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压隧道半明半暗结构进洞应用分析

2022-06-22王木群

天津建设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施作偏压山体

王木群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8)

在山岭隧道中,受两端路线控制点影响,洞口经常会碰到地形偏压很严重的情况[1],出现一侧高一侧低且隧道低侧局部外露的段落[2]。特别是当局部外露段处在软弱地层中时,如果采用明洞结构,那么由明挖产生的过高边仰坡容易垮塌且对山体破坏过大;而如果采用常规暗洞结构,由于低侧局部外露导致隧道无法成洞,也就是说明洞、常规的暗洞结构均无法满足软弱偏压隧道地形的安全性要求,此时通常可以采用半明半暗结构。目前,国内对隧道半明半暗结构的研究并不多,主要是因为相比其他隧道,半明半暗结构施作不是很便捷[3];在偏压高边仰坡地段,设计阶段常选择使用明洞结构[4]。尽管半明半暗结构施工不是很便捷,但是考虑到半明半暗结构的长度不会太大,施工进度不会受太大的影响[5]。本文以实际某工程为例,对半明半暗结构施工进行了探讨。

1 隧道进洞方式对比分析

某隧道起讫桩号为ZK14+860~ZK16+995(K14+860~K16+985),全长2 135 m,左右线桩号基本齐平,属长隧道,围岩以砂质板岩为主;隧道进口洞门桩号为K14+860(ZK14+860),其 中 左 线ZK14+860~ZK14+865 为明挖段,隧道进口右线K14+865~K14+875 左侧外露,与左线暗挖段净距为8.7 m,洞口地形偏压严重,山体高陡且处在全-强风化软弱砂质板岩中,右线外露段隧道施工风险极高,见图1。

图1 隧道洞口

为确保隧道进洞安全,右洞外露段提出2个方案:明挖方案,即K14+865~K14+875段挖开做明洞结构;暗挖方案,即采用半明半暗结构,低侧设置挡墙、护拱,然后回填,再施作暗洞结构。见表1。

表1 开挖方式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推荐采用半明半暗的方法。根据工程类比法,本隧道半明半暗结构有2种方案。

1)方案一:初期支护独立成环,低侧挡墙、护拱均为C15片石混凝土结构;二衬为C30钢筋混凝土结构,见图2。

图2 方案一

2)方案二:初期支护不独立成环,挡墙及护拱部位不设置初期支护,为C30 钢筋混凝土结构;二衬为C30钢筋混凝土结构。见图3。

图3 方案二

从施工便捷性、结构受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推荐采用方案二,但需要解决工字钢与护拱连接的问题。见表2。

表2 半明半暗结构对比

2 半明半暗结构计算模型

2.1 设计参数

右洞K14+865~K14+875偏压墙、护拱为C30钢筋混凝土结构,二衬为50 cm厚C30钢筋混凝土结构,左侧初期支护为26 cm厚C25喷射混凝土结构(内置20b工字钢),护拱采用φ25 mm中空注浆锚杆进行锁脚。为了更好地防水,护拱与偏压墙浇筑成一整体;为了避免工字钢与护拱连接部位开裂,工字钢与护拱采用钢板焊接,钢板采用预埋植筋的方式进行固定。见图4。

图4 半明半暗结构

2.2 模型的建立

采用Midas数值计算软件对半明半暗结构进行模拟。隧道初期支护、偏压挡墙、护拱等采用实体单元模拟,本构关系为弹性;围岩采用实体单元进行模拟,本构关系为摩尔-库伦;二次衬砌采用结构单元进行模拟,本构关系为弹性,见表3。

表3 材料参数

计算模型宽62 m、高52 m,边界条件为左右固定、底部固定。见图5。

图5 计算模型

施作顺序:刷坡,施作偏压墙、护拱,护拱与偏压墙一起浇筑;回填土石;采用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隧道并施作初期支护;施作二衬结构。

3 半明半暗结构计算分析

3.1 地层位移

受偏压和开挖扰动的影响,山体围岩发生了一定变形。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隧道傍山侧的拱腰处,为4.72 mm,相对较小;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隧道顶部的边坡体,为-3.22 mm,即边坡体产生了一定的沉降,次大位移发生在隧道底部,为2.35 mm,即地层产生了一定的隆起变形,但均相对较小。说明半明半暗结构能有效地防止山体滑移,可确保隧道及边坡体的安全。见图6。

图6 地层位移

3.2 衬砌结构

受偏压的影响,偏压墙结构产生了向右的水平位移,但整体<1 mm,端部及底部最大位移也仅2 mm,说明偏压墙有效抵抗了山体位移;另外初期支护也产生了向右的位移,最大值发生在拱墙位置,为6 mm,位移不大。偏压墙最大应力发生在墙底,约为1 MPa,初期支护应力在0.15~0.48 MPa,均较小,满足结构受力要求;另外,初期支护与偏压墙、护拱连接部分没有产生应力集中,说明初期支护工字钢与护拱、偏压墙采用钢板焊接是合理的。见图7。

图7 衬砌结构

3.3 二衬结构

二衬发生向右的整体位移,受偏压墙的支挡作用,二次衬砌位移不大,最大位移发生在隧道左侧拱墙位置,为4.82 mm;二次衬砌最大应力发生在隧道傍山侧的拱腰处,为0.18 MPa,小于规范中C30 混凝土结构允许的压应力11.2 MPa,满足结构受力要求。见图8。

图8 二衬结构

4 结论及建议

1)为了确保隧道进洞安全并减少对山体的破坏,可采用半明半暗结构。

2)采用初期支护不独立成环的半明半暗结构,工字钢与护拱采用钢板焊接,钢板采用预埋植筋的方式进行固定,解决了连接部位应力集中的问题。

3)采用Midas 计算软件对结构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半明半暗结构是合理的。

4)偏压墙施作时,如果发现偏压墙底部地基承载力不足,可以在底部设置扩大基础或者设置桩基。

猜你喜欢

施作偏压山体
泥石流冲沟隧道洞口适宜工法及支护施作时机研究*
隧道湿喷混凝土回弹率影响因素及施作工艺研究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挤压性围岩大跨隧道预应力锚索作用机制研究
预留土法对高铁隧道口浅埋偏压段的影响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浅埋偏压富水隧道掘进支护工艺分析
灰色理论在偏压连拱隧道中的应用
基于TPS40210的APD偏压温补电路设计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