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支撑 扩大绿色供给 国家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快推进
2022-06-23杨伊静
◎ 本刊记者 杨伊静
目前,国家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正加快推进。记者获悉,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和技术路线图正在制定。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并组织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等针对需求列出重大研发课题,共同探索突破。另外,中科院提出八大行动计划以期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地方层面,目前包括上海、安徽、重庆、湖北等多地明确提出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计划。科技“减碳”相关各方正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综合示范等全链条布局。
“双碳”关键技术方案加快编制
据悉,按照科技部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工作的统一部署,《中国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编制工作正有序推进。“2021年以来,相关部门多次组织研讨会,加快修改完善《路线图》征求意见稿,以期按程序上报和发布。”有知情人士透露。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双碳的任务还很重,路还很长。在非传统的一些路线,科技创新往往能够起到颠覆性的效果。
在2022年1月6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科技部明确把实施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作为2022年十大重点工作之一。3月21日,科技部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日前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明确近期、中期、远期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突破若干支撑碳达峰的关键技术,促进经济社会低碳绿色转型,探索支撑碳中和目标的颠覆性、变革性技术。明确碳汇机理,形成碳源汇监测、核算的科学方案,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突破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汇等关键技术;推进重点行业低碳技术综合示范,支撑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用科技含量打造绿色含量。”对此,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董仁才对记者表示,就碳源和碳汇的研究非常重要,科技减碳首先要从机理上摸清楚。
在他看来,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科技支撑“双碳”行动要做到全过程、全周期减碳,算好综合大账。“有些举措,从其中的某个环节来说是减碳的,但是从全过程来讲,不一定是在减碳。”董仁才提醒。
多地提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科技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根据此前各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北京、上海、江苏等多地提出力争率先、提前实现碳达峰的要求。其中,上海、安徽、重庆、辽宁、湖北、宁夏、河北、浙江等地明确提出要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
以安徽为例,其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展“双碳”科技创新专项,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此前,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已将双碳优势领域列入优先发展主题,并在省科技计划中设立“生态环境”“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专项及“安徽能源互联网联合基金”。
湖北科技厅日前批复组建湖北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联合武汉大学等省内高校、国家能源集团等优势产业科研力量共同组建,着力打造全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示范引领高地,带动长江经济带形成国际领先的碳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宁夏科技厅正式印发《宁夏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行动方案》,紧紧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重大科技需求,组织实施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先进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等行动,建设一批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平台,转化应用一批绿色低碳科技成果,初步构建起“减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宁波发布《宁波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明确将实施基础前沿技术突破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科技成果场景应用转化行动、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创业创新主体培育行动、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育行动、开放合作交流行动等七大行动具体17项举措,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低碳前沿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迭代升级,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高质量引领支撑宁波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对此,董仁才表示,近年来,不管是东北传统化石燃料的技术革新,还是华北地区风机发电、储水节能技术的使用,科技创新在支撑地方减碳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看来,推进“双碳”工作,整体上全国必须一盘棋。但由于各地在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碳排放总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并出台鼓励性的配套政策,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
技术创新赋能企业低碳转型
在国家“双碳”战略大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底色。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2022年国家将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
以建材行业为例,该行业成为企业探索减碳的重点领域之一,而在减碳过程中,技术研发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公司研发的建筑机器人通过科学的材料算量系统,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及碳排放。”碧桂园集团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自研的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流动制砖车,将建筑垃圾直接转化为园林路面砖等建材制品。“目前,该流动制砖车已在凤桐花园项目累计消纳建筑垃圾450吨,生产路面彩砖超过20万块。”该负责人透露。
技术创新除了助力企业自身减碳外,也给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带来了契机。要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结构调整是关键,首要任务是形成强大的绿色能源供给能力,这就需要大力发展风、光、储、氢等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新能源材料需求的增长。
“我们将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十四五’期间计划在新能源材料领域进行投资布局。未来的主要项目有EVA光伏膜料、碳酸酯锂电溶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锂电隔膜材料等。”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表示。他建议,国家应强化科技支撑,扩大绿色供给。通过税收、绿色金融等手段,支持龙头和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性价比,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