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塘湖丰碑
2022-06-22辛姜莒
文/辛姜莒
杨拯陆的名字在新疆石油勘探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三塘湖树立着一座丰碑。1958年9月25日,人称“赛过穆桂英的女队长”杨拯陆和队员张广智在三塘湖工作时遇到寒流侵袭,在7级以上大风和雨雪中,他们顽强工作十余小时,不幸遇难。为纪念杨拯陆烈士,新疆石油管理局编排了大型民族舞剧《大漠女儿》。1998年2月26日应文化部邀请,在北京成功演出,尉健行、丁关根观看后给予高度评价。该剧获1998年度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
毅然决然
杨拯陆是杨虎城将军最小的女儿。本应享尽父母宠爱,可她出生后不久,父母却因西安事变被关押了。和外婆一起生活的她,再闻父母消息时,已是阴阳两隔,当年她才13岁。
2008年11月,杨拯陆铜像在新疆三塘湖揭幕。 供图/新疆油田
1955年6月,杨拯陆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她可以去北京,也可以留在西安,但她选择了和同学们一起到新疆搞石油地质勘探。领导对这些远道而来的毕业生表示热烈欢迎,但在野外调查队的名单里,却没有杨拯陆的名字。
领导考虑她是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女儿,决定把她留在机关地质科工作。她找领导发了一通火:“搞地质工作重要的是实践。我连戈壁滩都没见过,没有一点感性知识就把我关到办公室里,工作也干不好……”领导拗不过她的性子,只好答应了她的请求,将她分配到独山子矿务局地质调查大队。
最讲认真
天山北麓安集海一面是山地,一面是戈壁,中间有一条常年干枯的河道。勘探队在这里进行地质详查,每个山头都要爬上去。这里的山不高,可一座连着一座。有时跑1公里测线,要翻十几个山头,累得大家头晕腿软。刚开始,杨拯陆很不适应山路,还常常迷失方向,爬几座山就累得气喘嘘嘘。为了锻炼自己的腿劲,杨拯陆专选陡坡爬。尽管累得她常常坐在山顶起不来,她却很高兴,对队友们说:“广播员的嘴,勘探队员的腿。既然当上了勘探队员,一定得把腿劲练好。”
杨拯陆对工作非常负责。一次,她跟随一位老队员填地质点,这位老队员没有带她爬上一座山就把地质点填在图上了。这天晚上,杨拯陆整夜没有睡好觉,她觉得这是做了一件亏心事。天一亮她就找到队长范成龙要求重新填这个地质点。
范成龙望着因为没有休息好而显得很憔悴的杨拯陆,有些犹豫。地质点是没有跑到,但老队员凭经验估计,一般也八九不离十。范成龙说:“能不能以后再补?”“那一片都跑完了,以后也很难拐到那儿去。”杨拯陆坚持要跑。范成龙只好与杨拯陆跑了整整一个上午,翻了10多个山头才跑到了那个点,进行了实地踏勘。跑到那里一看,实际情况和图上填的一样。
1957年,地质大队向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克拉美丽地区进军。这期间,她结缘了此生唯一的恋人——谢宏。谢宏是和杨拯陆一起到新疆的同学,还是她的班长。但长年在野外工作,杨拯陆自知对恋人疏于陪伴,承诺等“克拉美丽”的勘探任务结束后就回去与他结婚。
克拉美丽不美丽,这里是连绵起伏的沙漠,寸草不生的秃山,布满砾石的戈壁。地质队的任务是完成克拉美丽红山区的地质详查,要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按设计要求填地质图。要丈量地质剖面,要描述地质状况和测量地层产状,工作全凭两条腿走路。
克拉美丽的夏天,烈日如火,把戈壁滩烧得滚烫,气温可达五六十摄氏度。杨拯陆和队友们在戈壁滩上工作了近一年,每天都要走四五十公里。她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硅化木和沥青脉。根据这些发现和踏勘得到的地质资料,1958年1月28日,杨拯陆写出《克拉美丽红山区地质总结报告》,认为“克拉美丽的生油层是存在的,主要的是二叠系的平地泉统。”阐述了克拉美丽地区的生油、贮油情况。
寒冬的一天,地调处召开答辩会,杨拯陆把各种地质图挂在墙上,把各类化石摆了一桌子,面对处领导和中苏地质专家,她像一位凯旋的将军讲述征战史似的,阐述了克拉美丽红山地区的地质情况。答辩会进行了一个上午,几位专家深为杨拯陆的工作成绩所折服。答辩会通过了杨拯陆的地质报告。
刚刚完成克拉美丽地区的勘探工作,1958年7月,杨拯陆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原本打算举行婚礼的她,把婚期推迟,奉命带队转战位于中蒙边界的三塘湖盆地。谢宏虽有不舍,但还是支持她去完成她的理想。可他们谁也没想到,这会是他们见的最后一面。
勘探尖兵
1958年夏天,按照独山子矿务局的指示,杨拯陆率106/58队进驻三塘湖盆地,进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地质普查。三塘湖盆地位于新疆东北缘,南临天山东段的白依山,北接阿尔泰,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它和克拉美丽地区一样,沙漠横盖,山丘重叠,是一个千万年来无人问津的荒凉戈壁。这里的自然环境比克拉美丽更恶劣,风大且多。大风刮起来,砂石铺天,工作无法进行。
作为一队之长,杨拯陆心里十分焦急。看到队员们受苦她心痛,看到工作进展缓慢她忧心,但她不敢在同志们面前表露。她带头苦干,她给大家讲工作的意义。她让队友写了幅对联贴在帐篷门口,上联“披荆斩棘甘洒热血战戈壁”,下联“不畏艰辛愿献青春找油田”,横批“勘探尖兵”。
1958年9月下旬,106/58队即将完成当月任务,就在队员们努力夺取最后胜利的时刻,没料到一股灾难性的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向他们袭来。25日,杨拯陆把全队分成三拨,两个小组出工完成区块的收尾工作,大部分队员留在驻地整理行装准备搬家。
杨拯陆和周则民各带一个小组出发了。这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使驻地的队员们深为两个出工小组的安危担心。大家立即停止手中的工作,让司机老刘去接两个出工组回来。司机开车出去,很快把一个出工小组接了回来,却怎么也没有找到杨拯陆和张广智。因为大风雪,下午四五点钟,天就黑了下来,能见度越来越低。驻地的队员们全体出动,消息传到附近的居民点,老乡们也骑着马出来帮着寻找。他们在戈壁滩上喊,用火光打信号,可茫茫戈壁实在是太大了,找一个人就像在大海里捞一根针。
次日凌晨,队员们终于在离驻地不远的一个小山坡下发现了一串脚印,顺着脚印找去,他们先找到了一把地质锤,顺着锤把指的方向找去,找到了牺牲的张广智,再顺着脚印找去,又找到了牺牲的杨拯陆。她身体向前匍匐着,紧紧地护着怀里新绘制的地质图,呈前进姿式朝着基地方向。
一个22岁的少女,错过了婚期与花季,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新疆这片大地。1958年10月8日,独山子矿务局党委追授杨拯陆“党的好儿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2年,中国地质学会把她勘察的三塘湖盆地的一个含油地质构造命名为“拯陆背斜”。
深爱祖国 深爱人民
点评
在革命熔炉中,炼得具有共产主义的赤色,勘探尖兵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财富,却在无数人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杨拯陆把最远的路留给自己走,把最高的山留给自己爬,唯一的希望就是尽快找到大油田。她和父亲杨虎城一样,深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