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燃科技“蓝焰” 迸发强劲动能系统升维路桥创新生态圈

2022-06-23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文华

今日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业链科技人才

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徐文华

路桥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全国民营金融先行区、全省小微金融创新示范区,拥有“汽车之城”“循环之城”“金融之城”“商贸之城”四张产业“金名片”。近年来,台州市路桥区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高质量创新产业、高水准创新主体、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效能创新生态,为推进共同富裕排头兵、民营经济创新区、现代宜居新商都提供科技创新强大持久动力。2021年,路桥区荣登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72.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增速居全市第二。

厚植创新平台沃土 放大尖峰引领的“高地效应”

搭建创新平台,融通创新资源,把创新链真正转换为价值链。一是高标准谋划科创走廊。全力编制环飞龙湖科创生态圈专项发展战略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优化空间、功能、平台和政策体系,重点建设台州国际科学家创业基地、国际高端工业软件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倾力打造立足路桥、面向台州、引领未来、支撑产业的科创策源地。二是高能级提升科创基地。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目标,构筑以路桥(华为)5G创新应用中心为核心的多级应用平台体系,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园、恒金产业园等高端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优质省级机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省级高新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500精英计划”创业创新园,形成全域性战略科技力量。三是高品质做活飞地平台。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到上海、深圳等创新资源富集城市建设“飞地型”创新基地,鼓励企业到“飞地型”科创园开展研发活动,谋划建设海外创新孵化中心,主动“走出去”整合优质的创新资源,形成“研发、孵化在外地,转化、落地在路桥”的新格局。

延伸创新产业链条 放大全域资源的“集聚效应”

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精准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产业链的创新“浓度”。一是扩大科技产业的“增量”。把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作为“招大引强”的重点方向,实施精准招商、链式招商,带动一批集聚度高、关联性强、产业链长的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二是提升传统产业的“存量”。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行动,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工程,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规上重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小微企业园“园区大脑”应用全覆盖,建设一批数字工厂、数字车间,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做足产业创新的“动量”。聚焦汽车、机电、卫浴和智能装备等标志性产业链,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缺失环节断链风险点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凝练相关领域重大研发任务,滚动编制并持续迭代“急用先行”“自主可控”“进口替代”三张科技攻关清单,组织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增强创新主体实力 撬动产研一体的“裂变效应”

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是谋深“双倍增”提质计划。画好科技型企业成长路线图,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创新型企业梯次发展格局,形成“发现一批、培育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工作机制。二是打造“高研值”创新集群。推动建设创新联合体,鼓励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骨干企业布局建设省级研发机构,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提质扩面。三是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积极培育并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着力打造“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园”科技企业孵化链条,探索“国外孵化+国内加速”的离岸创新孵化机制。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形成硬核聚才的“虹吸效应”

引进和培育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产业化能力的创新人才,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一是梯度育才激活力。深入实施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国家和省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万人计划”、海外工程师计划四个计划,持续跟进顶尖人才团队,依托陈十一院士团队借才带才,争取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二是载体引才添动能。发挥平台引才、项目引才、以赛引才、巡回引才作用,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快培育布局高水平创新平台,策划举办各类高层次节、展、赛、会,促进人才与企业精准对接,持续释放人才引力效应。三是服务留才强支撑。深入贯彻落实《路桥人才政策新十条》,充分释放人才政策2.0版红利,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建立健全以科技创新能力、质量、实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促进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加速创新因子聚合 释放优质生态的“雨林效应”

聚焦产业创新主战场,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机制创新“铸魂”。优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办事大厅功能布局,打造“一条龙”创新服务链,实现科技创新服务“最多跑一地”。深化科研管理体制和科研放权赋能改革,一个项目周期实行“最多查一次”。大力推进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守信“承诺制”和失信“黑名单”,落实“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二是政策优惠“凝心”。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拓宽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实施科技创新券长三角通用通兑,让企业一“券”在握就可以跨区域“网”聚创新资源。三是金融改革“聚力”。对不同创新领域、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形成差异化的金融支持路径,推进“浙科贷”多跨应用场景省级试点项目建设,重点开展数字金融赋能初创期科技企业试点,全面构建政银企多方联动机制及数字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初创期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路桥区风貌图

猜你喜欢

产业链科技人才
人才云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