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的手术配合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2-06-21熊红艳练美云杨丽萍
熊红艳,练美云,杨丽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3 集团军医院麻醉科,福建厦门 361003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耳鼻喉科疾病之一,指鼻窦黏膜发生细菌感染后引发的非特异性炎症和化脓症状性疾病,多数患者可并发鼻息肉,对患者的嗅觉等鼻部功能造成了严重损伤, 需要及时开展有效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引发中耳炎或损伤其视力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3]。目前该疾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其中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不断增加, 在鼻窦炎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术式手术范围较小,通过手术操作彻底清除患者鼻窦病变组织, 促进恢复其正常的鼻窦生理功能,改善患者病情,有效提升了鼻窦炎的临床治愈率。与传统手术相比,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安全性高,手术视野及疗效良好,但其仍属于侵入性操作, 故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工作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提升手术效果[4-6]。该次方便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00 例开展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组开展常规基础护理和手术配合及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对照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300 例开展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数表法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 例。 对照组男83 例、女67 例;年龄19~64 岁,平均(40.52±3.65)岁;病程5 个月~17 年,平均(8.47±1.85)年;单侧病变55 例,双侧病变95 例;疾病分型:38 例Ⅰ型、62 例Ⅱ型和50 例Ⅲ型。 观察组男91例、女59 例;年龄20~66 岁,平均(40.61±3.72)岁;病程6 个月~18 年,平均(8.52±1.78)年;单侧病变61例,双侧病变89 例;疾病分型:42 例Ⅰ型、56 例Ⅱ型和52 例Ⅲ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开展。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入院后经鼻内镜检查确诊为慢性鼻窦炎, 并有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治疗指征与适应证;未合并耳鼻喉科其他疾病;既往无其他术式治疗史;无凝血功能障碍;对研究知晓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血管病变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 合并语言功能或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合并严重慢性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合并意识或精神障碍患者;无法配合术后随访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基础护理干预, 入院后带领患者熟悉病房和医院环境,介绍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协助其完成术前检查, 告知患者手术时间及注意事项,并为其创建舒适干净的病房环境,开展健康教育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开展手术配合与手术室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包括:①器械护理,护理人员术前需要做好手术间消毒及手术所用器械、设备的清点和检查,掌握患者基础信息,由护士长进行工作任务分配,巡回护士和其他护理人员相互合作完成手术的重点护理任务。巡回护士配合手术医生做好消毒工作,对手术器械性能、安全性和无菌性进行再次检查,检查手术所用鼻内镜运行状况和光照情况, 该术式常用手术器械包括枪状镊1 把,输液管、镰状刀、直形和变形吸引器、鼻内镜、针头及注射器,弯度筛窦钳、手术吸除切割器、生理盐水及各类药品、纱布、膨胀海绵等,若有遗漏应及时补充。②心理干预,巡回护士做好手术室秩序维持,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给予安慰和鼓励,告知其手术时间、操作流程及术中相关注意事项,通过温柔的态度缓解其不良情绪。 协助患者进行药敏测试及备皮,核对术前医嘱执行情况[7]。 协助麻醉医师及患者完成术前麻醉处理,建立静脉通路并输液,常规给药和备血,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做好肢体固定以免出现意外事件。③术前护理,术前备好电刀,负极板在患者臀或腿部等肌肉丰厚处粘贴。及时观察组患者皮肤是否与手术床金属部分发生触碰以避免灼伤。 此外巡回护士需要和主治医生及第一助手完成手术敷料和器械的再次请点, 并做好登记。在缝合皮下或体腔、管腔状器官及深部组织时应进行手术敷料和器械的清点, 避免遗留在患者体内造成不良事件。④术中护理,巡回护士应将手术所用器械设备的电源与开关进行连接, 协助参与手术人员进行手术帽及衣物的穿戴,摆放脚凳等,指引手术人员就位,对灯光进行调节。术中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需要复述一次以保证医嘱无误,准备抢救药物,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后根据结果制订对应的应急方案,保证应急工作有序进行。巡回护士需要对参与手术人员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与否进行监督, 管理和维持参观人员的行动, 避免与手术台距离过紧影响手术流程。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输液速度等进行严密监测与观察,确保手术体位舒适合理,避免局部肢体受压,定时将监护仪袖带松开。术中做好保温护理以免热量过度流失并引发应激反应等影响手术效果。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递送其所需的手术器械,及时为医生擦汗以免影响手术操作。对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进展进行观察, 及时补充器械和药物[8]。给予患者安抚和鼓励,缓解其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 进行巡回护士更换时应清点各种物品数量并做好交接, 告知交接护士关于患者当前的情况以及医嘱执行进度,并确认文件上内容无误后签字。⑤术后护理及住院指导, 术后做好患者病情变化及手术效果的观察, 若其口腔有过多分泌物或者鼻腔内有严重渗血情况应及时汇报医生并检查其鼻咽部,遵医嘱进行止血。 术后2 d 内应观察患者术后眼眶情况,若有眼球突出或瘀血应对症处理。出院前开展健康指导, 告知其正确维持鼻腔卫生的措施以及鼻腔冲洗方法, 避免患者盲目清洁鼻腔损伤鼻腔黏膜[9]。此外应保证患者营养膳食, 还需要联系家属告知其陪同患者开展适当锻炼对术后康复的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增强患者免疫力。告知其注意天气变化,做好保暖避免感冒[10]。
两组患者术后均需随访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明健康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
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方法调查,问卷共100 分,>90 分为非常满意,80~90 分为满意,70~79 分为一般,<70 分为不满意,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简明健康生活质量量表(SF-36)[11]共包括8 个维度,即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 般 健 康 状 况(GH)、精 力(VT)、社 会 功 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每个维度均采取百分制计分,分值越高即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续表1Continued Table 1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SF-36 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 评分比较[(x±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F-36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x±s),points]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00%比对照组81.3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比对照组10.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 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精神不振、鼻塞和流脓涕等症状,会对患者嗅觉等鼻部功能造成损伤, 若病情严重还可能引发中耳炎或造成患者死亡, 可见该疾病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 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且未能彻底治愈;鼻腔内阻塞性疾病;化脓性球菌感染或牙源性感染;各种全身性慢性病影响等[13]。 针对该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以消除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病情并促进其康复。当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随着社会科技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鼻内镜微创手术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其中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术是常用的一种术式,该术式切口较小,故术中出血量较低,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风险,且术后疼痛较轻[14]。 鼻内镜可为手术操作创建可视化环境,因此手术操作及过程更快,安全性更高,可及时处理出血问题,更完整的保留患者的鼻组织功能, 在该疾病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但需要注意若患者合并症较多或有凝血功能障碍时应选择其他方式治疗,避免加重患者病情。然而慢性鼻窦炎根治率较低,复发风险高,且手术操作要求精细,对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为提升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为患者开展手术配合及手术室护理至关重要[15]。 常规基础护理模式比较单一片面, 无法满足患者及手术的护理需求,还可能诱发术后多种并发症,患者需要承受疾病之外的痛苦,临床应用效果欠佳。 因此,对常规基础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 是提升手术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在护理技术和模式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逐渐苏醒和提升的情况下, 针对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患者开展科学的手术配合及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有利于增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在该次研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基础护理干预, 观察组则开展具有整体性、 连续性和全面性特点的手术配合与手术室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 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张彩峰等[16]的研究显示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78%低于对照组22.64%(P<0.05), 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与该研究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此外该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00%相比对照组81.33%更高(P<0.05),在地力厚马尔·艾买提等[17]的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组93.75%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与该研究结果类似,提示该种护理模式可有效保证护理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和安全性。 通过开展器械护理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性, 为手术的良好操作及正常流程提供了有效保障; 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因对疾病和治疗方法知晓度偏低而产生的不良心理, 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还可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术前护理的开展能够保证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治疗, 协助其进行术前检查并做好术前准备可以让患者更安心的接受治疗, 也可以确保手术开展的更为顺利和有效[18-20];术中护理通过选择合适体位、术中保暖及对医生手术操作的配合有利于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可使护理要点更为明确,做好患者术后巡视及病情观察,可及时发现并解决异常情况或不良事件, 对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更为有利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还可以保证患者出院后遵医嘱复查, 便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其出院后的康复情况, 也可使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进而促进其尽快康复,提升其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22-23]。
综上所述, 为鼻内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患者实施手术配合与手术室护理可给予患者更为全面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升护理效果和满意度,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者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因此可将其用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