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链同构”推动河南全面建设“智慧豫农”路径及应用研究

2022-06-21陈志斐

物联网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同构价值链产业链

陈志斐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0 引 言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9年聚焦“三农问题”,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尤为关注现代农业发展,尤其农业数字化、智慧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总产值、产量、机械总动力等。因此考虑给农业供应链插上科技的“翅膀”,给农业价值链提供政策保障,给农业产业链加装智能化、现代化绿色引擎,给农业生态链融入新科技、新业态,努力在高基点上推进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生态链“四链同构”,形成数字化、共享化农业,构建河南“智慧豫农”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品牌化,农业行业绿色循环发展。

1 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生态链“四链同构”研究

保障农业健康平稳发展是民生之本,推动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生态链“四链同构”是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现阶段,学者们主要研究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工业行业从需求驱动、要素供给、区域布局、产业分工4个基本动力机制融合产业链和供应链,促使工业发展现代化高速发展。张杰提出我国重点产业链与全球供应链融合发展的趋势与对策。黄群慧提出基于价值链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提升,推动经济体系优化,提高中国企业全球治理能力。李仆提出我国经济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价值链为核心,以供应链为媒介,以产业链为动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匡远配提出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耦合”,有助于农民增收、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以及农业精细化、社会化发展。但鲜有学者研究农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四链同构”,“四链同构”仍处于探讨学习阶段。

2 数字化农业研究

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是智慧农业全面推进的当务之急,现阶段已有大量学者研究数字化农业模式。如梁斌融合先进技术,从资源共享、产业数字化、全局可视化、决策智能化4个方面明确了新疆兵团数字农业建设是农业发展必经之路,且未来还需从组织、制度、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强数字农业平台建设。汪旭晖基于网易味央猪案例,提出数字农业从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模式入手,推动企业改革创新。阮俊虎提出数字农业流程重组、产业融合、知识管理等运营管理模式,有助于我国现代农业从机械化电气到数字智能化跨越。刘元胜提出从健全农业生态体系和提高涉农主体素质,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入手,推进农业治理现代化。

也有学者验证数字农业是现阶段农业的必经之路。如Mark Shepherd数字农业改变了农业商业模式,实现利益共享。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提出数字农业为农业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四链同构”背景下,河南省数字化农业创建的具体路径和实施方法。

3 智慧农业研究

智慧农业建设一直是国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有学者验证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之路,如马红坤基于中日两国小农生产下的智慧农业发展现状,提出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必经之路。Goel Raj Kumar验证了发展中国家推广智慧农业的必要性。也有学者研究智慧农业的实际应用,如Govind Singh Patel提出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物联网等技术可加深智慧农业应用。杨印生剖析了智慧农业的社会经济特征,基于WSR和霍尔三维结构阐述了智慧农业发展机理,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提出对策。

因此本人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河南省农业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四链同构”的背景下,全面推动“智慧豫农”建设的路径及应用模式,最终全面推进河南省农业绿色健康发展。

4 研究思路及价值

4.1 研究思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焦点,推行农业数字化智能生产、推进农业“四链同构”融合发展、推动“智慧豫农”建设,促使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

整体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整体研究思路

4.2 研究价值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总结现阶段河南省农业发展中遇到的6个问题,明确提出“四链同构”背景下河南省全面推动数字农业和“智慧豫农”建设的5条路径,探索了2025年河南“智慧豫农”的4种应用模式。

本文的应用价值在于:

(1)“四链同构”加速河南省数字化农业建设,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共建智慧农业金融中心,共享数字农业生态圈,促使农业协调发展,为河南省“智慧豫农”建设提供了实施路径。

(2)“科技+新业态+农业+生态”共建数字化农业,创立国家级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培育知名品牌,共创智慧产业群,新业态赋能智慧农业,为河南省“智慧豫农”实施提供了应用模式。

5 现阶段河南省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河南省是全国粮食、畜禽、绿色果蔬等农产品主产地,加大农业信息化力度、加强数字化管理、创建本土农业模式迫在眉睫。据大量学者研究,结合当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统计,现阶段河南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产业结构不稳定。河南省农业产能丰厚,总产值连年上升,但农产品种类、生产总值差距较大,农业生产结构失衡。如河南省特色农产品主要有:小麦、花生、草蓄(牛的饲养、羊的饲养、奶产品)、林果(食用坚果、林园水果)、蔬菜、花卉、茶叶、食用菌、中草药、水产,农产品总产值在2019年为4 994.14亿元,占据了河南省农业总产值的92.34%,但河南省其他农产品相比于山东、四川、河北等农业大省,产出较少、发展势头不足。

(2)产销不对接。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征,农户分散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低导致农业集约化程度低,很难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且市场需求预测不精准,产销信息不对称,产品流通链路长,农产品经常滞销,导致产销不匹配。如2019年河南省农业总产值为5 408.59亿元,总人口为10 952万人,居民人均农业产值为4 938.5元,但居民人均消费额为21 142元,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3)品牌化利用率低。河南省80%以上的农产品从源头上缺乏管控,农产品品控难,商品价值不突出,品牌化推进缓慢,本土知名品牌较少,且河南省农村电商覆盖面小,线上流通率低,很难打造成熟的本土品牌。

(4)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推进现代农业困难。我国普遍存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农业生产主要由留守老人承担,先进农业技术到田间地头适应性差,新技术推广困难,阻碍现代农业进程。如2019年河南省65岁以上有1 237.576万人,其中有22.9%的老人从未上过学,46.3%的老人小学毕业,24%的老人初中毕业,他们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度较低,现代农业很难推进。

(5)农业文化待发扬。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风味绝佳、绿色优质,但常年的农耕文化导致信息闭塞,文化传承度低,因此农业文化亟待发扬。如2019年河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的法人2 866个,文化文物机构19 215个,艺术表演场馆191个,公共图书馆164个,博物馆340个,文物管理机构126个,相比北京的文化传承度,河南省有待加强。

(6)智慧农业技术不成熟。智慧农业是农业、工业、信息技术等学科共同致力于解决农业问题而形成的新学科,由于我国智慧农业起步晚,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应用上基础薄弱,整体而言,智慧农业缺乏技术储备。

6 “四链同构”推动河南省“智慧豫农”建设路径研究

现阶段,河南省农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导致农业供应链产销协调水平低、产品价值流失、农业产业整体发展缓慢、农业生态系统不稳定,“四链同构”不彻底、不系统。因此,如何突破农业困境,走稳中国特色农业绿色健康之路,河南省通过数字化技术加深现代农业管理,大大提升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生产者决策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同时,数字化技术便于管理者更清晰地把握农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融合发展路径。当前时段,河南省全面推进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四链同构”,加速构建数字化农业,全面打造智慧农业。

6.1 供应链整合,赋能优质农产品

改变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通过产地直销和电商模式,小规模、分散农户直接对接大市场和用户;拼团、社区团购等新型购物方式让顾客在自主选择商品的同时反馈需求信息给商家,促进原生态农产品发展。同时,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要素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实现农产品品质源头追溯、降低运输损耗与资源整合,让消费者享用更多优质农产品。

6.2 产业链融合,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部门联动、一站式服务模式。通过大数据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以销定产,供需无缝对接,使产业本土化、人才本土化、利益最大化。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生产、流通、消费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工作者技能水平,加深新零售企业、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与互联网平台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要素、全过程实时动态检测,共建农业生产加工、冷链物流、资金融通等信息数字化共享平台,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6.3 价值链提升,共建智慧农业金融中心

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完善资源数据库,利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农产品多元数字化交易平台,提升农业信息利用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以优势农产品期货交易平台为基础,结合土地流转、农业保险、农业信贷、融资租赁等现代化智慧农业金融服务,建立国家级智慧农业金融中心,共建优势农产品数字化金融服务中心。

6.4 生态链良性循环,共享数字农业生态圈

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综合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数据实时、高效传输,为农产品相关人员提供了智能分析、管理、决策服务,可使农业信息收集更便捷、数据资源更完备、生产加工更智慧,也可衍生出农业生态旅游、智能金融、智慧制造等服务,发展数字农场、智能加工车间、共享供应链,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绿色农业,搭建智慧农业共同体,构建农业文化,形成完整的数字化农业生态圈。

6.5 “四链同构”融合发展,促使农业绿色健康发展

在农业领域,供应链是指企业之间实现资源传递和转换,以提高供应效率;价值链是指企业内部实现各环节价值创造和增值,旨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产业链是指农业行业分工协作,最终实现用户产品与服务体验;生态链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绿色循环发展的大环境,涉及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旨在实现农业产业效益最大化,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力。

因此,农产品有效供应可促使农业产业有序发展;产业价值增值可促进农业相关企业资金高效利用;共商、共建、共享的产业链能够确保农业健康发展;绿色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推动了行业剩余价值充分利用。要保障供应链线上线下一体化,主产业与相关产业资源共享,交易环节价值增值,生态-政府-农业-农村-农民五位一体联动发展,走稳中国特色农业绿色健康之路。农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四链同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农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四链同构”关系图

利用物联网、智能制造、区块链等技术,全面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互联网+科技+农业”智能化农业工程,打造“网上优农”“主食厨房”等新型农产品零售业态,线上线下一体化,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有效传递和转换,以及交易各环节价值增值与效益最大化,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协调发展。

7 2025年河南省“智慧豫农”应用模式

数字化农业促使河南省农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生产应用模式转型升级,展望2021年到2025年,河南省将从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示范园区、云农业、农业新业态4种应用模式继续打造“智慧豫农”,最终在2025年将河南建成绿色农业大省。

7.1 “科技+农业+生态”,共建数字化农业

高新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增强特色资源竞争力,开发信息共享供应链,延伸特色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共建农业生态产业联盟。如区块链技术融入河南农业龙头企业,使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产品生产、加工、存储方面的优势;信息加密共享,与品牌商、消费者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农业追溯平台生态链。平台赋予每一批农产品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串通生产商、仓储、物流、经销商、超市、消费者的全过程信息,使消费者收到货物后一键扫码,即可清晰查询产品的产地、生产加工环境、检验报告、仓储运输等信息,大大提高顾客的购物体验,提升对产品品质的了解和信赖。

7.2 建立国家级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培育知名品牌

以智能服务和特色生态旅游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订单式管理,实现农产品基础设施智能化、作业精细化、销路透明化,共享涉农公共信息,发挥电商市场信息优势,建设国家级智慧农业产学研一体化研究院,培育区域、企业、产品品牌,为智慧农业长远发展、乡村文化根脉传承、乡土品牌树立打下坚实基础。

7.3 科技赋能“云农业”,共创智慧产业群

依托AI、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科技赋能农业农村信息管理服务云平台,研发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农产品质量自动检测技术,聚焦农业机器人和智能感知、控制、搬运、采摘、分拣等技术。同时,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和特色,提升数字化价值,共享云平台资源,打造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智慧产业集群。

7.4 农业新业态助力“智慧豫农”建设

电商直播助农、冷链物流、农业保险、农业AI、APP识别病虫害、庄稼医院等农业新业态助力“智慧豫农”系统建设,促使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和绿色发展,助力农业文化传承。

8 结 语

文章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四链同构”形成的全链路数字化农业出发,总结现阶段河南省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明确提出加速构建“智慧豫农”的路径,探索2025年“智慧豫农”的应用模式。此举对农业“四链同构”和全链路数字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也为河南省农业智慧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和应用模式。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生态链“四链同构”关乎“三农”问题,关乎民生发展,因此,未来需要持续追踪农业“四链同构”发展状况,及时找到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猜你喜欢

同构价值链产业链
巧用同构法解决压轴题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高等代数教学中关于同构的注记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产业链春之奏鸣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