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抓城市副中心建设机遇 打造北方平原森林城市典范
——北京市通州区高标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

2022-06-21通州区创森办

国土绿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通州区公园森林

通州区创森办

大运河森林公园 通州区创森办提供

悠悠大运河,千里扬波,流淌着辉煌灿烂的漕运文化;巍巍燃灯塔,饱经沧桑,守望着震铄古今的京畿锁钥。物换星移,沧海桑田,曾经的京畿重镇、通州古城,在激昂澎拜的时代浪潮中,焕发出绿意盎然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区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为指导,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着力建设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

2017年,为了进一步提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谐美丽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形象,通州区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全区围绕“水韵林海、千年绿城”的森林城市建设愿景,全面推进森林进城、森林环城和森林乡村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区林木覆盖率达40.6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4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11 平方米。俯瞰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的底色格外醒目,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正加速形成。

坚持高点定位组织管理彰显治理能力

2017年以来,市委书记蔡奇、市长陈吉宁多次调研城市副中心,统筹生态文明建设,明确通州区森林城市建设方向。通州区依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对标《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北京市通州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年)》,描绘出通州生态建设的宏伟蓝图,为科学引领、有序推进“创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森林城市建设期间,通州区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副中心建设重要事项和区级绩效考核工作内容,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48 个单位为成员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科学推动“创森”各项工作落实。

通州区共召开20 余次常务会、专题会,部署、研究、落实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每年制定下发《通州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总结上年度工作,列出下年度工作台账,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有序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工作。

坚持世界眼光森林网络彰显国际标准

作为北京首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平原区,通州区依托自身资源和丰富的水系网络,大力开展平原造林,加快构建水绿生态空间,持续完善“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格局,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43%,绿色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最亮丽的城市底色。

大尺度布局生态空间,展现北京平原区独特风貌。森林城市建设以来,通州区深入贯彻“蓝绿交织”建设理念,以大运河、温榆河、运潮减河等水系作为蓝色水网支撑,构建大尺度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在上一轮百万亩造林新增加19.3 万亩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和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实施造林21.6 万亩。到2035年,副中心将建设形成万亩以上的森林组团10 个,千亩以上森林组团 50 余个。目前,已建成东郊森林公园、台湖公园等万亩以上大型郊野公园和森林湿地8 处,全区大型生态休闲场所20 公里服务半径对全区覆盖率达100%。通过大尺度建绿、大密度增绿,有效弥补首都东南部生态短板,展现北京平原地区森林城市的独特风貌,为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了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通州样板。

1 水城共融 于汝文摄

大格局搭建绿色框架,实现协同发展生态先行。搭建城市副中心独有的“两带、一环、一心”总体绿色生态框架。在通州区东部,通过实施建设西集镇中心公园、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等8 项工程,实现东部生态绿带新增3.5 万亩;在通州区西部,通过实施建设永顺城市公园、台湖万亩游憩园等6 项工程,实现西部生态绿带新增2.6 万亩。沿城市副中心外围规划建设了由13 个公园组成的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副中心与副中心拓展区的生态协同发展。在城市副中心内部,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和留白增绿,清退低端污染产业,实施占地11.2 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建设,“城市绿心”已成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名片”。

大系统规划城乡绿化,打造生态和谐宜居示范。在城区范围内,实施西海子公园、减河公园等9 个城市公园改造提升工程;结合老城双修及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休闲公园及小微绿地68 处,改造提升海绵城市试点绿地空间21 个;实施了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千年守望林、张家湾公园等“城市森林”建设工程,建成通怀路、壁富路、六环西辅路等风景林荫路20 条。在各乡镇,按照“一园一特色”要求,以台湖演艺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及宋庄文创小镇等特色小镇为引领,建成台湖万亩游憩园、宋庄文化公园等8 个地域特色浓郁的精品镇域公园;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全区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2 个,首都森林城镇3 个,首都绿色村庄12 个,建成村庄公共休闲绿地416 处。依托大运河、温榆河、凉水河等水域,打造以水为魂、以绿为体、林水相依、自然和谐的全域森林生态系统,水岸绿化率达到98.26%,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达到76.92%。同时,大力推进亲水绿道建设,建设北运河、运潮减河等健康绿道300多公里,全区居民每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1.63公里。通州区构建了级配合理、均衡分布的城乡公园绿地体系,绿色通道成环成网,充分体现和谐宜居示范成效。

2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通州区创森办供图

3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通州区创森办供图

4 天鹅仙子 闫红摄

5 温榆河大桥 郭建华摄

6 京津京哈高速 通州区创森办供图

坚持永续发展森林健康彰显和谐共生

作为北京东南部的生态屏障,通州区在持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的同时,划定生态红线,大力度、大投入,以近自然景观化为目标,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不断丰富树种多样性,使用良种壮苗,城区乡土种使用率达92.60%。每年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782.74 公顷,生态廊道互联互通,森林灾害有效防控,有害生物成灾率1‰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100%,连续3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生态廊道,互联互通。沿北京城市副中心西部构建32 公里长,500 米—1000 米宽的西部生态绿带,沿北京城市副中心东部构建50 公里长,3000 米宽的东部生态协同发展带,形成了卫翼东西、贯通南北的防护林和风景带;通过实施廊道加宽加厚工程,将孤岛状的湿地、片林连接起来,有效解决了森林孤岛化问题,保证了生物迁徙路径的畅通。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保留原有片林并注重保护和选用留鸟、引鸟树种植物以及其他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乡土植物,建设动物保育小区和救助站,营造良好的野生动物生活、栖息的自然生境。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区野生鸟类记录已达到341 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生态安全,措施健全。通州区在“创森”期间,不断加强城市森林管理水平,注重森林保护。形成“三措并举”的格局。一是采取近自然的抚育管理方式,不搞过度的整齐划一和对植物进行过度修剪。二是以“互联网+森林城市”发展为新引擎,强化科技引领,将科技与生态有机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动。三是不断完善森林保障体系,定期组织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建立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快速定位、环境感应提示等科技手段,时时掌握森林资源变化动态和生态功能效益,打牢生态安全基础。

林业碳汇、永续发展。通州区积极落实碳排放、碳中和,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作为打造“碳中和”的生动实践。在减排、增汇、适应三个方面下功夫,减排方面,全区每年约有71 万立方米修剪剩余物得到资源化利用;增汇方面,全区林地、湿地、绿地年碳汇量已达50.2 万吨,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适应方面,全区积极推广适合本地的高碳汇树种,通过建设公园绿地和城市立体绿化等缓解热岛效应、降低PM2.5、防风固沙,实现间接减排。

潮白河休闲公园 通州区创森办供图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福利彰显制度优势

打开窗户就能看见郁郁葱葱的绿植,呼吸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出门步行500 米即可来到公园绿地,亲近绿色、感受自然……

通州区在增绿的同时,不断提高绿色空间品质,提升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居民身边的公园绿地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绿化美化城乡共享,促进农民绿岗就业,实现“创森”成果富民惠民的目标。

生态福利,全民共享。为了让“创森”成效成为人人共享的“绿色福利”,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各类城市公园、绿地、绿道均免费向公众开放,最大限度地让群众享受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公园绿地对城区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7.33%,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11 平方米,真正实现了人在林中走,犹如画中游。

西海子公园 赵树生摄

科技创新,产业富民。自开展“创森”工作以来,通州区以“西集大樱桃”“张家湾葡萄”两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为抓手,应用推广樱桃设施矮化栽培技术、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等10 多项先进栽培技术,引进行间生草、肥水一体节水灌溉等国际新技术,打造一批京津冀地区集高产高效矮化密植示范园、新品种引进繁育示范园、高新技术推广、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林果产业基地。与此同时,以规模化苗圃产业为基础,通过引进高端苗木品种,打造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苗圃产业,并依托苗圃产业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乡村苗圃旅游。再有,通州区率先在北京市开展新型集体林场组建,已完成9 个乡镇的集体林场组建任务,23.6 万亩生态林全部移交集体林场规范养护,通州成为了全市首个将全部生态林纳入集体林场经营管理的区域。通州促进“绿岗就业”,每年吸纳本地就业近5000 人,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坚持文化自信生态文化彰显时代风尚

“大地植绿、心中播绿、人人护绿”的生态理念,恰如春风化雨,悄然走进了千家万户;又似润物无声,深深植根于市民心中。

以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次到通州参加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契机,通州区不断拓展宣传途径,广泛弘扬生态文化建设,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创森”氛围。

通州区按照“一个口号、两套视觉系统、四个实施阶段、六种宣传方式”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形成进社区、进学校等“五进”和园艺驿站、生态课堂等“四推广”宣传模式。“创森”以来,在城区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设立生态科普教育场所47 处。平均每年举办区级园艺手工类、户外园艺实践类等各具特色的系列生态宣传活动15 场以上,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同时,借助通州创森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数字平台,激发市民参与热情,构建起高效面广、功能强大的传播网络,线上粉丝数达10 万余人。

加强古树名木管理工作,保护率达100%,深入挖掘古树特色文化基因,传承通州古城历史文化。以“保护古树名木,传承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为主题,新建“新河古树公园”、“康各庄古树乡村”。同时,定期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爱护、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

如今,一个生态美、产业兴、文化浓的森林城市已然形成,未来,通州区将继续秉承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坚持森林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精品样板。在通州区,人们所到之处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公园环绕、生态和谐。古老的大运河水清岸绿,千年燃灯塔指引着通州这座“千年古城”,正迈着“创森”的铿锵步伐,积极建成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相适应的高标准的国家森林城市。这是通州区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不断迈进的绿色追求,也是通州区对现代化、人性化、国际化城市综合治理的生态考量;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推进城市发展的通州答卷。

猜你喜欢

通州区公园森林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狐狸的把戏(续编三)
狐狸的把戏(续编二)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一见如故
通州区政协网络征集提案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