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浙”五年
2022-06-23翁杰周松华支鸣飞
翁杰 周松华 支鸣飞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这5年,浙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锐意进取、砥砺奋进,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高分答卷。
夯实浙江高质量发展之基“浙”里站起更多“小巨人”
在宁波市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宁波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7号工厂刚刚投产。短短两年,乘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兴起的东风,这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丰富产品结构,新建5个工厂,年营收从11亿元一举跃升至30亿元。
两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赋予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建设“重要窗口”,浙江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生力军。走进北仑,数以万计的“旭升”发挥自身优势,牢牢把握浙江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契机,转型升级铸就高质量发展之魂,为浙江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夯实基础。
走进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车间,一进门便是一整排两人来高的五轴数控钻铣复合加工中心。“这些都是在总书记考察后我们新添置的装备。”公司总经理张群峰说,近些年他们敏锐捕捉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的新趋势,迅速转型,通过产品创新,成为众多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的供应商,两年产值增长了一倍,人均产值达120万元。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中小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三,“臻至”是众多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过去5年,其所在的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新增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5家“小巨人”企业,在全国压铸模具企业前20强中占了11席。今年一季度,园区工业产值同比增长逾四成。
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北仑出台专项金融支持政策,为包括“臻至”在内的1242家企业提供120亿元中长期低息贷款。过去5年间,浙江省和宁波市也先后出台涉及财政、税收、金融、水电等多个领域的中小企业帮扶政策。
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更需践行新理念。2017年底,浙江部署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化数字浙江建设。春江水暖鸭先知,嗅觉敏锐的中小企业率先落子。
宁波君灵模具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姚贤君,正开启创业以来的第6次转型升级——建设数字化工厂,专门为整车厂试产多品种、小批量模具。
数字经济颠覆传统生产关系,中小企业加速转型。这两年,北仑、宁波经信部门组织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君灵”取经。对此,姚贤君将心得、经验悉数分享给大家,辐射带动当地30多家企業实施数字化改造。不单是宁波,截至去年,浙江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第一。
放眼之江大地,越来越多“小巨人”“单项冠军”站了起来,在“重要窗口”建设的新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截至去年,浙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达到470家、149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去年浙江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248.1亿元,比5年前增长约40%。
撬动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数字化改革“点亮”未来
数据会像金子一样闪亮。从事模具行业20多年,台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石深函深切地感到,行业的新“变量”来了。
在美多模具数字指挥室,一个空调挂机支架模具,被解构成200多个模具零件,数据上传到模具(塑料)产业大脑产能共享平台,立马就有上游的外协加工供应商接单报价。“企业能及时找到优质外协加工供应商,生产进度可控,不用来回跑盯订单进度。”石深函说,靠着这个“大脑”,美多模具用8个多月完成上万个模具零配件的生产加工,产能大幅提高。
这个产业大脑的诞生,源自一年多前浙江开启的一场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
2021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七,浙江以一场数字化改革大会打开牛年新局,省市县三级、万余人参加,涉及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等各领域,“点亮”了经济社会发展新路。
改革,又一次在春天出发,东风吹遍全省各地。数字化改革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塑造变革。
黄岩有模具企业上千家,但产业层次还不够高。一副模具往往由成百上千个零部件组成,而每个零部件生产需要几道甚至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又要用不同的机床操作,模具企业与供应商配套协同显得“手忙脚乱”,呈现出多而散的格局。
这其实是浙江众多传统县域块状经济在向现代产业集群跃升中面临的共性难题。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构架,支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产业升级,数字化改革给出了全新解法。
美多模具作为首批参与模具(塑料)产业大脑建设的企业,共享了相关数据,参与了试运行。“能不能推进下去,作为企业数字化工作的负责人,我当时心里也没底。”石深函说。
这场改革不仅涉及市场主体,还涉及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全省上下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决心,给了企业家们信心。
2021年9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聚光灯下,石深函和众多优秀企业管理者一起见证了模具(塑料)产业大脑与泵阀(工业阀)产业大脑、服装产业大脑等凝结浙江各地产业智慧的“大脑”,一起向世界亮相。
许多人会惊讶,浙江数字化改革为何能在短时间内涌现出如此多“闪亮”的改革成果。亲身参与改革的石深函深知,这背后除了浙江人的改革闯劲以外,还有长期以来打下的改革基础。
多年来,浙江围绕建设“数字浙江”目标,先后推出“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等重大改革。2017年启动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及其后的政府数字化转型,以事项数据标准化为抓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企业少跑腿,为数字化改革打下了实践基础。
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在政府的引领下,企业参与数字化改革的意愿高涨。”石深函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两年不少中小企业压力颇大,数字化改革为传统产业重塑优势、再造动能注入了活力。
当前,浙江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让石深函欣喜的是,建设产业大脑已经写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到2025年,浙江要实现百亿以上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应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
人们印象中“灰头土脸”的传统产业,因数字化改革而光彩焕发。“数字变革将为广大中小企业带来质变,抵御风险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石深函说。
未来,浙江将进一步迭代升级产业大脑,综合集成算力、数据、算法、模型、业务智能模块等数字资源,让大脑的分析、思考更智慧。
数字化改革,将在一次次实战中取得更多实效。
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浙江力量“浙”里实验室涌动创新浪潮
一身飞行服英姿飒爽,手拎一顶酷炫的头盔。在之江实验室位于杭州城西的一处实验基地,试飞回来的谢安桓兴奋地说:“我们研发的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状态良好!就像公交、地铁,未来低空飞行有望成为城市里更便捷、智能的一种交通出行方式。”
一起飞上晴空的,还有谢安桓胸中澎湃的创新梦想。近4年来,从一名普通的80后科研人员,到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安桓深切地感受到,日益高涨的科创浪潮,正为脚下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和动能。
2017年9月6日,浙江酝酿已久的一场创新变革终于落地。之江实验室挂牌,一家开放协同、混合所有制的新型科研机构由此诞生。
之江实验室一出生就肩负建设科技强国的浙江担当,为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贡献浙江智慧,为探索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浙江方案。
各种测试样机,一地的零部件,显示屏上参数滚动……来到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仿若置身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之江实验室以智能计算为核心方向,智能无人系统正是计算技术集成、应用、展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谢安桓和年轻的科研伙伴,甫一进入之江实验室,就从实验室主任、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总设计师朱世强手中接过了研发智能低空载人飞行器的任务。
之江实验室还有许许多多的科研团队,与实验室共同成长。走进之江实验室南湖总部园区,实验楼墙上两行大字分外醒目:“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以无我之境打造战略科技力量。”今天,这里已经汇聚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等一批重大科学装置,涌现出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等世界一流成果。
自成立以来,之江实验室就努力打破传统科技体制机制的条条框框,以全职、双聘、项目兼聘等多种形式,快速集聚顶尖科研力量。目前,之江实验室人才团队规模已突破2700人。同时探索全新的项目服務管理机制,充分激发创新人才活力。之江实验室迄今共获批国家项目120余项,项目总科研经费超10亿元。
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强调把人才强省、创新强省作为首位战略。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着力建设三大科创高地,并将其作为“十三项战略抓手”之一。全省上下形成了抓创新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
这5年,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5位、省区第3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全国第3位;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获批建设,国字号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累计培育建设各级新型研发机构200余家,其中省实验室9家,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创建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我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一批硬核成果处于国际一流地位。
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文化“金名片”闪耀之江
“一槌定音。”当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蒋卫东忆起2019年7月6日,亲眼见证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的那一刻,依旧心潮澎湃。
热烈掌声犹在耳边,而良渚这阕属于浙江、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乐章,已经翻开全新一页。2019年7月7日,就在申遗成功第二天,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
暮春时节,徜徉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只见草木葱茏、河道蜿蜒,一派生机勃勃。从一名考古队员到良渚文化的研究者、良渚遗址的守护者,蒋卫东对良渚从发现到发展的时间轴如数家珍。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感受着文明圣地的底蕴,也见证着这片美丽洲上发生的蝶变——后申遗时代,良渚古城遗址正在进行一场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实践。
世界遗产,保护为先。习近平同志一直很关心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情况,他曾经两次到良渚调研。时至今日,从加强遗址本体及周边环境保护,到以数智赋能遗址管理;从规划建设良渚文化艺术走廊,到推动遗址区联动发展、共建共享……一个全天候、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的保护管理体系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构建,开创良渚古城遗址“大保护”“全联动”的新格局。“如今,良渚古城遗址已成为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典范。”蒋卫东自豪地说。
世界遗产,全民共享。无论是不是工作时间,蒋卫东都喜欢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及周边转一转、看一看。每每看到游客,或驻足细细品味良渚文化,或举起相机拍照打卡,他都会感受到良渚文化的巨大魅力。
自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以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00余万人次。良渚博物院的年访客量,也从申遗前的30万人次跃升到申遗后突破百万人次大关,文化吸引效应不断凸显。
“这里已成为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场所和新晋‘网红打卡地’。”蒋卫东说,“随着这张世界级文化‘金名片’越擦越亮,它所带来的文化自信是显而易见的。”
考古里的文化积淀,保护里的科技理念,惠民里的文化获得感……良渚遗址的发展,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浙江人对文化的态度。“推进文明之源大遗址群和世界文化遗产群建设,加强西湖、良渚、大运河(浙江段)保护利用”,被写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我省持续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利用和发展,打造新时代的浙江文化“金名片”。
5年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实施,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四条诗路文化带串珠成链。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连续多年名列首位,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有序推进,《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重大文化项目影响深远,“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加快构建。
浙江文化闪亮的每一刻,昭示未来之路。这个拥有西湖、大运河(浙江段)、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省域,文化的力量正激扬澎湃。在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征途上,新景致就在眼前。
努力打造文明和谐高地让每个人都为文明代言
立夏一过,衢州市柯城区府山街道县学街社区小餐饮一条街热闹起来了。虽然人流不息,但这条美食街依然保持着文明整洁的环境:地面不见垃圾,没有占道经营,市民自觉排队、有序就餐。
在县学街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郑小莲看来,这是全国文明城市衢州应有的样子。
今年3月底,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出炉,浙江成绩喜人。在114个全国文明城市地级市中,衢州排名第一。从2018年获提名,到2020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再到如今年度测评结果地级市全国第一,衢州的蝶变,郑小莲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作为衢州主城区,柯城是创建工作的主战场;地处老城区中心,县学街社区更是肩负重任。这里老旧小区、开放式小区遍布,商业密集、业态多样,创建工作量大面广,郑小莲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创建文明城市不是“一阵风”式的突击运动,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更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龙头工程。从一名普通社工成长为社区“当家人”,郑小莲经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示范文明城市、省级文明县(市、区)到真正站上全国赛道,一路走来,对文明创建的认识逐步加深,也愈发感悟到“人”的关键作用。
县学街社区工作人员只有10人,文明创建却覆盖方方面面。郑小莲说,成功的背后正是因为有近5000名社区居民的支持。
辖区两盏“敬老文明灯”的点亮,燃起群众参与热情。4年前,因线路问题,小狮子巷夜间经常漆黑一片,造成居民出行不便。社区党委创新推出“文明角”,梳理创建难点,鼓励党支部、党员群众一起认领解决。一经推出,响应热烈,“绿色文明角”“休息文明椅”等应运而生。
2018年,衢州提出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推广“车让人”“自觉排队”“烟头不落地”等8方面的有礼行动。
在金华,社区“十大顽疾”整治从“牛皮癣”、乱晾晒等改起,一大批老旧小区变身“花园式”宜居社区。在舟山,随着骑车戴头盔、公筷公勺普及,“文明出行”“文明餐桌”有了新风尚。
文明创建,改变着一座城市的颜值和气质,也把文明有礼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这些年,浙江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创建活动作为传递主流思想、弘扬社会新风和提高公民素养的重要实践。在发现“最美”、表彰“最美”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氛围更加浓厚,文明的力量不断凝聚升华。
回忆起一年半前的闪耀时刻,郑小莲依旧心潮澎湃。
2020年11月10日,衢州、金华、舟山全部成功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10个县(市)也全部入选。浙江成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设区市“满堂红”的省份。这是属于所有浙江人的荣誉。文明城市创建中,浙江努力让每个人都成为参与者、践行者。眼下,新一轮创建已经开始,浙江新入围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20個县(市)中,市民群众又自发行动起来。
文明创建,绝不只是为了拿一块牌子、争一项荣誉,创建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进共同富裕,浙江既要实现物质富裕,也要实现精神富有。今年2月,浙江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打造“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标志性成果,全面推进全域精神文明创建。以“浙风十礼”为主要内容,以凝聚有礼之魂、营造有礼生态、推进有礼实践、推介有礼品牌、推动数智赋礼为路径,浙江号召人人争当文明代言人,让“有礼”成为浙江最具标志性成果、最具辨识度标识之一。
(本文综合《浙江日报》相关报道,记者翁杰、周松华、支鸣飞、陈雪雯、施力维、陈久忍、黄微、应梓豪、何冬健、肖乐、郑梦莹、陆遥、刘自俊、摇慧敏、盛淑彦、王璐怡、于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