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2022-06-24吴金华姜云斐
吴金华 姜云斐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
1 “1+X”证书制度出台的背景
为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高院校人才培养与现实生产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支撑更高质量以及更充分的就业需要,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本领。为了有机的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学历及学位证书结合起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2019 年出台。并且该目标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
职业教育的技能教学,需要契合现实产业发展需要,满足实际生产岗位技术技能要求,适应社会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1+X”证书制度的启动和实施,可以显著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协同育人,为校企双方找到契合点,让校企合作进一步加深,产教融合落到实处。
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设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本支撑的“1+X”证书制度已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
2 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校企合作力度不强、校企融合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重要途径,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把手,是提升学生毕业就业力的重要保障措施。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工学交替”、“订单班”是现行最普遍的合作方式。但是,这些模式根本上是企业以一次性捐赠教学设施设备,学校为企业提供实习员工来完成,合作表现以校方为主动,企业参与度很低甚至没有,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企业因经济利益驱使,参与教学活动兴趣不高,育人意愿不强,企业核心技术、资源不会与院校共享,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少量的实践活动或企业参观等体验性教学,没有真正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活动中。
其二,学校对企业参与教学活动筛选工作比较被动,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是根据企业的日常生产任务来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导致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不一致,教育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
其三,在合作过程中,受现实条件约束,院校给予企业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等方面付出较少甚至没有。而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或产品开发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因涉及技术保密、学校科研条件现在等问题,允许合作院校参与可能性小,即使共同开展的横向课题研究,也是企业边沿技术,并且往往不提供科研经费,院校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双方未能展开比较深入的合作。
2.2 学校实训设备不足,满足不了教学实训需求
汽车类专业的生产实训场所对场地有很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往往包括新能源汽车检测、使用、维修甚至营销等几大领域,需要的实训场地往往要求面积大且具备扩容功能。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迭代很快,这就要求教学设备同步更新,但是相关实习实训设备报价高,对院校教学经费要求高,大多数学校难以支撑该专业多年持续高投入,难免造成实训设备短缺,满足不了教学及学生实训需要。同时,各大车企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这也导致专业实习实训设备功能普适性较低。
2.3 课证融通尚未实现
为了能够提高考核通过率,很大程度上依赖考前备考的突击训练。该方式虽有效提高通过率,但会对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造成冲突,同时增加了教师的额外工作量。而且,这种备考方式短时间能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但往往考核过后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无形中导致后期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下降。
3 校企合作下的 1+X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重新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证融通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单一技能单一知识点考核的方式的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合现行的考核体系。随着多产业交叉融合,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事业发展高低,职业教育发展目前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重新编制。
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为引导,解决目前课程改革与教学中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结合企业人才技能需求,以市场化机制运作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知识点与考核知识点进行梳理,将各知识点融入课程,完善和补充知识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以我校为例,选定了与专业现有实训设备吻合度比较高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试点项目,并在该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项目基础上,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课证融通”实施方案。该证书考核技能要点涉及动力系统功能检测与维修、驱动系统功能检测与维修、电机系统功能检测与维修等四个领域,再将该四个领域分别分解成4 个职业技能共16 个考核项目。通过融合、置换和补充三种方式,将这些工作任务融入当前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需理论融入专业理论课程《新能源汽动力车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动力电机驱动系统及检修》中,并将考核实操所需技能增设相应的实训周及技能达标周,以达到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目的。
3.2 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推进产业学院建设
结合赣州地区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发挥学院的优势与特色,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学校和企业作为教育的双主体,双方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各自履行自己的责任、权力和义务,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校企共同推进产学研用,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享优质资源,共建专业实训室。企方不仅为高校提供设备、生产资料和专业技术指导,整车制造企业品牌旗下的4s 店也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技术指导等等,高校为合作企业提供员工素质培训,并且为公司提供优质技术技能人才。
紧跟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及市场动态,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与授课内容,不断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鼓励教师结合自身能力,主动参与汽车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创新校企合作形式。
3.3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阵地,师资队伍水平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重要一环,也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标准之一,它被用来衡量教师能否实现理论教学与时间操作的重要指标。作为职业院校,强化教师队伍的“双师率”及“双师”质量尤为重要。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更新迭代,之前的实践操作经验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技术要求。所以提升师资水平迫在眉睫,首先,结合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项目,优化专业课程建设,推进课程内容建设。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将专业教师送到企业一线,实行企业顶岗锻炼,培养教师技术技能意识,以横向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教师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实现既有理论知识完成课堂教学,又能开展实践性教学,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其次,加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专家授课比例。依托合作单位,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实习实训等实践课程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强、科学研究经验丰富的优势,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及专业建设质量,发挥兼职教师的企业背景优势,在课程标准、操作规范标准等方面取长补短。
3.4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
作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教材是落实1+X 技能考核工作的重要环节。以1+X 考核制度为契机,结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专业1+X 职业技能考核项目为基础,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剖析,以技能证书相关标准、规范、内容为蓝本,结合专业建设基础及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要求,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工单式实训教材,持续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
基于完成的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工作,建立技能考核资源库,完善技能考核培训内容、考核试题、评分细则、操作视频等一系列资源,形成完成的考核闭环资源库。
4 总结
1+X 证书制度是国家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重要支点,也是职业教育发展方向。通过强化校企合作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深度,实现人才技能培养与证书对接,与岗位对接,重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院校实习实训条件,提升教师技能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