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成绩的个体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2022-06-24付信志朱丽蒙提越
付信志 朱丽蒙 提越
[摘 要]学生学业成绩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I—E—O(输入—环境—输出)院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文章基于学生入学信息、在校学业成绩以及问卷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探究高考成绩、人口学变量、学习态度、学生感知等学生个体因素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高考成绩与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随着学期数的递进,相关强度逐渐减弱。第二,在人口学变量中,性别、考生类别、生源地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第三,在学习态度变量中,专业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关键因素。第四,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是影响其学业成绩的催化因素。
[关键词]学业成绩;人口学;高考成绩;学习态度;学生感知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4-0251-04
一、研究现状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指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兴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大学生学业成绩是学习成果可观测的重要标尺,研究大学生个体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对以学生为本、提高学业成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学业成绩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丁澍[1]认为,高考成绩与大学成绩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高考成绩高的学生学业成绩不一定好;谢中才、郑惠娟[2]认为,高考成绩和大学阶段学习成绩相关度很低;日本学者金子元久[3]提出教育力理论,将学生分为高度匹配型、独立型、被动顺应型、排斥型,每一类型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学习投入,进而影响学业成绩;杨立军、张薇[4]通过分析得出人口学变量、认知变量及感知变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主要影响因素。Astin[5]的学生参与理论认为,院校政策、课程、教师、朋辈在学生学业成绩中起到重要作用;许怀雪、秦玉友、李维高等[6]认为,父母的受教育历程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正向作用;陈少毅、陈晓宇[7]认为,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业成绩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综上,目前研究主要针对影响学业成绩的某一因素或部分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未对影响学业成绩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要素、全过程综合研究;同时,缺乏基于学分制教学理念研究背景下的学业成绩影响因素研究;研究方法以思辨探讨居多,基于数据样本的实证分析较少。本研究基于学分制教学理念,对大样本数据进行抽样,对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学校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变量
在分析國内外大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学生大学期间学业成绩的纵贯数据,结合调查问卷数据,探究学生高考成绩、人口学变量、学习态度、学生感知等学生个体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如表1所示。
本文以平均学分绩点(GPA)作为学业成绩衡量指标,即指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将课程成绩按照课程绩点对应关系换算成课程绩点,再按照学分绩点和平均学分绩点(GPA)进行学业成绩评估。同时,为保证数据有效性,本文将各省份高考成绩进行归一化处理。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1.研究对象:M大学2019届(2015级)本科学生。
2.数据来源:两个路径,一是追踪整理2015级学生大学期间学业成绩、人口学信息及高考成绩等数据;二是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感知等数据。
3.问卷设计及样本确定:参照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追踪研究(CCSS)问卷,设计以非量表性问题为主的问卷。为保证问卷数据的有效性,随机抽取30名学生,针对问卷中题目的完整性、清晰性及可靠性与试测学生进行访谈,然后根据访谈结果修正问卷题目。问卷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按照预计回收率、抽样误差、样本代表性检验(专业、性别、城乡分布)确定样本为508人。对发放的508份问卷所填写学号与系统数据库中个人性别、生源地等进行匹配,剔除测谎题未通过样本等,最终有效问卷为460份。其中,男生占57.4%(264人),女生占42.6%(196人);城镇占63.7%(293人),农村占36.3%(167人)。
(三)研究框架与分析方法
1.研究框架。根据Astin[8]提出的I—E—O(输入—环境—输出)院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学业成绩主要受到输入和环境因素影响。本研究中“输入”部分主要包括学生高考成绩、人口学变量、学习态度,“环境”部分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具体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2.分析方法。基于对观察值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分布情况等分析基础,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学生学业成绩随着高考成绩变化的情况;采用方差分析研究人口学变量、学习态度及学习感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
三、数据分析结果
(一)高考成绩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为分析高考成绩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将学生GPA与高考成绩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同时,为进一步研究高考成绩对学生GPA的过程影响,选取学生第一学期GPA、第二学期GPA两个关键时间节点数据,与高考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高考成绩与学生第一学期GPA、第二学期GPA及总GPA均呈正相关关系,即高考成绩越高,学生的GPA越高,但相关强度较弱,且随着学期数的增加,相关强度呈递减趋势。
(二)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首先对学生性别、民族、考生类别、生源地、家庭文化背景影响下的总GPA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3数据所示。
为分析人口学变量在学生大学期间对学业成绩的影响,选取学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GPA和总GPA三个关键时间节点数据,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做进一步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得知:
性别在第一学期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不显著,从第二学期起,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显著性逐渐增强。女生学业成绩好于男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女学生之间学业成绩差距逐渐扩大。
民族、家庭文化背景对学业成绩影响不显著。
考生类别在第一学期对学业成绩影响不显著,从第二学期起,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显著。不同类别学生总GPA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农村应届、城镇应届、城镇往届、农村往届。
生源地区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显著,且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江苏GPA最高,青海GPA最低。
(三)学习态度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首先对专业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影响下的学生总GPA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为进一步分析学习态度对大学期间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程度,选取学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GPA和总GPA三个关键时间节点数据,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对比研究,数据如表6所示。
由表6得知:
专业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对总GPA影响显著。在不同专业兴趣度调查中,对专业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总GPA最高,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总GPA最低;在不同学习动机调查中,继续深造的学生总GPA最高;在不同学习方式中调查,上课听讲下课复习的学生的总GPA最高,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学习的学生的总GPA最低。专业兴趣、学习方式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贯穿学生学习生涯始终;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显著性呈“U”型变化,在学业生涯起点对学业成绩影响显著,中期影响不显著,后期影响显著。
虽然描述性统计显示学习时间越长学生的绩点越高,但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学习时长对学业成绩无显著影响,即单纯投入时间并不一定能提高学业成绩。这可能是因为投入学习的时间要结合良好的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才能提高学业成绩。
(四)学生感知变量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首先对归属感和满意度影响下的学生总GPA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7所示。
为进一步分析学生感知(归属感和满意度)对学生GPA的影响程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归属感和满意度对学生第一学期GPA影响不显著(F=0.445,P=0.721),对学生第二学期GPA影响也不显著(F=1.933,P=0.123),但对学生总GPA影响显著(F=2.914,P=0.034)。
由表7可知,归属感和满意度对学生最终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对学校满意度高的学生,其总GPA高。随着学生对学校归属感和满意度的增加,其总GPA整体呈上升趋势。
四、结论与建议
(一)高考成绩、人口学变量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基础因素
高考成绩与学生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学期数的增加,相关强度呈逐渐递减趋势,这说明高考具有筛选和一定的预测作用,但并非决定性因素;家庭文化背景、民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业成绩影响不显著;考生类别中农村应届学生学业成绩表现好于城镇应届、往届学生,这可能是因为来自农村应届的学生更珍惜获得教育的机会,更努力地满足家庭和学校的期待;来源地区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显著,中西部生源学生整体学业成绩有待提高,这一结论支持了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性别在学习生涯起点对学业成绩影响不显著,后期對学业成绩影响显著性持续较强,且本研究中女生学业成绩优于男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女学生之间学业成绩差距逐渐扩大,这可能是因为调研学校是行业院校,男生在就业时具有显著优势,其更倾向于提早投入社会实践或综合能力的锻炼,在高度完成“社会融合”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完成“学术融合”,没有对学习投入足够精力,进而影响了学业成绩。因此,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应结合学生的高考成绩、人口学特征,遵循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业难度、挑战度以促进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同时,应有效开展自强教育等专项教育计划,创造良好条件,让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学生得到支持与帮助。
(二)学习态度变量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专业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关键因素。专业兴趣浓厚的学生学业成绩远高于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这说明高校开展专业认同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以及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显著性呈“U”型变化,在学业生涯起点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显著、中期影响不显著、后期影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刚入校时对待学习的态度与高中学习具有连贯性,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校园学习后,学生在融入大学生活的同时学习动机产生了变化,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开始规划未来,重新调整确立自己的学习动机,这种影响再次体现在学业成绩上。这说明高校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目标的重要性。课堂学习投入度高,课下用心钻研的学生学业成绩优异,这说明高校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让学生忙起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作用。学习时长对学业成绩无显著影响,因此延长学习时间的同时,只有结合实施良好的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才能提高学业成绩。
(三)学生感知变量是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催化因素
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满意度,反映了学生与任课教师、辅导员、同学、行政管理人员等群体的关系,体现了学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方面提供的支持与学生心理预期的符合度,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随着学生的学校归属感的增强和满意度的提高,其学业成绩整体呈上升趋势,对大学生学业成绩起到正向催化作用。这说明高校要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办学生满意的教育,这对促进学生学业成绩具有战略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丁澍.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2] 谢中才,郑惠娟.大学生高考成绩与大学阶段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12):1-6.
[3] 金子元久.大学教育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杨立军,张薇.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6):49-61.
[5] Alexander W. Astin.Student involvement: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 [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1990(5):518-529.
[6] 许怀雪,秦玉友,李维高,等.家庭文化资本对初一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35-40.
[7] 陈少毅,陈晓宇.家庭背景对本科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会随年级改变吗:基于我国85所院校的实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1):62-71.
[8] Alexander W. Astin.The Methodology of Research on College Impact,Part One [J].Sociology of Education,1970 (3):225.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