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理工科高校继续教育网络化研究
——基于6所理工科高校的数据

2022-06-24谢振安吴澳霞

关键词:华东理工大学理工科网络化

谢振安 ,吴澳霞

(1.安徽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因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长三角地区要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不仅对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构建和国民素质提高作用巨大,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党与国家始终十分重视继续教育制度的建设与贯彻落实。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1]。2021年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大学开放教育资源,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为继续教育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高校继续教育网络化成为高校继续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那么,在继续教育网络化发展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如何进行继续教育改革从而推动继续教育网络化发展?本文拟对比分析长三角地区6所理工科高校继续教育的网络化发展状况,探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建议,以期为长三角地区理工科高校继续教育网络化建设提供新思路。

一、相关文献分析

在CNKI中,分别以“互联网”“大数据”与“高校继续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16—2021年,经过人工筛选后得到有效文献85篇。

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高校继续教育网络化研究(2016—2021年)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 1)。根据图1可知,2016—2021年高校继续教育网络化研究的高频关键词排名前6位的分别是继续教育、高校、互联网+、转型发展、信息化与大数据。

图1 高校继续教育网络化研究(2016—2021年)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图 2 高校继续教育研究(2016—2021年)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时间线图谱

在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后,选择Timeline生成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见图 2)。从图 2可以看出,Q值(聚类模块值)为0.817,表明聚类结构明显;S值(聚类平均轮廓值)为0.981,表明聚类可信度高。因而,整体上看,近些年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路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实现继续教育混合式教学,倡导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使得各级教育机构加快了网络化建设。

根据检索结果可以发现,当前涉及理工科高校继续教育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而在工业4.0时代,理工科高校的继续教育网络化发展程度对于终身教育的构建至关重要。因此,在参考数据的可得性和可对比性前提下,文章选择长三角地区的6所理工科高校并对其继续教育网络化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在探讨发展差距、查找问题不足基础上提出相关意见,对实现理工科高校继续教育网络化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长三角地区理工科高校网络化继续教育现状

(一)继续教育学院官网建设

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官网是学生了解该校继续教育开展状况最直接的手段[3]。因此,官网页面的布局是否清晰、板块规划是否合理、导航和搜索引擎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使用体验。

长三角地区6所理工科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官网首页对比如表 1所示。6个官网首页均采用上下翻页结构,基本设置了学院通知、党建信息、招生、教务等几个导航栏。其中,上海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官网首页“服务导航”栏下设置了“教务管理系统”“成人招生网”“服务指南”以及“非学历培训网”4个子菜单,河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官网首页“远程教育”和“教学研究”窗口尚无内容;华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官网首页无搜索窗口,二级页面才有搜索窗口;其余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官网首页均有搜索窗口,但是搜索功能不够强大,无法精确定位。

(二)教学方式

如表 2所示,长三角6所高校的学历教育或多或少都融入了线上教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受疫情影响全部采取线上教学),而非学历教育大都采取线下集中培训。除此之外,华东理工大学另设有网络教育形式,实施“网上自主学习、实时直播授课、集中面授辅导、教师网络答疑、 注重过程考核”的30字学习方针。可以看出,长三角6所理工科高校的继续教育教学大部分以线上教学为主,基本实现继续教育网络化。

表1 长三角6所理工科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官网首页布局

表2 长三角6所理工科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方式

(三)线上教学平台

1.PC端和移动软件。通过官网,整理出长三角6所理工科高校的继续教育线上学习平台(见表 3)。如表 3所示,各高校均有专门的在线教育平台,除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外,其余4所高校还设置安装了移动学习软件,使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更加灵活。另外,华东理工大学另设了专门的网络教育教学和培训项目线上教学平台(http://ecustcj.jxjy.chaoxing.com , http://promote.ecust.edu.cn),浙江工业大学也有专门的线上培训平台(http://zjgydx.ylxue.net/),实现了非学历教育网络化培训。

表 3长三角6所理工科高校教学平台网址及移动软件

2.导航栏。通过表 4的对比可以发现,就PC端导航栏来说,华东理工大学只包含了课程信息;上海理工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涵盖了课程的报名、学习以及考核,解决了课程从报名到考核的一系列问题;河海大学独有活跃教师和活跃学生栏,方便学生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和自身的学习情况;合肥工业大学没有直接显示课程相关信息,需进入二级页面查看。就移动软件导航栏来说,都直接显示了课程信息,河海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及安徽理工大学加入了考试栏,而合肥工业大学加入了辅导栏。

表4 长三角6所理工科高校继续教育学习平台PC端及移动软件导航栏

(四)线上课程内容

学习平台的课程简介和课程学习是学生了解课程和进行学习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学习效果,因此非常重要。

6所高校学习平台的课程信息和学习内容如表 5所示,除合肥工业大学没有课程简介和教师简介、河海大学没有教师简介之外,其他几所高校都包含了课程简介和教师简介。

表5 长三角6所理工科高校继续教育课程内容

6所高校都有视频学习页面,且一侧为课程目录,一侧为视频播放区,方便学生选择学习内容。6所高校的课程页面都设置有资料下载和作业练习栏,方便学生在离线状态下学习以及巩固知识。除华东理工大学以外的5所高校还有学习进度显示,学生可以通过查询自己的学习进展状况,调整学习时间;安徽理工大学视频学习平台的学习进度中,拖拽部分不计入网上学习时间,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此外,上海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以及浙江工业大学还有笔记功能,学生学习时可以直接在课程页面做笔记,方便快捷。河海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以及安徽理工大学还设有线上讨论,方便学生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而且这4所高校还设置了线上考试,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提供了更大的灵活度。除河海大学之外的5所高校为学生提供了答疑功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华东理工大学及合肥工业大学设有实验指导,有利于理工科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另外,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加入了上海市学分银行,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参加了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可以实现学生的学习成果认证及积累转换,促进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等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

特别指出的是,华东理工大学提供了详细的教学大纲、学习安排以及学习方法下载,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有质量、有效率地展开学习。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文章基于官网建设、线上学习平台和课程结构设计,对长三角地区6所理工科高校的继续教育网络化现状进行了对比,发现理工科高校的继续教育网络化发展整体态势较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官网页面规划不合理。首先,多所高校官网页面导航设置无效,存在导航下内容更新慢甚至有的无内容问题;其次,搜索引擎运行慢,搜索内容不精准,导致搜索功能效用低;最后,有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官网页面存在多个学习平台链接,无法准确找到该校所用的教学平台。

2.课程资源质量参差不齐。6所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教学平台基本都设有课程资源一项,但各高校课程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没有充分利用优质教师的精品课程,课程资源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没有发挥网络化优势,普遍存在课程资源老旧,更新速度慢等问题。

3.课程结构设计不完善。首先,大部分高校在课程简介中仅简单介绍了授课教师和课程概况,只有个别高校提供了课程大纲、学习安排以及学习方法,这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其次,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实验教学,网络化教学不能让理工科专业学习只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应该融入实践操作。

(二)建议

1.合理规划官网页面。随着继续教育网络化的不断发展,教学平台会有越来越多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因此在官网首页设置课程学习板块以及搜索功能非常有必要[4]。独立的课程学习板块和准确的搜索结果能让学生直接进入学习页面,快速有效地找到需要的学习资源。因此,在网站首页设置课程分类和搜索引擎十分有必要,合理的课程分类和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课程和其他资源。

2.优化线上课程资源。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资源来源于本校教师的课程录制,要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课程内容的质量十分重要。学校可以对录制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课程质量,也可以直接引入专业精品课程资源。除此之外,我们在利用网络化资源的同时,也应该发挥大数据优势,加快课程资源更新速度,提高专业知识时效性。

3.完善线上课程结构。首先,丰富课程简介。增设直观的课程信息,如上课人数、课程大纲、学习安排及学习方法介绍等,让学生全面了解该课程,从而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其次,增设笔记、讨论、答疑、课程评价等功能,将线下课堂在线上实现,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作为理工科高校,学校应当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实现VR实验教学。最后,高校要立足“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盟学分银行,推动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实现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互通衔接,畅通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渠道[5]。

4.构建继续教育网络体系。调查还发现,各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联系较少,导致教育资源重复建设及浪费情况出现。因此,各高校要充分联系其他省市高校,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畅通,实现继续教育网络体系的有效建设,从而建立教育资源实时有效、运行效率高的现代化继续教育网络化体系[6]。

猜你喜欢

华东理工大学理工科网络化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单浩作品选登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The Immoral Duchess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