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临床分析
2022-06-21周照燕
周照燕
南京市江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南京 211100
慢性咽炎为上呼吸道常见、多发疾病之一,作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慢性炎症,发作后多伴有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等,且近年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及饮食结构的改善, 慢性咽炎发生率持续升高[1]。 研究发现,慢性咽炎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不易治愈等特点[2],为缓解患者不适感需及时展开系统治疗,既往多选择抗感染西药,虽可缓解临床症状,但对根治疾病、降低疾病复发率无理想价值,近年随着中医药技术的发展,各种中成药、中药汤剂被应用于慢性疾病治疗中[3]。 中医认为慢性咽炎是冷热失宜、屡受风邪、肺阴受伤、阴虚肺燥所致的胃腑积热,因此治疗需遵循滋阴、清热、利咽的原则,清肺利咽汤、蓝芩口服液均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功效,但不同制剂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不同, 为准确评估其临床价值,该文2018 年1 月—2021 年10 月随机选取80 例慢性咽炎患者展开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的80 例慢性咽炎患者均入该院进行治疗,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40 例),该研究上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 观察组中男20 例, 女20 例; 年龄18~60 岁, 平均 (38.42±10.31)岁;病程2~7 年,平均(4.14±1.42)年;痰阻血瘀型10 例、阴虚津枯型10 例、阴虚火旺型20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 女22 例; 年龄19~60 岁, 平均(38.58±10.26)岁;病程2~7 年,平均(4.34±1.36)年;痰阻血瘀型11 例、 阴虚津枯型12 例、 阴虚火旺型17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X 线检查肺部无阳性体征者[4];②满足用药指征者; ③存在干咳、 咽部异物感等症状者;④依从性较高者[5];⑤症状发作期;⑥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者;⑦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⑧病史3 个月以上者。
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者;②年龄<18 岁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6];④近期实施手术治疗者[7];⑤脏器功能不全者;⑥精神及心理疾病者;⑦临床资料丢失者;⑧自愿退出该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蓝芩口服液(国药准字Z20063795;规格:20 mL)治疗,口服20 mL/次,3 次/d,持续治疗2 周。
观察组采用清肺利咽汤治疗, 方剂中含有玄参10 g、南沙参10 g、射干10 g、生地黄10 g、麦冬10 g、白芍10 g、玄参10 g、大贝母10 g、粉丹皮I0 g、苏薄荷6 g、甘草4 g,若患者存在肝肾虚弱症状可佐以知柏10 g、熟地黄10 g,若存在痰气郁结症状可佐以枇杷叶10 g,若存在肺气失和症状可佐以桑叶10 g、牛蒡子5 g、蝉衣5 g,将其混合后水煎取汁200~400 mL,于早晚分2 次口服,1 剂/d,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2 周后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定临床疗效,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各项检查显示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8]。
②记录两组头晕、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③采用4 级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主症、次症、舌质舌苔、脉象积分,分值0~4 分,得分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9]。
④采集治疗前、 后患者空腹状态下肘正中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 速度离心,待血清分离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 反应蛋白 (C reactive protein,CRP)、 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变化[1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疗效(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0.00%)与对照组(1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4 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CRP 低于对照组,IL-2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x±s)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x±s)
2.4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4 项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舌质舌苔、脉象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x±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x±s),points]
3 讨论
西医认为诱发慢性咽炎因素较多, 患鼻腔疾病后长期用口呼吸可导致咽部受到外界刺激, 增加咽炎发生率;长期吸烟酗酒、进食辛辣食物可增加咽部不适感; 工作环境中长期有粉尘或者化学气体亦可对咽部造成刺激,增加慢性咽炎发生率,西医经抗感染类药物治疗后虽可缓解临床症状, 但该方案只对病菌感染所致炎症有效, 无法治疗其他因素所致炎症[11-12]。
受益于中医辨证理论在临床的应用, 近年各种中医治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医将慢性咽炎纳入“喉痹”范畴,认为该病是脏腑亏虚、耗阳损阴、风热邪毒侵犯导致的咽部失养、津液不足[13],因此治疗时需选择清火宣肺、解毒利咽类药物,但临床研究发现中成药、 中药汤剂在控制病情中疗效及安全性存在差异,该文对比发现观察组临床疗效(97.50%)高于对照组(80.00%),不良反应率(10.00%)与对照组(1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陈弋弋[14]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80.00%)结果接近,由此证实清肺利咽汤在控制慢性咽炎病情中更具优势, 特别是针对阴虚火旺型患者,显效率高达47.50%,且应用后不易引起各类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性高、有效性高的双重优势,分析原因:①蓝芩口服液作为中成药,由胖大海、黄芩、板蓝根、栀子、黄柏等药物制备而成,其中以板蓝根、胖大海为君药,发挥解毒凉血、止痛利咽、润肺清热功效;以黄芩、黄柏为臣药,发挥解毒泻火、燥湿清热功效,佐以栀子花,共奏清火宣肺、解毒利咽功效,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 结合现代医学原理板蓝根中的靛玉红、靛蓝成分,可有效灭杀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致病菌;黄芩内的黄芩素可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活性进行抑制;胖大海可有效灭杀多种细菌及病毒,栀子内的羟栀子甙成分具有镇痛效果,按适量成分制备后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 但在药物制备过程中部分有效成分丢失, 导致整体药效下降;其次蓝芩口服液不具有针对性,在用药过程中无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减药物剂量及类型, 因此极易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但停用后不适症状可缓解。②清肺利咽汤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 实际情况适量加减药物类型及剂量,针对性较蓝芩口服液强。该方剂以玄参、南沙参等为君药,发挥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滋阴解毒、化痰益气等功效;以麦冬、白芍、玄参等为臣药,发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敛阴止汗等功效;佐以粉丹皮、苏薄荷、甘草等药物既可调和药效,亦可发挥清热润窍、化痰利咽等功,结合西医原理苦参碱成分可有效抑制细菌活性, 而苦参碱可发挥解痉平喘的作用;南沙参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 达到抑制细菌活性的目的; 白芍去皮、水煮后苷类成分略有下降,有害成分苯甲酸则明显降低,且具有镇痛、抗炎等功效,可在提高疗效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率。 其次清肺利咽汤经水煮后药效保留,且方剂针对性较中成药强,可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 降低TNF-α、IL-6、CRP 等炎症因子水平,达到降低细菌活性的目的;此外清肺利咽汤可抑制纤维组织的增生,通过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且治疗后黏膜部位的不适得以缓解,可促使腺体功能恢复,达到缓解其临床症状的目的,避免后期疾病反复发作,该结论与该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6 个月、12 个月、24 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果一致,但中药汤剂治疗过程中煎煮耗时,且存在携带不方便等问题[15]。
综上所述, 清肺利咽汤治疗慢性咽炎效果优于单纯中成药,特别适用于治疗阴虚火旺型患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