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阈下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以贵州省盘县滑石板村为例

2022-06-23覃梅艳田修胜许源

河北画报 2022年18期
关键词:石板苗族少数民族

覃梅艳 田修胜 许源

(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滑石板村居住着苗、汉两种民族,是纯农业村寨,也是贵州省盘县最集中、纯苗族的村寨。但是,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正在衰落,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如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是在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滑石板村传统文化概况

滑石板村是盘县最为典型的苗族村寨,90%以上是苗族小花苗支系,苗族特色保存比较完好。陶春学(男,滑石板村党支部副书记和贵州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于上个世纪开始接触大筒箫。他的妻子说:“他一天到晚就是做他的大筒箫,有时候家里农忙的时候,要去外面演出,一去就是一个星期,长的时候就是半个月或一个月。”陶春学也笑着说:“也是由于我对大筒箫的热爱和对这个家的爱,我想要表达这种感觉,所以我创作了《执箫人》。”现在《执箫人》与《送亲》《迎亲》一样成为大筒箫的经典曲子,歌词完美地诠释了苗族人民生活的场景,体现了当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苗族的花衣服也是当地一大特色。村民们通过服饰的设计来纪念他们的故事。每一件服饰都倾注着人们的辛勤劳作,制作花衣服的工序繁杂,男性有时也会参与到制作中来,特别是在染布这一工序。当地人认为,制作染料的时候要一对恩爱的夫妻一起制作,这样做出来的染料是最好的。罗永光(男,滑石板村村民,苗药传承人)说:“我们家的染料就是我和我媳妇一起制作的,我们一起拿着一根木棍搅拌染料,在搅拌的时候还不能大声说话,否则就不会出蓝色。”染料的原材料大多都是去山上采的草药,这样做出来的衣服可以保护人的身体不生病,在染好布料以后,有的人会把药渣留下来分类整理好,可以用来治病,这样也不浪费药材。

哒啦洞是一个天然溶洞,也是一个红军遗址。在进入洞口几分钟,就可以看到一堵由人工砌的石墙,但是为了开发,只留下了1/3,目前仅存5堵石墙,是当年红军为防御外敌而建造的。除了石墙以外,在洞内有几个大石头围了一个圈,刚好留下一个人能通过的缝隙,罗永光说:“当年红军队伍里面有一个女同志要生产了,就是在这里生下的小孩。”另外,每年滑石板村最重要的村寨活动采花节就是在哒啦洞口举行。采花节是一场文化盛会,村民们身着华丽的盛装,跳着精彩的芦笙舞,唱着原生态的苗族飞歌,展示着滑石板村苗族服饰、歌舞等文化的无限魅力。采花节最初是为了给村寨祈福,保佑村寨的一场活动,后来发展为帮助某一特别困难家庭的活动,给他带来好运。采花节有着美好的寓意,很多村民说,在他们记事以来就一直有举行这样的活动。

二、乡村振兴视阈下滑石板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现状分析

(一)大筒箫

“大筒箫”特指滑石板村竹制乐器的一种,因其形状粗、大、长,故而称为大筒箫。自2005年以来,陶春学就开始带着他的几个徒弟以及他的儿子开始外出演出,主要是参加商业演出和管弦乐器比赛。除了参加各类活动所得的收入,陶春学也在马场乡的中学和小学授课,并给学校制作一些大筒箫,培养了一批热爱大筒箫文化的孩子们。如今,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到网上,分享给广大用户,滑石板村的人们也同样热爱分享自己的生活,展示小花苗的文化。给滑石板村做了很好的宣传,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大筒箫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短视频的普及为大筒箫的普及给予了很大的契机,但是在短视频制作上仍存在不足,一是不了解软件的使用,二是没有专业的拍摄团队,三是没有足够的表演人员。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现在的人们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猎奇心理愈发增强,来到少数民族地区游玩的人逐渐增多。利用短视频宣传大筒箫既可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可以为滑石板村带来流量,吸引人们实地来到滑石板村,为滑石板村的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二)花衣服的制作

花衣服是滑石板村村民最离不开的生活用品,所有的重大节日都要穿着这个盛装,但是,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没有时间学习制作花衣服。再者,随着外出务工,家庭收入增加了,人们愿意花钱购买。一套女性的花衣服包括上衣、裙子、飘带、围裙、帽子,售价在3000元左右。男性的花衣服则包括上衣、帽子。如今寨子上可以手工完成这些技艺的,只有少数几家,熊珍(女,苗族服装制作传承人)说:“到了冬月以后,直到过年这段时间,我一直都是在熬夜做花衣服。”花衣服除了绣花和挑花的部分以外,还有蜡染的部分。蜡染的染料原先都是山上采的草药,但是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去山上寻找,都是网上购买一些染料来做。可见,花衣服的传承还是比较有挑战的,花衣服的制作工序复杂,且需要很大的耐心,耗费巨大的精力,老人和小孩都很难完成,而青年人都在外务工,很难有时间来制作。而且当地也没有专门的培训点,只是凭着兴趣来学习,学的不深入。

(三)苗药的传承

在当地看来,卖苗药是迫不得已的生计,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去沿海地区务工,尽管非常辛苦,但是获得的收入却是相比卖苗药而言较为可观的。罗永光说:“我要感谢我媳妇,那时候我们家很困难,是我媳妇劝说我去卖苗药的。”滑石板村所有关于苗药的知识,和其他民间医药一样,都是依靠长辈的口口相传,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学习好苗药的知识,并熟练地运用它,需要很长的时间。现在滑石板村苗药传承面临的困难是,孩子们都要上学,不能将精力集中于苗药的学习,所以当地人大多是在30岁左右才开始独立的去卖苗药。再加上,现在医疗系统逐渐完善,病人愿意去医院接受相关治疗,而苗医苗药没有国家认证,因此市场受到极大限制。只有极少数人愿意死马当活马医,所以苗医的收入很不稳定。罗永光现在正在积极申报非遗项目,他希望政府能够看到苗药的亮点,让更多人了解苗药。苗药除了治病,还可以预防疾病。大多数的人也都有这样的观点,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滑石板村喜食山上的野菜,以及喝苗族养生茶,热衷于用草药泡脚都是为了预防疾病。

(四)哒啦洞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的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经过千百年后雨水对石灰岩侵蚀逐渐形成了溶洞。溶洞景观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所以一定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哒啦洞在当地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既是人们了解到红军长征故事的地方,也是采花节的重要场地。在节假日人们成群结队地去里面野炊,做户外活动,在一年最重要的日子,在洞口做采花节。在实地考察时,我们发现因常年缺乏管理,现已无明显的标志和指示牌,进入到哒啦洞里面时,没有安装灯光和安全警示牌,洞很深,路面有很多石头,只是带着普通的电筒很难看清楚里面的路况,只有拿着矿灯时才能够看得清楚。进入到哒啦洞内,只有在当地村民的提醒下,才能注意到“金童玉女”“将军骑马”“恐龙像”等天然石膏。所以在没有安装相关设备下进行参观,游客们的观感和安全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哒啦洞是急需开发和维护的项目。

三、乡村振兴视阈下滑石板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路径

(一)聚焦当地村民,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关注度

Vos W.Meekes H.强调要高度重视对当地村民的引导,使他们在经济发展中获取一定的利益,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保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中来。[1]同样,在当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寻求更好的经济发展,众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给当地的文化传承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经调研,从苗药的传承来看,尽管当地对苗药需求减弱,但是如何使苗药常用常新,发挥新的价值,需要政府投入更大的研究成本;从大筒箫的传承来看,应充分发挥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广泛传播,利用短视频提高当地村民甚至各地群众的关注度等。通过对当地文化的传播,让村民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对文化的认可与归属,从中寻找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文化价值,创造经济价值。

(二)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旅游业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根据习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的重要指示,对滑石板村采取分类指导、精准实施。当地有着天然的红色资源,为了讲好红色故事,首先要保护哒啦洞内的天然石膏,让当地居民自觉加入到环境整治的队伍中。其次要完善,政府可适当加大投入资金的使用,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如交通、指示牌、民宿旅馆等,保证游客在到达哒啦洞过程中的旅游体验。再次要传承,哒啦洞外围是当地“采花节”举办的场所,在游客参观完溶洞后,可带领游客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红色旅游业。最后要发展,从“三交”模式的角度来看,哒啦洞颇受当地村民的喜欢,外围现已被开发为野炊场所,经调研,野炊休闲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当地村民的娱乐活动,还可以促进外来游客与当地村民的关系,有利于民族交流。此外,还可以提供必要的食材,在旅游体验过程中间接向游客传播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性等,有利于民族交流和交往。但是当地政府或旅游局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做到可持续发展,避免对溶洞造成破坏。并招募当地年轻人进行解说,对其进行专业培训,这也有利于带动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

(三)利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打造“一村一品”品牌产业

滑石板村石漠化严重,相较于其他地区,种植农作物条件较差,但长期的人类活动以及当地少数民族的影响,当地的中草药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当地可充分利用中草药,继续发挥苗药在中药领域的重要作用,聚焦理疗产品如养胃、养发、泡脚等,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这正适应了在经济高速发展下“养生产业”的发展。此外,当地可形成“村落-苗医-中药产品-种植者”为一体的“一村一品”品牌产业,以“互联网+X”为载体,打造民族知名品牌,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四)“引进来”“走出去”,使传统文化在融合中传承发展

1.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体验馆

滑石板村有着众多民族艺术,如“大筒箫”“芦笙”“蜡染、刺绣”等,通过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体验馆让游客前往体验,同时也是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初步设想,可以将少数民族体验馆分为服饰体验区、特色美食体验区、理疗体验区、民居体验区等。服饰体验区展示花衣服制作、花衣服成品、花衣服新潮;特色美食体验区可以给游客品尝当地美食、自行制作当地美食等;理疗体验区通过使用苗药让游客得到放松的体验;民居体验区展示苗族的房间陈设布局和整体风貌。总之少数民族文化体验馆总体展现出苗族人民的独特风情。建立少数民族文化体验馆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涉及众多难关,所以需要多方的支持配合才能成型:(1)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服务的支持。在前期筹备体验馆的建设过程中,政府要积极组织筹备,充分考察当地民俗风情,保证资金稳定,确保体验馆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同时,由于苗药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所以必须严格规定苗药的用剂用量,并寻求药品监督相关部门的帮助,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2)当地村民要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规定,建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牵头,入驻体验馆,通过讲授、指导教学、抖音等短视频的拍摄的方式向外来游客积极传播本民族文化,并以学习的态度进一步发展本民族文化。(3)政府、村民、社会各界发挥合力,积极宣传少数民族文化,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给当地村民带来致富的机会,才能更大的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当地发展。

2.将少数民族元素融入时装设计

在当代,服装已经没有特别明显的民族标志,很多少数民族服装已经成为节日礼服。但服装的美化作用没有因此消失,追求个性化成为服装设计的重点。由于我国民族服装各有特色,将民族服装中的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已经成为服装设计趋势。[3]对于服装行业来说,设计和市场尤为重要。近年来,青少年掀起了一股国潮国风热,“汉服”等传统服饰成为青少年追捧的对象,也给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契机。对于花衣服而言,要想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在服装设计上可以将苗族独具特色的花纹、图案镶嵌在日常服饰中,使普通的衣服体现文化色彩,使消费者的着装更加多元化,不断突破少数民族的穿衣风格,才能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少数民族元素的融入是彰显文化自信、传递文化与品味的重要体现,也更能加深全社会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猜你喜欢

石板苗族少数民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石板街
少数民族的服装
千年红檬 诗意石板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见闻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漂亮的“银饰”
神奇的石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