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的洛可可艺术设计
2022-06-23杨雨楠
杨雨楠
(河北大学)
洛可可这个字是从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和意大利语Barocco(巴洛克)这两种语言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用贝壳和石头做的室内装饰品,而巴洛克(Barocco)则是一种更早、更宏伟、更富丽堂皇的艺术形式,有些人把洛可可视为巴洛克后期,也就是巴洛克时代的解体与衰败。洛可可风格最初是在装饰和内部设计中出现的,路易十五即位之后,它对宫廷艺术的影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前任国王路易十四时代晚期,巴洛克风格被更柔和、更具曲线感、更自然的元素所替代,洛可可是大约自路易十四于1715年去世时产生的。
摄政时代,宫廷生活已不仅限于在凡尔赛宫,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从王宫到法国的上流阶层,洛可可的纤细、活泼的设计被看作是路易十五时代的转折点。可以说,十八世纪早期欧洲陶瓷的流行是该时代的一个特征。以前,人们吃东西都是用沉重的银质餐具,用很大的石头雕刻出宏伟的雕像,后来又用易碎的瓷器和精致的陶瓷雕像,这就是当时的贵族们的生活方式。洛可可的作品,与早期的巴洛克风格和晚期的新古典风格相比,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享乐、奢华、爱欲的气息。
一、洛可可风格与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
(一)洛可可的前身——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因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而异,其美学观念也有明显的差异;因为统治者的文化修养和个人的审美情趣,导致了二者在表现形态、主题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二者在绘画领域中的表现和表现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巴洛克艺术诞生于十六世纪后半期,是意大利反对宗教改革的时代,其全盛时期是十七世纪,主要在欧洲大多数天主教信徒集中的地区。因为欧洲上流社会的生活极为奢侈,他们追求的是豪华、精致、热情的艺术,所以巴洛克艺术的出现是为了迎合上流社会和贵族的口味。
十八世纪是理性和启蒙的时期,哲学家们用理性的方式来分析世界上的一切,哲学取代了神学,洛可可的艺术就是在法国出现的,并在欧洲各地盛行。以前欧洲的美术作品复杂,装饰效果好,让人审美疲劳,而洛可可的出现,极大地减轻了人们的审美疲劳。
(二)巴洛克与洛可可的艺术特点
巴洛克建筑追求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动感、激情四射的艺术境界,由于主题与宗教有关。因而具有宗教特有的热情与神秘。它提倡形体上的变化,不求深刻的刻画,笔法自由豪迈,大气磅礴,又洋溢着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其色彩丰富多变,富有生机,以卡拉瓦乔的《召唤使徒马太》为代表。洛可可的特点是纤细、典雅,主要应用于室内装修,以粉红、嫩绿等淡色为主,以贝壳等为装饰。在艺术手法上,多采用弧线等非对称的技法,以贝壳、漩涡、山石为主要装饰材料,内部的建筑构件仿照自然的形态,千姿百态。虽然洛可可和巴洛克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繁复的雕刻和丰富的颜色,但是巴洛克的绘画却是更加鲜明和雄壮,而洛可可的风格却恰恰相反。洛可可的画作,色彩比较柔和,色彩比较淡,给人一种温柔甜美的感觉,她的作品中有一种东方古典的味道,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布歇的《德·蓬帕杜尔夫人》。
二、洛可可艺术的形成
洛可可的崛起始于1715年路易十四死后。路易十四寻求一种古典的美感,在他的时代,凡尔赛宫是法国贵族们的主要活动场所。1715年到1723年,也就是路易十四死后,路易十五在位期间,由奥尔良公爵菲利普二世摄政,他的爱好引起了法国洛可可的艺术趋势的改变。路易十四死后,法国的衰败贵族和渴望自由的资产阶级,都在寻求一种自由、放纵、快活的生活。
(一)时代背景
与路易十四统治的男性权力时代相比,消费至上、女人和爱情在路易十五年代已然变成主旋律,在绘画、沙龙、舞会中,女人都是主角,在政治决策中,贵族的权力被剥夺,而女人则依靠“美色”来获取权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男人们也变得更有女人味了,他们在脸上画了妆,头发像女人一样竖了起来,被称作蓬巴杜夫人发式,女人的统治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时尚。绘画是当时贵族阶层的一种主要消费手段,他们用各种题材描绘当时的社会风气(如舞会、狩猎、赌博等),并把它们当作一种重要的室内装饰,表现出当时的奢华。
从画作中可以看出,开放、直接的画面,打破了以往传统油画的含蓄和内敛的表现,画中的女性热情、开放、不拘小节,衣着上的奢华,多层次、高质感的服饰搭配上珍珠、丝绸、羽毛等配饰,使得画中的女人看上去既艳丽又妖娆,更有可能是赤身裸体地展现女性丰满、柔软的女性。颜色也比古典绘画要明亮、丰富、充满暗示性,以表现对“娱乐至死”的向往。
(二)洛可可风格的女性化
从中世纪起,法国一直保持着男尊女卑的格局,到十八世纪,由于社会政治危机的加剧,王室的权力急剧下降,女性的特权也随之扩大,女性在文化、艺术等领域也逐渐崛起。浦兰·德·拉·巴尔在“Three Cartesian Feminist Treaties”中为妇女进行了辩护。与此同时,受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法国自由主义女权运动的影响,她们也开始为女性争取各项权益,提倡在法律和教育的基础上,使她们享有与男性同样的社会地位。伏尔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也曾经将女性的命运归咎于不平等。狄德罗相信,社会说女人比不上男人,并非天生如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十八世纪法国妇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在上流社会和公共沙龙中出现的宫廷妇女,极大地促进了妇女的解放。
路易十五在位时期,法国上流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妇女为核心的“沙龙”,女人在这里尽情地欣赏舞蹈、诗歌、音乐,并与男人一起探讨文学、哲学、政治、理论、宗教等,通过这种沙龙,女人可以看见“自我意识”的光芒,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法国凡尔赛宫沙龙的核心人物,以她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交际技巧,深深吸引了法国启蒙时期的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布歇等等。
三、各个领域中的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涵盖了建筑、室内装饰、绘画、雕塑、家具、陶瓷、染织、服装等各个领域。洛可可风格是一种源自上流社会的宫廷艺术,它对室内装饰、家具、建筑、绘画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它的语言表征是繁缛精细,奢丽纤秀,尤其是装饰纹样、材料结构和色彩的光影。
(一)室内装饰艺术
洛可可装饰风格源自十八世纪法国的罗曼蒂克,当时大多运用一些自然形态如贝壳、花朵、“C”和“S”形、漩涡曲线、弧线等来装饰房间的一些形状。洛可可的装饰性主题和构图方式,经常运用非对称的方法,运用变化多变的植物,例如玫瑰、棕榈,用花环、花束、弓箭、蚌壳、旋涡、山岩等,以优美的线条构成,形成轻快、流动、张力的装饰效果。在绘画的题材内容上,不需要有深厚的宗教和战争历史,而是有少量的爱情和娱乐,也有山林乡地的风景和乡村生活。
在质地的表现上,珍珠、羽毛、丝绸、水晶、镀金成为了室内装饰的最爱,不同的质地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如果说大理石、混凝土、钢铁给人以沉稳、厚重的感觉,珍珠、丝绸、水晶则给人一种轻浮、华丽的感觉。洛可可的房间都是一片是梦幻般的场景,越是高贵的皇室成员,越是喜欢在自己的宫殿里用各种花花绿绿的花纹来装饰自己的宫殿,我们可以从凡尔赛宫的内部结构中看出它的宏伟之处,从一张床上的一只床脚,到用来装饰屋顶的雕刻。与巴洛克时代的装饰风格不同,洛可可时代的装饰风格和它的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细密的线条,看到背后的景色,这是一种精细的设计。
(二)洛可可风格的家具
那时的上层妇女很看重自己的容貌,他们会想尽办法打扮自己,例如像蓬帕杜夫人这样的高头发,就是为了让理发师更好地帮他们梳头,所以才有了这种特别的坐具。梳发椅的外形比较小巧,靠背中间的中心部分呈新月形状,可以让女人舒服地倚靠在椅背上,让头发不会被椅背所干扰。此外,洛可可时代的妇女,为了突出女性的身体特点,追求性感的美感,会使用束腰束腰,以增加与下半身的对比。根据记录,洛可可女装的裙撑宽度可以达到4米,所以就有了长凳,以供穿着裙子的女士们在客厅里歇息。这张座椅乍一看像是一张三人座的沙发,但实际上却是为女士准备的,一人一座,男人坐在上面,就会被认为没有教养,这显然是一种很有女人味的坐具。观牌椅是一种特别的“安乐椅”,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特别是在沙龙里,玩纸牌不仅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社交交往,所以在玩牌的时候,围观的人很多,所以就有了观牌椅。座椅的后部比较高,以适应观众所站的高度,并且座椅的后部有一个宽大的垫子,可以让观众把胳膊搭在上面,从而减轻长期站着的疲惫。
(三)洛可可风格的绘画
威尼斯画家罗莎巴·卡里拉于1720年抵达巴黎,这是首次妇女艺术家与男性艺术家平起平坐的地位,在上层阶级中也是如此。这些女性艺术家的出现,让洛可可的时代,充满了女性的气息和美感。十八世纪初期,威尼斯艺术家罗莎巴·卡里拉将色粉从意大利引进法国,因为其色彩丰富、色彩丰富,具有独特的造型和晕染能力,可以帮助描绘精致的对象,并在洛可可的画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特有的柔软质地与女性题材相契合,使得作品中的女性色彩更为浓厚,与其它艺术形式形成鲜明对比。比如巴洛克时期的绘画,其色调鲜明、浓重,表现了宗教主题的庄重与恢弘的叙述场景,洛可可时代的绘画中,加入了大量的色粉,使其色彩更为柔和,质感更为细腻,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迷离的梦幻之美。
布歇的弟子弗拉戈纳尔虽然没有像布歇那样被请来当宫廷画家,但是他却是完全继承了布歇的风格,而且在颜色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弗拉戈纳尔的《秋千》是他为了迎合客人的口味而创作的,弗拉戈纳尔的艺术精湛,是因为他能以生动活泼的笔法、优美的气氛和诱人的画面来激发观众的情感。
(四)洛可可风格的服装
从物质的角度来看,衣服具有防护、御寒、防晒的功能,从精神层面来说,可以作为反映当时文化、艺术、经济、政治发展的一面镜子。洛可可式的女性美感与严肃的巴洛克式男性形象相比,洛可可式的服饰“创造了西方服饰历史上最华丽、最复杂、最有女人味的服饰”。在女装上,华美的华服,精致的头饰,纤细的腰肢,夸张的罗布长裙,都是女人的优雅和性感。在男装上,大量使用缎带、蕾丝、花边和五彩缤纷的花朵来装饰,趋向于女性化,这反映了十八世纪以法国为核心的西方服饰文化。这与中国服饰史上的唐朝妇女喜着男装形成强烈反差,同时也反映出中西服饰文化的差异。
“巴洛克时代是男性的天下,洛可可时代就是女性。”洛可可风格对女性服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女性服饰上,对女性后期服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女性服装中,将“富贵”与“浪漫”融合到色彩、图案、款式上,使十八世纪的西方女性被称为“会走路的花园”。洛可可的服装运用了大量的蕾丝,花边,缎带,蝴蝶结,这些都和当时的东方艺术密不可分。东方的艺术传入西欧,掀起了一股“东方热”,西欧的某些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纺织工业,对东方的纺织品进行了严格的管制。当时的妇女要想保持身材,可以在衣服上采用“紧身胸衣”或“裙撑”。她们为了追求身材的优美,为了达到丰胸、纤腰的目的,不惜损害自己的身体,用束腰来塑造纤细的腰肢,就像中国宋朝以后的汉族妇女一样。与此同时,裙子“帕尼埃”被广泛地应用于女性服装的下摆,增加了裙子的长度,厚实的布料和结实的鲸骨让裙摆变得更加沉重,由于采用了紧身衣和长裙支撑,上半身呈现出“V”形,而下半身则呈现出“A”形,形成了洛可可时代女性的“X”形服装,这是当时女性所梦寐以求的服装风格。
四、洛可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自从八十年代进入 Chanel以来,卡尔·拉格斐就以洛可可风格为设计语言,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当代时尚。《绝代艳后》于2006年首映,荣获第79届奥斯卡最佳服饰设计大奖。2013年的春季时装秀中,卡尔还将自己的时装展移到了凡尔赛宫,一看就知道是出自于《绝代艳后》。几个女星穿着粉色的印花连衣裙,胸口上绣着凡尔赛宫的立体刺绣。卡尔·拉格斐将本季的流行服饰称作“穿牛仔的 Marie Antoinette”。他将传统的斜纹软呢,牛仔布和针织布料与十八世纪的洛可可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流行风格。
五、结语
洛可可风格的出现与法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艺术息息相关。洛可可是一门反映上层贵族的审美理想和爱好的宫廷艺术,它所提倡的享乐主义历来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所抨击,狄德罗在文学批评中毫不客气地抨击皇帝路易十五提倡的那种浪费金钱的艺术。在人文和启蒙的影响下,洛可可的流行风格很快就被新古典的理想、实用、简洁的新古典所代替。洛可可的风格“昙花一现”,但它的艺术活力,却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它留下了一批价值不菲的洛可可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欧洲特定时期的社会和历史,让我们得以亲眼目睹洛可可时代的繁华,领略法国贵族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美学。另一方面,法国的贵族和工匠们在材料、造型、色彩、光影等方面的大胆创新与尝试,对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室内装饰设计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不同地点看到不同时期的洛可可风格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