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动化专业 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2022-06-24吴政

专用汽车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专业课程

摘要:随着我国⼯业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培养机械制造类的相关技术⼈才⼗分重要。对于⾼校来说,需要结合相关的要求,严格按照⼯程专业认证的标准,重视对机械制造及其⾃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使⼈才培养的过程更加规范化。对此,提出了⼀系列基于⼯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程专业认证;机械制造;⾃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U712 收稿⽇期:2022-01-18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2.06.039

⼯程教育专业认证主要指针对⾼等教育机构所开设的⼯程类专业教育,由相关专业认证机构实施的具有专业性质的认证。同时,为了提⾼相关专业毕业⽣的质量,使⼈才能对⾏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程教育专业认证越来越被重视,成为提升我国⾼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段。因此,⾼校需要将⼯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作为重要的教学依据,并重视课程体系的構建与探索。

1 推⾏⼯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

⼯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理解为是对学⽣的合格性认证,其并不是根据成绩所进⾏的评价。对于不同的⾼校来说,在培养相关专业的学⽣时,可以与⾃⾝的情况结合起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才培养计划。不同于其他专业,机械制造及其⾃动化专业具有⼀定的特殊性,是⼀⻔与⽣产制造有着密切联系的专业,且在我国⼤多数⾼校中都有开设。通过对该课程分析发现,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从课程理论知识的部分来看,所涉及到的概念类知识较多,抽象性的特点⼗分明显,理解起来难度较⼤。在传统的教学中,通过有关学者的了解发现,教学⽅⾯⽐较重视对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且这种教学⽅式⻓期存在,看似简单、⾼效,但却忽略了社会对⼈才的真实需求。

因此,如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严格按照⼯程认证的相关要求,不仅能够推动专业的改⾰,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才,且能够使此专业的知名度得到⼤幅度提升[1]。2 课程体系构建2.1 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2.1.1 通识教育通过对机械制造及其⾃动化专业学⽣的了解发现,其能够在各个领域从事相关的⼯作,但涉及到的⼯作内容⽐较复杂,例如各种⽣产⼯作、产品研究⼯作等。尤其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此专业越来越被重视,社会上对于此专业相关技术⼈员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未来该专业的技术⼈员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因此,在具体的课程体系构建中需要全⾯考虑⾼校的实际情况,并且对地⽅⾏业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调查,使本专业能够最⼤程度地满⾜社会发展对于⼈才的需求。理论教学体系涵盖的内容较多,包括多个不同的模块,例如专业必修课程、⼯程基础课程等。从⼈才培养的层⾯来看,不同的模块所发挥的作⽤不同,主要是为了达到相对应的培养⽬标。在现阶段,我国⼤部分⾼校已经对通识教育⾼度重视,且这部分教育在学⽣的考核分数中占⽐较⾼。通过此环节的教学,能够使学⽣具备⼀定的思维能⼒,学会如何与其他⼈进⾏交流,能够使学⽣具备在社会发展中所需要的基本能⼒。通过对以往⾼校通识教育的了解发现,⼤部分学校并未对这⽅⾯的教育引起重视,且这⽅⾯的教育资源较少,所以在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在进⾏通识教育时,不仅要求学⽣掌握更多有⽤的知识,并且要尽量拓宽学⽣的知识⾯,使学⽣能够有更好的发展[2]。

2.1.2 以成果为导向的理论教学体系构建

此专业属于应⽤型专业,主要是为了使学⽣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其应⽤到实际的操作中。

⾸先,教师要在课程教学开始时就应将此专业学习的⽬标告知学⽣。具体来说,可以将学⽣分为⼏个小组,小组的学⽣在六个⼈左右即可,同时要使学习能⼒较强、较有权威的学⽣担任小组⻓,负责组内的⽇常管理⼯作。

其次,教师可以将相应的⼯艺题⽬分配给小组。在具体的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使学⽣具备成果⽬标的概念,围绕具体的⽬标进⾏学习。在小组各项⼯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并⾮完全放⼿不管,应起到⼀定的指导作⽤。需要注意的是,⽬标完成的主体始终没有发⽣任何改变,⼀直都为学⽣。

然后,学⽣在成果⽬标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些⽐较抽象的知识,或者⽐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从而导致操作失误。对于各个小组每⼀个环节的⼯作情况,教师都需及时检查,且将有问题的地⽅提出来,并要求学⽣针对有问题的地⽅进⾏再次研究与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详细⽅案。

最后,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让各个小组对成果⽬标的完成情况进⾏总结。例如,以PPT形式展⽰并向教师汇报具体情况。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情况,对其进⾏针对性的点评,最终为各个小组进⾏打分。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知识融⼊到具体的问题中,使此专业学⽣在⾯对具体的问题时,能够产⽣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分有效,与此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规律相符,能够提升理论知识的整体教学效果。

2.1.3 理论教学模式的创新改⾰

⾸先,此专业不仅涉及到⼤量的概念,并且包含较多与⽣产相关的经验。对于⾼校学⽣来说,由于其⽣产经验较少,理解起来有⼀定难度。对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些零件的加⼯⽅⾯⼊⼿,对相关的知识进⾏讲解。⽐如,选择与机床相关的知识、图纸分析相关的知识等。通过这种⽅式,能够使学⽣在学习时具有清晰的⽬标,知道⾃⼰所学到的知识如何应⽤。

其次,为了使学⽣加深对概念类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将概念类的知识整合起来,并且布置成相应的作业,使学⽣在理解、分析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分析、总结等能⼒。

然后,通过课堂讨论,不仅能够了解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能够使学⽣的思维得到进⼀步的发展。⽐如,以加⼯⽅法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例,如果能够利⽤好课堂讨论环节,能够使学⽣知道在不同的环境下,应该使⽤哪⼀种加⼯⽅法,了解不同类型加⼯⽅法的具体特点,而不是对教材中相关概念的机械记忆。

最后,在进⾏此专业的教学时可以运⽤多媒体的教学⽅式,对⼀些知识要点进⾏直观的描述。以六点定位原理的讲解为例,如果仅仅是通过语⾔描述的⽅式进⾏概念知识的教学,学⽣学习起来⽐较吃⼒,并且很容易遗忘这部分知识,记忆效果较差。对此,教师可以利⽤幻灯⽚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不同的定位⽅案对⼯件⾃由度的限制效果。

通过有关学者的实践表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分有效,能够凸显出理论知识的实践性特点[3]。

2.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2.1 校内实践教学⽅式

第⼀,重视实践教学的队伍建设。⾸先,对于⾼校来说,教师应认识到实践教学的作⽤;其次,对于⾼校内专业⽔平较⾼的教师,⾼校可以⿎励其从事实践教学⼯作,将其培养成优秀的实践教师;最后,⾼校可以建⽴相应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实践教学的情况进⾏检查,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保障。

第⼆,建⽴实验基地。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需要消耗⼤量的资⾦。对此,学校可以投⼊相应的资⾦,使实践教学能够得到顺利开展。从实践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些重要实践环节需要学⽣进⾏多次操作,重复性的教学特点⽐较明显。与此同时,需要学⽣对相关的知识进⾏验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难发现新知识出现的速度较快,尤其是在现阶段的实践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此专业学⽣的分析能⼒,且要求其能够具备⼀定的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实验内容具有滞后性,往往已经出现了新内容,但是实践教学却没有及时更新。再加上此专业学⽣需要掌握⼤量的理论知识,理论课程的任务较重,并且所学到的知识理论性较强,理解起来难度较⼤。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实践教学应有的作⽤⽆法发挥出来。

对此,⾼校应通过资⾦⽅⾯的投⼊,建设⾼质量的实践基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可以进⾏⼀系列研究活动,通过动⼿操作提升学⽣各⽅⾯的能⼒。通过这种⽅式,能够使此专业的学⽣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作。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些专业仪器,使此专业学⽣能够有机会接触到相关的仪器,开展更多研究性、综合性的实践课程。

第三,⿎励学⽣进⾏创新。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导师通常会设计相应的实验项⽬。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所设计的题⽬毫⽆新意,与实际的制造⽣产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系。与此同时,学⽣在进⾏具体的研究⼯作时,通常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研究⼯作,研究内容很相似。针对这种情况,对于省级所出现的实验项⽬,学校可以⿎励学⽣积极参加,为学⽣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能够进⾏创新设计。对于省内与机械相关的⽐赛,可以由学⽣全程完成设计,对⾃⼰的机械作品进⾏调整和测试[4]。

2.2.2 校外实践教学⽅式

在以往的校外实践教学中,在学⽣经过⼀定的学习之后,学校会组织学⽣进⾏⾦属加⼯⼯艺⽅⾯的实习。通过实习,能够使专业学⽣具备⼀定的操作能⼒,有利于此专业学⽣后续的学习。⾼校还会与公司之间建⽴合作关系,带领学⽣到公司学习具体的操作。但是⼤部分⾼校认为其中的⼀些专业操作具有⼀定的危险性质,不愿意让学⽣投⼊到具体的操作中,⽐较常⻅的是参观实习的教学形式。

以⾦⼯实习为例,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需要学习两个⽅⾯的主要内容:a.与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b.学习焊、磨等基本加⼯⽅法的操作。⼀般情况下,学⽣不需要进⾏过多复杂的操作,只需要进⾏简单的操作,且教师会在?旁对学⽣进⾏相应的指导。这种实践教学有⼀定的效果,对于从未接触过⾦⼯操作的学⽣来说,经过⼀段时间的实习,其操作能⼒能够得到明显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仅仅通过短时间的实习,学⽣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掌握这项技术的操作,他们只能够对此技术的基础操作进⾏简单的了解,很难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具体的实习时间为半个⽉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学⽣主要是以实践学习为主,且⼤部分学⽣在实践期间的态度不够端正。

在实践教学环节,⾼校可以采⽤分散实习的⽅式。⾸先,学校可以安排⼀段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赋予学⽣⼀定的权利,使其能够⾃主找到适合⾃⼰的实习公司;其次,为了避免部分学⽣⽤敷衍的态度对待实习,保证实习的效果,要由实习单位进⾏规章考核,例如,对学⽣在实习期间的具体表现、⼯作情况等进⾏打分;最后,⾼校将可以利⽤的资源充分利⽤起来,加强与合作公司之间的联系,或者与公司之间签订合约,然后根据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定期到单位中进⾏实习,使实习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

这种实习⽅式更容易被学⽣接受,也是保证实习效果的重要⼿段。此外,在毕业设计⽅⾯,⾼校可以使学⽣具有⼀定的选择权,选择⾃⼰喜欢的设计题⽬,⾃主研究和开发创新实践活动。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学⽣能够将⾃⼰所学到的全部知识进⾏整合,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具备思考、分析以及总结的能⼒[5]。

3 结语

基于⼯程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及其⾃动化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分重要,在具体的课程体系构建中,⾼校需要提升实习、理论知识教学等环节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最⼤程度地提升此专业的价值。

参考⽂献:

[1] 刘晓,周扬理,尹晓丽,等.⾯向⼯程教育认证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油⼤学胜利学院学报,2021,35(1):74-78.

[2] 孙雪颜,苏超,韩宝坤.⼯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本科实践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以⼭东科技⼤学机械制造及其⾃动化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2021(3):11-13.

[3] 王旺平,余南辉,裴后昌.基于⼯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设计(论⽂)教学改⾰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为例[J].轻⼯科技,2020,36(11):157-159.

[4] 潘斌凤,汪惠群.⼯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改⾰探讨—以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制造⼯艺学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36(9):57-63.

[5] 贲宗友,孙啸,朱双杰,等.基于⼯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过程装备与控制⼯程专业为例[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9):78-81+84.

作者简介:

吴政,男,1979年⽣,副教授,研究⽅向为机械制造及其⾃动化。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专业课程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