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跑”在新闻前面
——浅谈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报道的议程设置
2022-06-22文_陈宁
文_陈 宁
两年多来,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焦点。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疫情传播发展速度快、防控专业化程度高等特点,象征权威、官方发布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备受瞩目。浙江省于2020年1月27日召开首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之后,迄今为止召开107场疫情发布会。在关注度极高、信息传播极其密集的疫情发布会现场,议程设置始终是引导浙江日报高效完成融媒体报道、发挥党报舆论引导功能的核心理念。
当融媒体时代呼啸而来,生产信息的平台和生产信息的方式都趋于多元,人们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在触手可及的信息浪潮中,议程设置的重要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紧扣这个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新闻传播理论,我们在疫情发布会报道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容地“跑”在了新闻前面。
对内容的设置:在同质化竞争中“出圈”
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媒体数量多、内容同质化。通俗来说,就是在场的所有媒体,拿到的材料是完全一样的;训练有素的新闻发言人,几乎没有“爆料”的可能。因此,在这样一个现场,记者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小。余地小,不代表没有余地。对内容生产的精准设置,成为浙江日报在同质化竞争中“出圈”的第一原则。记者和编辑接到疫情发布会任务后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想方设法让有限的信息“灵动”起来。
首先,是内容呈现形式的“灵动”。自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疫情发布会信息含量更大、传播更快,仅有报纸的报道显得“不解渴”。同时,各类信息“一股脑”地在各类平台上传播,容易呈现“低、小、散”的态势,受众置身于一片信息的海洋之中,难以判断孰轻孰重、孰真孰假。我们敏锐地发现这一趋势之后,开始有节奏地设置疫情发布会报道内容,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职能。
针对疫情发布会,浙江日报磨合出了一套高效的内容生产流程:前方记者抓取现场的关键词、热词,后方记者迅速生产短平快的新媒体产品。在新媒体栏目《有医说医》连续推出的近50期“每日防疫海报”,每期内容紧扣疫情防控重点,侧重于服务类信息,既满足“读图时代”受众的需求,又在海量的信息中挑出了“干货”,往往疫情发布会刚刚结束,防疫海报就已成为爆款。比如,第八十场疫情发布会上,省防控办首次完整公布了杭州市11·25疫情处置的重要节点,前后方迅速联动,独家制作了海报《浙江速度!一图读懂杭州市11·25疫情处置时间轴》;第七十七场疫情发布会上,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关注度极高的假期出行方案,《有医说医》第一时间推出了海报《假期还能出去玩吗?要注意啥?刚刚的疫情发布会告诉你了》;在第一百零一场、第九十三场、第九十九场疫情发布会期间分别推出的《抢抓时间窗口!浙江确保六大防控举措精准落地》《疫情防控常态化“疫苗口诀”要记牢》《静下来 停下来“双节”防疫从我做起》等新媒体产品,均成为30万+爆款,被主流媒体、卫健和疾控部门官微转载。
其次,是编辑形式的“灵动”。对内容的设置,后方编辑的作用不可小觑。每场疫情发布会,不少新媒体平台都进行全程直播。但是,动辄长达半小时至一小时的直播,很少有用户耐心看完。两年多的疫情发布会,浙江日报后方编辑通过标题制作、视频拆条、客户端首页排序、弹窗推送等方式,对发布人的金句、独家信息等进行突出设置,满足受众获取“短平快”信息的需求。
比如,第九十二场疫情发布会上,发布人宣布有信心完成一周内实现“社区清零”目标,编辑将这段话拆条为短视频《上虞新增阳性病例开始下降,有信心完成一周内实现“社区清零”目标》单独推送,提振了群众抗击疫情的信心;第八十二场疫情发布会上,省疾控中心负责人首次披露上虞、萧山等地疫情的病毒溯源问题,编辑立即拆条推出短视频《上虞、萧山两地疫情与近期省外疫情相关联,属于同一传播链》,也引发了高度关注。
浙江日报抖音号也通过内容设置抢占短视频平台舆论高地。比如,第九十三场疫情发布会上,主发布人宣布浙江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短视频,以及第八十七场疫情发布会上,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高速公路10个收费站出入口关闭情况的短视频,都因为契合民生需求,在抖音平台获得了较高的点赞量和关注度。
对时间的重构:新闻策划要张弛有度
在争分夺秒的疫情发布会现场,新闻时效的价值不言而喻。一场疫情发布会的长度,短则十几分钟,最长也很难超过一个小时;加之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发布会密集召开,这些新闻往往不到一天就变成“旧闻”。如果把“一场发布会”的概念衍生为“一个发布会周期”,那么新闻策划就会变得张弛有度。所谓“时间重构”,就是把议程设置的周期覆盖发布会的前、中、后全流程。
发布会报道,是从收到通知的那一刻开始的。省委宣传部的疫情发布会采访通知,一般提前一天或者半天发出,新闻策划也随即开启。2020年2月10日,第十五场疫情发布会上,浙江首次公布了全国首创的“五色图”。浙江日报记者敏锐地意识到,“五色图”是一个值得充分挖掘、凸显浙江精密智控优势的“硬核”新闻。
2020年2月10日至3月1日,疫情发布会几乎每天召开,“五色图”每3天动态调整一次,直至全省“全绿”。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浙江日报在省内媒体中率先策划了“五色图”系列报道。在疫情发布会开始前,记者就提前预判新版“五色图”的公布时间、变化趋势,联系卫健部门、相关地市采访,确保每一版“五色图”刚一推出,解读分析也随之亮相。其间,浙江日报在头版等重点版面刊发了《一图识疫情 防控更科学》《“五色图”新变化折射精密智控成效》《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我省五色图实现“全绿”》等系列报道;浙江新闻客户端还将“五色图”的动态变化整合集纳,推出新媒体产品《22天动图让你看清浙江“五色图”变绿全过程》,并获得2021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这组系列报道全面、立体地体现了浙江精密智控的成效,也营造了全省干部群众同舟共济、直面大考的良好舆论氛围。
发布会结束后,新闻策划仍在继续。可以说,每场疫情发布会都是疫情防控政策的风向标。浙江日报巧妙利用每两场发布会之间的时间“空档”,密集推出新闻产品。《有医说医》新媒体栏目打造的“释疑”系列(目前推出近30期),将疫情发布会上提出的新政策、新概念,设置为一个个为受众解疑释惑的小话题,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新闻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连续推出。比如,2021年1月27日,第一百零一场疫情发布会上,主发布人提及了统一全省风险人群管控政策,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二、第三天,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仍在持续,老百姓也急于寻求具体的管控政策。《有医说医》在1月28日陆续推出了《“14+7”和“2+14”分别是什么?相关人群应该怎么做?》《统一全省风险人群管控政策 这些要点最关键》等新媒体产品,传播效果极佳。虽然,从传统的时间概念上看,发布会的新闻发布要抢抓时效、越快越好,但是记者紧密跟踪舆论热点,及时设置议题,在发布会的第二天依然延续了新闻的“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下半年,浙江多地发生点状散发疫情,记者还把目光瞄向了各地的疫情发布会。11月25日,杭州市召开的疫情发布会首提“时空伴随”的概念,当人们急于寻找关于这一概念的权威解释时,记者结合省卫生健康委的权威信息,迅速推出《浙江省卫健委发布重要提醒:时空伴随者 你该怎么做?》,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的点击量很快超过30万+。
疫情发布会上的风向标,还成为浙江日报蹲点调研的素材来源。2020年10月至11月期间,第五十五场、第五十六场疫情发布会先后透露了浙江将全面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能力,并修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显然,经历过战疫大考后,浙江将把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2021年年初,几位记者兵分两路,走进温州、台州的5个县(市、区),进行基层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实地调研,并完成调研文章《三道“防线”看基层“堡垒”》,获得专业人士好评。虽然,这次调研距离给予记者灵感的发布会过去了好几个月,但是这篇沉淀着思考的调研报道依然在省内媒体中产生示范效应,并将一个原本转瞬即逝的当天新闻,策划成一个社会性话题。
对行业的新知:记者的“功夫”在“诗外”
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身为党报新闻工作者,记者要主动与党的方针政策、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无缝对接”。因此,议程设置的过程也触发了记者对自己的重新认知。为了准确无误、尽可能出彩地报道每一场疫情发布会,浙江日报记者密切关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动向,省委省政府对疫情防控的新要求,也频繁调研聆听基层百姓心声。这些在“诗外”的“功夫”,潜移默化地训练自己的把关能力、判断能力,从而更有底气地完成每一次疫情发布会报道。
两年多的疫情发布会,看似每场发布流程一致、发布机制一致,但是却有不少考验记者的时刻。比如,第八十一场疫情发布会的召开时间,是2021年12月7日晚10时30分,通知时间和召开时间之间的间隔只有几个小时;第一百零三场疫情发布会的召开时间,是农历除夕(2022年1月31日);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以及2021年下半年省内多地发生点状疫情期间,疫情发布会召开的频率是一天一场;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为防止人员聚集,发布会在线上召开……
经过这些考验,记者对自己的行业有了新的认知。有人说,新闻工作者也是社会观察家,的确,记者的职能不仅仅只是到现场、做采访、写报道。为了“跑”在新闻前面,几位跑疫情发布会的浙江日报记者要求自己成为专家型记者,学懂弄通相关政策,与经常露面的发布人密切交流、平等对话。有了这些“功夫”,在不少争分夺秒的时刻,记者在审核稿件、独家发布稿件中就能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