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两个“娃娃论”
2022-06-23孟红
孟红
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不仅十分重视国家经济建设,还尤为重视祖国下一代的教育问题。1977年,已是73岁高龄的邓小平,从党的事业、民族复兴的大局考虑,高度重视培养和教育革命事业接班人。他那著名的“从娃娃抓起”“从娃娃做起”的观点,被后人沿用至今。
“足球不从娃娃搞起,是上不去的”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句中国足坛口号,就出自邓小平之口。
邓小平对足球运动情有独钟,是个铁杆球迷。据资料记载,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次走出国门的邓小平就被足球深深地吸引了。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有一次举行奥运会足球赛,他特别希望能够到赛场亲身感受一下激烈拼杀、酣畅淋漓的对决场面,然而,苦于生活拮据而无法前往现场。但是执念于此的邓小平不想错失良机,他思来想去,一个念头闪进他的脑海:对了,把衣服拿到当铺换钱买票不就可以看上足球了吗?想到这里,邓小平飞快地跑回寓所,取出一件自己的外衣送到当铺,典当换了钱,购买了门票,如愿地观看了这场精彩的足球赛。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对足球的热情依旧,并且对中国的足球事业提出过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他关于“中国足球运动要搞上去,必须从娃娃抓起”的指示,寄托着他对中国足球发展的美好期望,不断激励着无数热爱足球的年轻人。
据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回忆,邓小平早在1950年就曾经作过类似的指示。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回忆称:“爸爸一直都是足球的热情观众,有球必看。就连娃娃队的比赛,他都要去看。而且,他还会带着全家人一起看。”
1974年1月4日,邓小平听取国家体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足球协会负责人汇报工作。在谈到要把学校的体育工作搞好时,邓小平指出:“足球不从娃娃搞起,是上不去的。”“体育专业队目前需要补充,得从娃娃选起。3000人太少。要提一个大、中、小的方案。选人要慎重。”
1977年7月30日,邓小平意外地出现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看台上,这是第三次复出的他首次在公众场合露面。当时北京正进行“长城杯”国际足球邀请赛,邓榕回忆说:“那天父亲带着我们去看球,本来是想悄悄坐在主席台末排的。”不料,邓小平被旁边看台中的观众发现了。
消息顿时在看台上传播开来,全场1万多名观众也开始起立并热烈鼓掌。掌声持续有两分多钟。邓小平双手高举鼓掌,向观众们致意,可是情绪激动的观众们依旧鼓掌不停。
邓小平只好从末排座位上站起来,健步走到主席台的前排,连连向观众们鼓掌致意。长时间的鼓掌之后,邓小平向前走了几步,双手下压,示意大家停止鼓掌,坐下看球。
这场比赛结果是中国青年队胜利并获得了冠军。作为一个忠实的球迷,鄧小平在当天看到了中国青年足球队的胜利,而他的夙愿之一,就是中国足球能真正强大起来。
1979年1月,邓小平在接见国家体委负责人时又特别提到:“增加‘娃娃的事,要专门写个报告,要包括军队在内……足球不从娃娃抓起,是搞不上去的。”
1985年8月11日,第一届国际足联16岁以下“柯达杯”世界锦标赛的闭幕式在北京举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工人体育场接见当时的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时,向在座的国家体委负责人传达了邓小平对足球的指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原来,邓小平在观看了几场国际足联16岁以下世界锦标赛的转播后,再次强调道:“我们中国队踢得也不错,中国足球要搞上去,还是要从娃娃抓起……”此事一经报道,这句话在足球业界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开来。
足球是当今世界传播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之一,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各国民众喜爱。邓小平喜欢足球运动,他对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对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他坦言:“我们的水平不高,在国际上比出点成绩,人家就会对我们尊重些。”邓小平这样的观点,是站在更高更远更大的层面,来指导、关心和推动中国足球的建设与发展的。
“足球不从娃娃搞起,是上不去的。”从年少时就开始看球的邓小平,对足球的发展规律十分了解。他深知,中国足球要想有好的运动员基础,必须从“娃娃抓起”。他提出的许多关于中国足球的宝贵建议,对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2014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荷兰时,对著名球星范德萨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曾提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现在还要这么做。”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延安西路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13楼的走廊上,一直悬挂着一张1984年的彩色照片十分醒目,照片上,身着红格子棉袄的女孩丛霖(时为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学生)和身穿蓝色运动上衣的年仅13岁的男孩李劲,端坐在两台计算机前,年近80岁的邓小平站在李劲身后,双手后背,身体微倾,目光中饱含欣慰和慈祥。而在照片最右侧,一位老师正躬身探头关注着两个孩子。照片中的那位老师名叫王颂赞,是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特级教师、少年宫老一代指导员中的明星,也是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娃娃的指导老师之一。
早在1983年底,杨振宁教授见到邓小平时曾建议说:软件远比硬件要重要,美国都是十六七岁的娃娃搞软件,好多尖端技术都是娃娃搞出来的,建议在科大少年班成立软件小组。邓小平马上表示赞成,要求有关领导落实。“搞软件,我们有条件,中国有一大批好娃娃。”他说,“要看得远一点,要不然来不及。”
王颂赞后来回忆说:“很多媒体报道都写‘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是误读。”他从手边拿起一张白纸,一笔一画地写下“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几个正楷字。邓小平当年的教诲,令王颂赞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那是1984年2月16日,正值元宵佳节。当时,“上海市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展览会正在热展之中。展览会从微电子工业的基本结构、器件、基础材料、专用设备、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和科研等7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当时微电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突破口的重要作用。上海和全国的计算机应用刚刚起步,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共同参与下,举办了我国第一届儿童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这次比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少年李劲在比赛中荣获第一名。AF4242DD-D73D-43E0-9514-0B2E9E3E3978
在元宵节前,33岁的王颂赞接到通知,说中央首长要来少年宫视察。元宵节这天一早,王颂赞便带着在首届少年儿童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奖的丛霖和李劲来到上海展览中心,静候首长的到来。
上午10时刚过,邓小平一行来到了他们的展台前。敬礼,问好,坐定,然后按照计划,丛霖先用单板微型计算机做了团体操队形变换表演。接着,李劲操作一台连接了14英寸彩色电视机显示屏的计算机。屏幕先是打出“热烈欢迎”的中英文字样,随后画面上出现了一个造型生动有趣、方头方脑的机器人,机器人闪烁着一双灵活有神的大眼睛,唱起了“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歌声刚一结束,李劲又为邓小平演示了自己设计的“中国航天梦”图案程序:一枚镌刻着“中国制造”的巨大火箭呼啸着升空,屏幕上豪迈地闪现出几个大字:“中国,飞向宇宙!”
整个表演一气呵成。工作人员给年近80的邓小平递上一把椅子,请他坐下观看。然而正看得津津有味的邓小平挥一挥手,坚持要站着看完,他不想打断孩子熟练演示,认认真真地欣赏每一个展示品。
演示结束,邓小平仍然饶有兴致站在那儿盯着屏幕看。见邓小平没有离开的意思,李劲就又用自己设计的程序同计算机下了一盘黑白棋游戏,并且请邓小平也在这个“黑白棋”的程序上亲自玩了一把。李劲后来回忆说:“邓爷爷喜欢下棋,他看我演示下棋,就忍不住停下来,花了大约4分钟时间与计算机对弈了一局。”这盘棋最后邓小平赢了,他满意地点点头,亲切地和两个孩子握了握手,询问了他们的名字、年龄,并和蔼地抚摸着“电脑娃娃”李劲的头,然后转过身,对身边的陪同人员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当时,邓小平这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十分响亮,可是由于他一口四川话,到底说的是“抓起”还是“做起”,在场的王颂赞等人也一下子确定不了。不過,在场的报社记者已经全程进行了录音,这盘录音被送到中央办公厅,第二天下发的文字材料里写的是“做起”。
邓小平当年一句简洁的话语,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其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仅对王颂赞来说,他便把余生都投入对青少年的计算机培养。“电脑娃娃”李劲后来成为国际顶级计算机领域最年轻的研究员,20世纪90年代他的堂弟、堂妹也紧随其后,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学习计算机知识。堂弟李聪成为闻名遐迩的计算机辅导专家。李劲不止一次地由衷感慨:邓小平爷爷那句“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对我激励太大了,我听了之后,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说明邓爷爷对我的表现表示了肯定。同时,这句话对我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计算机的兴趣。我现在取得的成功首先归功于他老人家。
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计算机课程首次进入上海的高中课堂。“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这句看似普通的话,至今被认定为邓小平重视计算机事业特别是科普发展的经典语句。今天,人们不得不打心眼里非常佩服世纪伟人邓小平迎战信息时代那高瞻远瞩、睹始知终的睿智眼光与胸怀。(题图为邓小平和学生们亲切交谈)
(责任编辑:孔晓莉)AF4242DD-D73D-43E0-9514-0B2E9E3E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