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敢于斗争,在新征程取得伟大胜利
2022-06-23胡涌哲
摘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之一便是坚持敢于斗争。面对尖锐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坚持敢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发扬好伟大斗争精神,聚焦意识形态、反腐、社会经济、国际关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矛盾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守法制底线,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高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实现斗争胜利。
关键词:斗争精神;政治品格;风险挑战;伟大复兴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之一便是坚持敢于斗争。会议还指出,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这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一、坚持敢于斗争的重要意义
1962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七千人大会”上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伟大斗争”一词被首次提出。2012年,“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被写入十八大报告中。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站在全新和战略的高度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成就指明了方向。
我们目前所处的世界局势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政治格局不确定性加剧,经济增长乏力,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出现升级趋势……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重大传染病危机、难民问题、气候问题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可以说,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比以往的任何时期都要多,都要复杂。面对这种局势,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种情况。而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国,更应该主动扛起责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妥善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加快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是被动地为国际秩序所左右。
就国内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所面对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习总书记也曾指出,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新的风险和挑战更加复杂、棘手。要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打破固有利益的藩篱,触动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就必须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此外,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壮士断腕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开展反腐败斗争,并取得压倒性胜利,使党内政治生态焕然一新。但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到,腐败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正风肃纪反腐一刻也不能停,全面从严治党一步也不能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不论是从国际、国内还是党的自身来看,我们所面临环境的尖锐性和严峻性都不允许我们思想懈怠、有得过且过的思想。都需要发扬好伟大斗争精神,坚持敢于斗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需要注意的是,坚持敢于斗争,不是要恢复阶级斗争扩大化,也不是搞过去的群众运动。坚持敢于斗争,目的是为了解决我们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准确把握斗争边界,科学把握斗争的内涵、对象、方式等,全面掌握斗争的方法和艺术,在敢于斗争的同时尽力避免偏差失误,防止出现极端错误。使斗争成为促进党和国家事业良性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1]。
二、正确聚焦斗争领域
坚持敢于斗争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在新时代要坚持敢于斗争,必须聚焦于危害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问题。
一是反腐败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腐败问题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公信力,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疏远了干群关系,严重威胁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坚持高压反腐不放松,使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的组织凝聚力得到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得到净化,人民群众对党的向心力不断提高。我们对反腐败斗争必须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许多突出问题,但有些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党风廉政建设越往后碰到的就越可能是硬骨头、越是深层次的问题,要像过去那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就越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自觉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生态,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
二是意识形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了深刻阐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事关政权安危,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不能放松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回望历史,苏联之所以解体,除了其当时所面临的经济、军事问题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苏共高层理想信念的蜕变,意识形态阵地的松动乃至垮台。这一前车之鉴值得我们警醒。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格局不断重塑,人们在思想领域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各种思想、思潮交织杂陈,特别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打着人权、民主的幌子,借助网络、新兴媒体等媒介攻击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应道认识到,这些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上说,是中国的发展壮大,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改變了曾经的利益格局,触动了某些国家的“奶酪”。为了实现分化瓦解中国继续前进、继续发展壮大的目的,类似的思想舆论的渗透便不会停止。因此,必须要极其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装,守好思想舆论主阵地,在大是大非、政治原则问题上绝不能含糊,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各类错误言论、错误思想,坚决反对错误思想倾向,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权,不给错误思想提供生存土壤。
三是社会经济领域。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的发展方式、结构、动能都处在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仍存在阶段性、区域性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构成经济发展的要素及其配置方式、组合形式均已发生改变,现有经济体系中的部分领域却存在低效发展的现象,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面临的生态环境约束也更加严苛。
在这种情况下,旧有的发展格局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同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格局作斗争,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等,推动发展向质量、效益变革,向质量要效益。在国际市场上,要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价值和地位,培育新的发展优势;在国内市场,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机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各个环节,实现内部良性循环,内外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外循环为依托的新发展格局。
四是国际关系领域。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以“自由”“民主”为遮羞布,奉行强权政治、霸权外交,干涉他国内政,将自身利益凌驾于他国之上,给国际多边合作带来消极影响。当前,由疫情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更是加剧了世界的动荡与不确定性,一些国家的单边主义、冷战思维致使国际合作环境恶化,人类的发展道路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要取得新时代反对霸权主义斗争的胜利,为国家营造更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就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对外交往中坚守国家核心利益底线,倡导通过对话与合作来解决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矛盾,把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作为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防止矛盾扩大升级。通过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坚决维护好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有效化解风险挑战,敢于同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作斗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力量[2]。
五是生态环境领域的斗争。我国是一个自然环境复杂多樣的国家,山地、冻土、丘陵分布广泛,一些地区地形起伏变化大,又受季风气候影响,洪涝、滑坡、泥石流等多发,我们自古以来便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较低,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却又粗放的发展,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日趋严重。十八大以来,我们着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但生态环境治理仍然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在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正确看待、处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与一切破坏生态环境长远发展的行为作斗争。从体制机制上入手,构建源头防控、过程监管、责任追究于一体的管理体系,推进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发挥好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促进作用,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布局,加快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提高生产领域资源环境效率,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的一部分,为经济发展提供绿色新动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三、努力提高斗争本领
(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斗争意识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增强干事创业战斗力、凝聚力的思想源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反观苏共,之所以亡党失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苏共高层丧失理想信念,逐渐蜕化,忽视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性,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当前的国际形势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不确定性凸显,国内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转型格局,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更多元、更快捷。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交锋也更为复杂尖锐。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时刻注重提高自身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斗争的水平,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终生“必修课”,持续在学懂上下功夫,不断给自己的思想“补钙”“充电”,力求常学常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政治定力和斗争的主动意识、敏感性,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不当言论敢于“拔刀亮剑”,同时要注意灵活采取恰当的斗争策略,不断提高自己明辨政治是非、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危机风险的能力。
(二)坚守法制底线,明确斗争依据
坚持敢于斗争不能肆意妄为、随心所欲,不能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要始终牢记斗争是为了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维护人民利益,必须依照法律进行斗争。我们曾经出现过斗争偏离了法制轨道的一段历史,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要充分吸取经验教训,正确地把新时代的斗争和革命战争年代敌我斗争区别开来。在斗争前将是否合法、是否合规作为首要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完善重大决策法制审核机制,以法律和各类法规为准则,避免违规、违法决策。在斗争中要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明确斗争的方向和目的,坚持法治思维,守好法律底线,将问题、矛盾在法律框架内思考、解决,防止斗争扩大化、偏离法制轨道。要推动在各行业、各领域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遵循正当程序,学会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尊重、服从程序结果,形成合法有效的斗争效果,确保斗争实践依法开展。作为党员干部,更好发挥好带头表率作用,主动学习法律,掌握法制原则,增强自身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捍卫法律权威,严格遵纪守法,坚持依法办事,构筑起坚持敢于斗争的法制防线[3]。
(三)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斗争效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并着重强调了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部署。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面对的风险挑战更加错综复杂,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昂扬斗志,全党上下团结一心,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方向上不摇摆、在战略上不折腾、在接力时不掉队,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问题的“牛鼻子”,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着力解决短板弱项,瞄准矛盾的发展变化趋势,以重点突破带动工作整体推进,压紧压实工作主体责任,真正有效化解危机矛盾[4]。
在开展斗争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斗争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解决矛盾,进而促进发展。既不能盲目地、不顾底线地扩大斗争目标范围,也不能回避矛盾、掩盖问题、采取消极方式应对。斗争策略和方式手段的选择要围绕如何更好地实现斗争目的,避免为了斗争而斗争,更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要聚焦危害党和国家的执政地位、损害人民利益、阻碍经济转型及高质量发展等关键领域,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把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正确把握斗争规律,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斗争策略,积极主动投身实践,最终实现化解矛盾和风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斗争胜利。
参考文献:
[1]郝永平,黄相怀.伟大斗争与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马娟霞.习近平关于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3]曹开华.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密钥[J].广西社会科学,2021(7):38-43.
[4]王文东.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伟大斗争重要论述的出场逻辑及其基本内容[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41(3):3-11.
(作者简介:胡涌哲,中共周口市委党校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