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英:擦亮“大同阿姐”品牌
2022-06-23唐方媛吴佳
唐方媛 吴佳
“牵起手,一起向着共富和幸福前进。”3月7日,“弘扬新时代千鹤妇女精神 奏响共富裕大同阿姐乐章”主题活动暨“大同阿姐”品牌发布会在建德市大同镇举行。
“大同阿姐”是大同镇推出的家政服务品牌。它创立的背后,是建德市人大代表、大同镇高桥村党支部书记洪小英的履职故事。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洪小英带动农村妇女再就业,探索共富新路径,撑起了大同镇共同富裕的“半边天”。
一个金点子
“大同阿姐”萌发新芽
大同镇地处建德西部,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大同镇与东部乡镇相比,在区域、城乡、收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洪小英是土生土长的大同人,对大同这片土地有着别样的深情。如何提高村民的收入?如何利用好闲置劳动力,帮助再就业?这些问题,成了洪小英多年来的“心病”。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洪小英坚持用数据说话。通过调研,她发现,目前大同镇约有女性人口26800人,女性劳动力14400人,45至60岁年龄段女性人口8000余人。其中,从事家政服务行业的妇女劳动力约占外出务工女性人员的10%。
洪小英觉得,大同妇女劳动力资源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加上三孩政策的实施,在不少地方,尤其是上海、杭州、温州等城市,优秀的家政从业人员更是“一人难求”。
在家政服务“凹”形市场需求与“大同保姆”劳动力供应“凸”出优势之间,洪小英找到了契合点。一个金点子应运而生:重视家政服务行业,在现有的基础上打造属于大同的保姆品牌。此举点燃了由散装“大同保姆”,向聚合“大同阿姐”的涅槃升级。
一次座谈会
“大同阿姐”迈上品牌之路
“保姆最重要的是品行好,要让东家放心。”
“要有炒菜等基本的居家服务技能。”
“如果有点医护知识,那就更好了。”
……
2021年4月15日,大同镇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内,正在召开“大同保姆”意见征集座谈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
围绕打造“大同保姆”品牌,洪小英组织召开座谈会,广泛汇聚民智,将收集到的86条意见建议整理归类,交给大同镇政府。她还奔走在大街小巷,云连线在外工作的大同保姆,了解不同雇主的需求。
2022年2月上旬,洪小英向建德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深化建德妇创联盟、打响“建德保姆”品牌的建议》,提出以大同镇为试点,深化妇创联盟,打响“建德保姆”品牌,用小产业撬动大民生,用小笔触书写共同富裕大文章。这一建议得到高度关注。大同镇党委、政府持续深挖家政服务行业潜力,为大同镇女性拓宽就业渠道。
建议不是提过就算。洪小英注重做好建议的“后半篇”文章,在品牌的打造推广、职业技能的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她动员大同农村女性参加家政培训班,邀请家政老师进村授课,提升妇女的家政服务技能。同时,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为妇女们寻找就业机会。她联合各村妇女主任,在“西乡巾帼志愿服务队”的支持下,拉起一支队伍,为外出就业的妇女提供家庭庭院打扫、关爱留守老人等志愿服务,解决好婦女的后顾之忧。
3月7日,大同镇“大同阿姐”品牌正式发布。现场同时推出大同阿姐“五心”评价体系,即通过对放心(道德诚信)、安心(身体健康)、和心(为人品行)、省心(专业技能)、同心(评价反馈)五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形成“五心值”,评出“五心”“大同阿姐”。
越来越多的大同女性正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生活水平。
一个云平台
“大同阿姐”产业接轨大数据
如今,大同镇人大正积极助推“千名农创、千名妇创、千名工匠”计划。乘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创建“浙有她”数字服务平台,以“大同保姆”为切入点,将“大同阿姐”产业发展接轨大数据。
打开平台,“我是阿姐”“我是消费者”“我要培训”“我要政策服务”“我要咨询投诉”和“我的家风家训”等6大应用场景赫然在列,充分对接起供给端与消费端。
今年以来,大同镇创新“人大+”工作模式,建立人大代表项目领衔工作机制。洪小英领办了“大同保姆”品牌建设项目。
作为项目领办人,她积极联系接洽,落实好“浙有她”数字服务平台的日常运维,将平台做活、将行业做火。截至目前,该平台共发展用户350余人,通过供需精准匹配,智慧服务引导就业,为更多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
从“保姆”到“阿姐”,这一转变饱含大同妇女的共富智慧,更是共富浪潮下的大同实践。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能够在‘大同阿姐’助力共富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深感荣幸。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扩面’‘提质’两大关键词,深耕品牌建设,充实品牌内涵,深度融合大数据平台,完善家政‘需求方’和劳务‘供给方’的‘指尖平台’,让我们妇女同胞动动手指就可以为自己找工作,也让‘大同阿姐’更加时尚,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谈及该平台的未来发展,洪小英激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