址选取工作,优选拓扑结构、站间距及挂高合理且覆盖效果良好的4G 站址,剔除站距过近、挂高过高的站址,覆盖区域内共规划5G 站址2426 个,其中,NR 3.5G 1881 个、NR 2.1G 545 个,单站平均覆盖面积0.33 平方公里,平均挂高25~35 m。

3.2 评估方法

频率资源是有限的,开展频率重耕便意味着挤压现有2/3/4G 网络资源[11],为了保障现有业务承载、用户体验以及新业务接入,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梳理现状,评估业务发展趋势,做好资源倾斜和应对策略;二是目标导向,推演频率演进路线,做好频率定位和业务分层;三是任务分解,推进业务分流、干扰协调、终端评估和频率重耕,做好端网业协同、做实解决方案。

(1)分流策略

根据4G 网络负荷、业务承载状态来确定业务分流策略,开展2.1G 频率重耕后,2.1G 频段所承载的4G 数据业务会流向LTE 1.8G 或迁移至NR 3.5G,对应四种分流状态,如图2 所示。

图2 2.1G 业务分流状态及其应对策略

状态①②:2.1G 业务分流至1.8G 频段,1.8G 频段可全部承载且业务未溢出,则2.1G 频段可腾出2×40 M 用于5G 建设。

状态③:1.8G 频段可部分承载且有业务溢出,2.1G频段仍需部分保留用于LTE 业务承载,则2.1G 频段可腾出2×20 M 用于5G 建设。

状态④:1.8G 频段、2.1G 频段全部承载后仍有业务溢出,无法频率重耕,则由3.5G 频段承载5G 业务,同时应加快4G 业务向5G 迁移,为后期2×20 M(或2×40 M)做好前期准备。

(2)容量评估

根据容量评估模型,开展基站和小区级的业务负荷、频率使用和覆盖需求分析,进一步划分出不可重耕区、频率重耕区以及同频保护隔离带,不可重耕区和隔离带4G维持现状,直接部署NR 3.5G,频率重耕区则部署NR 2.1G。

①评估策略:若网络负荷为“轻载”,则频率重耕用于5G 建设;若网络为“重载”,可根据容量评估模型来具体分析,并持续推进4G 业务分流和频率腾退。针对2.1G分流策略,电信和联通4G 业务优先由各自的1.8G 频段承载;其次,2.1G 频段按需共享,为腾频方提供4G 补充承载;最后,若无法频率重耕,则4G 维持现状、5G 部署在3.5G频段,并加快4G 业务分流和腾频。

②容量模型:“闲”与“忙”是一个相对概念,对极限容量和常态扩容条件下,针对不同颗粒度数据包的小区带宽需求、小区流量门限、PRB 利用率、RRC 用户数等关键指标建立业务负荷评估模型和扩容标准,如表2 所示。

表2 20 M 小区带宽业务负荷评估模型

为方便评估分析,可将4G 业务流量等效折算为小区带宽需求,例如,在满足“小区带宽20 M、下行PRB 利用率≥70%、且PDCP 下行流量≥11.2 GB”的扩容条件下4G 业务小区应扩容,可得到一条基准线,即每20M 小区带宽等效的小区流量为11.2 GB(或每5 M 小区带宽≈小区流量2.8 GB),如表3 所示。

表3 20 M 小区带宽等效流量评估模型

③评估方法:评估和测算共享双方的4G 网络负荷、带宽需求以及频率重耕方案,其主要做法为,一是分别算出电信和联通1.8G 和2.1G 小区承载的总流量,并折算为小区等效带宽需求,核减掉1.8G 频段所需带宽后得到2.1G频段4G 带宽需求;二是依托数据分析和地理呈现手段,除承载4G 业务外,评估和判断2.1G 频段可否腾出2×20 M或2×40 M 用于5G 建设。

①提取数据:按照统一的数据模板,提取共享双方4G 网络指定周7×24 小时4G 站点小区级工参及网络性能参数,其关键参数包括基站名称、小区名称、经纬度、方位角、频段以及对应的业务量等数据。

②数据整合:按站址级将共享双方同一扇区指向1.8G/2.1G 频段所有载波的业务量数据进行整合和汇总,并根据容量评估模型将该小区下的业务量折算为等效带宽需求,例如,每小区流量2.8GB 等效小区带宽5 M,如表4 所示。此外,考虑潮汐效应,建议小区级业务量使用指定周7×24 小时中自忙时业务量最大值。

表4 4G 小区级业务承载数据整合表

③数据评估:统计共享双方1.8G 和2.1G 频段的4G小区级数据流量,扣除双方1.8G 频段可支撑的业务需求后,若双方2.1G 频段4G 业务带宽需求大于2×20 M,意味着无法腾出2×20 M 带宽用于5G 建设,则判定该区域为不可重耕区域。其中,电联双方1.8G 和2.1G 小区带宽及其等效流量如表5 所示。

表5 1.8G 和2.1G 小区带宽及其等效流量

按上述评估方法,将各自1.8 G/2.1 G 频段的小区级业务流量折算为等效带宽需求,如表6 所示。

表6 4G 小区级业务承载及其带宽折算关系

①电信2.1G 带宽需求:ROUNDUP(电信4G 小区所有载扇业务量之和/2.8G,0)*5~20 M;

②联通2.1G 带宽需求:ROUNDUP(联通4G 小区所有载扇业务量之和/2.8G,0)*5~30 M+WCDMA 带宽需求(5 M);

③不可重耕区判断:(电信2.1 G 带宽需求+联通2.1 G带宽需求)≥25 M。

④输出图层:将上述结果输出为直观的、地理化图层,并按照以下评估方法开展逐站、逐个小区梳理和评估工作。

⑤制作扇区图层:将共享双方的评估结果分别做成扇区图层,设置不同的地图样式;

⑥筛选高负荷扇区:使用地理信息工具将高负荷站点及其扇区标识出来;

⑦圈选不可重耕区域:对相同或相对指向的扇区两两评估和分析,若其等效带宽需求超过容量模型要求则判断不可重耕区,并在地图上绘制出不可重耕区图层;

⑧设置同频隔离带:以不可重耕区为中心向外拓展一定范围的同频保护隔离带,避免4/5G 网络产生同频干扰。

(3)隔离带设置

根据4G 业务负荷评估模型来梳理和评估4G 忙小区,若现阶段2.1G 频段承载的4G 业务分流到1.8 G 频段后仍为高负荷的,暂不开展频率重耕,同时,考虑2.1 G 频段上4/5G 同频干扰,在高负荷小区外围划定同频保护隔离带,其余区域则视为可频率重耕区域,如图3 所示。

图3 NR 2.1 G 频率重耕及缓冲区设置方法

3.3 验证分析

5G 规模化商业部署是一项复杂、细致且严谨的工作,通过前期的容量评估、干扰协调、终端评估及局部连片试点后,根据上述策略原则,对某地的城区开展5G NR 2.1 G+3.5 G 协同组网,主要验证5G 规模化部署的网络覆盖、干扰协调、业务速率及相关接入指标能力。

(1)网络仿真

在5G 网络规划中,对某市4/5G 网络覆盖区域开展网络仿真,仿真区域面积808.55 平方公里,4G 和5G 网络SS-RSRP≥-112 dBm 比例分别为99.06%、94.35%。从仿真结果看,5G 网络基本形成浅层薄覆盖,与4G 网络仍有一定差距,后期应随着业务发展逐步完善和补厚NR 2.1G 打底网,如表7 所示。

表7 某市城区4G/5G 网络仿真结果

(2)DT 路测

在5G 网络部署后,对某地5G 网络覆盖区域开展拉网测试,测试区域内5G SS-RSRP 均值为-79.21 dBm、5G SS-SINR 均值为13.96 dB、下行平均吞吐率604.11 Mbit/s、上行平均吞吐率122.89 Mbit/s,基本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如表8 所示。

表8 某市城区5G 网络拉网测试结果

4 结束语

NR 2.1G+3.5G 协同组网是打造5G 基础覆盖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其规模化部署受到现网负荷均衡、业务分流、终端支持及干扰协调等因素影响,本文探讨了频率重耕的驱动力及其必要性,结合工程实际,进一步聚焦了2.1G频段的容量评估和干扰协调两大难题,提出了频率重耕策略、容量模型及评估方法,并在工程应用中予以验证,为后期5G 规模化部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猜你喜欢

分流频段容量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水瓶的容量
NSA架构分流模式
雷声公司交付首套中频段下一代干扰机
小桶装水
推挤的5GHz频段
施工期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分流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