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北山碎屑岩带内明舒井南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22-06-24彭应军杨存平
1 区域地质
明舒井南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Ⅰ
―塔里木陆块区―Ⅱ
敦煌陆块―Ⅲ
柳园裂谷西段,该裂谷带为柳园-平头山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金铜镍铅锌钨(铁锰)钒磷、铀、钾长石成矿带(Ⅳ-14③),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良好,找矿前景广阔。
一般地,接地极线路的绝缘配置远低于特/超高压直流线路,将二者共塔架设在雷击情况下存在发生直流线路双极闭锁的潜在风险。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直线线路的耐雷性能和直流线路双极闭锁事故研究较多[1-6],但却鲜有关于极导线与接地极线共塔架设线路的研究。文献[3]虽然对±500 kV直流极线与接地极线同塔架设时引起的双极闭锁事故进行了分析,但尚未给出有效的反事故措施。
在人工肺液中,白藜芦醇DPPC脂质粉雾剂同原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图5)。原料药存在明显的突释现象,1 h内释放接近60%;相比之下,白藜芦醇DPPC脂质粉雾剂释放缓慢,没有突释现象,释放24 h后,累积释放达到60%。通过释放方程拟合,白藜芦醇DPPC脂质粉雾剂释放机制符合Higuchi释放模型(Ft=9.346 t1/2+12.88, r2=0.824 2),即药物以骨架型扩散为主,随着时间推移,脂质体的破裂,药物从脂质空隙中渗漏。白藜芦醇DPPC脂质粉雾剂释药特点证明DPPC脂质体的多囊结构使药物具有缓释效果,在肺内缓慢释药发挥作用,避免突释带来的不良反应。
1.1 地层
区域地层多因断层破坏或被花岗岩类侵入体侵蚀而出露不全,地层为古元古界敦煌岩群(ArPtD)、奥陶系(O)、泥盆系(D)、石炭系(C)和第四系(Q)。其中石炭系红柳园组上亚组地层分布最为广泛,呈北西向分布,是本区的主要含金地层,为区域上找金的最有利的层位(见图1)。
1.2 构造
1.2.1 近东西向构造带
本构造带是形成最早、活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控岩、控矿构造。主要由轴向近于东西的紧密线状褶皱和以走向近于东西的压性逆冲断裂为主干,北西向右行扭性平移断裂为配套成分的断裂系统组成。
计算机网络时代,流通部要想做好服务工作首先要完善相关的硬件设施,更新现有设备,加强图书馆网络资源建设,对一些专业性强,利用率高的电子文献资源进行重点建设,利用移动终端的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微服务,开展馆际互借,扩展信息交流空间,实现高校图书馆不同学科信息共享。在加强硬件设施网络资源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借阅室内外的空间布局环境建设,创造出一种温馨优雅的氛围,使读者在借阅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图书馆的文化气息,身心愉悦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黑垄帚状构造:位于图幅西南十字黑山北部一带。是北东向主干压扭性断裂(F
)派生的低序次构造。它由砥柱和旋回层两部分组成。砥柱为黑垄钾长花岗岩岩体。内部发育一组呈弧形弯曲的辉绿岩脉。脉体穿切了岩体及其残留于岩体顶部的石炭系碎屑岩地层。旋回面则是围绕黑垄岩体发育起来的一组压扭性弧形断裂。些弧形断裂的弧顶朝北或北东,有规律地向西于区域性大断裂F
的一侧收敛,向东撒开。在弧形断裂中,以F
、F
两条压性断层规模最大,为两个比较完整的旋回面。明舒井南矿区处于该黑垄帚状构造弧形断裂带内,区内次级断裂发育,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沉淀和富集均提供了较好的控矿、导矿和容矿构造。
1.2.3 岩浆岩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是世界领先的工业技术展会,它以“产业集成——工业智能”为主题,是生产和能源系统数字化转型的全球平台。除六大主题展览外还将设立创业和职业发展特别展区。
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发育,其产状有岩脉、岩基等。岩性复杂,以中-酸性为主,基性较少。脉岩亦很发育,区域内侵入岩大致可分为华力西期与印支期两期,以华力西期最为发育。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的还属印支期侵入岩(花岗斑岩)。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勘查区出露主要地层为前长城系敦煌岩群、石炭系和第四系。石炭系下统红柳园组上亚组地层分布最为广泛,呈北西西向分布,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勘查区主要含金地层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石炭系(C):
我一直信奉:“人在做,天在看”的宿命。既然已经身处于一个物质极其丰富的社会,我们就不要再以“穷怕了”为自己的“贪婪”找借口。清心寡欲无疑是每个社会人最好的“护身符”—只要你能毅然决然地和“贪得无厌”“贪婪成性”决绝—起码可以在这个波诡云谲的世界里,“半夜不怕鬼敲门”地睡个安稳觉……
勘查区褶皱相对较为发育。但是经历后期复杂的构造运动以及岩体的侵入和断裂的切割破坏,形态一般不全或仅残留局部片段,难以准确识别。勘查区中部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地层整体呈一近北倾单斜构造,倾角约45°~65°。勘查区西部见一复式倒转褶皱发育,轴面北倾,倾角约50°,枢纽走向近东西向,地表特征为下石炭统红柳园组上亚组一岩性段与二岩性段岩性交替出露。
下石炭统红柳园组上亚组(C
h
):
1)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快,1985-2000年和2000-2016年的单一动态度分别达到1.17%和1.96%,远远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
该地层为勘查区出露主要地层,也是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套地层,主要分布在勘查区中部区域大断裂F
以南,F
以北地区,呈带状近北西西向展布。根据岩石特征进而划分为两个岩性段,即一岩性段(C
h
)火山岩性段和二岩性段(C
h
)碎屑岩段。
一岩性段(C
h
):主要以玄武岩类的火山岩为主,主要岩石为深绿色玄武岩、黑色玻基玄武岩和灰绿色变玄武岩为主。
二岩性段(C
h
):本岩性段分布于一岩性段的北侧,岩石组合以粉砂质板岩、凝灰质砂岩、变长石英砂岩为主,呈互层状产出,并多见有花岗斑岩、斜长花岗斑岩、云斜煌岩、石英脉等脉岩产出。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60°-65°。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该层层间破碎带中,受构造控制较为明显,金矿体多呈“S”型展布,与地层多呈10°~15°夹角,是勘查区主要的金赋矿层位。该套地层受区域大断裂F
和华力西期岩浆活动的影响整体呈北凸-弧型的单斜构造。金矿主要位于北凸-弧型构造带的东翼,金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云斜煌斑岩与地层接触带内。
陈少平:质量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理所当然要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上走在全国农业农村系统的前列。为此,必须立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农业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
2.2 构造
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救助演习的力度。这里的合作对象不应局限于周边国家,更应重视与已经或即将同我国缔结海上搜救协定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围绕着搜救国协调权的行使冲突,这样做的积极意义在于:
勘查区内只出露石炭系下统红柳园组(C
h),出露面积大,是勘查区内的主要含金地层,与敦煌岩群呈断层接触,呈近北西向带状展布,贯穿全勘查区,从西到东走向由80°逐渐变为130°,根据岩性特征将其进一步分为石炭系下统红柳园组下亚组(C
h
)和石炭系下统红柳园组上亚组(C
h
)。
故本区内与矿化有关的主要脉岩为石英脉、花岗斑岩,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石英脉、花岗斑岩及围岩蚀变接触带内,花岗斑岩脉为勘查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液和金物质来源。
勘查区处于黑垄帚状构造带内,区域性断裂较发育,勘查区地层遭受该断裂构造挤压强烈,挠曲构造发育,但总体是一向北凸出的弧形单斜构造(见图1)。
依据断裂展布特征,可分为北西向构造带(F
、F
)和东西向构造带(F
),F
、F
、F
三条区域压扭性断层横贯整个勘查区,构成区内主要构造体系格架,严格控制了区内地层、岩浆岩及金矿体的展布,为主要控矿和导矿构造。受其构造带作用,由其派生的低序次断裂构造较发育。(见表1)。
2.2.3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北西向断裂构造与该断裂带的复合部位则是应力相对较为集中,岩浆活动频繁。该组断层经反复活动,切割深,破碎强烈,是成矿溶液的良好通道,属导矿构造。次级低序次裂隙控制了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隶属于容矿构造。另外不同性质、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序次和不同形态的破裂面在矿化选择上和矿体的延长、延深形态变化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勘查区的构造多为压扭性断裂,压扭性裂面往往波状弯曲,弯曲处往往是矿液充填的空间,压扭性断裂一般规模较大,虽然本身含矿性不高,但都是运矿和导矿以及使矿富集的主要构造,同一裂隙由于不同部位形态变化,对矿体形态有着直接影响。如28号矿体在同一构造带内形态变化较大,矿体呈透镜状、扁豆状。
推进党务公开对于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目标的重要途径,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次勘查区处于该黑垄帚状构造弧形断裂带内,勘查区内次级断裂发育,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沉淀和富集均提供了较好的控矿、导矿和容矿构造。
可见,中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以及世界贸易中都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且当前中美贸易主要通过海运方式进行货物运输,中美贸易战爆发,对航运相关企业必将造成重要影响。
2.3 岩浆岩
勘查区内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侵入岩非常发育,广泛分布于区内。其产状有岩脉、岩基、岩株等。岩性复杂,以中-酸性为主,基性较少,脉岩亦很发育。勘查区内侵入岩大致可分为华力西期与印支期两期,以华力西期最为发育。
2.3.1 侵入岩及与成矿的关系
勘查区各个期次侵入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较主要类型岩浆岩的平均含量要高,分析认为勘查区华力西期晚期石英闪长岩对勘查区的金具有重要作用。印支期花岗岩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含矿岩浆水溶液,是成矿的直接母岩。其中Au、As、Pb、Zn、Sn、W等也常常是金矿周围形成原生地球化学晕的元素组合,华力西期晚期的钾长花岗岩中作为金的指示元素As、和多金属元素Pb、Sn、As、Cu含量都高。
华力西期晚期石英闪长岩体对形成与之有关的金、银、铜、铅、锌、砷等矿产提供了方便条件,而石英闪长岩的边缘相二长石英闪长岩,因受后期多次岩浆活动的作用或影响,进一步促进了有益元素的运移和富集,对于有关矿产的形成更具实际意义。
2.3.2 脉岩及与成矿的关系
勘查区内与岩浆岩期后热液活动有关的脉岩非常发育,成群成带密集分布,种类繁多,产状基本与地层产状呈锐夹角,岩性主要为花岗岩、花岗斑岩、云斜煌斑岩、石英脉等,主要发育于F
、F
以北,F
以南地区,脉岩产出整体受断裂控制明显,矿区的的花岗斑岩脉内部分亦含金,说明金矿体的形成与花岗斑岩脉侵入形成的岩浆热液有关,勘查区内石英脉广泛分布,其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其次为近东西向、北北东向、南北向。脉宽数十厘米至一米,长数十米,有的数百米,最长约2km。石英脉多呈乳白色,质纯,有的具黄铁矿、褐铁矿化。石英脉普遍含金,脉宽较小者一般含金较高,相反则较贫。
1.2.2 北西向构造带
2.2.2 断层
3 矿床地质特征
矿(化)体特征:
铁打的球队流水的管理层,球队表现好,从老板到球员到教练脸上都有光;成绩不如意,主教练和总经理,都要做“背锅侠”。
服务人群:全球物理、生命、健康和人文科学领域研究人员,企业的R&D部门成员,高校教师、学生,情报人员,其他知识服务商,政府机构与投资机构
明舒井南金矿矿体主要产于石炭系下统红柳园组上亚组中的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中;经槽探、钻探工程控制圈定20条金矿体。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局部具收缩膨大现象。依据矿(化)体空间展布特征、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划分为近东西向成矿带与北西向成矿带。
2.2.1 褶皱
近东西向成矿带;位于勘查区中部,东西长2.3km,南北宽200m~360m。共圈定金矿体6条,按照矿(化)体空间展布特征及围岩对该成矿带通过探槽、钻探工程对金矿体系统揭露和控制表明,金矿体地表矿化不连续,具有分段富集特征,其浅部厚度、品位较为稳定,局部达到工业矿体,深部矿化较弱,品位厚度逐渐降低,且地表、浅部多以石英脉型金矿为主,深部以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为主。
治疗后,2组患者手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有降低(均P<0.05),QOL项均较治疗前有提高(均P<0.05);矫形器组在提高DASH-ADL功能、QOL(生理和人际关系项)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均P<0.05),DASH-症状功能、QOL(心理和环境项)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北西向成矿带;位于勘查区东部,东西长1.6km,南北宽350m~600m。圈定规模不等金矿体9条,通过探槽、钻探工程系统揭露和控制表明金矿体呈舒缓波状,矿体在局部膨缩现象明显,尖灭再现、形成透镜状,扁豆状,金品位变化较大,金品位在矿体中变化不连续,含金石英脉由厚变薄或由薄变厚金品位往往变高,含金石英脉由于构造影响出现扭曲或产状变化时(变缓、变陡),金品位较高,含金石英脉尖灭或再现时,常出现工业矿体。
构造破碎蚀变岩带内矿化极不均匀是由于剪切作用的不均衡和不同的渗透率造成的,即粗粒的脆性岩石破碎程度高,渗透率好,形成的金矿体厚度较大,品位较高;而细粒的韧性岩石破碎程度低,渗透率略差,形成的金矿体厚度不大,品位较粗粒的脆性岩略低,当构造破碎蚀变岩靠近花岗斑岩脉或花岗斑岩脉附近时金品位往往较高,局部可达工业矿体。
4 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4.1 找矿标志
4.1.1 地层标志
矿区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下统红柳园组上亚组浅变质岩。金矿(化)体主产于红柳园组上亚组火山碎屑岩层间构造破碎带石英脉中,故红柳园组上亚组火山碎屑岩是矿区金矿重要赋矿层位,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4.1.2 构造标志
矿区处于黑垄弧形构造带内,金矿(化)体就分布于其中,金矿(化)体形态呈脉状产出,矿化石英脉不仅顺层分布,而且随地层的变化(沿走向挠曲)而变化。充分说明区域大断裂和层间滑脱构造为深部含矿热液提供了通道和容矿空间,是区内金成矿的先决条件之一。
4.1.3 矿化蚀变标志
矿化蚀变主要为褪色、硅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呈断续带状分布。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硅化和褐铁矿化较强的石英脉一般含金较高,可作为矿化直接找矿标志。
4.1.4 地球化学标志
通过对1:50000化探分散流扫面圈定的异常带用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加密工作,异常重现性好,并通过槽探工程查证,与发现的金矿体具有良好的吻合关系,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
4.2 找矿方向
4.2.1 地层控矿
石炭系红柳园组上亚组地层在甘肃北山明舒井南地区分布最为广泛,是区域的主要含金地层。
4.2.2 构造控矿
明舒井南东部的北东向断裂构造与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的复合部位是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岩浆活动频繁,是金矿聚集的最有利地段。通过钻探工程初步验证后,目前在该地区控制的金矿体最大延深250m,矿体地表上590m,品位在矿体真厚度0.80m~2.09m,品位1.01g/t~1.86g/t,其深部是否存在厚大的工业矿体仍难以预测,在以后的地质工作中继续向深部对该矿体进行揭露和控制,有望扩大该区的资源量规模。
5 结论
在甘肃北山明舒井南地区,浅变质碎屑岩带极为发育,成矿地质条件有利,近年来随着勘查资金的投入,在该带内相继发现了多处金矿点,但整体工作程度较低,仅在浅表地段进行了深部验证;在明舒井南勘查区圈定的金矿体虽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整体品位较低,部分金矿体低于最低工业品位,在区域中同处于该矿化带上的红柳沟金矿、906金矿等多处该类型金矿化点分布情况,均显示该带金矿化具有成群成带特点,规模较大,对该类型金矿工业指标进行论证确定,扩大矿床规模,提高资源有效利用。应继续加强研究,总结矿化富集规律,在现有矿体深部加大找矿力度。
[1]赵军等《甘肃省明舒井-北戈壁地区(跨敦煌)1:5万矿产远景调查成果报告》[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