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率评价研究
——以重庆仙女山景区为例
2022-06-23□张林
□张 林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新征程已经开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契合和服务于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
农户作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和利益主体,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农户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参与方式简单,缺乏关于专业旅游管理和营销的知识储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活动存在要素投入分配不均、资源利用率不高、投资收益低、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优化农户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农户参与旅游的经济效率,对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与农户效率相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农业和林业两个方面。王洋和许佳彬(2019)基于对黑龙江省279 户玉米种植户的调查,采用SFA 方法测度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杨思雨和蔡海龙(2020)在测算早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黄莉等(2021)运用三阶段DEA 方法,测度了不同农业投资规模农户的生产效率。
在旅游经营活动方面,效率的研究对象主要涉及行业部门和空间地域两条主线,针对农户参与旅游的经济效率进行客观测算的研究很少,且研究多集中在主观视角的绩效评估方面。韩磊等(2019)利用恩施州旅游扶贫村的调研数据,具体分析了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影响的感知。林晓娜等(2019)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参与行为、参与程度和参与效果三者间的关系。管陈雷等(2020)基于渝东北农户调研数据,对不同类型农户的旅游扶贫绩效感知进行了评价。
纵观目前已有的研究文献,众多学者已对农户效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大量研究,为提高农户效率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关于农户效率的研究多聚焦农业和林业,同时针对农户参与旅游经营的效果评价侧重于主观绩效研究,对其效率的科学测度研究十分匮乏。然而,从农户层面测度其参与旅游的经济效率,更能反映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增收情况,从而引导农户合理配置投入要素,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文章采用DEA 方法,科学测算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优化农户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率、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和农业提质增效提供决策依据。
1 研究方法
采用数据包络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利用调研所得的截面数据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率及其分解情况进行测算。DEA 方法主要包括CCR 模型和BCC 模型两种类型。
其中,前者假设决策单元规模报酬不变(CRS),主要用于测算决策单元的综合技术效率,而后者假设决策单元规模报酬可变(VRS),可测算排除规模效率影响的纯技术效率。相对于农户的投入要素而言,旅游产出即旅游总收入更能够准确衡量,因此文章选择产出导向的BCC 模型开展研究。
根据DEA 分析原理,综合效率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其中,综合效率代表农户参与旅游经营的投入要素对家庭旅游收入的促进作用,技术效率反映农户对资源和能源的配置和利用情况,规模效率则反映农户投入规模对旅游收入水平的效率水平。
将每个参与乡村旅游的农户作为一个决策单元,具体模型设定如下。
式中:表示某特定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值;λ为各决策单元的系数;和分别为投入和产出的松弛变量;x和y分别表示第个决策单元的投入向量和产出向量;和分别表示决策单元的投入值和产出值。
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2.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调研重庆仙女山景区周边村落参与乡村旅游的农户所获取的资料。综合考虑案例的典型性、资料的充分性、研究的便捷性等因素,选取了仙女山景区周边重点旅游村荆竹村、龙宝塘村、明星村、仙女村4 个村落,对农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与访谈。本次调研共获得农户数据125 份。根据数据准确性和可信性,最终筛选出有效问卷95 份。
2.2 变量选取
参考关于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经济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已有文献,结合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可获取性等因素,文章以农户家庭旅游总收入为产出变量,具体包括农户经营餐饮项目收入、经营居住项目收入、经营休闲娱乐项目收入、在景区或旅游企业服务收入、出售旅游商品收入、出租土地和房屋收入、参与旅游合作社入股分红收入及其他相关收入,以万元为单位。
按照资金、土地、劳动力、时间4 个要素,选取农户参加乡村旅游的投入指标,具体指标如下。旅游经营现金支出,指农户一年内用于旅游经营的所有现金支出,包括购买原材料、购买生产辅助器械、支付员工工资、土地租金、房屋租金、入股合作社本金及其他用于旅游经营活动的现金支出,以万元为单位。旅游经营房屋面积,指用于旅游经营的房屋面积,包括农户用于经营餐饮项目、居住项目和休闲娱乐项目等占用的房屋面积,以m为单位。家庭旅游从业人数,指农户家庭乡村旅游经营从业人员的人数总和,包括经营餐饮或居住项目、在景区或旅游企业服务、出售旅游纪念品等,以人为单位。旅游经营时间,指农户家庭一年中用于旅游经营的总时间,以月为单位。
3 结果与分析
运用DEAP 2.1 软件,测算得出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率,并将其划分为4 个层次,以更清楚地观察效率的分布特征。[0,0.6)区间定义为较低效率组,[0.6,0.8)区间定义为中等效率组,[0.8,1)区间定义为较高效率组,效率值为1 定义为完全有效组,详见表1。
表1 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率分组
3.1 综合效率
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平均综合效率为0.675,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分组结果表明,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率分布呈现金字塔状。处于较低效率组的农户占比最大,只有15.79%的样本农户综合效率值为1,说明绝大部分农户未达到产出最优化,仅有少部分农户达到了DEA 完全有效,即在既定要素投入下实现了产出最大化。农户在旅游经营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旅游产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2 规模效率
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规模效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其均值为0.904。62.11%的农户规模效率处于较高效率组;24.21%的农户规模效率值为1,其投入规模已达到最优配置。结合实地调研资料可得,随着乡村旅游兴起,当地政府对旅游发展相当重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能够实现较好的规模效益。
根据表2 可知,在规模报酬变化分布分组的农户样本中,60 个样本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占比高达63.16%,说明大部分农户产出水平增长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应继续增加参与旅游的投入要素、扩大投入规模;12.63%的农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说明在该阶段的农户存在要素投入冗余,减少旅游经营规模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提高规模效率的有效途径;24.21%的农户达到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即农户投入能够实现产出最大化。
表2 规模报酬变化分布分组
3.3 技术效率
农户的技术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其均值为0.754,低于规模效率。从细分指标来看,26.32%的农户实现了DEA 完全有效,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资源利用率实现最优化。大部分农户技术效率无效,参与旅游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资源和能源未达到有效配置。其原因可能是参与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经营服务、推广营销等相关专业知识。
为进一步判断各分解效率与综合效率的相关性,将综合效率分别与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建立散点图,见图1、图2。由图1 和图2 可知,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散点图分布更集中在45°线上,而综合效率-规模效率散点图分布主要位于顶部区域,这说明农户参与旅游的经济效率主要受技术效率的约束和影响。因此,注重提高农户对投入的资源和能源的利用能力是提高农户参与旅游的经济效率的有效途径。
图1 综合效率-技术效率散点图
图2 综合效率-规模效率散点图
4 结论
文章运用DEA 方法,利用重庆仙女山景区周边重点旅游村农户的调研数据,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率进行了测算与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仙女山景区周边重点旅游村农户参与旅游的综合效率较低,技术效率总体不高,而规模效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且农户综合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因此,提升农户的文化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是促进农户参与旅游经济的效率提高的关键途径。
第二,景区周边重点旅游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产出水平增长大于要素投入增长。农户应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加大对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力度,从而提高产出水平,达到产出最大化。
5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经营培训机制,加大补贴和奖励力度。政府应积极为农户提供旅游经营和服务培训,提高农户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水平,进而提高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率。同时,应加大对从业者的补贴和奖励力度,引进高素质技术人才和旅游人才,带动旅游行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第二,加强旅游营销,扩大要素投入规模,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景区知名度对于景区周边旅游村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农户参与旅游经营活动很大程度依赖知名景区带来的巨大客流量。因此,应围绕目标客源的特点,结合村庄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扩大投入要素,实现对要素的有效利用,进一步提高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