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研究

2022-06-21尹春日

中外医疗 2022年14期
关键词:股骨置换术髋关节

尹春日

延吉市医院骨科,吉林延边 1362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骨折类型, 其发生主要与老年患者骨密度下降和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有关,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患者多表现为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情况严重者甚至存在较高的病死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既往临床对于该疾病患者多以保守治疗为主,通过卧床制动或牵引等方式促进骨折端的预后;但对于高龄患者而言,因其自身基础疾病较多,使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预后情况并不理想。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内固定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成熟,更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提高新的治疗思路[2]。如今,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 但二者之间孰优孰劣始终存在争议[3]。基于此点,该研究便利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90 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对比PFNA 内固定和人工髋关置换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取该院收治的90 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展开研究。纳入标准:①经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股骨粗隆间骨折;②患者年龄在70 岁以上;③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④手术区域皮肤完整性良好;⑤骨折发生前关节功能完好,可负重行走。 排除标准:①存在开发放损伤者;②陈旧性骨折者;③合并心脏、肝脏或肾脏等重要脏器病变者;④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合并多处骨折或其他骨科疾病者;⑥合并风湿、痛风等其他可影响关节功能的疾病者。采用随机排列法将其中45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余45 例患者纳入研究组, 两组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PFNA 内固定治疗 协助患者仰卧在牵引床上,垫高其臀部,与手术台呈30°,实施全麻。 利用C 型臂机对患者的骨折区域进行牵引、旋转复位,在大转子上方做一个5 cm 的切口,钝性分离臀中肌,直至抵达顶点区域,将大转子处作为进针点,在正侧位透视下将球形导针打入股骨颈内,近端沿着导针的方向进行扩髓,长度在1.7 cm。然后选择尺寸合适的PFNA 主钉,在连接上外瞄准架后徒手将其插入髓腔,确认安装位置无误后,沿导针击入螺旋刀片,进行定位锁定后,在瞄准器的引导下安装好远端锁钉,拧紧尾帽。 最后冲洗、止血并逐层缝合切口。1.2.2 研究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侧卧位,于骨折端后外侧做一弧形切口,逐层钝性分离患者的皮下组织,并沿着臀大肌走向切断短外旋肌群,截断患者的股骨颈,具体位置在距离小转子1.5 cm 处。 取出股骨头后进行扩髓,放置股骨柄假体,采用X 线观察放置位置的准确性,评估股骨柄假体的稳定性。随后安装根据患者股骨头大小制作的股骨头假体, 并在安装完成后进行髋关节复位;同时对人工髋关节的松紧度,以及头臼的匹配度进行测试,利用钢丝进行固定。最后缝合外旋肌群和后侧关节囊缝合,利用X 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随后冲洗、止血并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患者手术时间、 术中失血量、 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等围术期相关指标。②分别于患者手术前、术后1 个月、3 个月和6 个月采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4]。③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6 个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分量表(GQOLI-74)从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4 个方面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 评分0~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5]。 ④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包括压力性损伤、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比较两组总发生率的差异。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经由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x±s)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x±s)

2.2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研究组手术前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个月、3 个月和6 个月的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比较[(x±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joint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x±s), points]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手术前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4 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手术后3 个月4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x±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x±s), points]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群, 因自身机体免疫水平较低, 导致高龄患者在面对创伤时自我修复能力较低,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骨密度的降低和骨量的丢失,使得患者骨折愈合难度较大;而骨折后长时间的卧床制动,也容易引发坠积性肺炎、压力性损伤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严重降低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6-7]。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方式较多,相较于保守治疗而言, 手术治疗的方式更有利于避免患者因长期制动而增加的并发症发生率, 尽早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8]。但临床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方式, 如何保障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在该研究中,对照组采用PFNA 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 可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长和卧床时间,而PFNA 内固定治疗在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也则更具备优势。 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PFNA 的主钉体直径相对较细,在治疗过程中外翻角度可控制在6°左右,与人体解剖结构相似,无需特殊的钻孔处理,当其到达制定位置后,取出手柄即可自动锁定,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更有利于保障患者术后的稳定性[9]。 而且术中更无需进行骨膜的剥离, 从而有效保护患者粗隆周围血运,减少术中的出血量[10]。 对于高龄患者而言,因自身体质较差,加上伴有多种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使得患者固定相对较为困难,术后恢复缓慢;部分患者甚至会在术后出现螺钉松动、穿出等现象,导致患者预后情况并不理想[11-12]。相比之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 它可以通过特殊材料制作关节假体来取代病损的关节;对于高龄患者而言,它具有创伤小,便于患者尽早下床锻炼,逐渐恢复关节功能的优势[13]。 对此该研究结果证实,研究组术后1 个月、3 个月和6 个月的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黄绍东等[14]研究结果一致,可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的优势更胜于PFNA 内固定治疗。研究表明,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固定的效果良好,稳定性佳,不仅符合股骨近端的生理解剖,与假体柄与髓腔的接触面积加大,更利于股骨界面骨的生长,促进生物力学强度的增强,从而保障置换髋关节的稳定性; 待患者关节稳定后便于其尽早进行负重训练, 促使患者的关节功能可以快速恢复至伤前水平, 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16]。 而该研究结果也证实,研究组手术后3 个月4 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该研究结果与滕芳等[17]研究结果一致;研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P<0.05),与顾军等[18]研究结果一致,其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5.0%(P<0.05)。 与PFNA相比,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减少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相较于PFNA 内固定治疗更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保障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股骨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