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性气压治疗仪预防ICU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22-06-23贾利

医疗装备 2022年11期
关键词:治疗仪气压肢体

贾利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ICU (天津 300140)

ICU 患者病情危重、疾病复杂、并发症多、进展快,需长期卧床休息,但由于患者体位受限、凝血异常等,可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据统计,医院ICU 入住的危重病及昏迷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患病率高达30.0%[1]。一旦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将增加治疗痛苦及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影响康复效果[2]。因此,探索一种合理的护理措施预防ICU 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气压治疗仪是用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仪器,将其与临床常规护理联合,可为患者提供合理高效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间歇性气压治疗仪预防ICU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9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4~72岁,平均(53.68±5.82)岁;入住ICU时间3~18 d,平均(8.92±1.48)d。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4~73岁,平均(54.21±5.85)岁;入住ICU时间3~18 d,平均(9.01±1.4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在我院ICU 接受诊治,治疗前无静脉血栓形成,无凝血异常或血液疾病。排除标准: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有肺栓塞病史,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疾病,恶性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遵医嘱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日记录患者肢体皮肤颜色、周径、皮温;对于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指导其做踝泵运动、踝关节环绕等动作;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将患肢抬高20°~30°,或在患者腿部下垫一软枕,适当抬高15~20 cm,并辅助其做关节背屈活动;必要时可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干预:仪器选用KENDALL SCD 型压力抗血栓泵(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将压力腿套固定在患者双下肢,连接压力充气管与泵电源,使压力管的另一端位于压力保护套上,并使保护套与气泵紧密连接;打开电源,对患者足部、小腿、大腿下部及上部依次进行充气,将治疗压力控制在40~55 mmHg(1 mmHg=0.133 kPa),每次加压充气1 min 后暂停11 s,以此频率反复加压、放压;20~3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2周。

1.3 观察指标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患者下肢皮肤发红、肿胀,皮温偏高,足背脉动降低、Homans 征阳性,且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北京市瑞强兴达医疗设备公司,型号VIVID E9)双下肢血流情况检查确诊,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下肢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3)下肢肿胀:重度,全下肢肿胀;中度,肢体腘窝以下部位肿胀;轻度,足踝以下部位肿胀;无肿胀;下肢肿胀发生率=(轻度例数+中度例数+重度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

干预2周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2.22%(1/45),低于对照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cm/s,±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股静脉腘静脉干预前 干预2 周后干预前 干预2 周后观察组 45 39.95±6.25 58.85±6.38a 20.81±2.51 39.53±3.41a对照组 45 41.04±6.31 48.98±6.17a 21.04±2.49 28.96±3.38a t 0.8237.4600.43614.768 P 0.413<0.0010.664<0.001

2.3 两组干预后的下肢肿胀情况比较

干预2周后,观察组下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的下肢肿胀情况比较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血流缓慢、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4]。ICU 患者病情危重、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加之应用镇静剂、行输血治疗、接受各种有创操作等,均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带来的危害已经临床研究证实,因此,有效预防ICU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预防ICU 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较多,包括基础护理、药物预防及物理预防等。但因ICU 患者病情复杂、治疗措施多,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故仅采用基础护理措施难以取得理想的预防效果。而用药物预防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且可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因此,采用物理手段干预成了预防ICU 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向,具有安全、简单便捷等优势。间歇性气压治疗仪是一种物理干预仪器,可通过对患者踝部、腿部等部位进行周期性、环绕性充气加压与放气减压,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阻断凝血因子聚集,减少凝血因子黏附在血管内膜,从而增加机体纤溶系统活性,促进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改善机体凝血功能,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同时,利用间歇性气压治疗仪产生的脉动气流对肢体进行反复挤压与按摩,挤压力与按摩力可直接深入肌肉与血管,维持连续动态性梯度压力,增加下肢静脉排血量,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周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下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吕玉莲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经分析,其原因为,间歇性气压治疗仪所具备的循环往复加压、减压作用可阻断凝血因子聚集,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液滞缓,故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仪器通过腿套产生的压力对肢体进行加压、减压,促使血液流动,可避免静脉瓣受损,维持肢体血液流速稳定;仪器具有的360°圆周压力可清除静脉瓣淤滞血液,排空静脉内血液,减轻静脉瓣膜局部缺氧、白细胞迁移等情况,故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仪器主要是通过气流管对肢体进行大面积挤压与按摩,推动淤滞的淋巴液回流至血液循环,促进肢体渗出液吸收,以减轻肢体肿胀程度;此外,仪器受力均匀,按摩速率与人体血液流速相近,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高,且不影响患者休息,可增加患者的治疗舒适度[8]。

综上所述,间歇性气压治疗仪在ICU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轻下肢肿胀程度。

猜你喜欢

治疗仪气压肢体
一种新型多通道可扩展气压控制器设计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看不见的气压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肢体写作漫谈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