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创新链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和思考
2022-06-23浙江省委党校中青一班陈勇潘旭伟
■ 浙江省委党校中青一班 陈勇 潘旭伟
2021年以来,浙江省通过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创造性地编制创新链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技术路线图”),推动解决传统编制方式中存在的耗时长、主观性较强、技术瓶颈对标不够精准等问题,极大提升了技术路线图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精准性,并通过支撑上线推广“浙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应用,推动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本文在回顾技术路线图发展应用情况基础上,总结分析浙江省数字赋能技术路线图创新实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围绕支撑引领浙江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 技术路线图的发展情况
技术路线图以结构化或图形化方式,描绘和预测技术发展路径,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而且对引领产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战略决策也具有重要作用。从全球范围看,技术路线图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20 世纪70 年代末,技术路线图在美国汽车行业开始应用,并于1982年由摩托罗拉公司率先应用于技术进化和技术定位,标志着技术路线图的正式诞生,带动企业界开始推广应用。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美国发布国家半导体产业技术路线图,随后发展成为国际半导体领域技术发展的风向标,掀起了发达国家开发技术路线图热潮。创新发展阶段:2l世纪以来,技术路线图成为全球技术管理的重要工具,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开发技术路线图相继制定发展规划,支持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编制方法也从情景分析、德尔菲调查、头脑风暴等专家为主的定性方法,发展到结合专利分析、文献计量等定量方法,并开始探索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编制方法。表1总结了国外部分代表性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情况。
表1 国外部分代表性技术路线图
2 浙江省技术路线图的创新探索实践
浙江省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技术路线图编制方式,多跨集成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和 “科技大脑”等大数据资源,采用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和知识引导方法,构建“三大科创高地”重点领域技术节点体系,有效识别技术创新的潜在制高点、瓶颈点,推动以算力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明显成效。
2.1推动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改革
技术路线图可视化呈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下的科技攻关态势,支持管理部门直观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路径、目标和创新要素分布等情况,推动实现高效征集和智能研判攻关需求、智能辅助组建团队,形成首批攻关任务榜单368个,组建攻关团队143个,有效提升攻关任务的实战性和时效性、攻关团队组建的精准性和便捷性。
2.2提升创新资源高效精准配置水平
依托技术路线图,利用数字化手段,多跨整合、精准配置三大科创高地重大攻关任务的“平台、人才、项目、资金”等创新资源。目前已配置各类资源数据13.9万条,服务用户5万多次,有效解决创新资源“碎片化”和服务“不及时”“不精准”问题,支撑提升科技攻关效率。
2.3 支撑进口替代成果加速涌现
聚焦“三大科创高地”重点领域,发挥技术路线图作为“攻关作战图”的指引作用,强化目标导向、成果导向,对标相关产业链断链断供风险点、创新链技术瓶颈点、国际先进技术产品指标参数,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创新联合体等攻关模式,支撑产出101项进口替代成果, 围绕断供断链风险点布局重大攻关项目139个。
浙江省技术路线图创新实践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和问题:一是统筹布局有待加强,尚未实现对“三大科创高地”重点领域全覆盖,存在技术路径依赖风险;二是协同机制有待完善,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的编制实施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领军企业、重大创新平台等创新主体牵头作用发挥不足;三是推广应用有待深化,还需进一步发挥技术路线图在科技创新战略决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治理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3 进一步发挥技术路线图基础支撑作用的对策建议
3.1强化顶层统筹协调,建立完善编制运行机制
一方面,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技术路线图的重要性,建立技术路线图编制实施的统筹协调机制,完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促进政府、科学界、企业界主体紧密协同,推进技术路线图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发展,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发展、科技领域数字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决策等提供坚实支撑。另一方面,要构建政府和企业等创新主体牵头并进的多元化协同编制机制,完善创新链和产业链技术路线图的联动开发机制,从源头上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建立完善实施过程中管理、评估、反馈、修正的闭环机制,根据市场新需求、技术和产业发展新趋势以及使用反馈,动态迭代更新技术路线图,确保好用、管用。
3.2聚焦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加快技术路线图推广应用
供图/视觉中国
一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加速突破。聚焦“三大科创高地”重点领域,加快体系化布局,以重大攻关任务为抓手,推动部门联动、上下协同、政产学研贯通应用技术路线图,集中优势力量,精准对标产业链断链断供风险点、“实体清单”企业被卡技术和国际先进技术产品联合攻关,加速实现关键领域进口替代,夯实产业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基础。二是强化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围绕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元宇宙、第三代半导体、柔性电子、生物工程、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加快前瞻性、系统化构建技术路线图,引导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聚焦关键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前沿性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依托技术路线图遴选支持具有产业基础的科技园区和企业创新应用场景,通过实践应用稳步提高产业技术的成熟度,实现新技术带动新产业的突破性创新发展。三是加快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中的应用。依托技术路线图健全完善企业库、人才库,拓展“浙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功能,帮助各地根据地方产业基础、技术研发情况和差异互补发展需求,智能、高效、高质地寻找、遴选、评估、引进企业和人才,扩大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集聚对产业创新的积极作用。
3.3围绕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水平,发挥技术路线图牵引作用
一是深入推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攻什么”“怎么攻”问题。通过技术线路图长效应用、动态更新,持续推动“浙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应用迭代升级,深化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四张清单”机制,加快推动“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等攻关模式成熟定型,加速形成“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的创新链技术供给体系。二是加快推进解决科技评价中的“评什么”“怎么评”问题。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目标,通过对标技术路线图中的技术瓶颈点解决、潜在制高点发展、国外先进技术产品赶超等情况,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进行智能研判,综合评价创新成效和存在的短板,推动创新效能进一步提升。三是持续推进解决创新资源配置中的“碎片化”“精准高效”问题。围绕重大攻关任务,根据技术路线图呈现的技术创新路径和技术瓶颈点上的创新主体及资源要素分布情况,协调组建创新联合体,优化整合研究方向相近、关联度较大的平台载体和团队,统筹新增布局亟需的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引导市场和社会资源有效集聚,实现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浙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围绕解决“攻什么”“谁来攻”“如何高效服务攻关”“如何科学评价攻关”等问题进行设计,主要依托科技大脑和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等数据库,利用大数据智能计算等技术支撑,开发“创新链技术图”“科技攻关认知计算引擎”,打造“攻关需求辅助决策”“攻关团队组建支持”“攻关资源配置服务”“攻关成果评价辅助”四个场景,构建高效协同的项目攻关组织体系,实现项目管理和断链断供技术风险管理的“两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