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发展路径

2022-06-23

现代国企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碳达峰能源绿色

文=本刊记者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单位,应当在推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21年底,国资委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央企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积极进展,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中央企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重点行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接近世界一流企业先进水平,绿色低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与比重明显提升,中央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力争碳排放率先达峰。到2060年,中央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世界一流企业先进水平,形成绿色低碳核心竞争优势,为国家顺利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意见》提出,优化非化石能源发展布局,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业务占比。完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支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探索深化海洋能、地热能等开发利用。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因地制宜开发水电,推动已纳入国家规划、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水电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培育高端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稳步构建氢能产业体系,完善氢能制、储、输、用一体化布局,结合工业、交通等领域典型用能场景,积极部署产业链示范项目。加大先进储能、温差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兴能源领域前瞻性布局力度。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中央企业又要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

戴厚良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中国石油戴厚良:以供给革命为抓手,着力奉献清洁能源

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人类主体能源由高碳向低碳过渡、最终实现绿色清洁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从全球实践来看,通过“减碳、用碳、替碳、埋碳”进行优化调整,是提高能源供给质量的有效举措,也是我国能源企业积极探索的主要路径。“减碳”就是从源头减少碳排放,重点是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充分发挥天然气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持续加大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的规模开发和综合利用。“用碳”就是不断提高碳的利用率,加大二氧化碳化工利用与产业化发展布局,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与规模。“替碳”就是对传统化石能源进行有效接替,推进清洁电力替代煤电,加快氢能制取与规模应用,扩大“绿电”利用规模,持续提高电气化水平。“埋碳”就是积极探索完善碳捕集、碳封存的技术路径和效益路径,规模实施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埋存,不断做大“零碳”、“负碳”产业。近年来,中国石油努力在保供应、调结构上下功夫,结合实际实施“减碳、用碳、替碳、埋碳”,特别是着眼未来清洁能源可持续供应,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加大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开发力度。同时,积极拓展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业务,加快氢能产业链业务布局,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全面融合发展的“低碳能源生态圈”建设有序推进。今后,中国石油将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推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为保障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辛保安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国家电网辛保安:坚决扛牢电网责任 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电网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是各类能源转换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在推进能源革命、服务“双碳”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重要责任。党中央提出“双碳”目标后,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发布实施国内企业首个“双碳”行动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出台一系列务实举措,努力争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覆盖26个省份,售电量占经营区全社会用电量的80%,我们将始终从促进能源革命、服务“双碳”工作全局出发谋划推进各项工作,持续优化公司行动方案。实践中,坚持因地制宜、因网制宜,根据各省各地发展阶段、能源资源禀赋及“双碳”进程,科学做好电网规划建设。同时,支持产业优化升级,落实国家全面节约战略,推动引导全社会节能减排,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聚焦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稳妥有序实施电能替代,鼓励节约用电、高效用电、用绿色电。聚焦多能互补、智慧用能、能效管理等重点方向,加快建设一批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发挥电、气、热、冷、氢等不同能源系统的耦合互补效应,以及数字化赋能效应,示范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聚焦电力大数据价值挖掘,强化“电力看经济”“电力看环保”等服务,助力国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控制不合理用电需求。推进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将带来电网发展格局和功能形态的深刻变革,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演进过程。我们将把握大势、洞察趋势,从当前实际出发做好工作,持续优化电网发展布局,加大特高压和配套电网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力争通过“十四五”“十五五”时期的努力,将国家电网跨区跨省输电能力由目前2.4亿千瓦提高到2030年的3.7亿千瓦以上,全力服务好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并为各类清洁能源发展提供坚强网架支撑。针对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对发展储能的现实要求,大力加强技术成熟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力争到2030年公司经营区抽蓄电站装机由目前2630万千瓦提高到1亿千瓦、电化学储能由300万千瓦提高到1亿千瓦。针对“双碳”情景下电力系统发展和安全运行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柔性直流输电、虚拟电厂、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特高压分接开关等重大技术攻关,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争取更多“从0到1”的创新突破。

孟振平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南方电网孟振平: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彰显电网企业战略支撑作用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南方电网公司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能源电力行业尽早达峰,大力支持有条件的省区率先达峰。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大力支持非化石能源发展,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转型。推动新能源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发展,设立海上风电服务公司,主动融入和服务海上风电发展,统筹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水电绿色开发和沿海核电安全稳妥发展。加快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城市中心调峰气电规划建设,推动火电灵活性改造,加快电化学储能规模化应用,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到2030年,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新增装机2亿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65%,发电量占比提升至61%。二是全面服务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推动能源利用效能提升。加快推动“新电气化”进程,到2030年,助力南方五省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32%提升至38%以上。积极拓展节能服务,统筹用户电、热、冷、气等用能需求,实现多种能源互补运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配合政府建立完善电力需求响应机制,激励各类市场主体挖掘调峰资源,探索灵活多样的市场化需求响应交易模式,提升电力系统整体效率和效益,到2030年削减尖峰负荷约1500万千瓦。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化电网,提升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能源资源,大力推进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稳妥推进跨境互联,积极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规划建设,打造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争取2030年前新增受入电力2000万千瓦,新增区外送电100%为清洁能源。构建“合理分区、柔性互联、安全可控、开放互济”的南方电网主网架,打造世界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电网,推进城市电网升级,全面建设现代农村电网,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调控,优化电网调度运行方式,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最大程度消纳可再生能源。开展以绿电为核心的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实施绿色电网建设,推动电网设施与环境融合发展,实现线损管理精益化,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四是推动低碳新技术创新发展,服务构建低碳新模式、新业态。实施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的稳定运行控制技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展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技术攻关及工程示范,保障清洁能源规模开发、经济消纳。深挖电力系统调峰潜力,聚合电动汽车调节潜力,加快研究构建虚拟电厂,提升电网灵活调节能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科技前沿,设立能源低碳发展研究机构,加快低碳实验室建设,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五是推动南方区域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服务构建适应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跨省区清洁能源消纳机制,加快建设南方区域统一电力市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进一步优化完善输配电价定价机制,研究完善抽水蓄能、调峰火电、电化学储能等调节性电源电价和成本疏导机制。探索建立能源低碳发展指标体系,推动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参与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建设,有效促进社会的低碳发展。

邹 磊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中国大唐邹磊:构建“双碳”驱动下的现代能源经济新格局

能源电力行业是推进绿色转型的主战场和主力军,是创新要素以及新模式、新业态的重要载体。“双碳”目标下加快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特别是加快发展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对增进经济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增强就业质量、促进节能减污降碳、提升国际影响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支柱作用,拥有成为新发展格局下经济“转轨”新引擎的巨大潜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路径,加强引导原始创新,在发展不同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现代能源经济产业发展战略。参考借鉴5G产业发展轨迹,打造政产学研金合力,加强能源新技术攻关投入,组建若干国家级产业技术研究中心,集中力量突破,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产业高地。制定适当的扶持政策,促进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同时合理监管产业链条中的资本,防止出现寡头垄断市场风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构建公平公开透明的产业政策,推进营造良好的电力营商环境。二是创新投融资方式,发挥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不同优势,建立针对性的产业基金,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履行国企公共性市场主体责任,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在新技术、新产业的投资和煤电等调节电源的投资上主动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发挥资金优势,支持引导产业发展。发展绿色金融,引入多样化社会资本解决产业链融资难题,为资本市场创造产业价值评估条件,推动更多主体共同参与新型研发制造链的投资建设。三是根据国家区域战略,结合地区禀赋特点合理规划重点现代能源产业,构建区域间现代能源经济红利的共享机制。从全国与区域层面统筹规划能源“双控”、碳减排“双控”等指标分配,加快东部地区优势产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运营、系统集成、增值服务等高端领域延伸,鼓励中西部地区加强技术技能人才优势和完善产业配套条件,厚植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生态。推动新能源就地消纳方式和消纳潜力上的创新突破,将能源资源大省存在的新能源消纳困难和产业结构落后的“两难困境”,转变为利用丰富资源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局”。

陈德荣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中国宝武陈德荣:成为以科技创新引领钢铁业低碳发展的先行者

作为我国钢铁行业龙头企业,中国宝武必须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改革精神、创新举措、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近年来,中国宝武在前瞻性、突破性绿色低碳技术方面已取得一定突破,率先提出冶金—煤化工耦合发展技术,加快建设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试验平台,通过化解产能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00万吨,通过能效提升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00万吨。今后,要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开发绿色低碳冶金创新工艺,依靠智慧制造打造极致效率,实现钢铁生产过程、钢铁产品使用过程的绿色化,在7个方面为构建碳中和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一是统筹策划安排,科学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钢铁产业规划与布局,处理好减排和发展的关系,加大存量联合重组,持续提升产业集中度,实施专业化整合和分工,加大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二是增强系统优化,推进深度减污降碳。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积极开展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协同治理研究,应用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促进高能效转化工艺、装备、管理技术创新开发及应用,全面推进能源配置智慧化,通过能源精益化管理为节能降碳赋能。三是深化智慧制造,助力生产过程绿色化。推动数智化技术与钢铁制造过程的融合,加快实施智慧制造,实现生产操控集约化、少人化、远程化,推动工序互联共享,减少中间环节,助力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四是开发绿色产品,推动材料使用端绿色化。围绕建筑、交通、能源、桥梁等重点行业需求,从材料使用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评价出发,开展钢铁产品绿色设计,研发高强、耐蚀的绿色钢铁新产品,拓展钢铁产品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促进建立更绿色的用材标准体系,打造绿色产品供应链。五是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充分发挥冶金富氢煤气低碳优势,加快氢能产业布局,优化再生钢铁原料产业布局,以冶金炉渣建材化、城市固废资源化、环境治理生态化助推低碳循环发展,统筹推进钢铁与石化、化工、建材等多行业协同降碳。六是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探索实现碳中和愿景路径。加快绿色低碳关键工艺创新,开发氢冶金、生物质能使用及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重大行业性颠覆性技术,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钢铁行业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七是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关键性技术创新。筹备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凝聚全球冶金同行、上下游企业、装备制造商、研究机构等钢铁生态圈共同智慧,搭建绿色低碳冶金开放共享合作平台,围绕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富氢或氢基竖炉等低碳冶金创新工艺技术,合作探索低碳转型技术方案和路线图。

宋 鑫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中国节能宋鑫:强化责任担当,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上下真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中国节能党委认真学习领会,深刻认识到全力服务“双碳”目标是新时代节能环保中央企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必须要做而且必须做好的大事。一方面,中国节能迅速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事业部,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形成了两级组织体系;全面开展相关研究,努力打造推动国家“3060”目标实现的咨询规划和资源统筹能力;在大力开展全集团碳核查、摸清碳资产家底并经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发布了《中国节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确定了“1+3+3”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深度参与制定国家、地方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指南,持续增强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智力支撑能力。另一方面,把做强做优做大主业与实现“双碳”目标紧密衔接,实现“零碳产业+负碳技术”双驱动布局,不断增加对减碳降碳的直接贡献度。进入“十四五”,中国节能变压力为动力,乘势而上、主动作为,主业发展明显提速。2021年,绿色电力装机容量1443.6万千瓦;发电量236.6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802.4万吨,节约标煤723万吨;处理固体废弃物2129.8万吨,固废日处理能力达到10.36万吨,继续位居行业第一阵营;制水及处理污水32.28亿吨,COD(化学需氧量)累计消减量45.79万吨,持续为社会减排降碳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碳达峰能源绿色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内蒙古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思考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丰富的能源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