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意识视域下乡村博物馆建设研究

2022-06-23陆燕平王洪让

河北画报 2022年18期
关键词:乡土博物馆意识

陆燕平 王洪让

(桂林理工大学)

乡村博物馆是记录乡村历史文化的特定场所,是乡土民情的展示窗口,是乡民记忆在现代社会的留存之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乡村博物馆是纯真乡土文化的记录者和守护者,记录着乡村的发展、乡民的生活,更是乡村演变过程的亲历者,守护着乡村尚在流淌着的乡土文脉、乡村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历史。乡村博物馆是一座宽大的桥梁,见证着发展、连接着未来,集乡村历史文化和城市现代文化于一体、相映生辉,给广大乡民以源源不断的力量与希望。

一、在乡村博物馆建设遵从生态意识的必要性

(一)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有力实践

我国蕴涵着特色各异、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也积淀着深厚悠久、鲜活生动的历史文化记忆。这是赋予乡村的一笔宝贵财富,对这笔财富的充分利用和挖掘,是乡村博物馆建设的初衷,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实施的有力推动,更是提高乡村文化价值、提升乡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生态意识的推崇和乡村博物馆建设都植根于文化底蕴丰厚的乡村[1]。

乡村博物馆的选址、展品的选择与征集、展陈方式的推陈出新、展览与特定节庆的有机结合、都是对过去历史记忆的重新梳理;既有对原有乡村文化记忆的尊重,也有对传统与现代碰撞的认知及对生态意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新理解[2]。

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提振着乡村旅游经济,基于生态意识,乡村重新权衡环境与发展、重新认识生态环境与发展建设。因此,乡风文明融入乡村博物馆使得提高生态意识得以发挥,使其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春风,促进乡村博物馆的发展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得益彰[3]。

(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动

乡村博物馆来源于乡村文化,贴近于村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是贴近于实际作用,所以可以有效地带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认知性。乡村博物馆的发展建设,可以有效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和力度。乡村博物馆构建需要的展品来自于村民家中的物品,融入了本地乡村的文化特色需求充分展现本地的农耕生活、历史文化变迁,依托从前遗留下来的老建筑打造各种各样的乡村博物馆作为高质量乡村文化发展的再延伸,形成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乡村博物馆群落”体系,以乡土文化发展促乡村振兴建设,以乡村振兴建设推动乡村博物馆建设[4]。

人民群众对提升美好生活质量的追求不仅局限于物质产品的供给,对充实自己的精神文化思想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国不同类型的历史性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联动发展。乡村博物馆立足本村的历史文化内涵,把有本村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的元素融入新发展道路。乡村博物馆是共享空间和文化体验空间的综合,融入当地过去的名人、地域文化、生活片段,展馆设置体验馆展厅,展示乡村的书法、绘画、工艺作品、摄影作品等,使群众弥补对乡村历史文化的缺陷,深刻认识乡村博物馆的建设本身就是一场与文化相向而行的旅程,从直观视觉的观感中获得连贯的乡村文物流传至今的价值引领,丰富群众对乡村历史文化来源的认知[5]。

(三)乡村居民幸福感的有力提升

乡村接续着过去和未来,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历史。生态意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在乡村建立博物馆提升宣传生态意识的重要媒介,可以充分展示现代乡村转型发展成果。新媒体时代,渐渐涌现出很多各有千秋的文化乡村,极大丰富着人民的生活体验。

基于生态意识视域的下多元丰富的乡村博物馆也逐渐成为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乡村博物馆作为最能体现乡村文化的展示窗口,对提升生态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博物馆的重心也转向创造具有弹性灵活可变、开放的空间形态上,而设计乡村博物馆是实现多元化功能的手段,通过设计构思和生活实践建设出一座集乡村生活艺术展览、乡村文化艺术收藏、乡村文化艺术创作、农耕工具不同时段更替演变研究、文化教育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博物馆,给足其他乡村村民建设乡村博物馆很大的底气。凭借乡村的山水人文田园等资源优势,乡村引入乡旅、农旅、文旅等产业项目,使乡村博物馆成为乡村“共富”发展的新源泉,不仅可以增强乡村博物馆展现不同层级空间活力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乡民幸福感奠定了文化基础[6]。

二、乡村博物馆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资金投入与监管不到位

我国实行乡村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乡村博物馆建设面临的问题不仅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还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目前,基层政府对乡村博物馆的发展建设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对乡村博物的规划、发展、提升还没有系统的规划性、整体性统筹,在乡村博物馆建设上投入的资金相对不足成为目前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对乡村博物馆建设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中,虽然有关部门在资金、项目方面向乡村倾斜,但资金投入的不足是凸显的,同样在生态意识的宣传上、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资金无人监管、资金使用较为分散、资金执行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博物馆的发展和建设。乡村博物馆发展建设中用到的建设用地、物料、人工、器械租赁以及在展品征集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费用,需要大力的人、财、物支持。所以,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对乡村博物馆的资金建设支持力度[7]。

(二)建设理念相对滞后

随着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隶属于乡村公共建筑的图书室、幸福院等新功能性建设用途普遍出现,但乡村博物馆发展建设理念依然存在一些过于统一化、多样性不足的问题显得尤为明显:选址上,乡村博物馆征用的是一些过于老式的楼房、厂房作为展陈用场所;过于统一化、无创新吸引力、缺乏环保基础设施等展陈条件;现代展陈手段和技术运用不到位等现象普遍存在与乡村博物馆的发展建设中。缺乏对乡村公共建筑功能需求和使用特点的客观评估,刻板地追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硬性指标,简单而机械地套用城市建设模式,也影响着乡村博物馆的建设。

在有限的乡村资源条件下,减少建设场地的资源浪费,充分利用收集到的老物件,提高物件和设备利用率,节约建设成本,打造一个小规模多功能的密集型、基础型的以围绕生态意识视域下的乡村博物馆。博物馆的整体建筑设计需要注意整体与灵活开放两大原则,并且具体操作时间明确选择空间组织类型、确保创新新颖和乡村渗透以及运用重点设计核心空间[8]。

(三)对外沟通交流不畅

乡村特色习俗和农耕文化宣传不到位、群众心里的乡村知识淡薄。外界的游客对乡村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关注的焦点仍是经济收益的获得,对利用乡村文化效益的作用却不够重视,甚至忽视了对乡村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特色宣传的提高,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而且接受新的思想观念较慢,再次加上利用乡村历史文化这棵树带来的经济果实和社会效益果实并不是很明显,短时间内很难让村民感觉到它所带来的有效成果。政府实施乡村文化制度政策不健全、执行力度弱、乡村文化宣传强度不够等一系列短板,导致乡村对外交流不畅、乡村发展滞后等问题。要解决对外沟通交流不畅的问题,需从根源上对上述陋习进行规范、整顿,实现多元化、多维度发展,使博物馆和乡村建设融为一体,使浓郁深厚的乡村民俗文化遗存和不同地域的乡土风情同频共振、繁荣发展[9]。

三、基于生态意识的乡村博物馆建设实践路径

从生命的整体状态和所处环境的整体协调优化出发的生态意识是乡村博物馆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理念来源,以营造符合生态规律和生态条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价值的乡村博物馆是现代生态意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有力彰显。适度、生态、循环既是生态设计的原则, 也是乡村博物馆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实践路径。

(一)基于适度原则的乡村文化观和价值观

乡村博物馆立足于普通乡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记录着过去和当下,实现展陈资源持续开发的适度原则是乡村博物馆建设的基础。在生态意识下对乡村自然资源进行适度开发、适度整合,科学合理地规划使用资源,使得乡村博物馆既关照乡民的日常生活,又对朴素的乡村文化有所呼应,进而形成淳朴的乡村价值观。基于生态意识的乡村博物馆建设,既有对环保观念的贯彻,也有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对乡村原有旅游资源的整合。通过挖掘和利用乡村传统文化资源,运用现代旅游管理理念,为乡村博物馆建设在经济性、文化性的永续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适度原则是树立绿色政绩观、促进生态资源永续开发的根本。适度、有益的开发之于当前乡村博物馆建设工作是一剂良方。在注重经济效益和发展价值的同时,也要稳住环保意识,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对当地文化、生态资源的保护也不容忽视。在建设和运行乡村博物馆的时候,适度原则既是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原则,又是淳朴的乡土价值观的塑造过程。

根基于农业文明的乡村和乡土文化,以地缘血缘和传统社会构建成为秩序的乡村文明社会,形成了村规民约、生活信仰、传统习俗,所以我们可以适度、有效整合乡村资源,并将整合后的资源适度融入乡村博物馆的研究实操里,传递乡村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风俗习惯,全面展示乡村各层面的文化能够融入博物馆的宽广格局,生态意识中的适度原则可有效均衡乡村博物馆建设中内生与外宣。

(二)基于生态美学的乡村博物馆建设规则

强调自然、生态的设计节奏,追求和欣赏质朴、简洁的设计规范,避免刻意的雕凿和装饰,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打造的乡村博物馆,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和美学法则的改造,是一种人工创造的生态美,徜徉其中,可以持久地感受到乡土文化带给人们的生态精神愉悦,这种朴素的生态美学又升华了乡村博物馆的质朴和纯真。

生态建设及“两山”理论,是对乡村历史文化发展建设的复苏。生态意识下朴素的生态美学渗透成为乡村博物馆建设的必由之路,既涵盖了自然、人文和历史等不同生态,又囊括了乡民的文化、生活和传承。

乡村博物馆作为传承乡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要在落实生态美学的基础上,以极具说服性的案例实操为落脚点,以实施生态美学下的乡村振兴为宗旨,结合乡村发展实际和整体规划方案,分析和呈现朴素的生态价值观,使广大乡民充分参与到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中来,充分带动当地的文旅产业,既可以创建文化展示平台,又能打造对外交流的窗口。通过不同媒介的带动宣传,乡村博物馆可以更加便捷有效地助力传统乡土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乡村文化旅游业创新发展运行。

(三)基于可持续的乡村博物馆发展手段

生态意识注重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也注重对意识内涵的培养,既有对常规资源的节约和使用,也有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低消耗使用,从藏品收集、展陈效果等不同阶段,都要贯彻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理念下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从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入手,以资源整合和征集为手段,以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为理念,广泛征集村民在传统农耕时代闲置不用的犁、耙、锄头、谷仓、蓑衣及现代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展品,放置在博物馆中进行展览展示,充分运用现代展陈手段,最大程度发挥既起到对旧物的再循环利用,又保留和传承农耕文化的“根”。乡村博物馆作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在带动乡土文化传播、乡村文化自信方面,馆内与馆外既有乡土文化的展示,又有生态理念的培育和传播,在这种形态下,乡村博物馆的发展和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博物馆建设要以符合地域文化的旅游产业规划,可持续开展创新乡村文化宣传驱动,建设一批示范带动性乡村博物馆,以现代展陈理念和宣传手段为标准的引领为动力,培养一大批掌握系统性乡村博物馆建设理念的优秀专业人员队伍,在生态意识的总框架下,以可持续理念为根本提升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循环,使优秀而悠久的农耕文化得以传承。在发展专业队伍、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乡村博物馆的发展建设的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可延伸性也要基于生态意识下的可持续理念进行。

四、结语

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设理念贯穿发展建设全过程。通过乡村博物馆的建设,梳理和展示纯真的乡土文化,融鉴乡村的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展陈乡土文化的“根”与“魂”,传承和推广乡土文化,同时打造新媒体时代“网红打卡点”,提升乡村旅游业吸引力,进一步丰富和增加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生态意识氤氲下的乡村博物馆成为广袤乡间一道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景,延续当地的历史文脉,传承乡民共同的记忆,塑造独属于乡民的文化高度,打造乡村文化“守护盾”,使广大村民借用文化遗产的力量带动旅游产业,进而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

猜你喜欢

乡土博物馆意识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江澜新潮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博物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露天博物馆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